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较以前版本有了较大变动。不过,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环节来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师角色转换及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仍需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特色理论课程;改革;创新
2013年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修订版)较以前版本有了较大调整。总的来说,新教材得到了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不过,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与检验并结合近年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效果来看,该课程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师角色转换及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仍需加大力度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明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专题化教学改革,将其调整为三大部分、九个专题。第一部分为概论,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总体上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与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毛泽东思想专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主要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取得的理论成果。第三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为八个专题进行讲解,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主要让学生了解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探索、改革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的来说,这样的专题设置可以使框架内容更加清楚,有利于组织系统化的教学。
新教材教学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要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与内容贯穿到教学环节中。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这一专题,可以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思想,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彼此联系,突出党在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以子孙后代的健康为代价,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天蓝、水静、地绿”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在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内容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与内涵,更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青年学子精于学业、敢于担当,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才能共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特色理论”课程,在教学中应摆脱过去“说教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增加“互动”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行“点菜式”教学,能契合学生关注的兴趣和话题;“让学生讲”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领会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能一味“填鸭式”教学,要做到边讲解边沟通。在“互动”中,要相信学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可以挑选一些学生关心的话题,让学生们自己去讲。比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专题时,完全可以发动学生去组织材料,制作电子课件与动画。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一个转变就是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特色理论”课程所讲解和涉及的知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讲原理,还讲政策,将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政策讲解给学生。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角色转变首先是“宣传员”,不仅要向学生宣传为什么西方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我们为什么要实现中国革命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同时,还要向学生讲解党和国家进行政策调整的背景、领导人讲话的深刻涵义。
第二个转变是向“沟通者”转变。过去我们的理念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思想,使得教师的角色固定于教书,上课时激情澎湃,下课后卷书走人。教师本人不能总是端着架子,一副高高在上、难以接近和沟通的样子。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其实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可以向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电脑技术和电子课件制作技巧;可以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也可以称为老师的“老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师,要与学生多接触,主动地去了解他们。所以,“特色理论”课程的教师要加强沟通,正确引导学生。
第三个转变是向“知心人”转变。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要了解学生真正想在课堂上学些什么,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想知道和想了解什么?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与波动。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感触青年学生的激情与热血,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关注的热忱。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讲授的知识,要与学生关心的话题相结合,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学生关心的、想听的话题,这可以称之为“点菜式”教学。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1.指导思想的改革与创新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提高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数据分析、人际交往表达、调查报告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能力。“特色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思想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理论加实践,思想不断线”,实践教学是对“特色理论”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补充和检验。实践教学活动要把握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确定,避免出现脱离教育教学以及思想实际的现象;要把握时效性,即实践活动要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实践活动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把握实效性,即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把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自身行动的指南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2.实践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传统的课堂讨论、辩论或演讲活动,可以采取“大班动员,小班实践”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宏观层面进行动员,在微观层面加强指导。实践证明,将每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有利于进行合理分工以及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动员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分数奖励、推优推先等方式推荐表现优秀的小组实践活动。好的开场对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话题除了紧扣教材相关知识点,更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讨论、辩论或演讲活动,可以让学生先把题目呈交上来,由老师进行筛选,目的是在方向性上有一定的把握,不至于离题太远或选题不恰当;但总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出来,仔细聆听学生对一些事件、一些问题的看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过去用一张试卷来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要摆脱过去饱受诟病、不受学生欢迎的、死记硬背的应试性考试模式,可以采取普遍受欢迎的、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拍摄、放映学生学习生活和身边好人好事的微电影;可以组织“讲课活动”,以课堂的形式将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组织调研活动,调研的主题和范围不拘泥于校园相关话题,要积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调研,去了解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以及新农村建设新景象和取得的突出成就。调研论文由学生选出小组代表与老师共同参与打分,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写出有分量的“精品”调研文章。通过各种不搞“形式主义”“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感受和深入思考,可以达到普通考核方式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责编:秋 山
关键词:特色理论课程;改革;创新
2013年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修订版)较以前版本有了较大调整。总的来说,新教材得到了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不过,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与检验并结合近年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效果来看,该课程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师角色转换及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仍需加大力度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明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专题化教学改革,将其调整为三大部分、九个专题。第一部分为概论,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总体上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与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毛泽东思想专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主要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取得的理论成果。第三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为八个专题进行讲解,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主要让学生了解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探索、改革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的来说,这样的专题设置可以使框架内容更加清楚,有利于组织系统化的教学。
新教材教学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要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与内容贯穿到教学环节中。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这一专题,可以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思想,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彼此联系,突出党在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以子孙后代的健康为代价,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天蓝、水静、地绿”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在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内容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与内涵,更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青年学子精于学业、敢于担当,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才能共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特色理论”课程,在教学中应摆脱过去“说教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增加“互动”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行“点菜式”教学,能契合学生关注的兴趣和话题;“让学生讲”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领会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能一味“填鸭式”教学,要做到边讲解边沟通。在“互动”中,要相信学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可以挑选一些学生关心的话题,让学生们自己去讲。比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专题时,完全可以发动学生去组织材料,制作电子课件与动画。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一个转变就是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特色理论”课程所讲解和涉及的知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讲原理,还讲政策,将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政策讲解给学生。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角色转变首先是“宣传员”,不仅要向学生宣传为什么西方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我们为什么要实现中国革命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同时,还要向学生讲解党和国家进行政策调整的背景、领导人讲话的深刻涵义。
第二个转变是向“沟通者”转变。过去我们的理念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思想,使得教师的角色固定于教书,上课时激情澎湃,下课后卷书走人。教师本人不能总是端着架子,一副高高在上、难以接近和沟通的样子。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其实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可以向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电脑技术和电子课件制作技巧;可以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也可以称为老师的“老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教师,要与学生多接触,主动地去了解他们。所以,“特色理论”课程的教师要加强沟通,正确引导学生。
第三个转变是向“知心人”转变。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要了解学生真正想在课堂上学些什么,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想知道和想了解什么?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与波动。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感触青年学生的激情与热血,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关注的热忱。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讲授的知识,要与学生关心的话题相结合,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学生关心的、想听的话题,这可以称之为“点菜式”教学。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1.指导思想的改革与创新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提高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数据分析、人际交往表达、调查报告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能力。“特色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思想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理论加实践,思想不断线”,实践教学是对“特色理论”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补充和检验。实践教学活动要把握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确定,避免出现脱离教育教学以及思想实际的现象;要把握时效性,即实践活动要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实践活动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把握实效性,即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把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自身行动的指南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2.实践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传统的课堂讨论、辩论或演讲活动,可以采取“大班动员,小班实践”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宏观层面进行动员,在微观层面加强指导。实践证明,将每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有利于进行合理分工以及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动员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取分数奖励、推优推先等方式推荐表现优秀的小组实践活动。好的开场对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话题除了紧扣教材相关知识点,更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讨论、辩论或演讲活动,可以让学生先把题目呈交上来,由老师进行筛选,目的是在方向性上有一定的把握,不至于离题太远或选题不恰当;但总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出来,仔细聆听学生对一些事件、一些问题的看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过去用一张试卷来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要摆脱过去饱受诟病、不受学生欢迎的、死记硬背的应试性考试模式,可以采取普遍受欢迎的、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拍摄、放映学生学习生活和身边好人好事的微电影;可以组织“讲课活动”,以课堂的形式将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组织调研活动,调研的主题和范围不拘泥于校园相关话题,要积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调研,去了解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以及新农村建设新景象和取得的突出成就。调研论文由学生选出小组代表与老师共同参与打分,既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写出有分量的“精品”调研文章。通过各种不搞“形式主义”“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感受和深入思考,可以达到普通考核方式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责编:秋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