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高职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通过对当前学生管理现状的分析,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探索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已成为趋势,运用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高职学生管理模式也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学分制;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要想找到适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模式,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一) 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挑战
伴随高教扩招,我国高职快速发展,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学校也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的突出问题。学生大多是90后,普遍学习基础差,无自律能力,心理素质差,意志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精神。同时,互联网的部分负面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学生管理工作变得的更加复杂,面临诸多挑战。
(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相对滞后
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升格上来的,在学生管理的方法上仍采用传统模式。管理思想陈旧,管的严、宽、死,往往采取"围堵"和"打压"的硬性管理模式,只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忽视"以人为本"的精神,学生处于"被管状态",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和主动性受到压抑,管理者与学生缺少沟通与理解。
(三) 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
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繁琐,管理者得不到领导重视,甚至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内心易失衡。管理任务重,待遇低,严重影响了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他们更倾向于转岗或者跳槽,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二、高职引入学分制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一)学分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多样化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间的素质差异越来越明显,"越多就意味着越有差异"。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多样化,高职开始实行学分制,学分制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管理也应该尊重其个性和兴趣,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推动其参与管理,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律、自励、自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分制始于美国哈佛大学。我国高职实行学分制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通过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通过优胜劣汰,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双主体"促进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对管理理念的探索是管理模式探索的落脚点。因此,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在理念上要与时俱进,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明确服务意识,积极构建服务平台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就是要在学生管理中强化服务意识,把管理作为一种服务的手段,理解、关心、爱护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管理工作,让其享有权利的同时明确应尽的义务。对其处罚,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做到定性准确、处分适当,学生不服可以申辩。要重视学生的关切,重视其建议,为其参与学生管理创造条件,发挥其积极和创造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使其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以生为本"就要构建其学习、生活等方面服务平台。加强学校的服务职能,征求学生意见,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把学生的满意度作为管理优劣的评价标准。
(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显著。"以生为本"就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所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从"以生为本"出发,保护其个性和兴趣,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在管理上多一些理解,给其以信任和激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建设探索
学分制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是"双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在"双主体"的理念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受教育,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关注其职业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在思维上注重"双主体"而非"有利于管理者"的考虑,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制度化与个性化结合。
(一)调整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
高职是面向市场需要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不应追求统一标准的培养目标。传统高职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标准化。高职教育更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应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打破僵化的模式,在创造和创新中求发展,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制度应适度灵活
学分制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该适度灵活。首先,选课制度应相对灵活。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制度,学生的选课自主性强、灵活度大,因此,学生管理应该灵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所需的课程。其次,学籍管理制度也应适度灵活。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健全培养机制,进行定期培训,把管理创新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领导要重视管理工作,改善工作队伍结构,提高相关待遇。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1)培养学生干部,加强班集体建设。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它的建设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加强班级评优建设,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自我管理。(2)加强学生会和社团建设。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积极支持其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其活动,加强对社团的指导,推动其健康发展,发挥社团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四)加强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1. 加强高职学风建设。一要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二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踏实务实的学风。三要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表扬先进,警示落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职校园文化也应体现出职业道德精神。要从环境和氛围两方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但加强校容、校貌建设,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五、结语
学分制条件下,针对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只有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并付之实践,才能减轻其影响。同样,只有完善学分选课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学生管理模式,才能在达到管理目的的同时,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且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公众形象,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圆满实现高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凌正飞.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
【2】李明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对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7(8).
【3】杜威民本主义教育〔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董斌 徐莹 江苏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与创新 2008
作者简介:李建中,男,山东菏泽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韩彦峰,男,河北衡水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财务处处长,研究方向:科学技术教育。
关键词:学分制;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要想找到适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模式,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一) 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挑战
伴随高教扩招,我国高职快速发展,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学校也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的突出问题。学生大多是90后,普遍学习基础差,无自律能力,心理素质差,意志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精神。同时,互联网的部分负面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学生管理工作变得的更加复杂,面临诸多挑战。
(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相对滞后
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升格上来的,在学生管理的方法上仍采用传统模式。管理思想陈旧,管的严、宽、死,往往采取"围堵"和"打压"的硬性管理模式,只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忽视"以人为本"的精神,学生处于"被管状态",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和主动性受到压抑,管理者与学生缺少沟通与理解。
(三) 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
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繁琐,管理者得不到领导重视,甚至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内心易失衡。管理任务重,待遇低,严重影响了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他们更倾向于转岗或者跳槽,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二、高职引入学分制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一)学分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多样化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间的素质差异越来越明显,"越多就意味着越有差异"。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多样化,高职开始实行学分制,学分制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管理也应该尊重其个性和兴趣,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推动其参与管理,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律、自励、自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分制始于美国哈佛大学。我国高职实行学分制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通过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通过优胜劣汰,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双主体"促进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对管理理念的探索是管理模式探索的落脚点。因此,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在理念上要与时俱进,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明确服务意识,积极构建服务平台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就是要在学生管理中强化服务意识,把管理作为一种服务的手段,理解、关心、爱护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管理工作,让其享有权利的同时明确应尽的义务。对其处罚,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做到定性准确、处分适当,学生不服可以申辩。要重视学生的关切,重视其建议,为其参与学生管理创造条件,发挥其积极和创造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使其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以生为本"就要构建其学习、生活等方面服务平台。加强学校的服务职能,征求学生意见,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把学生的满意度作为管理优劣的评价标准。
(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显著。"以生为本"就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所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从"以生为本"出发,保护其个性和兴趣,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在管理上多一些理解,给其以信任和激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建设探索
学分制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是"双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在"双主体"的理念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受教育,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关注其职业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在思维上注重"双主体"而非"有利于管理者"的考虑,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制度化与个性化结合。
(一)调整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
高职是面向市场需要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不应追求统一标准的培养目标。传统高职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标准化。高职教育更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应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打破僵化的模式,在创造和创新中求发展,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制度应适度灵活
学分制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应该适度灵活。首先,选课制度应相对灵活。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制度,学生的选课自主性强、灵活度大,因此,学生管理应该灵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所需的课程。其次,学籍管理制度也应适度灵活。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健全培养机制,进行定期培训,把管理创新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领导要重视管理工作,改善工作队伍结构,提高相关待遇。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1)培养学生干部,加强班集体建设。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它的建设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加强班级评优建设,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自我管理。(2)加强学生会和社团建设。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积极支持其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其活动,加强对社团的指导,推动其健康发展,发挥社团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四)加强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1. 加强高职学风建设。一要尊重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二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踏实务实的学风。三要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优良学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表扬先进,警示落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职校园文化也应体现出职业道德精神。要从环境和氛围两方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但加强校容、校貌建设,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五、结语
学分制条件下,针对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只有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并付之实践,才能减轻其影响。同样,只有完善学分选课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学生管理模式,才能在达到管理目的的同时,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且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公众形象,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圆满实现高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凌正飞.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
【2】李明国.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对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7(8).
【3】杜威民本主义教育〔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董斌 徐莹 江苏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与创新 2008
作者简介:李建中,男,山东菏泽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韩彦峰,男,河北衡水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财务处处长,研究方向:科学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