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菜一汤与干炒牛河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第九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空军“八一”表演队与俄罗斯空军“勇士”表演队阔别12年后再度相遇。“勇士”队依然使用苏-27,而“八一”队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换装了具有当今世界三代机水平的国产歼-10。从装备角度看,两支表演队已可以说旗鼓相当。那么,中国“八一”与俄罗斯“勇士”,谁更勇?中国歼-10与俄罗斯苏-27,哪个更强?本届航展的飞行表演给了我们一次直观的比较机会。今天的专家沙龙,就请两位飞行员来进行一番点评。他们还会以更犀利的视野,比较一下双方在飞行表演、战斗机之下,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部分——地勤维护。
  记者:首先请两位谈谈直观的感受,中国“八一”和俄罗斯“勇士”,谁的飞行表演更好看?
  鸿君:今年的珠海航展,给了我们直观对比歼-10和苏-27两种飞机一个绝佳的机会。
  中国“八一”表演队出动了八架歼-10。除一架放在西边的静展区,其余七架参加飞行表演。每次表演前,机务人员将七架歼-10全部试车完毕,全部达到随时可飞状态。其中六架歼-10飞机上人,依次开车滑出。留做备份的那架歼-10待六机全部滑出后关闭舱盖,装上进气口堵盖恢复地面状态。六架表演的歼-10分成一组三机,一组双机和一架单机,共三批起飞。
  反观俄罗斯“勇士”,总共派出五架苏-27来华参加表演,没设备份机。这五架飞机的涂装也不统一,其中一架还保留作战部队涂装,总给人一种仓促上阵、临时凑合的感觉。如果情况一切正常,五机分成两组双机,一架单机,共三批起飞,观众将有幸欣赏到“勇士”队的五机编队。如果其中一架发生故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表演立刻缩水成四机编队。四机分两批起飞,以密集的钻石队形进行超低空编队特技表演,然后剩两架单机表演对冲和特技。
  晓冬:从动作套路上来看,“勇士”队受限于飞机数量,因此队形变化比较少,基本以五机楔形队、四机菱形(也有叫钻石队形)编队为主。其中,五机楔形队表演了全队盘旋、高阻力构形密集编队、编队水平通场打闪光弹等。在16日的表演中,五机队形只保持了一会儿,那架作战部队涂装的苏-27就先行降落退出了。剩下四机以密集的菱形编队进行大坡度盘旋、编队横滚表演。横滚包括四机以疏开队形分别绕各自轴线的滚转,还包括一个四机以密集队形进行编队横滚。后一个表演动作是“八一”队没有的,在低空表演时比较好看。
  虽然“勇士”队表演的大多数是基本套路,但他们表演的高度很低,编队表演中的水平动作基本在300米以下,单双机特技达到100米以下甚至30米左右。我是在机场的飞行隔离区内看表演,苏-27好几次以不到30米的超低空从头顶上掠过。其实它做的动作很简单,也就是一般的加力盘旋或者水平8字,但是他胆子大,高度放得很低,所以给现场观众很大震撼。再有,“勇士”队表演的随意性很大,经常打乱各节目的前后次序,特别是在单机表演阶段,常做即兴发挥。他们编队通场打闪光弹时,由于飞行高度很低,闪光弹几乎快要落到头顶还没有燃尽,场面很惊险。我有一次在机场外的“炮楼”上看,眼见没燃尽的闪光弹奔头顶上飞来,还小紧张了一下。幸好闪光弹最终在空气中燃尽了。
  中国“八一”的表演高度比“勇士”队要高一些,目测编队表演高度在300~500米,单机特技的表演也多在100米以上(除了几个单机通场动作外)。所以,即使采用同样的表演动作,对观众的震撼力还是会弱了一些。
  记者:飞行表演的高度,也就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里的差别对观感看起来有很大影响啊。
  鸿君:的确,从现场看,两支队伍表演高度上的差别感觉比较明显。不过如果在家看电视转播,由于摄像机的机位距离比较远,而且电视画面通常不带地景,音效又大打折扣,两队看起来差别并不大。
  中国“八一”队的阵容比“勇士”队齐整多了。六架歼-10分三批升空显得很有气场。六机楔队间隔距离较歼-7时代大大缩小,距离基本是负值,间隔也缩小到了国际水准。但是和美国海军“蓝天使”那种密集到“变态”的队形相比,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目前国际主流的表演队基本都采取负间隔距离的超密集编队,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以前歼-7时代那种3×3或5×5的松散编队,很难再吸引观众了。
  表演节目编排方面,“八一”比“勇士”认真得多。首先硬件上保证每次都会出动六机,不会因为机械故障而随意“偷工减料”。节目也是一环扣一环,先六机,后四机,最后双机、单机特技。今年的节目增加了四机疏开队形同时横滚,和“勇士”队的相当。“八一”还增加了四机菱形队高阻力构型盘旋,这个动作对飞机的小速度操纵性和飞行员技术是个考验。
  三代战斗机是以高亚音速及超音速飞行为操纵性最优化设计的。在放起落架这种高阻构型下,飞机的气动中心、重心都有改变,安定性、操纵性都会有所下降。在这种构型下还要保持密集编队盘旋,一方面体现采用数字电传操纵的歼-10在一个很大的速度范围内都很好飞(具有较高的操纵品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飞行员的技术。而且飞机放起落架密集编队,看起来很虎气,比较壮观。
  晓冬:放轮密集编队这个课目,许多表演队都有,“勇士”队一直在表演,今年也表演了这个科目。这一点上和“八一”队不相上下。另外,“勇士”队今年还表演了单机尾冲动作。当时许多现场观众误把这个动作当成了“普加乔夫眼镜蛇”。目前,还没有看到过“八一”队表演这一动作。
  记者:能稍微解释一下尾冲动作的特点吗?
  鸿君:尾冲,是飞机先做跃升,发动机油门收小,飞机速度逐渐降低,最后悬停在空中,然后保持机尾向下的姿态往下坐一段。此时飞机已进入失速状态。由于失速后气动中心后移产生的下俯力矩,很快变成机头向下姿态,然后逐渐稳杆退出俯冲。
  其实这个动作并不是苏-27的专利,比如意大利空军“三色箭”表演队的MB339教练机也把尾冲作为保留节目。另外,中国试飞员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新加坡航展上,也驾驶国产K-8教练机飞过这一动作。这个动作的关键是飞机在失速状态下不能带滚转和侧滑,否则进入螺旋就麻烦了。再就是发动机在低速上仰以及“开倒车”状态下不能熄火,对发动机可靠性是个检验。   俄罗斯“勇士”的苏-27是模拟式电传操纵,做这个动作应该是断开了电传操纵,就像做“眼镜蛇”那样。歼-10是数字电传操纵飞机,飞控计算机是不会让飞机出现失速状态的。所以,过于先进的飞机想做这个动作反而有困难。
  晓冬:俄罗斯“勇士”队的表演总体看下来,虽然机种老旧,阵容也不太齐整,但俄飞行员凭借娴熟的飞行技术和勇猛彪悍的战斗作风,把四机密集编队、单机加力盘旋、水平8字这些基本动作演绎得炉火纯青,给现场观众以很大震撼。看“勇士”队的表演,就如同品尝特级粤菜厨师炮制的干炒牛河,虽然没用什么高档食材,却特色鲜明、别具风味。
  鸿君:“八一”表演队军容壮盛,表演节目编排有板有眼,既有六机大编队表演,中间适时穿插队形变换,又有双机、单机特技表演,整场表演有始有终,看得出是进行了精心安排。“八一”队的表演,有如一桌荤素搭配四菜一汤的标准中餐。该有的都有了,但还需增加一些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性。
  记者:通过现场比较。你们认为苏-27与歼-10,谁的性能更强?
  晓冬:虽然歼-10与苏-27一个是单发,一个是双发,一个轻型一个重型,但两机都是第三代水准的战斗机,具有可比性。从表演上看,苏-27瞬时盘旋和稳定盘旋性能都相当出众,具有重型机的身量,轻型战机的灵活性。在加力盘旋这个节目中,苏-27的盘旋范围基本在跑道和滑行道上空。当飞行员有意拉杆增大载荷时,可以看到前机身边条及机翼上表面产生的涡流区,形象生动地演示了常规布局三代机利用涡升力增加升力进而改善盘旋性能的原理。总体感觉,在能量机动空战领域里,苏-27很难遇到对手。
  鸿君:本届航展连续多日阴天,云层使得两队放弃了垂直面上的动作,表演多是水平机动。歼-10的盘旋半径不比苏-27大,瞬盘性能也相当出色,滚转速率似乎比苏-27更快一些。歼-10真撒起泼来,也是很刁钻的一种飞机。
  许多人认为中国歼-10采用鸭式气动布局,是在发动机“短板”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这种观点在媒体上被人云亦云地转载很久。其实,歼-10目前采用的AL31FN发动机,以及今后将采用的涡扇10“太行”从各方面指标看,与美国F100、F110系列,均可匹敌,绝无短板之嫌。所谓“发动机短板”在歼-10身上并不成立。
  那歼-10为什么不采用F-16那样的常规布局,而采用了非常规的鸭式布局呢?答案只有一个——在发动机与对手相当的前提下,以非常规布局来获得性能上的全面超越。采用AL31FN(或涡扇10)的歼-10如果采用带前机身边条翼身融合常规布局,充其量落个“F-16第二”。但歼-10问世的年代,比F-16晚25年左右。这是中国军方以及航空工业绝对无法接受的。所以,歼-10采用了大后掠三角翼带近距离耦合鸭翼的非常规布局,以寻求突破。
  歼-10大后掠三角翼超音速性能及最大速度均比F-16的中等后掠切尖三角翼更为优秀。但三角翼的缺点是,如果走常规布局,飞机起降性能和缠斗性能会比较差。因此,歼-10利用前置耦合鸭翼,博取了与F-16、苏-27相当甚至更优秀的起降性能和缠斗性能。
  晓冬:从珠海现场的情况看,三角翼的歼-10具有很优异的短距离起飞能力。表演中最后一架起飞的歼-10单机,是从航站楼东侧的联络道进入跑道的,总的滑跑距离不到600米,就离地升空,紧接着进入大角度钻升,上升横滚,接着改平做一圈盘旋。完成整套动作没有出观众视线,这过程中飞机始终处于加速状态。这一动作,让同样采用三角翼的歼-8来做,不是不可以,但很难达到歼-10的效果。
  还有,歼-10的小速度大迎角通场比苏-27更明显。迎角更大,速度更小,配合拉烟看得十分清楚,战斗机飞出了直升机的效果。目测地速在180千米左右,加上风速,飞机的实际空速应在200千米以上。飞机已经处于飞行包线的边缘上了,高度也就300米左右,还是风险较大的一个节目。
  所有这些,都是拜非常规布局所赐。
  记者:请再谈谈两支表演队的地面维护工作以及两种飞机的可维护性。
  鸿君:如果给本届航展飞行表演设立一个最勤奋奖,那绝对非“八一”表演队的机务战士莫属。我们每天到珠海机场就算是比较早的了,一般早晨七点钟。当我们抵达机场时,“八一”表演队的机务人员早已开始飞行前准备,停机坪上一片忙碌。可以想像他们起得有多早,估计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了。“八一”队机务人员军容齐整,操作规范,工作作风严肃紧张,各种工具设备摆放有序,飞机状态良好。
  我现场观察,“八一”队的机务干活非常细致。进座舱要在靴子外面套鞋套;上机翼要光脚或者穿软底鞋;钻进气道时,还要穿专用的连体套服,进去之前把靴子脱在外面,钻出来后马上就把套服脱了。
  反过来,“勇士”队的机务人员出场较晚。每天“八一”队这边已忙活了,“勇士”队依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停机坪上不见人影。一般每天日上三竿了,“勇士”队的机务才坐着大巴来,慢条斯理地解下飞机盖布。两相比较,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勇士”队的装备,从飞机到维护器材都比较破旧,在表演中出现了飞机故障缩减阵容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晓冬:虽然装备条件较差,但俄罗斯“勇士”队机务人员外场解决突发问题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给人一种老兵油子的感觉。在普通人概念里“金贵”的第三代战机苏-27,在他们手里仿佛嘎斯69越野车,出了故障连敲带踹,一通鼓捣后继续飞。
  记者:这方面你们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目击事件”吧?
  晓冬:就在15日,“勇士”队表演完毕,一架苏-27的右起落架轮胎出了点问题。三个机务人员脱掉外套往襟翼上一挂,用一个小巧的千斤顶放在起落架支柱下面。然后轮番上阵摇千斤顶,几下就把30多吨的飞机顶起来了。我这才看出苏-27主轮采用半轴式安装的好处。起落架支柱的下端可以顶千斤顶,换轮胎的时候,只需用一个小千斤顶从这里顶起即可,不需要顶起整个机身。有点像给小汽车换轮胎。   三个俄军机务抡起小锤子叮叮当当一通敲打,把机轮就给卸下了。我以为他们把充好气的备胎换上也就完了,没想到他们的备胎只是一条没有轮毂的胶胎。三个人把旧轮胎架到架子上,熟练地把胎扒了下来,再换上新胎装回去。完全依靠手工工具,那场面与公路边上给大货车补轮胎的差不多。要知道,苏-27的主轮大小与卡车轮胎差不多。
  2006年“勇士”队在张家界表演时,我还近距离看过高压水枪喷刹车的景象。苏-27降落后刹车片太热,为了降温,把消防车请了过来,请消防战士用水枪喷机轮降温。凉水喷到滚烫的轮毂上顿时化做蒸汽,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鸿君:俄罗斯“勇士”使用的还是“经典款”苏-27。机上的通信导航、飞控火控设备全是模拟式的,仪表是机电式的。以今天的标准看,其实是三代机的平台,装了二代机的设备。它的刹车片是钢制的,所以能拿凉水浇。国外三代机大多采用碳刹车片,过热情况下如果用水浇就坏了,只能靠空气冷却。先进的装备性能优越,但也更娇贵:一些看似落后的装备,性能差一些,但是比较皮实。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这就是辨证法。
  晓冬:记得也是2006年俄罗斯“勇士”在张家界的飞行表演,一次正式表演前飞机开车的时候,队长(在后来的一次训练中不幸牺牲)驾驶的那架25号苏-27突然有一台发动机启动不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就换飞机了。但“勇士”队是没有备份机的。只见几名俄罗斯机务支个梯子就爬上机背,用改锥拧开发动机大蒙皮一通鼓捣,队长在座舱里配合机务又把发动机启动了。机务人员很麻利地把蒙皮复原,搬着梯子跑开。飞机照常起飞,全队升空进行表演。这一通抢修过程,至今想起来仍感觉很震撼。“勇士”队确实对得起他们的名字,够勇的。
  这种随机应变能力,这种敢打敢飞的精神,在战争中是很重要的。俄罗斯空军这种看似粗犷实际勇猛的战斗作风,是几十年热战、冷战所积淀下来的一种传统,已进入他们的血液了。
  鸿君:中国“八一”队歼-10的各种装备从直观上看,比苏-27先进一代,性能更强。许多机载设备都做成外场可更换模块,整体式地安装拆卸。这种模块事先在工厂做好,机务人员的工作就是模块化地拆装,需要机务人员外场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少。这也是现代战争条件下的特点。比如干扰弹,歼-10的是整体模块化安装,几十发干扰弹已在工厂准备完毕,机务到了外场只需一个动作就完成整体安装,非常快。反观苏-27的干扰弹,一发一发分散搬运,要由机务人员在外场像给火箭炮装弹一样,一发发往飞机里装填,费时费力。工厂省了事,倒锻炼了机务。
  晓冬:单纯静态比较武器数据没有意义。通过对俄罗斯“勇士”队的观察,我认为,苏-27战斗机 俄罗斯飞行员 俄罗斯机务人员,是一项极具杀伤力的作战组合。
  记者:随着歼10的换装,中国“八一”表演队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两位认为“八一”表演队何时能够走出国门?
  鸿君:先说说对“勇士”队的观感,因为他们可算是“老江湖”了。“勇士”队总给我一种“大篷车戏班子”的感觉。这里没有丝毫贬义。他们走到哪都是几架苏-27带一架伊尔-76保障机。运输机里就装一些维修工具和备件。像电源车、充氧车、充氨车、空调车这些重型装备,他们从来都是借用当地的。苏-27这飞机给我的印象,也是个吃粗粮的家伙。不管冷的热的、成的辣的,有口吃的就能飞。“勇士”队的人员,从飞行到机务都让人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感觉,直接感觉粗粗喇喇的。他们确实是俄罗斯的精英,但他们并没把自己当作精英来捧。
  晓冬:通过现场观察,我认为“八一”队在硬件水平上已经全面超越了“勇士”队。无论是飞机性能质量、后勤保障装备、人员配备,都在“勇士”之上。“勇士”队能满世界到处飞,理论上讲“八一”队应该也可以。但出了国门,外面就是江湖。到了国外,像加油、充氧、充氨、吹空调这些在家招手即来的后勤服务,可能就不那么好协调了。这时候就需要一点“勇士”队那种敢闯江湖的“大篷车精神”,灵活机智地解决现场问题,排除万难把飞机飞起来。这,就是战斗力!
  记者:在本届航展上除了“八一”和“勇士”这两大主力,国产武直-10、瑞士“百年灵”表演队等也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能稍微点评一下他们吗?
  晓冬:武直-10闻名已久,看过表演果然不同凡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后退水平8字”。整架直升机在空中开倒车,后退着飞出水平8字轨迹。一方面充分显示了直升机的性能,更显示了飞行员的功力。
  鸿君:总体感觉武直-10比19要先进一些。武直-10有可以和飞行员头盔瞄准具随动的炮塔;武直-19只有一个光电转塔,没有炮。这是从机载设备上能看出的最大区别。另外武直-10的机体是全新设计的,而且考虑了雷达、红外等多频谱的隐身问题,这一点上比AH-64要先进半代到一代。武直-19是在直-9机体上改过来的,发动机从排气口看很像涡轴8,都是成熟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武直-10是高档专武,武直-19应该属于轻型武装侦察型,看起来像专武,其实任务类型更接近美军OH-58“基奥瓦”。
  晓冬:欧洲“百年灵”喷气机表演队也是个跑单帮的老江湖。7架L-39带架仙童METRO涡桨保障机,不到10个机务搞定7架喷气机,经验很老道。我看了他们干活,很麻利。当然L-39这飞机也很简单,基本是初教壳子装台AI-25涡扇,机头里面都是空的,机载设备看上去比国产K-8要简单得多。这跟该机年头比较老有关系。
  鸿君:“百年灵”表演队的双机对头飞行是三支表演队里飞得最惊险刺激的。双机间隔非常小,真的给人要撞上的错觉。另外,该队用喷气机飞出了螺旋桨飞机的老虎打滚节目,很有观赏性。编队的间隔距离也都是负值,很紧密。队形变换也很利索。
  “百年灵”的这帮飞行员,看得出是真心热爱飞行。他们都是法国空军退役飞行员,有的甚至来自“法兰西巡逻兵”。从表演上看,不比“巡逻兵”差。L-39的性能也要比“阿尔法喷气”还好些,所以这些飞行员可以说是焕发了飞行事业的第二春。
  记者:好的,感谢两位的点评分析,让我们很多无法亲临观摩的读者,对这次航展上的飞行表演有了更精练、更深入的了解。
其他文献
选中了西班牙制造  为了提升在波斯湾的作战能力,取代4艘美制“拜德尔”级轻型护卫舰和9艘美制“萨迪格”级导弹艇,2015年沙特皇家海军正式启动4艘多任务水面战舰和5艘未来轻型护卫舰项目。其中,未来轻型护卫舰项目代号“萨拉瓦特”,吸引了西班牙纳凡蒂亚集团(“前卫”2200型轻型护卫舰)、法国DCNS集团(法国海军集团前身,“追风”2500型轻型护卫舰)、德国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集团(K130型轻型护卫
在美海军舰载无人监视与打击飞机项目发展阶段,洛马公司提出的“深海幽灵”方案设想图  2018年3月26日,美国洛马公司“臭鼬工厂”向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公布了其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方案概念图。与之前作为舰载无人监视与打击飞机研制时提出的“深海幽靈”方案相比,新方案保持了飞翼布局,在一系列设计细节上有所变化。    洛马公司的2架HO-25A在航母上准备弹射起飞设想图。在发展该
1991年,一名“海豹八队”队员手持MP5-N冲锋枪配备可伸缩金属枪托的MP5A3冲锋枪MP5冲锋枪沿用了G3自动步枪上的滚柱延迟闭锁枪机结构,实际上该结构最早源于纳粹在二战末期研制的St@45突击步枪MP5冲锋枪的机械瞄具瞄準效果,表尺可调高低和风偏,并设有4个不同大小的觇孔冲锋枪  在1970和1980年代盛行的反恐行动中,间接诞生了一批优秀冲锋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HK公司研发的MP5系列冲
6月9日,F-16戰斗机在太平洋进行“灰狼”巡航导弹试飞试验  2020年7月初,俄罗斯《红星报》宣布,S-500“普罗米修斯”空天防御系统将于年底列装,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战略级空天安全。似乎是“别苗头”,美国《防务新闻》、《国家利益》等媒体密集披露本国军方破解俄罗斯“天网”的一系列动作,其中神秘的“灰狼计划”引起外界关注。它将过去知名的“百舌鸟”、“标准”、“哈姆”等反辐射导弹的功能“网络化、智能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以及《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先后出台,都对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省、市、区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五精”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条例》。在两年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常规管理更应该注重过程管理、过程观察。  就教学常规工作来看,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每一课时的备课——上课
21世纪初,鉴于大陆在台海当面大量部署弹道导弹,而且打击精度日益提高,台湾军方不得不思考战斗力保存与基础设施防护问题,以提高承受“第一击”的能力。2008年,台湾“国防部”在2009年度中程施政计划中提出“强锋专案”(Project Ciang Feng),发展第二代岸基机动式反舰导弹系统,提高制海作战的能力,该项目获得“行政院”批准。如今,“强锋专案”已落实大半,台湾海军“海锋大队”以固定阵地和
每当我看到M27IAR的时候,我都会产生疑问:美国人真的把它当机枪吗?每当我看到M27IAR的编制后,我又会陷入一种沉思:美国人到底想干嘛?  M27IAR,是一款很神奇的枪械。IAR是“InfantryAutomaticRifle(步兵自动步枪)”的缩写,对,你没有看错,M27是一款“自动步枪”,却是《机枪故事》系列的主角之一。机枪中出现了“叛徒”,这个奇怪的故事,还要从很久以前讲起。美国人与轻
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浅谈了美国的8.6毫米机枪。总体上讲,美国8.6毫米机枪的发展思路还是比较正常的。相比之下,6.8毫米机枪的发展就比较邪门了。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我在网上第一次看到美国6.8毫米机枪的报道,当时我是不太相信这个报道的。此前一直听说美国人在研究6.8毫米的步枪,不过基本上已经凉凉了。近年来,美國人一直在研发8.6毫米的机枪,6.8毫米的机枪从未听说过。我理所当然的以为,一定是哪个粗
1989年苏军草草撤离阿富汗后,一股势不可挡的极端宗教军事主义扩张已无法避免地在中亚腹地发生了,而刚刚从苏联解体中获得独立的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便是头一个祭品……山雨欲来风满楼  早在阿富汗战争爆发伊始,美国及其盟友就希望把战火烧到苏联南部去,其玩弄的手段就是宗教。1984年10月,中央情报局长威廉·凯西访问伊斯兰堡,除了与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商讨加强对阿富汗反苏“圣战者”提供军援外,还谈到合作对苏
2019年12月28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克里沃鲁奇科接受《红星报》采访时称,俄国防部将于2020年与工业部门签署公路机动型SS-29“亚尔斯”指挥导弹(俄称"报警器"M)的生产合同,计划2025年前将该型导弹装备战略火箭军。指挥导弹是俄“周长”(美及欧洲称为“死手”或“末日机器”)自动化核反击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用于在国家首脑、指挥机关及直接执行核反击的基层操作人员均被消灭或失联的情况下,向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