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可见,“激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教师应把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本人总结教学实践所得,提出地理课堂“激趣”的五个方法。
一、 虎头豹尾“激趣”
俗话说:“精彩的导言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如讲地震时,可用低沉的语调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惨状,将学生带入情景,使学生们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报地震,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可设置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使本节课的结尾变成了下一节课的开头。精彩的教学结尾不仅可以归结全篇,深化主题,而且可以提炼、升华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更深广的领域。
二、 理论联系生活“激趣”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将一些相关的地理原理用于实践,就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掌握了有关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后,购房时,就可以推算出某套房间日照时间有多长,以便能买到采光条件好,居住舒服的房子。
三、 设疑探因“激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如果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就能达到灵活学习地理的目的。如在学“洋流”这一内容前,可讲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故事: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由英军严密监视的直布罗陀海峡,往返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从后方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这是怎么回事呢?由这个故事引入“洋流”的概念及其成因,顺利解释了上述问题,学生兴趣倍增,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四、 诗情画意“激趣”
地理课涉及较多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限制,对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一些教材内容也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用清晰、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做到绘声绘影、情真意切,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长江三峡时,可朗诵李白的名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学生带入神奇美妙的意境。
教师可以巧用谚语、俗语,深入浅出地解释某些地理现象。比如在讲垂直地带性时可以引入“一山又四季,十里不同天”,讲对流雨时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样学生既荡漾在知识的海洋里,又陶醉在优美的诗画中,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五、 动人故事“激趣”
一些真實的地理故事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寒潮”时,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9月30日,德军对莫斯科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这时苏军派出一支神秘的“西伯利亚军队”,向敌人猛扑过去。1942年初,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伤亡八十三万多人,“台风”彻底失败。苏军的“天兵天将”原来是严寒。原来,这年冬天特别寒冷,寒潮来临,大地冰冻,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完全失去作战能力。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寒潮发生时间是秋末、冬季、初春。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猛烈南下,苏军利用了天时地利,大败德军。这样把故事的讲述与知识的传授巧妙地统一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微妙地渗透了情感教育。
总之,兴趣是成功之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兴趣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地理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兴趣。当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地理的奥秘,轻松愉快地去学习地理,地理教学的成功也就向你走来了。
(浏阳市荷花中学)
一、 虎头豹尾“激趣”
俗话说:“精彩的导言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如讲地震时,可用低沉的语调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惨状,将学生带入情景,使学生们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报地震,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可设置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使本节课的结尾变成了下一节课的开头。精彩的教学结尾不仅可以归结全篇,深化主题,而且可以提炼、升华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更深广的领域。
二、 理论联系生活“激趣”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将一些相关的地理原理用于实践,就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掌握了有关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后,购房时,就可以推算出某套房间日照时间有多长,以便能买到采光条件好,居住舒服的房子。
三、 设疑探因“激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如果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就能达到灵活学习地理的目的。如在学“洋流”这一内容前,可讲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故事: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由英军严密监视的直布罗陀海峡,往返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从后方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这是怎么回事呢?由这个故事引入“洋流”的概念及其成因,顺利解释了上述问题,学生兴趣倍增,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四、 诗情画意“激趣”
地理课涉及较多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限制,对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一些教材内容也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用清晰、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做到绘声绘影、情真意切,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长江三峡时,可朗诵李白的名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学生带入神奇美妙的意境。
教师可以巧用谚语、俗语,深入浅出地解释某些地理现象。比如在讲垂直地带性时可以引入“一山又四季,十里不同天”,讲对流雨时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样学生既荡漾在知识的海洋里,又陶醉在优美的诗画中,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五、 动人故事“激趣”
一些真實的地理故事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寒潮”时,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9月30日,德军对莫斯科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这时苏军派出一支神秘的“西伯利亚军队”,向敌人猛扑过去。1942年初,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伤亡八十三万多人,“台风”彻底失败。苏军的“天兵天将”原来是严寒。原来,这年冬天特别寒冷,寒潮来临,大地冰冻,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完全失去作战能力。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寒潮发生时间是秋末、冬季、初春。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猛烈南下,苏军利用了天时地利,大败德军。这样把故事的讲述与知识的传授巧妙地统一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微妙地渗透了情感教育。
总之,兴趣是成功之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兴趣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地理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兴趣。当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地理的奥秘,轻松愉快地去学习地理,地理教学的成功也就向你走来了。
(浏阳市荷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