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探讨受处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根源入手,分析了心理弹性对于这一群体应对逆境的效用,并就提升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提出了校方、教师、朋辈与家庭四位一体的培养策略,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提升心理弹性,成功应对挫折,积极追求自我实现。
关键词:心理弹性;高校;受处分学生;后续教育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挫折与失败情境的缓冲剂,是在生活压力-与挫折经历中的一种反弹能力。培养和提高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心理修复与重建,克服当下的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
1心理弹性内涵及效用
所谓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效用主要表现为:
(1)心理弹性是受处分大学生维持和谐的心理状态,实现健康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基础。对于受处分大学生而言,心理弹性能使受处分大学生减少消极情绪,克服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起面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并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2)心理弹性是受处分大学生积极调动个人资源,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灵活地处理生活压力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受处分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才能有更强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
(3)心理弹性是受处分大学生缓冲压力,正确面对失利的核心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及其根源
(1)大学生受处分后极易被贴上“标签”。标签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社会越轨,但大都是临时性的,程度不严重,即初级越轨。如果越轨行为被重要他人发现并公布于众,即这个越轨者就被贴上了越轨标签,这时越轨者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受处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戴上了一个不守诚信、不遵守纪律的标签,这时受处分学生会认为周围的老师同学,甚至父母都会用另眼相看,认为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因此他们从此在集体生活中感觉低人一等,也不敢期望他人对自己的重新正确认识。另一部分受处分大学生则抱有放纵心理,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坏学生”,再犯点错也无所谓;于是他们消极对待自己,放任自流,破罐破摔。
(2)大学受到的处分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如今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受处分学生在其处分期间,失去了被正面评价的机会。因此,高校受处分学生在受到处分后的心理压力会特别大,特别难以排解。
3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策略
(1)营造积极文化氛围,规范教育跟踪制度。除了被开除学籍的学生,大多数受处分学生在被处分之后仍然在学校继续学业。安全、相互关爱和支持的学校氛围、包容性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与情感适应。和谐的学校氛围可以缓解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心理弹性的提高。例如,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各种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多方面的活动,展示特色和成绩。由此提升自我效能感,发展乐观的情绪。
校方要积极建设和规范受处分学生教育跟踪制度。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要以增强他们的心理弹性为抓手,真诚平等地与这些学生交流,以人为本,科学地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使那些受处分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消极向积极转化,从而防止不良心理和事件的发生;建立能给违纪学生带来明显动力的跟踪考核机制,适当给与“将功补过”的机会;跟踪方式要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
(2)培养优秀品质,积极预防“标签理论”和逆反心理。教师是大学生们求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他人”。身为人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要善于“解惑”,通过有意识的指导,推进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发展。例如对自尊、自我效能感、乐观性等与高心理弹性有着紧密联系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科學分析和认识压力,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从而产生向往成就的价值取向。这样就消除或者避免了压力引起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反应。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培养受处分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提升弹性水平,使他们形成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信念等积极品质,在经历消极生活事件后仍能发展良好。如上文所述,社会标签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被“重要他人”贴上了某个标签,这个标签就会对他产生两种心理效应:一种是形成难以改变的烙印;另一种是自我形象的修正。因此,受处分大学生后续教育的任务很重。根据这个理论加强教育就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学生恢复为“正常学生”。如何恢复呢?一是把学校处分的标签解除,二是重塑正常学生的标签。同时加强受校纪处分学生的学业辅导和生活关怀尤为重要。逆反心理是青年学生中的一种常见心理。它是指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受处分大学生如果感受不到正确的对待和关爱,那么人际交往时的不和谐、自卑等情绪会进一步扩大,并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抵制、蔑视对抗;对正面宣传不信任、不认同等的反向思考;对不良行为反而认同,大喝其彩等。这些反常态的心理表现非常可怕,学校和教师应当更多地呵护受处分学生的心灵,定期心理测试、疏导、咨询,有效改善受校纪处分学生的心理状态。
(3)多维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共同促进心理弹性提升。社会支持是指被支持者所觉察到的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大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朋友的肯定与支持最多,同学的肯定与支持次之。所以,要多维构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促进受处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源,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养态度对提高大学生弹性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家长要与孩子充分沟通,帮助他们合理制定人生规划;要平等、坦诚地与孩子多交流;尊重孩子们的个人人格和意愿,不生硬命令,不强迫等。
关键词:心理弹性;高校;受处分学生;后续教育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挫折与失败情境的缓冲剂,是在生活压力-与挫折经历中的一种反弹能力。培养和提高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心理修复与重建,克服当下的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
1心理弹性内涵及效用
所谓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效用主要表现为:
(1)心理弹性是受处分大学生维持和谐的心理状态,实现健康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基础。对于受处分大学生而言,心理弹性能使受处分大学生减少消极情绪,克服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起面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并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2)心理弹性是受处分大学生积极调动个人资源,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灵活地处理生活压力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受处分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才能有更强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
(3)心理弹性是受处分大学生缓冲压力,正确面对失利的核心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及其根源
(1)大学生受处分后极易被贴上“标签”。标签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社会越轨,但大都是临时性的,程度不严重,即初级越轨。如果越轨行为被重要他人发现并公布于众,即这个越轨者就被贴上了越轨标签,这时越轨者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受处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戴上了一个不守诚信、不遵守纪律的标签,这时受处分学生会认为周围的老师同学,甚至父母都会用另眼相看,认为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因此他们从此在集体生活中感觉低人一等,也不敢期望他人对自己的重新正确认识。另一部分受处分大学生则抱有放纵心理,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坏学生”,再犯点错也无所谓;于是他们消极对待自己,放任自流,破罐破摔。
(2)大学受到的处分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如今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受处分学生在其处分期间,失去了被正面评价的机会。因此,高校受处分学生在受到处分后的心理压力会特别大,特别难以排解。
3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策略
(1)营造积极文化氛围,规范教育跟踪制度。除了被开除学籍的学生,大多数受处分学生在被处分之后仍然在学校继续学业。安全、相互关爱和支持的学校氛围、包容性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与情感适应。和谐的学校氛围可以缓解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心理弹性的提高。例如,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各种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多方面的活动,展示特色和成绩。由此提升自我效能感,发展乐观的情绪。
校方要积极建设和规范受处分学生教育跟踪制度。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要以增强他们的心理弹性为抓手,真诚平等地与这些学生交流,以人为本,科学地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使那些受处分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消极向积极转化,从而防止不良心理和事件的发生;建立能给违纪学生带来明显动力的跟踪考核机制,适当给与“将功补过”的机会;跟踪方式要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
(2)培养优秀品质,积极预防“标签理论”和逆反心理。教师是大学生们求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他人”。身为人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要善于“解惑”,通过有意识的指导,推进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发展。例如对自尊、自我效能感、乐观性等与高心理弹性有着紧密联系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科學分析和认识压力,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从而产生向往成就的价值取向。这样就消除或者避免了压力引起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反应。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培养受处分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提升弹性水平,使他们形成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信念等积极品质,在经历消极生活事件后仍能发展良好。如上文所述,社会标签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被“重要他人”贴上了某个标签,这个标签就会对他产生两种心理效应:一种是形成难以改变的烙印;另一种是自我形象的修正。因此,受处分大学生后续教育的任务很重。根据这个理论加强教育就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学生恢复为“正常学生”。如何恢复呢?一是把学校处分的标签解除,二是重塑正常学生的标签。同时加强受校纪处分学生的学业辅导和生活关怀尤为重要。逆反心理是青年学生中的一种常见心理。它是指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受处分大学生如果感受不到正确的对待和关爱,那么人际交往时的不和谐、自卑等情绪会进一步扩大,并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抵制、蔑视对抗;对正面宣传不信任、不认同等的反向思考;对不良行为反而认同,大喝其彩等。这些反常态的心理表现非常可怕,学校和教师应当更多地呵护受处分学生的心灵,定期心理测试、疏导、咨询,有效改善受校纪处分学生的心理状态。
(3)多维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共同促进心理弹性提升。社会支持是指被支持者所觉察到的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大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朋友的肯定与支持最多,同学的肯定与支持次之。所以,要多维构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促进受处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源,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养态度对提高大学生弹性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家长要与孩子充分沟通,帮助他们合理制定人生规划;要平等、坦诚地与孩子多交流;尊重孩子们的个人人格和意愿,不生硬命令,不强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