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异步恢复注水驱油机理,通过现场试验证明,在钻停恢复注水阶段,异步恢复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钻停;异步恢复;非均质油层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20-1
1 问题的提出
大庆油田某开发区某区块大面积钻停恢复注水后,注入水首先向高渗透方向推进,形成“水道”,而渗透性相对较差层段比正常注水条件下更难以动用。高渗透油层吸水能力增强,导致井区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改善钻停井区水驱开发效果,在严格执行钻停注水井逐步恢复注水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异步恢复注水方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异步恢复注水机理及理论依据
2.1 异步恢复注水机理
非均质油层在正常注水条件下,高、低渗透层之间压力处于均衡状态。在钻停期间,由于油层物性的差异和连通状况的不同,连通性较好的高渗透油层压力下降快,低渗透层压力下降慢;在恢复注水时,高渗透油层地层压力恢复速度加快,低渗透油层地层压力恢复速度减慢,使得层间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在钻停恢复注水时,对高渗透油层降低注水强度,控制高渗透层注水恢复速度,同时低渗透油层加强注水,提高低渗透层的注水恢复速度,从而扩大差油层水驱波及体积,改善钻停地区开发效果。
2.2 异步恢复注水理论依据
水驱油田的开发实践证明,水驱油过程是非活塞式的。将非均质油层看成由无数根垂直于井排线具有不同渗透率的流管组成的,每根流管的渗透率是常数。对每根流管可以运用均质油田中一维两相流理论。
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其各油层均已见水,以产油坑道为油水边界,L=Lf,可得出一维两相液体平面流条件下,从注水井到采油井压降和产量的表达式为:
ΔP:注水坑道到产油坑道的压力降,MPa;Q:产液量,m3;A:渗流截面积,m2;K:油层渗透率,?m2;?o:原油粘度,mPa.s;?w:水粘度,mPa.s;?ow:油水粘度比,无因次量;Lf:注水坑道到油水接触前缘的距离,m;Kro: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量;Krw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量;L:带状油层长度,m;Kro(Swc):在饱和度为Sw断面处油的相对渗透率,无因次量。
钻停恢复注水后,采油井抽汲能力不变,我们认为产油坑道压力不变,则产量随注水坑道压力变化而变化。正常注水时,注水坑道压力接近注水井底压力;钻停时,注水坑道压力接近地层压力,钻停恢复注水阶段,注水坑道压力从地层压力向注水井底压力增加。对分层注入井分别调整各个层段的注水量来控制高、低渗透地层压力恢复时间,从而控制高渗透地层含水上升速度,有效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
3 异步恢复注水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对试验区内11口注水井进行异步恢復注水试验,以某注水井A为例,在钻停恢复注水的不同阶段,根据分层测试检卡反映的小层吸水状况,调配各小层水量:对吸水相对较好的高渗透油层按正常水量的下限调配水嘴,减少注入量,控制其恢复注水速度;对吸水相对较差的低渗透油层按正常水量的上限尽量放大水嘴,增加注入量,加快恢复注水速度。待注水恢复100%后,再统一协调测试班复测达到方案要求。
注水井A方案调整表
同时对井区内的32口采油井产量变化情况及时跟踪。钻停恢复4个月后对比分析采出井产量恢复情况效果显著。
1)运用异步恢复法恢复注水,改变了高、低渗透层注水恢复速度,有效控制了钻停恢复阶段含水上升速度。钻停地区综合含水上升0.91个百分点,其中试验区内采油井综合含水上升0.50个百分点;非试验区内采油井综合含水上升0.99个百分点。
2)有效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产量恢复效果明显。统计钻停地区采油井产液量恢复到钻停前的89.55%,产油量恢复到钻停前的82.69%。其中试验区内采油井产液恢复比例为92.07%,产油恢复比例为87.26%;非试验区内采油井产液恢复比例为88.93%,产油恢复比例为81.81%。
4 几点认识
1)异步恢复法注水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钻停注水恢复。
2)在钻停恢复注水阶段,运用异步恢复法注水,能够降低高渗透地层注水恢复速度,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同时加快低渗透层注水恢复速度,增大水驱波及体积,有效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从而改善钻停地区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贻勇.异步注采注水方式在东胜堡潜山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S1).
[2]张继红等.高台子地区周期注水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07).
作者简介
刘绘茹(1973-),女,汉族,黑龙江五常人,学士学位,工程师,现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工作,研究方向:三次采油。
关键词 钻停;异步恢复;非均质油层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20-1
1 问题的提出
大庆油田某开发区某区块大面积钻停恢复注水后,注入水首先向高渗透方向推进,形成“水道”,而渗透性相对较差层段比正常注水条件下更难以动用。高渗透油层吸水能力增强,导致井区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改善钻停井区水驱开发效果,在严格执行钻停注水井逐步恢复注水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异步恢复注水方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异步恢复注水机理及理论依据
2.1 异步恢复注水机理
非均质油层在正常注水条件下,高、低渗透层之间压力处于均衡状态。在钻停期间,由于油层物性的差异和连通状况的不同,连通性较好的高渗透油层压力下降快,低渗透层压力下降慢;在恢复注水时,高渗透油层地层压力恢复速度加快,低渗透油层地层压力恢复速度减慢,使得层间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在钻停恢复注水时,对高渗透油层降低注水强度,控制高渗透层注水恢复速度,同时低渗透油层加强注水,提高低渗透层的注水恢复速度,从而扩大差油层水驱波及体积,改善钻停地区开发效果。
2.2 异步恢复注水理论依据
水驱油田的开发实践证明,水驱油过程是非活塞式的。将非均质油层看成由无数根垂直于井排线具有不同渗透率的流管组成的,每根流管的渗透率是常数。对每根流管可以运用均质油田中一维两相流理论。
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其各油层均已见水,以产油坑道为油水边界,L=Lf,可得出一维两相液体平面流条件下,从注水井到采油井压降和产量的表达式为:
ΔP:注水坑道到产油坑道的压力降,MPa;Q:产液量,m3;A:渗流截面积,m2;K:油层渗透率,?m2;?o:原油粘度,mPa.s;?w:水粘度,mPa.s;?ow:油水粘度比,无因次量;Lf:注水坑道到油水接触前缘的距离,m;Kro: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量;Krw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量;L:带状油层长度,m;Kro(Swc):在饱和度为Sw断面处油的相对渗透率,无因次量。
钻停恢复注水后,采油井抽汲能力不变,我们认为产油坑道压力不变,则产量随注水坑道压力变化而变化。正常注水时,注水坑道压力接近注水井底压力;钻停时,注水坑道压力接近地层压力,钻停恢复注水阶段,注水坑道压力从地层压力向注水井底压力增加。对分层注入井分别调整各个层段的注水量来控制高、低渗透地层压力恢复时间,从而控制高渗透地层含水上升速度,有效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
3 异步恢复注水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对试验区内11口注水井进行异步恢復注水试验,以某注水井A为例,在钻停恢复注水的不同阶段,根据分层测试检卡反映的小层吸水状况,调配各小层水量:对吸水相对较好的高渗透油层按正常水量的下限调配水嘴,减少注入量,控制其恢复注水速度;对吸水相对较差的低渗透油层按正常水量的上限尽量放大水嘴,增加注入量,加快恢复注水速度。待注水恢复100%后,再统一协调测试班复测达到方案要求。
注水井A方案调整表
同时对井区内的32口采油井产量变化情况及时跟踪。钻停恢复4个月后对比分析采出井产量恢复情况效果显著。
1)运用异步恢复法恢复注水,改变了高、低渗透层注水恢复速度,有效控制了钻停恢复阶段含水上升速度。钻停地区综合含水上升0.91个百分点,其中试验区内采油井综合含水上升0.50个百分点;非试验区内采油井综合含水上升0.99个百分点。
2)有效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产量恢复效果明显。统计钻停地区采油井产液量恢复到钻停前的89.55%,产油量恢复到钻停前的82.69%。其中试验区内采油井产液恢复比例为92.07%,产油恢复比例为87.26%;非试验区内采油井产液恢复比例为88.93%,产油恢复比例为81.81%。
4 几点认识
1)异步恢复法注水投资少,见效快,适用于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钻停注水恢复。
2)在钻停恢复注水阶段,运用异步恢复法注水,能够降低高渗透地层注水恢复速度,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同时加快低渗透层注水恢复速度,增大水驱波及体积,有效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从而改善钻停地区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贻勇.异步注采注水方式在东胜堡潜山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S1).
[2]张继红等.高台子地区周期注水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07).
作者简介
刘绘茹(1973-),女,汉族,黑龙江五常人,学士学位,工程师,现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工作,研究方向:三次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