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出: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本文试图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从三个方面努力:(1)话题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兴趣;(2)用活动造成“陌生化”,促进反思;(3)学生演示,真实而有度。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在“做”中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才是真教,这样的学才是真学。
在小学阶段传统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机械、单一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的口语交流能力。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多次出现待客、问路、打电话等内容,学生对此越来越没兴趣,口语实践能力也无从锻炼。请看出自《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中“学会待客”课例的片段:
文明之星伴我行
小华:谁呀?
客人:是我,你爸爸同事王叔叔,找你爸爸谈点事。
小华:哦,是叔叔呀!快请进!
小华:请坐。我先给您倒杯茶,您稍等。
客人:这孩子真是有礼貌,谢谢。
小华:王叔叔,您喝茶。
客人:谢谢。
小华:王叔叔,爸爸去了奶奶家,快回来了吧。您找我爸爸有啥事呀?
客人:一点儿私事。
小华:哦,那您就先等等吧。
客人:时间不早了。小华,要不我先走吧,你爸爸回来,请他给我来个电话。
小华:好的。他回来我一定转告他,您慢走。
客人:小华,你这么小就礼貌地使用文明語言待客,真是个懂文明的好孩子。再见!
小华:再见!
以上课例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对现实生活的变相模拟,本质上没有真实性。这就是“教学做”三者没有合一,“教”与“学”之间没有明确的目标。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将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付诸口语交际教学实践,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话题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标准(2011)》指出,口语交际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只有贴近生活的话题,才能触动学生心弦,激发倾听和表达的愿望,使每个人都能参与互动交流。我们看房尘洁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教学《毕业赠言》。房老师抓住“毕业赠言”这一主题,用多媒体出示谜语,而谜底是六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姓名。这个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沟通讨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堂课以猜谜语的互动游戏为明线,以同学情为暗线,整个课堂洋溢着同学间的真情,实现了彼此的心灵告白。没有谁比在座的学生更熟悉六年来的依依往事,每一次会心的微笑、每一次深情的凝望、每一次失落的泪水、每一次不屈的挑战……而他们就是这些“每一次”的主人。这类主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真正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主体地位。
二、用活动造成“陌生化”,促进反思
学生在平时口语交际中的种种缺失,不是缺乏锻炼,而是因过多地实践而沉醉不知归路了。这时就需要设置一些课堂活动,与日常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熟知的生活“陌生化”,唤醒学生的反思意识。
(一)能够造成“陌生化”的一种活动方式——游戏
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模糊状态,可以通过做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新课标的口语交际教学提倡“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口语交际除了培养“说”的能力,也要训练“听”的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选择一小段文章,最好是大家都不熟悉的内容。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组员从1到4编号。首先,各组的1号听这段文章,再由1号把自己听到的内容传递给2号,依此类推,直到所有人都听到文章。然后,选取几组的4号,重复他们听到的内容。最后,再次呈现原文。
至此,全体学生思考讨论:你传递过程中丢失了什么?你增加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错误?在现实生活中,你怎样才能准确得到信息呢?
(二)能够造成“陌生化”的另一种活动方式——讲故事
学生可以讲曾经发生过的与自身经历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叙述生活中难忘的瞬间和体验。所叙的内容应该是不太成功的交际。如在“学会赞美”的口语交际中,让一些学生说说自己曾经赞美别人的话语和举动,让其他学生作为旁观者来观察该同学的交际活动。这时,有些学生会发现,赞美的行为其实就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不是因为不懂得赞美,而是缺少赞美别人的意识。通过同学的故事,就能映射出自己赞美的意识。
三、调控学生演示,真实而有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选择“日记批改”为话题。将学生分为两方,主张不批日记和主张批改日记。在这场真实的辩论中,教室里的两方同学在演示中,讲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里像表演,却是对生活原样变形后的展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对方的发言,必须等他们说完才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老师调控下的延迟发言,是为了强调真实交际情境中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学生演示的是片段,而不需像前文课例中的“待客”那样完整。可见,演示是为了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它真实而又有节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老师的“教”要根据“学”来定。从学生的“学”中积累“教”的方法,立足“做”的中心,让教学扎根于学情,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教学做合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李莉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M].北京:语文出版 社,2002.
作者简介:韦光萍,女,1981年生,研究生学历,中一职称,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郭恒)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在“做”中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才是真教,这样的学才是真学。
在小学阶段传统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机械、单一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的口语交流能力。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多次出现待客、问路、打电话等内容,学生对此越来越没兴趣,口语实践能力也无从锻炼。请看出自《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中“学会待客”课例的片段:
文明之星伴我行
小华:谁呀?
客人:是我,你爸爸同事王叔叔,找你爸爸谈点事。
小华:哦,是叔叔呀!快请进!
小华:请坐。我先给您倒杯茶,您稍等。
客人:这孩子真是有礼貌,谢谢。
小华:王叔叔,您喝茶。
客人:谢谢。
小华:王叔叔,爸爸去了奶奶家,快回来了吧。您找我爸爸有啥事呀?
客人:一点儿私事。
小华:哦,那您就先等等吧。
客人:时间不早了。小华,要不我先走吧,你爸爸回来,请他给我来个电话。
小华:好的。他回来我一定转告他,您慢走。
客人:小华,你这么小就礼貌地使用文明語言待客,真是个懂文明的好孩子。再见!
小华:再见!
以上课例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对现实生活的变相模拟,本质上没有真实性。这就是“教学做”三者没有合一,“教”与“学”之间没有明确的目标。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将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付诸口语交际教学实践,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话题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标准(2011)》指出,口语交际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只有贴近生活的话题,才能触动学生心弦,激发倾听和表达的愿望,使每个人都能参与互动交流。我们看房尘洁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教学《毕业赠言》。房老师抓住“毕业赠言”这一主题,用多媒体出示谜语,而谜底是六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姓名。这个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沟通讨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堂课以猜谜语的互动游戏为明线,以同学情为暗线,整个课堂洋溢着同学间的真情,实现了彼此的心灵告白。没有谁比在座的学生更熟悉六年来的依依往事,每一次会心的微笑、每一次深情的凝望、每一次失落的泪水、每一次不屈的挑战……而他们就是这些“每一次”的主人。这类主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真正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主体地位。
二、用活动造成“陌生化”,促进反思
学生在平时口语交际中的种种缺失,不是缺乏锻炼,而是因过多地实践而沉醉不知归路了。这时就需要设置一些课堂活动,与日常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熟知的生活“陌生化”,唤醒学生的反思意识。
(一)能够造成“陌生化”的一种活动方式——游戏
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模糊状态,可以通过做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新课标的口语交际教学提倡“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口语交际除了培养“说”的能力,也要训练“听”的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选择一小段文章,最好是大家都不熟悉的内容。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组员从1到4编号。首先,各组的1号听这段文章,再由1号把自己听到的内容传递给2号,依此类推,直到所有人都听到文章。然后,选取几组的4号,重复他们听到的内容。最后,再次呈现原文。
至此,全体学生思考讨论:你传递过程中丢失了什么?你增加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错误?在现实生活中,你怎样才能准确得到信息呢?
(二)能够造成“陌生化”的另一种活动方式——讲故事
学生可以讲曾经发生过的与自身经历有关的故事,也可以叙述生活中难忘的瞬间和体验。所叙的内容应该是不太成功的交际。如在“学会赞美”的口语交际中,让一些学生说说自己曾经赞美别人的话语和举动,让其他学生作为旁观者来观察该同学的交际活动。这时,有些学生会发现,赞美的行为其实就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不是因为不懂得赞美,而是缺少赞美别人的意识。通过同学的故事,就能映射出自己赞美的意识。
三、调控学生演示,真实而有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选择“日记批改”为话题。将学生分为两方,主张不批日记和主张批改日记。在这场真实的辩论中,教室里的两方同学在演示中,讲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里像表演,却是对生活原样变形后的展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对方的发言,必须等他们说完才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老师调控下的延迟发言,是为了强调真实交际情境中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学生演示的是片段,而不需像前文课例中的“待客”那样完整。可见,演示是为了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它真实而又有节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老师的“教”要根据“学”来定。从学生的“学”中积累“教”的方法,立足“做”的中心,让教学扎根于学情,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教学做合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李莉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选粹[M].北京:语文出版 社,2002.
作者简介:韦光萍,女,1981年生,研究生学历,中一职称,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