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教育理念分析入手,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将信息技术整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悟出了信息技术整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两个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了四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一是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三是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和这几年笔者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就信息技术整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生物课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传统的生物教学是运用讲授法、启发式等来完成的,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是教学中具有微观动态过程的内容,学生不能有身临其境的体会,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通过动画模拟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加快实施新课程改革。
二、构建良好的认知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都会因其形成的新颖性而在短期内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也不例外,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来看,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也是当前以及今后课堂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话题。例如: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可通过动画依次展示并讲解: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接着边讲解边启发学生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进行讨论,这一特定的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使无法看见而又抽象难懂的生理过程,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课件的这种身临其境的作用,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复杂而抽象的过程,节省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个新课程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学生不断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运用信息技术为生物教育教学服务的同时,还应克服走入以下误区:
(1)过分依赖电教手段。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尽管电教媒体的作用很大,也不能过分依赖电教手段。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效应的重要举措,是任何电教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2)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电教媒体的作用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它仅是辅助教师的教,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伴随着教学观念上的更新,只有立足于素质教育上的辅助教学才是正确的。总之,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教学中将是我们一个长期的科研课题,我们还需不懈的努力,继续探索,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甫全.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J].课程·教材·教学,2006(1).
[3]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湖南省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了四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一是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三是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四是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和这几年笔者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就信息技术整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生物课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传统的生物教学是运用讲授法、启发式等来完成的,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特别是教学中具有微观动态过程的内容,学生不能有身临其境的体会,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通过动画模拟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加快实施新课程改革。
二、构建良好的认知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都会因其形成的新颖性而在短期内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也不例外,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来看,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能否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也是当前以及今后课堂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话题。例如: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可通过动画依次展示并讲解: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接着边讲解边启发学生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进行讨论,这一特定的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使无法看见而又抽象难懂的生理过程,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课件的这种身临其境的作用,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复杂而抽象的过程,节省了学习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个新课程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学生不断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运用信息技术为生物教育教学服务的同时,还应克服走入以下误区:
(1)过分依赖电教手段。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尽管电教媒体的作用很大,也不能过分依赖电教手段。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效应的重要举措,是任何电教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2)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电教媒体的作用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它仅是辅助教师的教,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伴随着教学观念上的更新,只有立足于素质教育上的辅助教学才是正确的。总之,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教学中将是我们一个长期的科研课题,我们还需不懈的努力,继续探索,使之不断完善,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甫全.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J].课程·教材·教学,2006(1).
[3]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湖南省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