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生物反应堆示范技术是一项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幅度提高瓜果菜产量,改善品质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创新技术,是目前省农业厅向广大农民朋友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我县从2009年引进此项技术,现总结如下:
1.我县示范村基本情况
张公庙镇的新年村为我县示范村,此村距澧县城关镇7公里,2009年示范面积20亩,2010年示范面积108亩,2011年示范面积1314亩(其中新建设种植示范基地300亩、现有的设施葡萄种植示范基地1034亩),共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内置式)2668个。主要建设内容:
(1)农业田间工程建设包括新增300亩设施葡萄种植区的土地平整、葡萄园大棚及篱架设施建设、苗木移栽建园、新修机耕道及排灌水渠、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系统及配套蓄水池建设和现有1034亩设施葡萄种植区的秸秆生物反应堆建设、改造机耕道及排灌水渠等。
(2)农业建筑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培训用房、新建葡萄保鲜库和简易仓库。
(3)新增农机具及仪器设备共72台(套、批)。
2.作用机理
(1)利用秸秆资源,在微生物、疫苗的帮助下,将秸秆定向、快速地转化为葡萄生长所需的高纯度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秸秆在转化过程中释放热量、有效提高地温,促进葡萄提早萌芽。
(3)秸秆在转化后形成抗病微生物孢子和有机、无机的养料,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
(4)通过接种植物疫苗,增强葡萄植株抗性,减少葡萄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3.示范效果
澧县农环站在2009年就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但前两年实施面积不大,由于技术环节把握不够,只有3/4的示范地表现出明显效果,今年我站与涔源葡萄专业合作社精诚合作,扩大试验规模,实施面积1314亩,并对重点技术指标进行了对照比较。
二月地温比对照平均提高了5.8℃;二氧化碳浓度(4月份)高达1300-2100ppm;比对照提高3-5倍;葡萄上市平均提早5-7天;肥料使用降低40-53%;农药使用量减低50%;产量增加30-38%;葡萄落果率降低8%-10%;每亩增加纯收入3000-4200元。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资产693.39万元,项目达产后正常销售收入达781.9万元,年总生产成本为468.88万元,年利润总额为313.02万元;销售利润率为40.03%,投资利润率为39.77%,投资回收期为5.28年(含一年建设期)
4.2社会效益
(1)根据三年的试验结果分析,应用该技术的葡萄种植园与常规葡萄园相比,每亩第一年可节约化肥38.4kg(其中14.4kg纯N,7.2kgP2O5,16.8kgK20),农药210元;第二年可节约化肥44.8kg(其中16.8kg纯N,8.4kgP2O5,19.6kgK20)、农药245元;第三年可节约化肥51.2kg(其中19.2kg纯N,9.6kgP2O5,24kgK20)、农药315元;该技术推广后第一年1334亩示范基地相当于节约化肥51.22吨、农药28万元,1万亩带动区相当于节约化肥384吨、农药210万元。而生产化肥及农药等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煤碳、石油等,项目的建设相当于间接减少了大量上述能源物质的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辐射带动区效益:通过项目的宣传、培训、观摩与推广等途径,项目可辐射带动全县1万亩以上的设施葡萄种植区及大棚蔬菜种植区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为生产优质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奠定基础。
4.3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改良土壤续约并防止土壤板结。今年示范推广基地的2668个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运转年消耗量达6670吨以上,按照水稻亩产秸秆1吨计,相当于一年处理了6670稻田的秆秆,另外,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颁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掏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进而减少农药使用量。秸秆分解后残留大量有机物及矿物质,起到增加土壤透气性并改良土壤的作用,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连续多年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导致板结的现象也可得到根本解决。
5.几点建议
(1)加大对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宣传力度。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新闻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大该项技术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一新技术的意识,加强技术培训,让农民尽快掌握并使用此项技术。
(2)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将其纳入我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成立“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拨付专项扶持基金,可考虑从国家农资直补项目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对农民直接提供菌种补贴、技术培训和指导,加速这项技术尽快在我县的普及应用。
(3)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首先,要完善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应用。其次,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要加强技术培训,同时,派专家到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在运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做好物资等技术配套服务。
试验图片 [科]
1.我县示范村基本情况
张公庙镇的新年村为我县示范村,此村距澧县城关镇7公里,2009年示范面积20亩,2010年示范面积108亩,2011年示范面积1314亩(其中新建设种植示范基地300亩、现有的设施葡萄种植示范基地1034亩),共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内置式)2668个。主要建设内容:
(1)农业田间工程建设包括新增300亩设施葡萄种植区的土地平整、葡萄园大棚及篱架设施建设、苗木移栽建园、新修机耕道及排灌水渠、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系统及配套蓄水池建设和现有1034亩设施葡萄种植区的秸秆生物反应堆建设、改造机耕道及排灌水渠等。
(2)农业建筑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培训用房、新建葡萄保鲜库和简易仓库。
(3)新增农机具及仪器设备共72台(套、批)。
2.作用机理
(1)利用秸秆资源,在微生物、疫苗的帮助下,将秸秆定向、快速地转化为葡萄生长所需的高纯度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秸秆在转化过程中释放热量、有效提高地温,促进葡萄提早萌芽。
(3)秸秆在转化后形成抗病微生物孢子和有机、无机的养料,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
(4)通过接种植物疫苗,增强葡萄植株抗性,减少葡萄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3.示范效果
澧县农环站在2009年就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但前两年实施面积不大,由于技术环节把握不够,只有3/4的示范地表现出明显效果,今年我站与涔源葡萄专业合作社精诚合作,扩大试验规模,实施面积1314亩,并对重点技术指标进行了对照比较。
二月地温比对照平均提高了5.8℃;二氧化碳浓度(4月份)高达1300-2100ppm;比对照提高3-5倍;葡萄上市平均提早5-7天;肥料使用降低40-53%;农药使用量减低50%;产量增加30-38%;葡萄落果率降低8%-10%;每亩增加纯收入3000-4200元。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资产693.39万元,项目达产后正常销售收入达781.9万元,年总生产成本为468.88万元,年利润总额为313.02万元;销售利润率为40.03%,投资利润率为39.77%,投资回收期为5.28年(含一年建设期)
4.2社会效益
(1)根据三年的试验结果分析,应用该技术的葡萄种植园与常规葡萄园相比,每亩第一年可节约化肥38.4kg(其中14.4kg纯N,7.2kgP2O5,16.8kgK20),农药210元;第二年可节约化肥44.8kg(其中16.8kg纯N,8.4kgP2O5,19.6kgK20)、农药245元;第三年可节约化肥51.2kg(其中19.2kg纯N,9.6kgP2O5,24kgK20)、农药315元;该技术推广后第一年1334亩示范基地相当于节约化肥51.22吨、农药28万元,1万亩带动区相当于节约化肥384吨、农药210万元。而生产化肥及农药等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煤碳、石油等,项目的建设相当于间接减少了大量上述能源物质的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辐射带动区效益:通过项目的宣传、培训、观摩与推广等途径,项目可辐射带动全县1万亩以上的设施葡萄种植区及大棚蔬菜种植区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并为生产优质无公害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奠定基础。
4.3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改良土壤续约并防止土壤板结。今年示范推广基地的2668个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运转年消耗量达6670吨以上,按照水稻亩产秸秆1吨计,相当于一年处理了6670稻田的秆秆,另外,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颁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掏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进而减少农药使用量。秸秆分解后残留大量有机物及矿物质,起到增加土壤透气性并改良土壤的作用,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连续多年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导致板结的现象也可得到根本解决。
5.几点建议
(1)加大对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宣传力度。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新闻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大该项技术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一新技术的意识,加强技术培训,让农民尽快掌握并使用此项技术。
(2)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将其纳入我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成立“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拨付专项扶持基金,可考虑从国家农资直补项目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对农民直接提供菌种补贴、技术培训和指导,加速这项技术尽快在我县的普及应用。
(3)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首先,要完善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应用。其次,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要加强技术培训,同时,派专家到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在运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做好物资等技术配套服务。
试验图片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