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古诗词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7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一读,吟一吟,唱一唱
  一篇古诗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激起学习兴趣。教师范读或利用录音机范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接着,教师进一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词义,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句意和诗意。学生自觉地在读中译句解疑,比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效果会好得多,这时学生的读已经上升为吟诵了。诗词是一种声情摇曳的语言艺术,吟唱最能体现诗词的声情、律韵之美。在古代,诗词是通过吟唱进行传播的,如今,许多优秀的古诗词被谱成曲,变成一首首声韵俱佳的歌曲,十分适合学生演唱。
  二、看一看,猜一猜,议一议
  小学课本上的每篇古诗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对于学生理解诗意是很好的帮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看一看古诗小故事,能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猜一猜”就是学生在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古诗词的词义进行推测猜想。“猜一猜”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把小小的阅读活动当作是历练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猜想与推测中增长才干,习得能力。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四人一组,在一起议一议,大家把各自的理解说一说,很快就能明白诗意了。
  三、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
  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当我们的想象思维一旦被调动起来,诗意便无可抑制地流淌出来。充分挖掘诗歌的可想象因素,燃起学生的想象火花,对诗意化地解读诗歌效用极大。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运用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想象,把诗句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有初步的感受和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在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后,可以让学生给这些古诗词配上插图,将想象的景物描绘成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画面,将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画面,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这与新课改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组织五年级学生举办过一个“为古诗配画”的活动,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真的是令我叹服——淡雅的颜色,简洁的线条,空灵的意境,这一切不正是古诗词的美吗?
  诗人从现实生活取材,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寓理,有不少古诗在写法上很相似。如《石灰吟》教学之后,笔者让学生顺着诗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进行自学,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竹石》和《墨梅》,结果一堂课学了三首诗。也可以在教《赠汪伦》时,引导学生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方法,继而拓展学习《别董大》《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诗,通过适度拓展,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了课外。
  四、品一品,背一背,演一演
  在各种文体里面,诗的语言向来是最精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出珍贵的友谊;“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鲜明地写出山村幽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登山所见所感。这些佳句脍炙人口,是依靠它们精炼而平易的语言作基础的,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深入到古诗的“情境”中去,去品一品这些具有感染力和韵味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根据当代小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教师可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然后再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古诗内容。这样,能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益。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  一、 联系生活事例,理解“做工”  1. 双手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小朋友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指名说。教师随机点评:小朋友用自己能干的双手,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小朋友的手在电脑键盘上上下飞舞,多灵活啊;灵巧的双手翻动书页,一本精彩的图书一页页看完了;双手拍皮球,一下一下又一下,小皮球蹦得多欢啊……)  2.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的手也特别能干,谁
期刊
【题解】毋庸赘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故实践性理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经历着”学语文》的文题表述显然在文法上不够准确,但笔者意在针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步履匆匆、环节切换频频之现状,笔者常常为师生在课堂中的那份“急”而急。本课教学中,笔者试图聚焦目标,放慢脚步,给予学生自主合作地琢磨着学语文的课堂时空,也就是努力地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语文”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 绘声绘色介绍变色龙
期刊
“老师,老师,班级发生‘战争’了!”  我火速冲进班级——原来是小林和小飞打架了。  我就纳闷了,这两个可是班级中出了名的好哥们啊!此时呢,两人脸红脖子粗,各说各理,互相指责,眼里全是愤怒,语言全是利剑,如此情形,出人意料。  怎么办?  追问来龙去脉?看他俩那个样子,估计没什么效果。我干脆先请他们俩到隔壁的小教室单独坐着,先冷静冷静再说。  过了一会儿,我去办公室拿来了两页纸,上面就是我的“密招
期刊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它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坚持。我县小学书法教育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二十多年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课改如何发展,赣榆教育人一直满怀浓浓的翰墨情怀,孜孜不倦地挖掘墨韵文化的内涵,坚守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写字育人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点横竖撇横钩践行,书香墨韵润童心,让书法艺术融入学生的肌体和血脉。  一、 定标觅矩,风行水
期刊
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常常感到困惑:稍有不慎,说明文教学似乎就变成了知识课、科普课,缺少“语文味”。这里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那就是说明文教学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说明文教学就能够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一、 教什么的问题  首先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
期刊
【教学实录】  一、 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  1. 揭示文题。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  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  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  生:(齐)着重指出。  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  2. 练习浏览。  师:让我们走进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诵读儿童诗教学中,怎样“打开创作的源泉”,把学生带进儿童的世界,让他们一个个“妙笔成诗”呢?我开始琢磨起来。实践告诉我,诵读可以敲响儿童诗创作的大门,让儿童诗悄然进入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入其眼、出其口、润其心。  A  我率先示范。课间,我开始在教室、在走廊阅读一些诗
期刊
一、 读——贯穿全课,层次分明  初读: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流。交流难读句子的时候,奚老师相机插入对“束手就擒”一词的理解;然后把难读的句子放入全文中再读,读准确、流利;再读,赶海这件趣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上三步读,是整体把握的读。  接下来的读,则是品味着读: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想象画面,边读边做动作。画出句子中你感受到事情有趣的字词,多读几遍,将事情读得有趣。奚老师又重点指导了“
期刊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在学生的心田中播下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伴着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我们要根据教材、课堂、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
期刊
一、 词串朗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生:(齐读第一组)撞灯绳 俯下头 偏过脸 啄手指  师: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什么?  生:我联想到了小鸟像孩子一样顽皮、淘气,惹人喜爱。  生:(齐读第二组)扭动 挤开 钻进去  师:作者用这一连串的动词,描述什么?  生:描述了小珍珠鸟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回到鸟笼里的情景。  生:(齐读第三组)竟然 居然  师:这组词语什么意思?  生:都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