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异端”与“教学另类”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n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案例往往是其生活实然形态的鲜明剪影,更是其漫长的教学追求和发展历程的深刻浓缩。其间,往往蕴藏着一种坚执的教育信念、一种品味无穷的人生精神。因此,面对被应试教育视作“思想异端”“教学另类”的特殊案例,我们需要付出的是自觉的清醒和深刻的反思——从而将其内蕴的思想资源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财富。
  
  一、“思想异端”王栋生
  
  我国当代兼具思想家气质和评论家才情的语文特级教师当首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王栋生先生。正因为这多种身份的兼备,王栋生作为内涵丰富、底蕴饱满、特色鲜明的一种文化符号,给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界增添了几分骄傲和自豪——在民国时期卓然独立的“白马湖作家群”逐渐淡出历史之今日,王栋生为母语教育界赢得了难得而宝贵的职业尊严。
  王栋生的思想家气质首先集中表现在那本影响广泛、锋芒毕露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1]上。其书名就是尖锐、针砭时弊的:有的教师以精神匍匐、人格矮化的姿态从事世上最神圣的工作。因此,他疾呼:“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中国需要大批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来做瞒和骗的掘墓人。”(《不要跪着读》)他甚至鄙弃虚无伪劣的所谓荣誉,自豪地宣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而要成为真正的思想者,就要率先从精神上解放自己,像太阳那样闪烁着思想的光彩。他把思想者的品质视作当代知识分子(当含教师)的必备要素。为此,他甘愿忍受暂时不被理解的寂寞和牺牲一己利益的痛苦——也许,作为精神上的独立者,他的新鲜而创意的思想发现已经弥补了这些心灵的创伤。这种思想家的特质在王栋生激情澎湃的笔下转化为一种犀利、尖锐、深刻的批判精神。看看其篇名,人们不能不产生强烈的震撼:《母校,你在我心中已经死了》《教师论文成作业》《理智地保持距离》《“模范”如是说》《我不喜欢你的世故》《冷眼看“减负”》《现在轮上糟蹋博士》《遍地“教育家”》《别再称我们是“春蚕”,好吗》,如此等等。当我们的目光点击这些篇名,心灵不禁为这些教育弊端和问题所震颤而不得不久久驻足于沉重的字里行间……笔名为“吴非”的王栋生,以卓越的洞察力和无畏的批判意识去烛照教育世界的灰色旮旯,而胸中则完全搏动一颗热爱教育的纯正童心。
  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王栋生,坚守“站着教语文”这条教学伦理的底线。他将质疑、批判、探索的思想品格融入读写教学,持之以恒、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精神。面对《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这样掩盖灾情、隐瞒死亡真相的所谓“新闻报道”,他有意引导学生寻找课文“悖谬”、颠覆文本主旨,从中砥砺其思想锋芒;尤其是他倡导实验的“新语文”高中写作实验,明确反对“跪着写”“趴着写”,力主“让思想自由飞翔”,试图释放学生的思想活力和表达个性,在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界具有很高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新语文”写作实验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培养现代公民社会中的“语用主体”,而不是应试教育中的“被表达工具”,即善于思考、敏于感悟、精于体验的表达主体。王栋生的这种写作教学理念先于新课程的实施,而与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高度吻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2]由此可见,“新语文”写作的理念具有时代的先进性,而这种先进性完全来自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教育理念的卓越和创新。
  王栋生给一线语文教师的启发是多方面的。第一,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思想者。否则,他就无法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多元开放的文本世界,也无法引领其用文字去创造一个有深刻意义的审美世界。换言之,富于深刻、前瞻和多元思维的语文教师才能使之转化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最终成为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思想的贫困才是教师真正的贫困。第二,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作家型的语用高手。作为一个有资历、有影响的杂文作家,王栋生思维迸溅、才气纵横的随笔,其本身就成了学生最鲜活、最直观的写作范例,深深地感染着、熏陶着学生的思想与写作。他准确、透彻甚至入木三分的评价,赢得了学生的极大信服和崇拜——而学生的这种“崇拜感”恰恰是王栋生先生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母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以表达为核心的全面的语用素养,那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母语表达力,其前提是教师要率先成为得心应手地驾驭母语的表达者,从而升华为学生身边的“语用典范”,升华为他们耳闻目睹、日常耐读的“活的教科书”——王栋生无疑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第三,语文教师应成为莘莘学子持续成长、终身发展的激励者。教学固然具有授予学生知识的基础功能,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唤醒”学习者自觉的追求意识、强烈的创新欲望和矢志有所建树的使命感。因此,应当像王栋生那样通过对话引领和激励学生热爱母语、砥砺并炼就富有个性和才情的表达力,进而辟出“立言—→立人”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王栋生老师曾明白表示不同意“春蚕说”“蜡烛说”和“园丁说”等等对教师职业角色的界定,认为教师应当是释放生命热量的播火人:点燃是教师的艺术,燃烧则是学生自己的内驱力所致——此言善矣、深矣,足堪一线教师细细品味。
  
  二、“教学另类”王泽钊
  
  原山东青岛二中语文教师王泽钊在课改前后的喜剧性命运是非常具有反思价值的。课改前,他被同行视为一个典型的“教学另类”,而第八次课程改革启动以后,“忽如一夜春风来”,他很快被誉为超越时代的“教学先锋”。这种从教学行列的“排尾”到“排头”的一百八十度转弯实际上反映了新旧教学时代的一种伟大转折,深刻地象征了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一种创新教法的技术层面的变革,而且是蕴含着更深刻文化意蕴的课程范式的创新。
  作为“教学另类”,王泽钊从教学理念到教材教法,均突破了全预制、全封闭和全垄断的教学范式,具有深刻的挑战性。在教材上,他仅用三周时间迅速“打发”国定的统编教材(在当时教材被视作点滴不可挪移的“圣经”之特定背景下,这种教学行为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把每学期的绝大部分黄金时间用于教学自编自印的“课外”读物(现在已经以《新语文》的名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古今中外优秀的语言艺术精品乃至经典,不乏不符合主流文学思潮的西方后现代诸流派作家,如萨特、加缪、海明威、卡夫卡、梅里美、约瑟夫
其他文献
康静涵,1949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在东北云山农场当过幼儿教师,在内蒙兵团化纤厂子弟学校当过教师,后在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教研室、北京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室任教研员,从教28年。任教研员以来,共发表文章(论文)40余篇,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学会、北京小学语文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担任主编、副主编或参与编著的
笔者按:  《史记》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即以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刻画人物技法百变,开后世小说之先河;叙事中兼具抒情议论,抑郁慷慨悲凉之气蓬勃而发;于人物之论赞独出己见,引后世之文豪相与竞评,以刺时政,以浇块磊。此三者,盖《史记》教学价值之核心也。  癸巳秋,与所教之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学生廿九人做《史记》专题学习。遂以《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为例讲授“叙事与形象”,以《屈原贾
在小学日常韵律操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示范法、讲解口令法、分解组合法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便于管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单调、死板的课堂氛围,容易导致学生对韵律操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那么,在韵律操的教学中如何能够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以教”呢?笔者通过对美国SPARK(The Sport,Play and Active R
近年来,成都市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为儿童课外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儿童课外阅读也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书香成都,‘阅’动蓉城”是成都市儿童课外阅读的目标和追求。  成都市几年前率先开始在中小学推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按照“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的原则,将诵读活动逐步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此基础上,成都市把图书配备、电子图书馆建设等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各学校也加强班级图书角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但这个问题,经常在课内与课外游离。本文主要以植树问题为例,探讨通过教学改善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现实意义。  一、通常,我们这样教  例题:路长100米种树(两头都种),每5米种一棵,一共种几棵?  教学流程:  (1)建立概念。距离、间距、间隔数、棵数。  (2)建立关系。距离÷间距 1=棵数。强调:距离÷间距是与棵数一一对应的间隔数。  (3)区别类型。两头种: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和价值追求。在创建特色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一所硬件环境、生源素质均不突出的学校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本着这样的思考,河沙小学立足生源实际,依托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致力于打造“励志·立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精神意志和人格品质,使学生学会立志于学、成志于行,并懂得感恩。  一、构建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办学  河沙小学历来重视对学生
这是一堂两个小时的音乐课,但师生的交往和缘分一直在延续着;这是一堂高墙内的音乐课,但室内的课堂已经延伸到了高墙之外遥远的地方。这是我在美国访学时收获的一次特殊教学经历,令我欣慰的是:在美国高墙内的某一个音乐课堂里,我展现了一位中国教师的应有形象。  受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主任安德烈·夸德罗斯教授的邀请,2015年3月19日,正在美国访学的我与波士顿大学的几位教师一道,走进了波士顿郊区一所美国男子监狱(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学校的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一场关于学校组织的变革正在发生。在始于2014年的综合改革中,北京史家小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承担多项改革任务,形成一校多址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集团化办学冲击着每一个集团人的工作方式。相比以往,集团化建设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文化认同问题。成员构成复杂了,亟须理念的共通化;改革形势迫切了,亟须定位的明确化
2015年9月,我被聘任为初一年级英语教师。因为这个年级开始的选课走班改革,我从一名班主任变成了一名稚嫩的导师,又成为由8名导师组成的“导师团团长”。此“团长”非彼团长,我这个“团长”,不仅对我自己“导”的16个学生不再有以前班主任的权威,而且对团里的其他成员也是只有沟通、协商的份儿。导师团,更像是一个联盟,每个导师都独立培育各自的16个学生。导师新角色、团长新使命,让我尝尽了其中的苦辣酸甜…… 
本刊在2011年6月下半期曾经刊载《加强教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 提高教职工身心健康水平》一文,文中分析了教师人群亚健康现象严重的原因和大力开展教师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最近,本刊对教师体育锻炼给予了进一步的关注。调查发现,在很多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开展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中小学教师亚健康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现实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究竟面临哪些实际困难?应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去看待发展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