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艺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实验探究的乐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让他们善学、乐学。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就变成了科学的实践者,甚至是艺术的创造者。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物理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将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可感触的生活情境,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二、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包含一些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装水的玻璃槽,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学生自然出现了像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四、改进教法,提高艺术,进行德育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五、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學艺术的表现还不只以上这些,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二、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包含一些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装水的玻璃槽,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学生自然出现了像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四、改进教法,提高艺术,进行德育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五、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學艺术的表现还不只以上这些,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