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说课是高师院校对在校师范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与途径,在高师生即将毕业、进入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后一学年,抓住学生渴望求知解惑,以及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渴望践行的心理契机,通过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强化说课体验、注重反思评价等促进高师生提高说课质量,增强说课能力,顺利渡过入职期,更快适应基础教育教学。
关键词: 高师生 说课能力 入职前 心理契机 实践知识
说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规程,采用讲述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学同仁或专家阐述个人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法的构想、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的一种活动[1];是说课者教育教学理论与观念的体现、人文综合素养的展现。在说课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招聘新教师的主要考查手段与方式,成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的社会形势下,进行高师生说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紧急而又迫切的任务。本文选择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高师生即将入职的心理特征,分析目前高师生在说课活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试图从更深层次的、本质的实践知识层面进行思考,探索提高师范生说课能力的有效策略。
由于说课的独特功能,通过说课能力的培养,高师生可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理解新课标驾驭教材的能力和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能力。目前在说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育知识与教育行为不能有效统一起来,生搬硬套,模仿别人设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说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深入、说教学目标泛而空、说教学重难点混为一谈、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追求花哨、缺少具体可行性等。这使得说课流于程序化的僵硬模式,难以发挥独特功能,学生掌握的只是形而上学、缺乏生命力与实效性的死板知识,终难适应教师角色转变与现代教育教学需要。这就需要以高师生入职心理为契机,增强学习自主意识与内在动机,进一步学习说课理论知识;强化说课体验,进行说课反思,积累说课实践知识,形成说课智慧;提高说课实践能力。
一、抓住渴望求知心理,提供说课能力动力
说课训练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自主意识薄弱、缺乏学习动机。说课能力养成的过程涵盖了态度、知识、技能这三个方面,其中态度层面贯穿能力生成的始终,并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良好端正的态度与动机会促进能力的养成,反之则阻碍能力的养成。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差异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结果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进入高师第五学年的学生在态度、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与内在动力。
首先,此时的高师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与对工作后能否胜任教师角色的担心,急切渴望学习一些能对其产生帮助的“实用”的知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说课知识与能力最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渴望掌握说课能力。
其次,学生虽然通过前面四年的师范学习掌握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往往是琐碎的、不成体系的。心理学提出:零碎的、偶得的知识不具备发展价值,系统化的知识则能引起思维活动变化,使之形成掌握知识的新方法、新方式。杜威认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是一种处于疑难情境是可以依靠的已知的、确定的、现成的、有把握的材料,它是心灵从疑难通往发现的一座桥梁。”在说课实践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和困难,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零碎不成系统而且有的还互相矛盾后,自然而然产生更高期望,渴求实现顺利说课的系统知识,这时是学习相关知识的最好契机。
因此,在说课训练开始的初期,除了掌握关于说课的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外,学生还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心理知识,查漏补缺,提纲挈领。例如在讲授说课的结构与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手段,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而且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依据与方法,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的区别与制订,等等;既学习说课的新知识,又复习教学原理的旧知识,旧中生新,引起思维活动的根本变化。
二、抓住渴望践行心理,培养说课实践智慧
影响高师生说课能力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实践知识的匮乏,具体就是关于说课的教育实践知识的匮乏。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认为:“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2]说课具有强烈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说课能力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知识。一般的知识(如概念、信息、原理、规则等)回到具有整体特征的情境中,知识拥有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转知成智的飞跃”。[3]经过理论学习,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习一般知识,他们更渴望能够实际运用,提出自主进行说课练习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三个阶段:认知和定向阶段、迁移阶段、协调和完善阶段。高师生形成学习动机,对获得说课能力充满期待和渴望,并且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自主训练,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同的情境中,加强说课体验,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在说课活动中可以组织高师生去中小学参加说课教研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观看教师说课示范录像。通过观察优秀教师说课的操作过程和实践效果,体会说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积累“缄默教育知识”,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和运用“显性教育知识”,完成意义的建构,获得说课能力。
在说课活动后,可结合微格教学录像组织评价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课学生通过录像回放一目了然地观看自己的说课过程,结合说课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会发现自己在说课中存在的缺点与困惑。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某一学生的说课情况进行評价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例如《落花生》的说课,学生根据课文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组织小学生围绕是“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展开辩论。说课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感觉这部分的设计不太对劲,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我引导同学们深入分析课文,发现作者重点是提倡“做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其中,“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并不是针对“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而言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小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做一个既外表体面又对别人有用的人。经过我的点拨,同学们顿时悟到自己设计的不足之处,知道教法的设计要从文本出发,紧扣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生成了教学智慧。
当然,反思应贯穿于整个说课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使高师生深入认识影响其实践结果的因素,从而发展自身说课能力、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第1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0-145.
[2]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13.
[3]鲍荣.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10.
[4]朱小蔓,左领.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高师生 说课能力 入职前 心理契机 实践知识
说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规程,采用讲述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学同仁或专家阐述个人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法的构想、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的一种活动[1];是说课者教育教学理论与观念的体现、人文综合素养的展现。在说课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招聘新教师的主要考查手段与方式,成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的社会形势下,进行高师生说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紧急而又迫切的任务。本文选择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高师生即将入职的心理特征,分析目前高师生在说课活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试图从更深层次的、本质的实践知识层面进行思考,探索提高师范生说课能力的有效策略。
由于说课的独特功能,通过说课能力的培养,高师生可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理解新课标驾驭教材的能力和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能力。目前在说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育知识与教育行为不能有效统一起来,生搬硬套,模仿别人设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说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深入、说教学目标泛而空、说教学重难点混为一谈、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追求花哨、缺少具体可行性等。这使得说课流于程序化的僵硬模式,难以发挥独特功能,学生掌握的只是形而上学、缺乏生命力与实效性的死板知识,终难适应教师角色转变与现代教育教学需要。这就需要以高师生入职心理为契机,增强学习自主意识与内在动机,进一步学习说课理论知识;强化说课体验,进行说课反思,积累说课实践知识,形成说课智慧;提高说课实践能力。
一、抓住渴望求知心理,提供说课能力动力
说课训练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自主意识薄弱、缺乏学习动机。说课能力养成的过程涵盖了态度、知识、技能这三个方面,其中态度层面贯穿能力生成的始终,并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良好端正的态度与动机会促进能力的养成,反之则阻碍能力的养成。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差异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结果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进入高师第五学年的学生在态度、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与内在动力。
首先,此时的高师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与对工作后能否胜任教师角色的担心,急切渴望学习一些能对其产生帮助的“实用”的知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说课知识与能力最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渴望掌握说课能力。
其次,学生虽然通过前面四年的师范学习掌握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往往是琐碎的、不成体系的。心理学提出:零碎的、偶得的知识不具备发展价值,系统化的知识则能引起思维活动变化,使之形成掌握知识的新方法、新方式。杜威认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是一种处于疑难情境是可以依靠的已知的、确定的、现成的、有把握的材料,它是心灵从疑难通往发现的一座桥梁。”在说课实践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和困难,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零碎不成系统而且有的还互相矛盾后,自然而然产生更高期望,渴求实现顺利说课的系统知识,这时是学习相关知识的最好契机。
因此,在说课训练开始的初期,除了掌握关于说课的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外,学生还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心理知识,查漏补缺,提纲挈领。例如在讲授说课的结构与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手段,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而且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依据与方法,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的区别与制订,等等;既学习说课的新知识,又复习教学原理的旧知识,旧中生新,引起思维活动的根本变化。
二、抓住渴望践行心理,培养说课实践智慧
影响高师生说课能力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实践知识的匮乏,具体就是关于说课的教育实践知识的匮乏。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认为:“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2]说课具有强烈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说课能力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知识。一般的知识(如概念、信息、原理、规则等)回到具有整体特征的情境中,知识拥有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转知成智的飞跃”。[3]经过理论学习,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习一般知识,他们更渴望能够实际运用,提出自主进行说课练习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三个阶段:认知和定向阶段、迁移阶段、协调和完善阶段。高师生形成学习动机,对获得说课能力充满期待和渴望,并且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自主训练,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同的情境中,加强说课体验,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在说课活动中可以组织高师生去中小学参加说课教研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观看教师说课示范录像。通过观察优秀教师说课的操作过程和实践效果,体会说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积累“缄默教育知识”,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和运用“显性教育知识”,完成意义的建构,获得说课能力。
在说课活动后,可结合微格教学录像组织评价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课学生通过录像回放一目了然地观看自己的说课过程,结合说课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会发现自己在说课中存在的缺点与困惑。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某一学生的说课情况进行評价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例如《落花生》的说课,学生根据课文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组织小学生围绕是“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展开辩论。说课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感觉这部分的设计不太对劲,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我引导同学们深入分析课文,发现作者重点是提倡“做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其中,“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并不是针对“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而言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小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做一个既外表体面又对别人有用的人。经过我的点拨,同学们顿时悟到自己设计的不足之处,知道教法的设计要从文本出发,紧扣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生成了教学智慧。
当然,反思应贯穿于整个说课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使高师生深入认识影响其实践结果的因素,从而发展自身说课能力、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第1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0-145.
[2]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13.
[3]鲍荣.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10.
[4]朱小蔓,左领.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