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彻底更新观念,要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以教为主”为现代的“培养能力,以学为主”,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学科,更应该发挥学科特点有效的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积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一、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基本途径,更是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发挥好这块阵地的作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具体做法是:
  1.多种形式、激情引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小实验等新颖有趣的方法导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再加之教师巧妙引导,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昆虫》一课,我一上课就给学生出了两个小谜语:“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谜底:知了)。“小姑娘一身白,拍着翅膀飞过来,小时候专爱偷吃菜”(谜底:菜粉蝶)。因为知了和菜粉蝶都是大家熟悉的小虫子,所以学生很快就猜出来了。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情绪高涨很快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2.鼓励探索、获取新知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摩擦力》一课中,在同学们认识了摩擦力之后,亲自动手试一试,为什么拉A同学很轻松,拉B同学确很费力呢?费力说明阻碍B运动的力大即摩擦力大,继而提出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此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去探究去发现。通過实验、讨论,他们自己总结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被拉物体的重量有关系的科学规律。
  3.学以致用、把知识学活
  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又动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远比死记硬背的更利于消化、吸收、运用。如学习了《斜面》就知道把重物搬往高处时可以搭一块木板,沿木板向上拉会轻松些;懂了《毛细现象》遇到墨水滴到本子上就会迅速用粉笔吸干;讲完《热辐射》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更有同学在《生物的启示》下,大胆的发明了,“壁虎式登山鞋”……
  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学生实验更是科学课中必不可少的,学生实验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学生不但能获得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实验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重要的结论,再通过分析、实验对结论进行印证。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
  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教师要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和独立创造的余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启发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把验证性的实验变成探索性的实验,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动手,允许学生走弯路,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挖掘应该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在讲《电磁铁》时,我只演示制作了一个电磁铁,并未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力,而是让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电磁铁的构造:了解电池、线圈、铁芯的作用,然后由他们分析、讨论、推理、寻求增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争相献计献策,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此时教师不做正误评判,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最后得出只有(1)增加线圈的匝数(2)增加串联电池的个数,才能增大电磁铁的磁力的结论。由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得出的结论,经过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加以印证,学生往往能牢记不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空前活跃的思维过程也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过程。
  三.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科学活动课是对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课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用废弃的纸板、玻璃瓶、吸管、红墨水等制作出一个小小温度计;还有的同学用塑料片、铁钉、元木棒、木板等制作了一架“小水轮”,并演示拿一杯水从上倒下冲击叶片,小水轮飞快的转起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从心里高兴,教学效果极佳。
  科学课上讲了不少饲养知识,可要提高飼养技能,还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学完《养蚕》一课,同学们纷纷开始养蚕了,他们每天观察记录,知道了蚕宝宝是哪天什么条件下孵化出来的,哪天蜕的第一次皮等等。饲养过程中有同学提出,蚕是靠什么找到桑叶的呢?活动课上同学们采来新鲜的桑叶和叶形相似的杨树叶,挑选几条大蚕来试验,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发现:蚕不是靠视觉而是靠嗅觉寻找食物的,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生动多样的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且每次活动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记得有一次活动,我为同学们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地上摆了一排空酒瓶,让同学们利用我提供的:绳、小棍、气球、塑料管、铁丝等,设法把酒瓶提起来在室内走一圈,不许用常规的绳子拴铁丝系的方法。只见同学们有的取一节木棍儿,把它的两头用绳拴住顺到瓶里,然后慢慢提绳,使小木棍儿横在瓶颈处成功提起来了。另一个则是把空气球塞到酒瓶里,口留在外面,然后用塑料管向里吹气,气球吹鼓后用绳扎好,也能把酒瓶提起来,还有……同学们奇思妙想,真想出了不少办法,看似简单,可孩子们却真的动了一番脑筋,像这样启迪学生智慧寓教于乐,日久天长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即动手又动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在距离高考还有95天的时候,我又收到了顾燕青女士托你们寄给我的汇款单.虽然我不知道她的样子、她的职业,但是,她一定有一颗善良的心.或许她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但却一次次
中专教育归根究底归属于职业教育,它办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系列应用型的专业的中等人才。但是在中专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忽略文化基础的现象。本文将联系现代中专教
周大新的 《湖光山色》 是当代乡土文学代表,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生活变化为依据,对我国农村发展与变革进行叙述.基于此,结合 《湖光山色》 小说故事梗概内容,着重从
1.参师任继学先生传授:“宿食停于上脘,频频吐涎不止者,注意食道憩室,送钡餐定诊断后治宜涌吐,予瓜蒂散可缓解.”1976 年带大学普通班74 年级教学连队于河北丰润县医院实习,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整个高中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分值比例,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渐重视语文情境化教学的构建和应用。情境化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语文教学
本文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三方面,研究了关中地区的综合实力,认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是关中地区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
【摘要】 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教育实践证明: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逐渐形成,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改进非常困难。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美观书写的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大声地读书的习惯、广泛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勤于质疑提问的习惯。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北京动物园创始于1906年,它与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今国家图书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一样,都是清末新政催生的产物。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清末成立的农事试验场。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凌迫,国势阽危,特别是戊戌维新失败、庚子之变,给国人与清政府以极大震动,朝野上下无不呼唤刷新政治,改革富国。清政府沉疴在身,被迫逐步做出政策调整,唯有顺应时代潮流,逐次变革自强才可以疗疾。1898年,清政府
期刊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著作.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其中的政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核心素养被大力提倡。“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整个核心素养中占基础地位充分显示了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情况中,高中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学;核心素养;语言文字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的理念、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