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就是小学生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为目标的学习。它注重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个性,按照各自独特的个性来学习,做到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学习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都是以成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纪律严明,注重步调一致,过分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往往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亦步亦趋,渐渐失去个性。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示范课、标准课遍地开花。实际上,从“传道、授业、解惑”开始,教育的舞台上就鲜见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在此课堂中学习无疑是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去了自我,流失了个性。说得形象些,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是同一模具印制出来的砖块。1999年6月4日《光明日报》曾登载过一篇文章,该文说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2002年,有人总结过,我国的中学生获得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竞赛奖的不少,但没有一个获得发明创造奖。
个性,是指一个人特有的言语、气质、习惯、兴趣、爱好、品格、心理状态等与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殊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标里有多处突出对学生进行个性教学的主张。例如《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就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倡导自主学习。”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实质是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多元化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为目标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个性,按照各自的个性来学习,做到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学习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一、确定数学课堂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目标
在社会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其目的、要求和方向。目标明确了,人做事就会努力,聪明才智才会展示出来。传统的教学目标是把学习者个性视为不变的常量,作为群体中的个体,他们被允许使用的学习时间,被提供的学习方法、步骤、条件没有个体间的差异。而事实上,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样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应全部学生。
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把目标分为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和发展目标。例如,讲授以下“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2)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經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距175米?
(5)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比甲列车多行5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距175米?
以上五道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从任意一题开始做,如果选定的这一题不会做,那就另选一题再做。对知识能力差一点的设定下限目标:要求完成(1)(2)(3)题即可;知识能力好一点的要求达到上限目标——完成全部题目,并说出算理过程;能力更好的可以达到发展目标——完成题目后总结这一类型题的规律,并编出一些同类型的题目。
在练习中,可以设计难度要求:对同一道题目,知识能力差一点的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知识能力好的优等生则要求尽量能一题多解,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来完成,让学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同时,加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的个性。
二、优化数学课堂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内容
个性化学习必须建立在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优化的基础之上。由于数学学科课程内容的具有相对稳定、逻辑性强等特点,那么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呢?当前校本课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更加能突出学生个性的学科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大,新的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保障,可对数学学科内容进行提炼,通过重新组织、拓展训练、综合渗透等重新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展个性。
1. 优化教学内容。
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保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能选择内容的背景下,充满个性地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们把要学习的“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按边分类”“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组织成一个个网页,然后用超级链接的方式把网页连接起来,组成“三角形的认识”这个页面(分为使用说明、学习、练习、继续学习四个版块)。可先在网上浏览、卸载、讨论、操作,若需要教师帮助,可发出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不同的帮助。此时,学生可按各自不同的情况有选择地学,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交流学习结果。 2. 自主探究、赋予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选择。如在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洋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我“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我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没等我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聪明才智。我连忙说:“哦,可以打折。”我没有否定这一想法,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打折”的情况,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如学习“统计”这一知识,在调查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时,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出拍皮球、跳绳、踢足球、打乒乓的人数。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他们有的数“√”的个数,有的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有的画标记,还有的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自主权,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学习。
凡是学生能说、能想、能做的就应该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探讨的乐园。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生活数学经验,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创设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环境主要指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物化环境易得,心理环境难求。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教师对课堂中心理环境的创造研究很少,而实际上,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心理环境作为课程环境的中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使学生感到他(她)正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研究某一课题,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彻底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为学生输送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上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多给一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多鼓励、多表扬。
如在教学“100-13”连续退位减时,学生都知道“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仍不会正确运用。对此,我让大家思考: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计算又快又不会出差错?两分钟后,一位学生举起了小手:“可以把‘100-13’看成‘99-13’,再把所得的差加1。”接受了这位同学的创新性想法,大家触类旁通,退位减法也就很少有人再出差错了。
营造数学课堂中个性化学习环境,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途径进行的。例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设统一答案,允许学生出错;完善自评、互评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机制等。
四、形成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1.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存在着能力、气质、品德与性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们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例如,在教学“统计”时,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对象的数量画格子,有的学生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往上画,而有的学生根据数量找到最高格,然后往下画。这些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各自学习方式的不同。
2.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切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出发。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学生的学习根本体现不了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
五、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性学习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既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同和接受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1. 变横向对比评价为纵向对比评价。
横向对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会使一部分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的自信;而纵向对比可以考查学生个体退步或进步的幅度,注意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后的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和行为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2. 自我评论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一是采用“自我参照”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内差异评价”。可以从“学习准备(知识与情感)”“发言情况(思考与表达)”“合作状况(态度与效果)”“课程绩效(常规与创新)”四个方面,设计“学生课堂表现自我评价表”,对每一节课进行过程性自我内差异评价,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进步,在纵向发展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中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二是采用“他人参照”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他人评价的运用,以便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开展个性化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评价出一个所谓的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而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认同自己、悦纳自己,进而赏识自己,激发持久強烈的求知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逐步内化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实践差异性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个性化学习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都是以成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纪律严明,注重步调一致,过分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往往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亦步亦趋,渐渐失去个性。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示范课、标准课遍地开花。实际上,从“传道、授业、解惑”开始,教育的舞台上就鲜见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在此课堂中学习无疑是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去了自我,流失了个性。说得形象些,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是同一模具印制出来的砖块。1999年6月4日《光明日报》曾登载过一篇文章,该文说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2002年,有人总结过,我国的中学生获得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竞赛奖的不少,但没有一个获得发明创造奖。
个性,是指一个人特有的言语、气质、习惯、兴趣、爱好、品格、心理状态等与他人区别开来的特殊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标里有多处突出对学生进行个性教学的主张。例如《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就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倡导自主学习。”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实质是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多元化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为目标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个性,按照各自的个性来学习,做到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学习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一、确定数学课堂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目标
在社会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其目的、要求和方向。目标明确了,人做事就会努力,聪明才智才会展示出来。传统的教学目标是把学习者个性视为不变的常量,作为群体中的个体,他们被允许使用的学习时间,被提供的学习方法、步骤、条件没有个体间的差异。而事实上,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样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应全部学生。
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把目标分为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和发展目标。例如,讲授以下“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2)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經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距175米?
(5)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比甲列车多行5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距175米?
以上五道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从任意一题开始做,如果选定的这一题不会做,那就另选一题再做。对知识能力差一点的设定下限目标:要求完成(1)(2)(3)题即可;知识能力好一点的要求达到上限目标——完成全部题目,并说出算理过程;能力更好的可以达到发展目标——完成题目后总结这一类型题的规律,并编出一些同类型的题目。
在练习中,可以设计难度要求:对同一道题目,知识能力差一点的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知识能力好的优等生则要求尽量能一题多解,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来完成,让学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同时,加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的个性。
二、优化数学课堂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内容
个性化学习必须建立在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优化的基础之上。由于数学学科课程内容的具有相对稳定、逻辑性强等特点,那么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呢?当前校本课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更加能突出学生个性的学科课程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大,新的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保障,可对数学学科内容进行提炼,通过重新组织、拓展训练、综合渗透等重新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展个性。
1. 优化教学内容。
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保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能选择内容的背景下,充满个性地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们把要学习的“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按边分类”“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组织成一个个网页,然后用超级链接的方式把网页连接起来,组成“三角形的认识”这个页面(分为使用说明、学习、练习、继续学习四个版块)。可先在网上浏览、卸载、讨论、操作,若需要教师帮助,可发出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不同的帮助。此时,学生可按各自不同的情况有选择地学,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交流学习结果。 2. 自主探究、赋予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选择。如在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洋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我“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我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没等我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聪明才智。我连忙说:“哦,可以打折。”我没有否定这一想法,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打折”的情况,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如学习“统计”这一知识,在调查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时,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出拍皮球、跳绳、踢足球、打乒乓的人数。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他们有的数“√”的个数,有的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有的画标记,还有的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自主权,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学习。
凡是学生能说、能想、能做的就应该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探讨的乐园。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生活数学经验,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创设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环境主要指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物化环境易得,心理环境难求。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教师对课堂中心理环境的创造研究很少,而实际上,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心理环境作为课程环境的中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使学生感到他(她)正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研究某一课题,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彻底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为学生输送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上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多给一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多鼓励、多表扬。
如在教学“100-13”连续退位减时,学生都知道“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仍不会正确运用。对此,我让大家思考: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计算又快又不会出差错?两分钟后,一位学生举起了小手:“可以把‘100-13’看成‘99-13’,再把所得的差加1。”接受了这位同学的创新性想法,大家触类旁通,退位减法也就很少有人再出差错了。
营造数学课堂中个性化学习环境,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途径进行的。例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设统一答案,允许学生出错;完善自评、互评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机制等。
四、形成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1.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存在着能力、气质、品德与性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们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例如,在教学“统计”时,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对象的数量画格子,有的学生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往上画,而有的学生根据数量找到最高格,然后往下画。这些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各自学习方式的不同。
2.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切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出发。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学生的学习根本体现不了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
五、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性学习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既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同和接受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1. 变横向对比评价为纵向对比评价。
横向对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会使一部分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的自信;而纵向对比可以考查学生个体退步或进步的幅度,注意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后的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和行为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2. 自我评论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一是采用“自我参照”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内差异评价”。可以从“学习准备(知识与情感)”“发言情况(思考与表达)”“合作状况(态度与效果)”“课程绩效(常规与创新)”四个方面,设计“学生课堂表现自我评价表”,对每一节课进行过程性自我内差异评价,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进步,在纵向发展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中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二是采用“他人参照”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他人评价的运用,以便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开展个性化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评价出一个所谓的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而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认同自己、悦纳自己,进而赏识自己,激发持久強烈的求知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逐步内化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实践差异性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