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科学教学是一个难点,但同时也需要予以重视和加强。雅江县地处高原民族地区,藏族人口比例达94%,大部分小学地处边远的农村,办学条件有限,资金短缺,教学设施落后;社会、家庭、学校科学观念相对淡薄,科学意识相对差,科学素养相对浅显。所以,做好民族地区小学科学的启蒙教学就非常重要。
一、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学习,打牢基础
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首先要热爱科学,并总结兴趣点,从而带动学生对科学感兴趣。为此,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教师必须懂科学、热爱科学,加大研究科学的兴趣,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本地区地处藏区,宗教文化,迷信思想充斥在各个乡村村民之中,大家对遇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更多地是用宗教方法来处理,因此对身边的事进行科学分析是深入发现奥秘,纠正唯心思想观点的需要。
雅江大部分小学地处边远的农村地区,孩子们来自落后的山区,他们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雅江的发展。作为民族地区小学科学老师的我们责任重大,所以必须不断学习以至终生学习,不断用知识武装我们,开拓前行,扎实根基,真正做好学生的科学教育。启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好的启蒙可决定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会有白天、晚上;夏天为什么不下雪;水为什么不从低处流向高处;人为什么会老;电灯为什么会亮……”,这些问题让学生们疑问,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扎实的科学功底,而扎实的科学功底又来源于不断的学习、观察、研究、总结反思和实践。雅江大部分小学地处边远山区的农村地区,师资较弱,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科学素质较低。对上面的问题,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应该知道为什么的缘由。所以老师要不断的学习科学知识才能给孩子们科学知识的营养;才能给不懂科学的孩子们一块更科学的天地;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二、要让学生走向大自然,用科学知识认识问题,产生兴趣
小学自然学科改为“科学”,对每一个科学课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挑战。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等。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时期,我们单靠课堂知识让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长久保持,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科学课程应该突破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亲近科学,让学生感到科学的魅力。我们要打破科学课程就是科学课堂教学的观点,从学生的生活开始,树立大科学课程观,将学生关注的一切都作为科学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渠道,拓宽实施科学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自我积累与发展,学生这种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是我们科学课程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在贯彻课程标准时要开发大量学生身边的内容,如在农村学校开发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种子、水、动物的构造等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感受科学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实验中让学生发现哪些来自于社会生活,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科学,亲近科学。这样使科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让科学课程的内容更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时时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提升学生科学动手能力
孩子的兴趣是刺激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孩子们刚接触科学课时兴趣会非常高,正确引导他们提出、分析、解决、反思身边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增强科学意识,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養。
随着近年来雅江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新生事物进入学生们的视野,边远农村用上各种农机具,大家购买了汽车,看上了电视。“电视为什么会自己讲故事”,“汽车为什么能跑”,对这些孩子们无不好奇,好奇加观察、思考的时候,就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若能正确的引导,科学的回答儿童的为什么,顺势点拨,夸奖,鼓励就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小学生天生就对一些未知领域充满兴趣,求知欲强,尤其是对小实验、小制作兴趣最为浓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看有关动手实验的节目,科学课的实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堂上老师的演示试验较多,学生只能观察,而不能亲自去做。如: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观察到现象,只能放到课外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像语文、数学作业一样是必须要做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小实验无论在实验器材的准备、过程的设计、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这些实验不仅仅是教师课堂实验的重复、书本上实验的照抄。一些实验器材不具备,用什么代替?还需要怎样的加工?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现象发生,结论与书上的截然不同或无法做,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尝试新方法,反复试验,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完善、紧紧把握新世纪的脉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打破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即以一个研究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主体,通过参加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来学习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讲授的接受体为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孩子在主动学习中成长为科学的参天大树,成为符合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雅江县河口镇中心完小 四川】
一、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学习,打牢基础
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首先要热爱科学,并总结兴趣点,从而带动学生对科学感兴趣。为此,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教师必须懂科学、热爱科学,加大研究科学的兴趣,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本地区地处藏区,宗教文化,迷信思想充斥在各个乡村村民之中,大家对遇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更多地是用宗教方法来处理,因此对身边的事进行科学分析是深入发现奥秘,纠正唯心思想观点的需要。
雅江大部分小学地处边远的农村地区,孩子们来自落后的山区,他们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雅江的发展。作为民族地区小学科学老师的我们责任重大,所以必须不断学习以至终生学习,不断用知识武装我们,开拓前行,扎实根基,真正做好学生的科学教育。启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好的启蒙可决定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会有白天、晚上;夏天为什么不下雪;水为什么不从低处流向高处;人为什么会老;电灯为什么会亮……”,这些问题让学生们疑问,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扎实的科学功底,而扎实的科学功底又来源于不断的学习、观察、研究、总结反思和实践。雅江大部分小学地处边远山区的农村地区,师资较弱,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科学素质较低。对上面的问题,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应该知道为什么的缘由。所以老师要不断的学习科学知识才能给孩子们科学知识的营养;才能给不懂科学的孩子们一块更科学的天地;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二、要让学生走向大自然,用科学知识认识问题,产生兴趣
小学自然学科改为“科学”,对每一个科学课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挑战。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等。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变化时期,我们单靠课堂知识让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长久保持,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科学课程应该突破课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亲近科学,让学生感到科学的魅力。我们要打破科学课程就是科学课堂教学的观点,从学生的生活开始,树立大科学课程观,将学生关注的一切都作为科学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渠道,拓宽实施科学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自我积累与发展,学生这种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是我们科学课程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在贯彻课程标准时要开发大量学生身边的内容,如在农村学校开发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种子、水、动物的构造等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感受科学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实验中让学生发现哪些来自于社会生活,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科学,亲近科学。这样使科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让科学课程的内容更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时时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提升学生科学动手能力
孩子的兴趣是刺激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孩子们刚接触科学课时兴趣会非常高,正确引导他们提出、分析、解决、反思身边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增强科学意识,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養。
随着近年来雅江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新生事物进入学生们的视野,边远农村用上各种农机具,大家购买了汽车,看上了电视。“电视为什么会自己讲故事”,“汽车为什么能跑”,对这些孩子们无不好奇,好奇加观察、思考的时候,就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若能正确的引导,科学的回答儿童的为什么,顺势点拨,夸奖,鼓励就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小学生天生就对一些未知领域充满兴趣,求知欲强,尤其是对小实验、小制作兴趣最为浓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看有关动手实验的节目,科学课的实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堂上老师的演示试验较多,学生只能观察,而不能亲自去做。如: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观察到现象,只能放到课外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像语文、数学作业一样是必须要做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小实验无论在实验器材的准备、过程的设计、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这些实验不仅仅是教师课堂实验的重复、书本上实验的照抄。一些实验器材不具备,用什么代替?还需要怎样的加工?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现象发生,结论与书上的截然不同或无法做,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尝试新方法,反复试验,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完善、紧紧把握新世纪的脉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打破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即以一个研究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主体,通过参加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来学习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讲授的接受体为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孩子在主动学习中成长为科学的参天大树,成为符合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雅江县河口镇中心完小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