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面兽”杨志出身名门,武艺高强,奋发上进,因缘际会而辗转成为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手下的一名中层干部。从他的性格特征和秉性气概来看,称得上是“英雄精细”之人。然而,在被逼上梁山之前他遭逢了人生中很大的一次失意,那就是被吴用等人智取了生辰纲。
如果说杨志上一次押送花石纲失败是因为大风吹翻了船,那么此次 “十万贯”生辰纲被劫可以说必然存在深刻的原因。
出发之前败势已呈
在转入正题之前,先将聚光灯打在生辰纲上。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民脂用于媚上的不义之财,原就属于不祥之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它就是阶级斗争的一个反映。时值朝纲混乱、官逼民反的多事之秋,不被劫走反倒不正常了。如果政治觉悟高些,杨志就不应当揽这活儿。事实上杨志在接单之时,也颇为慎重,连着两次以合理的理由推辞。这透露出,杨志确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之人,并非那暴虎冯河式的武夫可比。
依着梁中书的意思,就是要大张旗鼓、堂而皇之地选派较多的士兵,用车马来押送生辰纲。而这在杨志看来万万使不得,因为沿途多是强人出没之处,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至于兵士,派得再多也无用,强人一来就作鸟兽散。所以杨志提出了乔装潜行的计策,并获得梁中书的赞同。其实,既然江湖中人已经知晓年年都有生辰纲这一大块肥肉,定然侦骑四出,打探消息。而欺压百姓所得之财,无论怎么放烟雾弹,都难免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迅速地烟销云散。杨志若非要接这个烫手山芋,就不妨索性依了梁中书的意思,凭着自己的好武艺,仗着官家的势力,明明白白地出一趟镖,让毛贼望风而逃,也未始不是一个办法。这是在探讨杨志管理押送生辰纲这支队伍的得失之前所必须指出的。政治,无论如何,不管承认与否,客观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当梁中书夫人派奶公都管和两个虞侯相随时,杨志也第一时间提出了合理的担忧,那就是途中存在多头领导、有令难行的可能性。但梁中书发了话,说“只让他们听指挥便了”。于是,杨志诺诺领命。然而梁中书的承诺不过话一句耳。在后来的押送途中,有着特殊身份的都管和虞侯,对杨志的权威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损害甚至瓦解作用。这个教训警示后人,在并非军令的情况下,上级的口头承诺往往不可轻信。当涉及重要事项时,当事人必须进一步争取确凿有凭的支持,才能避免出现“提前想到了却没能躲得过”的杨志式境遇。
途中失误痛失前程
在押送生辰纲途中,杨志带着十多人的队伍,至少犯了四大错误,导致生辰纲被轻易劫走,自己也只好再次逃亡。这些错误应当引起当今国企管理者的警示。
首先,不做思想工作,一味强推命令,严厉粗暴,不懂体恤怜悯下属,唯上级意志为瞻。杨志未能意识到临时组成的队伍如果不加以有效组织,只靠强力约束,战斗力就低下。他先是要求兵士辰牌动身,申牌歇息,后来又勒令天热时赶路,凉爽时休营。稍加不从即予打骂,鞭抽脚踢,毫不怜惜。“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到后来,面对着酒香之于兵士的诱惑,杨志又因一路上的苛刻而生起自责之心,不该体恤下属时反倒放松了警惕,起了妇人之仁。这正应了宇宙间的恒律: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假如杨志事先向手下讲清楚此行之险恶,前途之难测,干系之重大,然后把自己的计策向大家和盘托出,共同商讨,集思广益,那么,后来事情的发展或会出现转机。方式方法问题,很多时候比观点思路更为重要。
其次,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不明白群众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杨志一开始就认为兵士听见强人来就会先逃,作为领兵者清醒地认识到士兵可能出现的状况是可取的,但重要的是改变这种境况。《水浒传》中未加交待,临行之前,杨志可曾亲选了兵士没有。依着杨志的孤高自傲,多半没有。这从后来两者不和谐的互动之中可以看出端倪。知道了问题所在,而不积极地对症下药,只把希望寄托在单纯改变押送方法上,生辰纲不失去是不可能的。对兵士的不重视乃至歧视,直接导致了杨志一系列的失误。按理说,杨志身担重任,明明可以从梁中书那里多要人力,却只要了11个挑担子干重活的,连个替班的都没有,致使人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后来的队伍难带直至集体中毒,都跟这个有着因果相继的关系。
再次,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杨志在出发前就明白奶公都管和虞侯,是梁中书夫人的亲随,都不是吃素的。这是洞察世事人心的正确预见。但他听信了梁中书的口头承诺,过于相信自己的权威,因而后来对都管和虞侯也采取了“生冷硬顶”的不恰当态度,不讲策略,不知怀柔,不搞团结。假如杨志自知缺乏亲和力和凝聚力,首先做通了都管的思想工作,使之与自己同心同德,戳力共勉,然后再由都管利用自己资历深、背景硬的身份,去说服教育那十几个人,那么队伍的面貌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最后,不坚持自己的行事原则,盲目从众。当杨志的队伍到了黄泥冈,这里的地形和突兀出现的卖酒人以及托儿一样的七个客人本来已经引起江湖经验丰富的杨志的警惕,不让手下去买酒吃。而这时众军汉中的一个去求老都管行个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且自己心里也想吃,于是借势来对杨志施压。此前,面对这些明显是梁中书派来监控他的都管和虞侯,杨志已经是“生冷硬顶”了,而这个时候没有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准许了军汉们去买酒喝,结果中了蒙汗药。
杨志的这一败绩,能够引起国有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很多思考。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就要坚持,保证理性的领导力。唯其如此,一支队伍、一个集体,才能形成战而能胜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如果说杨志上一次押送花石纲失败是因为大风吹翻了船,那么此次 “十万贯”生辰纲被劫可以说必然存在深刻的原因。
出发之前败势已呈
在转入正题之前,先将聚光灯打在生辰纲上。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民脂用于媚上的不义之财,原就属于不祥之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它就是阶级斗争的一个反映。时值朝纲混乱、官逼民反的多事之秋,不被劫走反倒不正常了。如果政治觉悟高些,杨志就不应当揽这活儿。事实上杨志在接单之时,也颇为慎重,连着两次以合理的理由推辞。这透露出,杨志确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之人,并非那暴虎冯河式的武夫可比。
依着梁中书的意思,就是要大张旗鼓、堂而皇之地选派较多的士兵,用车马来押送生辰纲。而这在杨志看来万万使不得,因为沿途多是强人出没之处,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至于兵士,派得再多也无用,强人一来就作鸟兽散。所以杨志提出了乔装潜行的计策,并获得梁中书的赞同。其实,既然江湖中人已经知晓年年都有生辰纲这一大块肥肉,定然侦骑四出,打探消息。而欺压百姓所得之财,无论怎么放烟雾弹,都难免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迅速地烟销云散。杨志若非要接这个烫手山芋,就不妨索性依了梁中书的意思,凭着自己的好武艺,仗着官家的势力,明明白白地出一趟镖,让毛贼望风而逃,也未始不是一个办法。这是在探讨杨志管理押送生辰纲这支队伍的得失之前所必须指出的。政治,无论如何,不管承认与否,客观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当梁中书夫人派奶公都管和两个虞侯相随时,杨志也第一时间提出了合理的担忧,那就是途中存在多头领导、有令难行的可能性。但梁中书发了话,说“只让他们听指挥便了”。于是,杨志诺诺领命。然而梁中书的承诺不过话一句耳。在后来的押送途中,有着特殊身份的都管和虞侯,对杨志的权威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损害甚至瓦解作用。这个教训警示后人,在并非军令的情况下,上级的口头承诺往往不可轻信。当涉及重要事项时,当事人必须进一步争取确凿有凭的支持,才能避免出现“提前想到了却没能躲得过”的杨志式境遇。
途中失误痛失前程
在押送生辰纲途中,杨志带着十多人的队伍,至少犯了四大错误,导致生辰纲被轻易劫走,自己也只好再次逃亡。这些错误应当引起当今国企管理者的警示。
首先,不做思想工作,一味强推命令,严厉粗暴,不懂体恤怜悯下属,唯上级意志为瞻。杨志未能意识到临时组成的队伍如果不加以有效组织,只靠强力约束,战斗力就低下。他先是要求兵士辰牌动身,申牌歇息,后来又勒令天热时赶路,凉爽时休营。稍加不从即予打骂,鞭抽脚踢,毫不怜惜。“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到后来,面对着酒香之于兵士的诱惑,杨志又因一路上的苛刻而生起自责之心,不该体恤下属时反倒放松了警惕,起了妇人之仁。这正应了宇宙间的恒律: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假如杨志事先向手下讲清楚此行之险恶,前途之难测,干系之重大,然后把自己的计策向大家和盘托出,共同商讨,集思广益,那么,后来事情的发展或会出现转机。方式方法问题,很多时候比观点思路更为重要。
其次,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不明白群众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杨志一开始就认为兵士听见强人来就会先逃,作为领兵者清醒地认识到士兵可能出现的状况是可取的,但重要的是改变这种境况。《水浒传》中未加交待,临行之前,杨志可曾亲选了兵士没有。依着杨志的孤高自傲,多半没有。这从后来两者不和谐的互动之中可以看出端倪。知道了问题所在,而不积极地对症下药,只把希望寄托在单纯改变押送方法上,生辰纲不失去是不可能的。对兵士的不重视乃至歧视,直接导致了杨志一系列的失误。按理说,杨志身担重任,明明可以从梁中书那里多要人力,却只要了11个挑担子干重活的,连个替班的都没有,致使人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后来的队伍难带直至集体中毒,都跟这个有着因果相继的关系。
再次,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杨志在出发前就明白奶公都管和虞侯,是梁中书夫人的亲随,都不是吃素的。这是洞察世事人心的正确预见。但他听信了梁中书的口头承诺,过于相信自己的权威,因而后来对都管和虞侯也采取了“生冷硬顶”的不恰当态度,不讲策略,不知怀柔,不搞团结。假如杨志自知缺乏亲和力和凝聚力,首先做通了都管的思想工作,使之与自己同心同德,戳力共勉,然后再由都管利用自己资历深、背景硬的身份,去说服教育那十几个人,那么队伍的面貌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最后,不坚持自己的行事原则,盲目从众。当杨志的队伍到了黄泥冈,这里的地形和突兀出现的卖酒人以及托儿一样的七个客人本来已经引起江湖经验丰富的杨志的警惕,不让手下去买酒吃。而这时众军汉中的一个去求老都管行个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且自己心里也想吃,于是借势来对杨志施压。此前,面对这些明显是梁中书派来监控他的都管和虞侯,杨志已经是“生冷硬顶”了,而这个时候没有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准许了军汉们去买酒喝,结果中了蒙汗药。
杨志的这一败绩,能够引起国有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很多思考。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就要坚持,保证理性的领导力。唯其如此,一支队伍、一个集体,才能形成战而能胜的凝聚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