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阶段,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是授课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从现阶段授课教师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出发,对实行教学高效性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举例,旨在对数学授课教师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性;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15-01
一、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教材的要求。授课教师在进行数学备课时,应该先对数学教材进行通篇解读,并且理清各个单元数学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即授课教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将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才能进一步明确知识点数学课堂中的地位,弄清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此外,授课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知识进行详细的研究,尤其应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授课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授课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
(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授课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授时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授课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传输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课堂问题,并且通过逐渐的引导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数学知识。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授课教师应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通过授课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授课的目标。同时授课教师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
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备课阶段,授课教师不能仅是对数学教材的全面复制,应该加入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了解学习。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在课堂上时刻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若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动力,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加强交流,争取做到相互信任,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如果学生答错问题,授课教师不应对学生产生嘲笑的心理,应该具有耐心改正学生的错误。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进行数学授课过程中不能高高在上,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进而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觉得较为枯燥,容易减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新知的过程,授课教师应该为学生提高一个可以动手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在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注意教师的环境,不能因为实践而造成学习环境的喧鬧,影响学生的学习。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是我们所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学生进行操作后,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改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所以小学生会对任何事物产生好奇心,并且由于事前没有接触过较为抽象的事物,所以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显得较为吃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等,经常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难学,并且还很有趣,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内驱力下,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逐渐升华为喜欢上数学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就为学好数学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五、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学生的情商并且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影响加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将每个学生的思想展现出来进行交流,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适当加强问题的难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它能克服学生素质不齐、条件不等、兴趣不一、困难不同的弊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提高授课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课堂当中。与传统的黑板和幻灯片相比,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课件具有字体标准、排版整齐;可以产生色彩丰富的内容;图形、图片、动画、声音都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可以有多种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等特点。无疑,信息技术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不能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授课教师不能忽略数学教材课本的理论思想,使学生彻底的离开的课本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基础的建立。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索桂芳,高翠任.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3:112-116.
[2]王新民,吴立宝. 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08:111-114+128.
[3]申忠会. Flash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准实验研究——以小学数学《元角分的认识》为例[J]. 教学与管理,2012,33:89-91.
[4]潘海燕. 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2.
[5]杨小生.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6]陈坚,王君. 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01:54-59.
[7]李树林.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能提高的实验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6:67-69+9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性;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15-01
一、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教材的要求。授课教师在进行数学备课时,应该先对数学教材进行通篇解读,并且理清各个单元数学知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即授课教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将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才能进一步明确知识点数学课堂中的地位,弄清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此外,授课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知识进行详细的研究,尤其应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授课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授课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
(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授课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授时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授课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传输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课堂问题,并且通过逐渐的引导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数学知识。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授课教师应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通过授课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授课的目标。同时授课教师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
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备课阶段,授课教师不能仅是对数学教材的全面复制,应该加入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了解学习。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在课堂上时刻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若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动力,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加强交流,争取做到相互信任,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如果学生答错问题,授课教师不应对学生产生嘲笑的心理,应该具有耐心改正学生的错误。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进行数学授课过程中不能高高在上,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进而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觉得较为枯燥,容易减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新知的过程,授课教师应该为学生提高一个可以动手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应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在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注意教师的环境,不能因为实践而造成学习环境的喧鬧,影响学生的学习。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是我们所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学生进行操作后,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改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所以小学生会对任何事物产生好奇心,并且由于事前没有接触过较为抽象的事物,所以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显得较为吃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等,经常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难学,并且还很有趣,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内驱力下,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逐渐升华为喜欢上数学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就为学好数学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五、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学生的情商并且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影响加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将每个学生的思想展现出来进行交流,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适当加强问题的难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它能克服学生素质不齐、条件不等、兴趣不一、困难不同的弊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提高授课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课堂当中。与传统的黑板和幻灯片相比,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课件具有字体标准、排版整齐;可以产生色彩丰富的内容;图形、图片、动画、声音都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可以有多种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等特点。无疑,信息技术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不能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授课教师不能忽略数学教材课本的理论思想,使学生彻底的离开的课本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基础的建立。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索桂芳,高翠任.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3:112-116.
[2]王新民,吴立宝. 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08:111-114+128.
[3]申忠会. Flash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准实验研究——以小学数学《元角分的认识》为例[J]. 教学与管理,2012,33:89-91.
[4]潘海燕. 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2:72.
[5]杨小生.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21-23.
[6]陈坚,王君. 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01:54-59.
[7]李树林.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能提高的实验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6:67-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