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探索?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项目课程开发应依据一定的流程、实施步骤和开发原则。采用“任务引领,企业定位”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方法有利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职;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4-0063-03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江苏省教育厅于2012年决定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 0.5”人才培养模式,并就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受省教育厅的委托,牵头两个专业课程方案的开发,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课程开发模式,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
  课程不仅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更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打破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重构具有职教特色课程体系的过程。
  针对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方案如何开发,课题组对姜大源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和石伟平、徐国庆提出的实践导向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学习和认真分析,在课程方案开发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整合上述两种课程开发模式,采用“任务引领,企业定位”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方法,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设置课程,以工作结构为依据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企业定位包括工作任务定位、工作标准定位、技能知识定位等。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岗位知识技能的准确定位主体应是企业专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学校选择不同工作领域的企业专家参与,企业专家参与的范围和方式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决定。
  二、课程开发流程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发流程
  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程序是保证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学校在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专业课程开发实际,探索出了一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二)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
  1.以充分的社会调研为基础,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充分的社会调研是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在课程开发之前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及从业人员现状等调研活动,根据社会调研、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岗位群。
  2.以工作领域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DACUM工作任务分析法是项目课程开发比较有效的方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统计利于明确列出本专业可能面向的工作领域,然后在课程专家的正确引导下,企业专家逐一确定工作领域所对应的单项任务,结合先期调查,形成企业专家认可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工作任务分析表中的单项任务按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排序。接下来再分析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掌握各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内容。职业能力按工作过程顺序,形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3.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确定课程结构。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没有工作任务的课程结构开发就缺乏科学依据。要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任务的对接,就要将课程门类与工作任务对应起来,将工作任务转换成课程,形成“专业课程设置分析表”。任务分析表转换成课程表的技术流程为:工作任务分析表→去除不需要训练的模块→选出需要单独训练的模块→其他模块合并成课程→课程结构。
  设置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边界划分专业课程门类。(2)根据任务模块的大小及独立性进行适当的归并或拆分;(3)对于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可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4)应用范围较广又需要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可增设几门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要注意课程分层,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梯及中职向高职递进的课程体系,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对接;(6)确定课程设置后,再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兼顾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经验发展规律序化课程,形成课程结构。
  4.以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为基础,编制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编制要以课程目标确定、职业岗位论证、课程门类及课程结构分析为基础,按照标准体例或研发指南要求编制,各门课程应按照教学规律合理排列,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经专家逐条论证,汇总分析专家意见,修订形成课程方案。
  5.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态度,以典型产品生产或服务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路径为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技能要求确定知识及素质要求,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学习源于技能需要。
  课程内容以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项目内容结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主线,理论知识的选择围绕实践知识进行。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学习项目,建立技能、知识与职业素质相融合的项目课程。
  6.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开发包括教材开发、课程实施条件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只有校企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项目课程教材。要开发具有项目特色的教材,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的体例,依据教学经验和企业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以项目为单位编写教材内容,实现教材的理论实践一体化。
  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建设具有理论实践一体化功能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实训基地建设应以项目为依据,集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于一体,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   三、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定向性和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在课程体系重构和内容体系开发时,应处理好“五个对接”,系统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分解后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各部分,落实到各项目活动中。课程开发不仅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还要关注一定职业领域可迁移的职业能力。不仅应重视培养就业能力,而且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课程开发的衔接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一贯性和有效性。中高职课程衔接属于同类型不同教育阶段课程的衔接。培养目标衔接是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中职应定位于培养经验技能,高职定位于培养策略技能,都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正确定位中高职培养目标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
  课程内容衔接是课程衔接的主体,中职课程要注重为高职学习提供实践知识和技能基础,兼顾学生个性和学习差异。课程衔接要注意内容分层和课程结构,以建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为中高职课程衔接预留适宜的接口,为中职课程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加深奠定基础,实现中高职课程的高效衔接。
  (四)强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职业性,没有行业指导和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难以保证工作任务、技能知识的准确定位。为使课程内容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行业企业专家必须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紧跟行业技术发展需要。校企密切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体验方式获得职业能力是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做中学、做中教”。项目课程要围绕“做”进行项目设计,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通过“做”体验知识,训练技能,积累经验,获得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推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彻底改变实践教学依赖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水珠从哪里来》这课主要以水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是在“水结冰了”“冰融化了”两节课探究了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之后,引导学生以“杯子外壁上的水珠哪里来”为探究内容,经历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是一节很好的展现学生完整探究过程的课,也是一节呈现思维训练过程、彰显思考技能培训的课例。  吴韦萍老师上的这节课是精心设计的有思想、有特点、有启发的科学课。在这节课
摘要: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回顾和梳理了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与翻译美学的渊源,对比阐释了李清照词原文和译文的语言审美特征,并指出诗词翻译的最高境界——翻译无痕。  关键词:翻译美学;古典诗词;李清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20-03  一、引言  李清照享有婉约词之宗的美誉,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摘要:从经验思维走向实证思维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苏州市教育局以问题为中心,重视系统调研,形成多项品牌调研项目。在教育规划方面,创新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方式,使教育规划成为基于监测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不断推动教育经费预算的科学规划、编制和执行。苏州教育提出“数字治理”思路,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创建平台,改革评价方式,着力提升校长、教师的数据治理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学校提升内涵、获得外部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将学校松散孤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本文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专业群的内涵,并提出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思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群、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等为重点,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校企共建;现代化专业群;汽车维修  中图分类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数控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建立一个以数控技术品牌专业为核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支撑的具有特色的专业群体系;从数控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内容方面来阐述专业群建设,以期达到专业群的发展和学生专业技能培
一、当前的问题:割裂的知识教学  当前学校的课程更多的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分化成各门学科,这种“分成众多的科目、各自独立授受”的分化课程,很少考虑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其弊端是“经验片断化”与“知识割裂化”。[1]以语文教学为例,长期以来强调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化,因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条块分割,使学生处于相对孤立的能力训练体系,进行着各种语文能力训练,由此造成语文课程蕴涵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缺失。[2]
摘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和传承刘国钧精神,精心打造“刘国钧”校园景观、活动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开展文化育人实践,成效显著:学生自信、自立、自勉、自强和“自由”,成为具有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简称“三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刘国钧精神;文化育人;载体;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
摘要:技能教学已成为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直观地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毕业生要拥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和适应新技术革命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重任。机电专业作为我校的品牌专业,在教学中不断改革与创新,取得较好成绩,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市场需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调光台灯的制作与调试”课题是中职校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该课题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从内容、学情、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详细叙述了教学设计的流程,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C-0035-04  當前,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100多年前的语言也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众声喧哗的最好写照。在这样的时代,存在即是合理,人们倍感焦虑和撕扯。如果说在这样的大时代,还有一样事物必须跨越模棱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