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践行,转知成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w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说课是高师院校对在校师范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与途径,在高师生即将毕业、进入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后一学年,抓住学生渴望求知解惑,以及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渴望践行的心理契机,通过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强化说课体验、注重反思评价等促进高师生提高说课质量,增强说课能力,顺利渡过入职期,更快适应基础教育教学。
  关键词: 高师生 说课能力 入职前 心理契机 实践知识
  
  说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学科相应的教学规程,采用讲述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学同仁或专家阐述个人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法的构想、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的一种活动[1];是说课者教育教学理论与观念的体现、人文综合素养的展现。在说课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招聘新教师的主要考查手段与方式,成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育研究的主要手段的社会形势下,进行高师生说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紧急而又迫切的任务。本文选择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高师生即将入职的心理特征,分析目前高师生在说课活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试图从更深层次的、本质的实践知识层面进行思考,探索提高师范生说课能力的有效策略。
  由于说课的独特功能,通过说课能力的培养,高师生可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理解新课标驾驭教材的能力和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能力。目前在说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育知识与教育行为不能有效统一起来,生搬硬套,模仿别人设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说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深入、说教学目标泛而空、说教学重难点混为一谈、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追求花哨、缺少具体可行性等。这使得说课流于程序化的僵硬模式,难以发挥独特功能,学生掌握的只是形而上学、缺乏生命力与实效性的死板知识,终难适应教师角色转变与现代教育教学需要。这就需要以高师生入职心理为契机,增强学习自主意识与内在动机,进一步学习说课理论知识;强化说课体验,进行说课反思,积累说课实践知识,形成说课智慧;提高说课实践能力。
  一、抓住渴望求知心理,提供说课能力动力
  说课训练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自主意识薄弱、缺乏学习动机。说课能力养成的过程涵盖了态度、知识、技能这三个方面,其中态度层面贯穿能力生成的始终,并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良好端正的态度与动机会促进能力的养成,反之则阻碍能力的养成。教育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差异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结果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进入高师第五学年的学生在态度、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与内在动力。
  首先,此时的高师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与对工作后能否胜任教师角色的担心,急切渴望学习一些能对其产生帮助的“实用”的知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说课知识与能力最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渴望掌握说课能力。
  其次,学生虽然通过前面四年的师范学习掌握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往往是琐碎的、不成体系的。心理学提出:零碎的、偶得的知识不具备发展价值,系统化的知识则能引起思维活动变化,使之形成掌握知识的新方法、新方式。杜威认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是一种处于疑难情境是可以依靠的已知的、确定的、现成的、有把握的材料,它是心灵从疑难通往发现的一座桥梁。”在说课实践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和困难,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零碎不成系统而且有的还互相矛盾后,自然而然产生更高期望,渴求实现顺利说课的系统知识,这时是学习相关知识的最好契机。
  因此,在说课训练开始的初期,除了掌握关于说课的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外,学生还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心理知识,查漏补缺,提纲挈领。例如在讲授说课的结构与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手段,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而且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依据与方法,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的区别与制订,等等;既学习说课的新知识,又复习教学原理的旧知识,旧中生新,引起思维活动的根本变化。
  二、抓住渴望践行心理,培养说课实践智慧
  影响高师生说课能力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实践知识的匮乏,具体就是关于说课的教育实践知识的匮乏。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认为:“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2]说课具有强烈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说课能力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知识。一般的知识(如概念、信息、原理、规则等)回到具有整体特征的情境中,知识拥有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转知成智的飞跃”。[3]经过理论学习,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习一般知识,他们更渴望能够实际运用,提出自主进行说课练习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三个阶段:认知和定向阶段、迁移阶段、协调和完善阶段。高师生形成学习动机,对获得说课能力充满期待和渴望,并且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自主训练,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同的情境中,加强说课体验,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在说课活动中可以组织高师生去中小学参加说课教研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观看教师说课示范录像。通过观察优秀教师说课的操作过程和实践效果,体会说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积累“缄默教育知识”,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和运用“显性教育知识”,完成意义的建构,获得说课能力。
  在说课活动后,可结合微格教学录像组织评价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课学生通过录像回放一目了然地观看自己的说课过程,结合说课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会发现自己在说课中存在的缺点与困惑。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某一学生的说课情况进行評价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例如《落花生》的说课,学生根据课文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组织小学生围绕是“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展开辩论。说课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感觉这部分的设计不太对劲,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我引导同学们深入分析课文,发现作者重点是提倡“做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其中,“只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并不是针对“石榴苹果那样的人”而言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小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做一个既外表体面又对别人有用的人。经过我的点拨,同学们顿时悟到自己设计的不足之处,知道教法的设计要从文本出发,紧扣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生成了教学智慧。
  当然,反思应贯穿于整个说课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使高师生深入认识影响其实践结果的因素,从而发展自身说课能力、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第1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0-145.
  [2]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13.
  [3]鲍荣.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10.
  [4]朱小蔓,左领.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天津大学理工科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理论课教学情况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阐述了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 理工科专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调查统计分析  天津大学目前在校生有28000名,除教育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外,优势学科学院的专业设置均是理、工科专业。本次调查一次性进行,以问卷形式为主,在近15个班级中发放400份问卷。为了
摘 要: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在北京清华园创作的散文名作,语言优美、思维缜密,作品融真实景色与真诚情感为一体。本文从风格角度对《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比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原作风格,以强调风格的重要性。  关键词: 风格 《荷塘月色》 英译本    1.引言  风格是构成一篇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原文风格应当通过译文风格得到体现,而译文风格又应以原文风格为基础
摘 要: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本文围绕张爱玲短篇小说《等》中两个典型的时间意象——挂钟声和猫,探讨女性在张爱玲用独特的意象所构造的时间底色下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等》 意象 时间 女性 生存状态    推拿医师庞松龄的诊所里,挤满了候诊的病人,她们一边等着轮到自己,一边在白净的玻璃窗前说着可为外人
摘 要: 在大片充斥着银幕、商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导演西维亚·乔迈的作品呈现出另类的表述。笔者认为,全球化给人们带来的不适在乔迈的几部动画电影中充分放大,他的作品风格是忧伤的,这忧伤深陷于都市消费的泥潭,剥削、病态、流离,均是消费景观中的一种身份呈现。因此,在上述语境中,导演尝试着寻找一种平衡,寻回现代人渐渐忽视的传统文化与渐渐消褪的人文理念。  关键词: 人文动画 消费景观 身份 全球化  在当下
摘 要: 创造思考能力是个人迈向成功的核心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考能力的有效过程与途径,教师是学生创造思考能力养成的引导者,“六W”发问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创造思考。  关键词: 创造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六W”策略 《孟母三迁》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思考能力是解决问题、美化与转化人生的基本能力,是个人迈向成功的核心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是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创
摘 要: 简·奥斯汀的小说被誉为传世经典,因为这些作品尽显作者对人情世故的细心观察,以及对情节结构的合理布局。小说中人物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个性、品性及人性的体现。简·奥斯汀的小说看似探讨的是女性的爱情与婚姻话题,但更深层次上其实是对所有人的道德、理智,以及人性完善的深切关注与严肃探讨。其对于道德观、是非观,以及人格理智的成长和自我完善这类人生重大问题的探讨与推崇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  关键词: 简
摘 要: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咏中秋的杰作,已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中,针对此词,结合《新课程标准》,借鉴其他注家注释,作者在分析词作中“起舞”“弄清影”之人的同时探讨了初中诗词有效性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教学 有效性教学    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第四首选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着重从伦理道德观、情感价值取向、宗教色彩三个方面对英汉委婉语作了对比研究,认识到“迂回宛转,曲径通幽”是它们共同的特征,但其中具体的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关键词:英汉 委婉语 社会文化透视    一、引言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
摘 要: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要准确地解读、领会古典诗词的精髓,必须从读“标题”、“作者”、“意象、“意境”、“典故”、“诗眼”、“风格”、“文体”、“手法”等八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鉴赏 八个方面    古典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特有的意境,深得世人的喜爱。古典诗歌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力、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鉴赏古典诗歌是一个很
摘 要: 庙会亦称“庙市”或“节场”,是民间为祭祀祖先或举行宗教仪式而举行的集会活动。一般由古代的宗庙社郊制度演化而来,被称为“真正活着的民俗”。庙会最初以其宗教、祭祀等性质存在,而后在社会不断演化及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加入了经济、娱乐、文化交流等因素,继而成为中国民间一种传承久远、百姓喜闻乐见的综合性集会活动。而在庙会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它的主干表现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河南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