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老去娃娃家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dn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过早餐后,小班幼儿纷纷进入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娃娃家等区域活动。刚开始,慧慧选的是建构区,但不一会儿,她就转身离开建构区走向娃娃家。我见状马上提醒她回到建构区去。她停下脚步,好像迟疑了起来。但等我一走开。她又悄悄地溜进了娃娃家。班上好几个孩子来“告状”,说慧慧又跑到娃娃家去玩了。
  平时有事没事。慧慧就喜欢往娃娃家跑,每路过一次都要蹲在那里玩一会儿,家长来接她时也要跑过去玩一会儿。接到孩子的“告状”后,我准备去娃娃家把她叫出来。
  当我走进娃娃家时。我发现慧慧先是趴在娃娃家的矮桌上,好像在很认真地探究着什么……很快,只见她从娃娃家玩具柜里拿了一辆能打开车门的玩具警车,又从娃娃家的玩具箱里拿出一些塑料小动物玩具,把这些小动物装上了警车……
  为了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和游戏规则,我未加思索地把慧慧正在玩的小动物和警车玩具拿了起来,并告诉慧慧,现在她不能到娃娃家来玩,再次请她回建构区去。至于她为什么要到娃娃家来玩,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我也没顾得上问她个究竟。
  事后,我回想起来似乎有点内疚了。我担心自己是否在无意中抑制了她的某个想象或创造,甚至阻碍了她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我也有些困惑,如果不及时干预她的活动,是否也会影响区域活动的秩序,进而影响对所有幼儿的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您遇到过类似情况吗?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应对?
  先提供支持,再尝试引导
  蒲磊
  幼儿的任何行为都是其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然后从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角度尝试引导。
  教师要做好支持者,不仅要给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与玩伴交往与合作。保证活动时间和空间,还应保证幼儿有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以及在遵守活动规则的前提下不受干扰和影响的权利。幼儿更换区域是很常见的,教师应从保证幼儿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均衡发展以及促进幼儿社会化等角度考虑制定合适的游戏规则。
  案例中慧慧老去娃娃家是否“挑战”了游戏规则呢?我认为首先要看游戏规则本身是否合理,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与社会规则相一致。如果慧慧没有因为进入娃娃家而影响其他幼儿的正常活动,那么教师首先应该支持这种行为。并进一步引导她在娃娃家进行“警车与动物”的象征性游戏,从而促进其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如果慧慧老去娃娃家的行为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幼儿进入娃娃家游戏的机会。或者造成自身发展不太均衡。那么教师的引导是必须的,但引导不是生拉硬拽,不是强制拒绝,而是引发需求,明确方向,提供台阶。
  慧慧离开建构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慧慧最初不愿意到建构区去玩,可能是因为建构区本身的吸引力不够,或者是因为她一直都不太喜欢建构类活动。此时,教师可以提供丰富、新颖的材料和精美的建构作品,渲染其他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愉悦体验,从而激发慧慧对建构区活动的兴趣。慧慧先到建构区后又离开,可能是因为建构区材料不够丰富或缺乏层次性。此时,教师可以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增强趣味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当然,慧慧离开建构区也可能是因为在建构区遇到困难后的放弃。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难点问题,提供“脚手架”,帮助幼儿体验到成功感。
  给予小班幼儿充分接触玩具的机会
  张鸽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满足幼儿再现生活经验的游戏需要。相同种类的玩具要多些,体积要大些,颜色要鲜艳些,可多放一些现成的玩具,让幼儿一见就能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二是允许幼儿将娃娃家的玩具警车和一部分“小动物”拿到建构区去玩,这样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避免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由于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他们常常满足于摆弄玩具,很少有意识地按主题开展有情节的游戏,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帮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萌发角色意识,并引导幼儿逐渐进入游戏主题,开展自己熟悉的有简单情节的游戏,促使幼儿的游戏更加生动、有趣、有益。
  创设游戏环境 满足游戏需求
  蒋锡云
  小班幼儿对娃娃家可谓情有独钟,那里有娃娃、炊具、餐具,可以满足他们重复操作的需求。那里也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天地,他们可以通过彼此的热情呼唤、亲切拥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给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的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如何满足小班幼儿玩娃娃家的需要呢?
  给娃娃家游戏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利用活动室内外和其他公共场所开设尽可能多的娃娃家,最好能同时容纳全班半数以上的幼儿。除了指定的游戏时间外,晨间、饭后、午睡起床后都可让幼儿自由进入娃娃家游戏。
  给娃娃家游戏提供适宜的材料。小班娃娃家的材料可分为场景材料、角色身份标志材料、操作材料等,材料种类不宜过多,大小要适合幼儿操作。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置“百宝箱”以提供各种替代材料、半成品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为娃娃家游戏建立适当的规则。参与游戏的人数和时间增多后,建立相应的游戏规则尤为重要。教师应及时建立如选择地点、邀请同伴、分配角色、布置场景、整理材料等游戏规则,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有序开展。
  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当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时,教师应首先学会等待,细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表现,了解其意图、思维过程等,然后运用恰当的策略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案例中慧慧对娃娃家的玩具充满了好奇,她在认真观察、探究,但教师未经询问就不假思索地制止了慧慧的探索行为,显得有些草率。事实上,每个幼儿的行为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教育价值,教师不能武断地将幼儿“出乎意料’’的行为视为错误行为,应允许其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必要时给予帮助。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将爱护每个幼儿、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等观念内化为一种职业素养,以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
  (辽宁大连 邸燕鸣 魏新岗)
其他文献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刘晓东:  须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儿童教育改革的方向只能是现代化,而要做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现代化,理论工作必须先行,这其中,重视儿童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当务之急。  刘晓东说,在我国的教育学学科分类中,没有儿童教育学这一学科,只有与学制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相对应的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基础教育研究等
编者按: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要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关注儿童学习的结果”这一观点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对不少教师来说,要把这一观念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可能不知关注什么,有的可能不知如何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有的虽然关注了但不知如何解读观察中获得的信息,或者有的能够解读但不知如何作出恰当的回应。自2009年9月开始,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率领她的研究团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运用画笔在二维平面上表征三维物体的一种造型活动。由于幼儿是从自身的思维水平出发去解决造型时面临的问题的,所以他们的绘画造型样式往往比较独特。而成人从自身的知觉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难以理解这些样式,常常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它们。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绘画造型样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分化到分化的发展过程。教师可运用儿童绘画心理学理论。从幼儿绘画作品入手深入解读幼儿的造型样式
编者按: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重视”既是一种政治主张,更是一种制度建设。  2008年12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市召开了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部分市和县(市、区)作了先进经验交流。本刊选发杭州市和绍兴市两个交流材料(其中杭州市的材料已被国家教育部20
在活动中运用记录与统计,有助于幼儿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借助已有记录进行反思。记录与统计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而且为课程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线索。在大班主题活动“爱心邮局”的生成发展过程中,记录与统计这一指导策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生成与发展路径一:调查记录    对于信,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有一定经验。我们开展了“你会寄
交流与碰撞  池海燕    我认为这个案例有普遍性,非常值得研究。如果我是案例中的园长,我不急于指责、批评教师及制定相关规定,而是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借此提升全园教师的责任意识,培养教师的教学智慧。下面是我们交流的片断。  园长:如果你是M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甲:为了安全。我会让幼儿把拾到的珠子如数交给我。并真诚地向孩子道谢。而不是生硬地让孩子“安静”“坐下”。  教师乙:这次活动正好是数学活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园采用情感专题活动提高幼儿的情绪能力初见成效。在情感专题活动中,我园围绕培养一种情感品质或能力为幼儿选择和创设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性活动,启发幼儿在情境中积极实践、充分体验,并用归因提炼等方法形成策略,加以运用。情感专题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的情绪事件,如同伴冲突、受到教师批评、需要未得到满足等。与以往幼儿园情感教育大多以说教灌输为主相比,我们
走进我班的“休闲小站”,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在下飞行棋时无需等到骰子掷到数字“6”“飞机”才起飞,而是掷到“4”就可起飞。你可别奇怪,这是我班自定的下棋规则——“4”点出发,骰子也是自制的。  那天,我和安安等三个孩子一起下飞行棋。第一轮,我和另两个孩子相继投到了骰子上的数字“6”,“飞机”顺利起飞。只有安安一直没投到数字“6”,他所有的棋子都在原地不能动,安安一脸无奈。  第二轮,安安还
很早以前读卡伦·荷尼的《自我的挣扎》一书,书中有一句话至今还记得:人无需硬教橡籽长成橡树,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它凭借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成长为橡树。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要让橡籽成长为橡树,我们只需提供适合它成长的环境就足够了,而无需硬要教它如何成长。换句话说,要让橡籽成长为橡树就要按照橡籽的成长规律办事,千万不要做那种违背规律的揠苗助长的蠢事。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合学前教育。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橡籽,
编者按:图画书是促进幼儿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将图画书阅读等同于看图讲述。将图画书阅读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那么,图画书阅读教学与故事教学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幼儿什么样的核心经验?本期“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研究专辑”将全面梳理幼儿图画书阅读的“前阅读”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并提供有关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培养的教育建议。同时对两个不同类型的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