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项目课程开发应依据一定的流程、实施步骤和开发原则。采用“任务引领,企业定位”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方法有利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职;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4-0063-03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江苏省教育厅于2012年决定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 0.5”人才培养模式,并就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受省教育厅的委托,牵头两个专业课程方案的开发,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课程开发模式,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
课程不仅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更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打破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重构具有职教特色课程体系的过程。
针对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方案如何开发,课题组对姜大源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和石伟平、徐国庆提出的实践导向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学习和认真分析,在课程方案开发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整合上述两种课程开发模式,采用“任务引领,企业定位”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方法,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设置课程,以工作结构为依据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企业定位包括工作任务定位、工作标准定位、技能知识定位等。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岗位知识技能的准确定位主体应是企业专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学校选择不同工作领域的企业专家参与,企业专家参与的范围和方式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决定。
二、课程开发流程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发流程
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程序是保证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学校在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专业课程开发实际,探索出了一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二)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
1.以充分的社会调研为基础,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充分的社会调研是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在课程开发之前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及从业人员现状等调研活动,根据社会调研、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岗位群。
2.以工作领域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DACUM工作任务分析法是项目课程开发比较有效的方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统计利于明确列出本专业可能面向的工作领域,然后在课程专家的正确引导下,企业专家逐一确定工作领域所对应的单项任务,结合先期调查,形成企业专家认可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工作任务分析表中的单项任务按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排序。接下来再分析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掌握各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内容。职业能力按工作过程顺序,形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3.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确定课程结构。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没有工作任务的课程结构开发就缺乏科学依据。要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任务的对接,就要将课程门类与工作任务对应起来,将工作任务转换成课程,形成“专业课程设置分析表”。任务分析表转换成课程表的技术流程为:工作任务分析表→去除不需要训练的模块→选出需要单独训练的模块→其他模块合并成课程→课程结构。
设置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边界划分专业课程门类。(2)根据任务模块的大小及独立性进行适当的归并或拆分;(3)对于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可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4)应用范围较广又需要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可增设几门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要注意课程分层,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梯及中职向高职递进的课程体系,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对接;(6)确定课程设置后,再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兼顾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经验发展规律序化课程,形成课程结构。
4.以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为基础,编制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编制要以课程目标确定、职业岗位论证、课程门类及课程结构分析为基础,按照标准体例或研发指南要求编制,各门课程应按照教学规律合理排列,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经专家逐条论证,汇总分析专家意见,修订形成课程方案。
5.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态度,以典型产品生产或服务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路径为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技能要求确定知识及素质要求,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学习源于技能需要。
课程内容以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项目内容结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主线,理论知识的选择围绕实践知识进行。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学习项目,建立技能、知识与职业素质相融合的项目课程。
6.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开发包括教材开发、课程实施条件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只有校企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项目课程教材。要开发具有项目特色的教材,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的体例,依据教学经验和企业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以项目为单位编写教材内容,实现教材的理论实践一体化。
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建设具有理论实践一体化功能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实训基地建设应以项目为依据,集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于一体,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 三、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定向性和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在课程体系重构和内容体系开发时,应处理好“五个对接”,系统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分解后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各部分,落实到各项目活动中。课程开发不仅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还要关注一定职业领域可迁移的职业能力。不仅应重视培养就业能力,而且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课程开发的衔接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一贯性和有效性。中高职课程衔接属于同类型不同教育阶段课程的衔接。培养目标衔接是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中职应定位于培养经验技能,高职定位于培养策略技能,都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正确定位中高职培养目标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
课程内容衔接是课程衔接的主体,中职课程要注重为高职学习提供实践知识和技能基础,兼顾学生个性和学习差异。课程衔接要注意内容分层和课程结构,以建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为中高职课程衔接预留适宜的接口,为中职课程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加深奠定基础,实现中高职课程的高效衔接。
(四)强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职业性,没有行业指导和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难以保证工作任务、技能知识的准确定位。为使课程内容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行业企业专家必须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紧跟行业技术发展需要。校企密切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体验方式获得职业能力是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做中学、做中教”。项目课程要围绕“做”进行项目设计,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通过“做”体验知识,训练技能,积累经验,获得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推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彻底改变实践教学依赖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关键词:中职;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4-0063-03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江苏省教育厅于2012年决定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 0.5”人才培养模式,并就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受省教育厅的委托,牵头两个专业课程方案的开发,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课程开发模式,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
课程不仅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更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打破旧的学科型课程体系,重构具有职教特色课程体系的过程。
针对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方案如何开发,课题组对姜大源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和石伟平、徐国庆提出的实践导向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学习和认真分析,在课程方案开发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整合上述两种课程开发模式,采用“任务引领,企业定位”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方法,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设置课程,以工作结构为依据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企业定位包括工作任务定位、工作标准定位、技能知识定位等。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岗位知识技能的准确定位主体应是企业专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学校选择不同工作领域的企业专家参与,企业专家参与的范围和方式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决定。
二、课程开发流程和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发流程
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程序是保证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学校在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专业课程开发实际,探索出了一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二)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
1.以充分的社会调研为基础,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充分的社会调研是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在课程开发之前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及从业人员现状等调研活动,根据社会调研、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岗位群。
2.以工作领域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DACUM工作任务分析法是项目课程开发比较有效的方法。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统计利于明确列出本专业可能面向的工作领域,然后在课程专家的正确引导下,企业专家逐一确定工作领域所对应的单项任务,结合先期调查,形成企业专家认可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工作任务分析表中的单项任务按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排序。接下来再分析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掌握各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内容。职业能力按工作过程顺序,形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3.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确定课程结构。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没有工作任务的课程结构开发就缺乏科学依据。要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任务的对接,就要将课程门类与工作任务对应起来,将工作任务转换成课程,形成“专业课程设置分析表”。任务分析表转换成课程表的技术流程为:工作任务分析表→去除不需要训练的模块→选出需要单独训练的模块→其他模块合并成课程→课程结构。
设置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边界划分专业课程门类。(2)根据任务模块的大小及独立性进行适当的归并或拆分;(3)对于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可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4)应用范围较广又需要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可增设几门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要注意课程分层,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梯及中职向高职递进的课程体系,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对接;(6)确定课程设置后,再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兼顾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经验发展规律序化课程,形成课程结构。
4.以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为基础,编制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编制要以课程目标确定、职业岗位论证、课程门类及课程结构分析为基础,按照标准体例或研发指南要求编制,各门课程应按照教学规律合理排列,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经专家逐条论证,汇总分析专家意见,修订形成课程方案。
5.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态度,以典型产品生产或服务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路径为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技能要求确定知识及素质要求,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学习源于技能需要。
课程内容以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项目内容结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主线,理论知识的选择围绕实践知识进行。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学习项目,建立技能、知识与职业素质相融合的项目课程。
6.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开发包括教材开发、课程实施条件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只有校企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项目课程教材。要开发具有项目特色的教材,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的体例,依据教学经验和企业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以项目为单位编写教材内容,实现教材的理论实践一体化。
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建设具有理论实践一体化功能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实训基地建设应以项目为依据,集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于一体,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 三、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定向性和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在课程体系重构和内容体系开发时,应处理好“五个对接”,系统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分解后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各部分,落实到各项目活动中。课程开发不仅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还要关注一定职业领域可迁移的职业能力。不仅应重视培养就业能力,而且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课程开发的衔接决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一贯性和有效性。中高职课程衔接属于同类型不同教育阶段课程的衔接。培养目标衔接是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中职应定位于培养经验技能,高职定位于培养策略技能,都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正确定位中高职培养目标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
课程内容衔接是课程衔接的主体,中职课程要注重为高职学习提供实践知识和技能基础,兼顾学生个性和学习差异。课程衔接要注意内容分层和课程结构,以建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为中高职课程衔接预留适宜的接口,为中职课程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加深奠定基础,实现中高职课程的高效衔接。
(四)强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职业性,没有行业指导和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难以保证工作任务、技能知识的准确定位。为使课程内容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行业企业专家必须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紧跟行业技术发展需要。校企密切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体验方式获得职业能力是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做中学、做中教”。项目课程要围绕“做”进行项目设计,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通过“做”体验知识,训练技能,积累经验,获得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推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彻底改变实践教学依赖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