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让学生成为“在未来社会中拥有健康生命、理性精神、主动发展能力的杰出公民”是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育人的核心价值追求。为了让这些追求变成现实,该校一直践行以学生“一生发展”为着眼点的素质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2014年,该校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摘要】为了學生的终身发展和生命成长,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成熟化,从制度建设到课程创新,从完善硬件到渗透理念,从关注学生到教师健心,学校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心灵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2-0029-03
【作者简介】赵世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高级教师,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常州市中小学生涯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一、多管齐下,为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1.完善的制度保障。
学校领导一贯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和管理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在制度完善层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有效。2008年,学校制定了《常州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加强和保障高中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之后,又具体制定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性制度:《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准则》《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原则》《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来访者须知》等。
2.温馨的心灵驿站。
早在2004年,学校就成立“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由两位教师担任兼职心理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服务;2006年,学校成立“心海扬帆”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工作室,学生志愿者每天利用下午第三、四节课的时间为同学提供咨询;2008年,学校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聘任两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学校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放在办学的重要位置上,提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建设目标:“着眼于学生的一生成长,以发展性指导为主、矫治性辅导为辅,科学地开展工作,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或发展潜能”,科学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在一两年内,使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成为能为全校师生、家长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平台,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水平的重要窗口,有特色重实效并对全市心理教育工作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心理成长训练基地”。
3.全面的硬件支持。
学校投入数万元专设“语心室”“舒心室”2个个别辅导室和1个团体辅导室;购买专业心理测评软件、高中生涯天空系统、减压训练仪器、箱庭系统、心理放松设备各1套,保证了心理工作的基本需要。
学校图书馆选购心理类图书数百册,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订阅专业心理报刊。学校每年均划拨有专门经费用于心理辅导教师进修培训、参加校际交流活动以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和升级。
二、层层深入,让心育的种子生根发芽
1.常规工作成熟有序。
2008年,学校将心理辅导课正式纳入教学计划,让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每天中午固定时段接待学生、家长和教师,并接受其他时段的预约咨询。学校还举办了颇具心理特色的各项德育活动,如高一年级的入校教育、高二年级的80里“坚韧行”、高三年级的拓展训练等。
2.朋辈辅导互助成长。
在“心海扬帆”工作室的基础上,学校成立“心海扬帆”学生心理社团,除继续发挥朋辈辅导或咨询的作用外,还开展各类学生心理宣传、研修和体验、训练、自助活动,传播心理成长理念,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3.团体辅导系列推进。
学校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如高三尖子生心理辅导、高三考前心理训练营、自主招生面试训练、新高一高中适应训练、竞赛考前辅导、团体合作训练等,运用心理训练技术帮助学生突破心理局限,发现心理潜能。
对于成长中的教师来说,除了专业的研修及教育能力的训练提升之外,还需要把自己的“内心”修炼得更加成熟、健康和有力量,让自己面对繁杂的工作、生活时能应对自如,并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组建“教师心理成长沙龙”并开展系列活动,使沙龙成员更多地体验和发现自我成长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沙龙以团体辅导活动、讲座、团体交流、成长作业等为形式,开展“教师的情绪管理”“沟通技巧训练”“学生心理问题个案研讨”“教师健心”“工作与生活压力处理”“个人心理资源评估与开发”“教师生涯规划与管理”等活动。
4.心育文化香满校园。
学校充分意识到积极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在校内全方面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如在学校橱窗中定期推出不同主题的心理展板,普及心理知识;编制心理小报,开设同学问答栏目,使无法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有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平台;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集中开展各项活动,包括主题班队活动、心理漫画评比、心理海报比赛、特色健心活动等。
三、硕果累累,用实践开辟创新之路
1.有机结合德育心育。
虽然德育和心育在目标、内容、形式等许多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相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形式上,都能找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通之处,正因如此,充分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德育心育的资源共享、价值互补、协同共进,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用心寻找德育和心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契合点,充分挖掘各种既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又有利于学生美德形成的资源,来开创高效双赢的素质教育局面。其中,各种班会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在以独特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激发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定自己的信念、自律自己的行为。 2.开拓实践生涯教育。
生涯规划辅导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辅导方式,对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明晰发展路径、优化个性品质、提升心理能力、开发内在潜能等极有帮助。为此,在多次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学校领导与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确立了以发展性辅导为主的心理輔导模式,同时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规划设计了“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这一课程引领学生深入探索自己的情绪、意志力、性格、气质、兴趣、价值观,了解相关的职业及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由此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能从现在开始,有计划地完成自己学业的阶段目标,同时注重自己综合素质尤其是相关职业所需心理素质、职业能力的主动养成。
自2008年起,学校在高一年级正式开设生涯规划辅导课,历时2个学期。从课堂教学活动、生涯规划个别指导、生涯规划设计报告评奖活动到最后将学生的设计书装订成册,在这整个流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探索和职业、社会研究之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相关知识和比较深入的自我认知,找到了包括学业成绩、个性完善、能力训练等在内的发展目标。
几年的课程探索,学校逐步确立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设计分自我认知与分析、专业职业探索、目标设定与管理、生涯能力与心理素质训练四大部分,形成了学校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块。
在8年多的研究与实施中,生涯教育课程取得极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生涯规划辅导将对学生的一生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常规常态个别辅导。
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是学校为更好地帮助、促进高中学生健康、顺利成长而设立的服务性机构。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发挥自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宗旨;心理教师秉持“尊重、理解、真诚、守信”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成长、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或训练,比如,对存在学习情绪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困难、个性塑造偏失、异性交往困扰等方面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或帮助,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使学生励志健心幸福成长的目的。
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开放以来,先后共接待师生、家长数千人次,工作日平均每天接待2~3人。学校心理教师通过宣传和课堂沟通的策略,成功解决了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接受度问题,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很自然地选择和心理教师交流或接受心理帮助。
4.各项研究百花齐放。
几年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以“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和“常州市潘勤名班主任工作室”“常州市谢晓虹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代表的研究团体都以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为研究重点。江苏省省级课题“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收获了大量成果。
由学校心理教师赵世俊主编、朱珏参编的心理辅导个案集《倾听花开的声音》《心港心语》和常州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00问》在常州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学生生涯规划》(高中版)和《中学生生涯规划》(初中版)共4本教材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上百所学校使用已达5年。
5.对外辐射成效显著。
学校心理教师赵世俊先后4次受聘为“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家庭教育与心理辅导赵世俊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中小学生涯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并开展了大量交流和培训活动,促进了各学校心理教师或生涯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除了设计和实施面向常州市教师的心理培训课程外,学校心理教师还利用业余时间,热心为北京、四川、安徽、浙江、河南、南京、扬州、苏州、无锡等省内外相关单位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开设讲座《教师的心理成长与心理保健》《教师影响力提升》《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保健》《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走近心理大师》《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中小学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青少年心理问题解析》《教师生涯规划专题讲座》《教育者的心理成长》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为了學生的终身发展和生命成长,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成熟化,从制度建设到课程创新,从完善硬件到渗透理念,从关注学生到教师健心,学校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心灵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2-0029-03
【作者简介】赵世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高级教师,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常州市中小学生涯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一、多管齐下,为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1.完善的制度保障。
学校领导一贯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和管理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在制度完善层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有效。2008年,学校制定了《常州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加强和保障高中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之后,又具体制定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性制度:《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准则》《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原则》《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来访者须知》等。
2.温馨的心灵驿站。
早在2004年,学校就成立“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由两位教师担任兼职心理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服务;2006年,学校成立“心海扬帆”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工作室,学生志愿者每天利用下午第三、四节课的时间为同学提供咨询;2008年,学校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聘任两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学校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放在办学的重要位置上,提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建设目标:“着眼于学生的一生成长,以发展性指导为主、矫治性辅导为辅,科学地开展工作,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或发展潜能”,科学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在一两年内,使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成为能为全校师生、家长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平台,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水平的重要窗口,有特色重实效并对全市心理教育工作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心理成长训练基地”。
3.全面的硬件支持。
学校投入数万元专设“语心室”“舒心室”2个个别辅导室和1个团体辅导室;购买专业心理测评软件、高中生涯天空系统、减压训练仪器、箱庭系统、心理放松设备各1套,保证了心理工作的基本需要。
学校图书馆选购心理类图书数百册,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订阅专业心理报刊。学校每年均划拨有专门经费用于心理辅导教师进修培训、参加校际交流活动以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和升级。
二、层层深入,让心育的种子生根发芽
1.常规工作成熟有序。
2008年,学校将心理辅导课正式纳入教学计划,让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每天中午固定时段接待学生、家长和教师,并接受其他时段的预约咨询。学校还举办了颇具心理特色的各项德育活动,如高一年级的入校教育、高二年级的80里“坚韧行”、高三年级的拓展训练等。
2.朋辈辅导互助成长。
在“心海扬帆”工作室的基础上,学校成立“心海扬帆”学生心理社团,除继续发挥朋辈辅导或咨询的作用外,还开展各类学生心理宣传、研修和体验、训练、自助活动,传播心理成长理念,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3.团体辅导系列推进。
学校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如高三尖子生心理辅导、高三考前心理训练营、自主招生面试训练、新高一高中适应训练、竞赛考前辅导、团体合作训练等,运用心理训练技术帮助学生突破心理局限,发现心理潜能。
对于成长中的教师来说,除了专业的研修及教育能力的训练提升之外,还需要把自己的“内心”修炼得更加成熟、健康和有力量,让自己面对繁杂的工作、生活时能应对自如,并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组建“教师心理成长沙龙”并开展系列活动,使沙龙成员更多地体验和发现自我成长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沙龙以团体辅导活动、讲座、团体交流、成长作业等为形式,开展“教师的情绪管理”“沟通技巧训练”“学生心理问题个案研讨”“教师健心”“工作与生活压力处理”“个人心理资源评估与开发”“教师生涯规划与管理”等活动。
4.心育文化香满校园。
学校充分意识到积极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在校内全方面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如在学校橱窗中定期推出不同主题的心理展板,普及心理知识;编制心理小报,开设同学问答栏目,使无法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有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平台;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集中开展各项活动,包括主题班队活动、心理漫画评比、心理海报比赛、特色健心活动等。
三、硕果累累,用实践开辟创新之路
1.有机结合德育心育。
虽然德育和心育在目标、内容、形式等许多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相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形式上,都能找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通之处,正因如此,充分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德育心育的资源共享、价值互补、协同共进,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用心寻找德育和心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契合点,充分挖掘各种既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又有利于学生美德形成的资源,来开创高效双赢的素质教育局面。其中,各种班会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在以独特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激发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坚定自己的信念、自律自己的行为。 2.开拓实践生涯教育。
生涯规划辅导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辅导方式,对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明晰发展路径、优化个性品质、提升心理能力、开发内在潜能等极有帮助。为此,在多次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学校领导与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确立了以发展性辅导为主的心理輔导模式,同时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规划设计了“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这一课程引领学生深入探索自己的情绪、意志力、性格、气质、兴趣、价值观,了解相关的职业及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由此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能从现在开始,有计划地完成自己学业的阶段目标,同时注重自己综合素质尤其是相关职业所需心理素质、职业能力的主动养成。
自2008年起,学校在高一年级正式开设生涯规划辅导课,历时2个学期。从课堂教学活动、生涯规划个别指导、生涯规划设计报告评奖活动到最后将学生的设计书装订成册,在这整个流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探索和职业、社会研究之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相关知识和比较深入的自我认知,找到了包括学业成绩、个性完善、能力训练等在内的发展目标。
几年的课程探索,学校逐步确立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设计分自我认知与分析、专业职业探索、目标设定与管理、生涯能力与心理素质训练四大部分,形成了学校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块。
在8年多的研究与实施中,生涯教育课程取得极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生涯规划辅导将对学生的一生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常规常态个别辅导。
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是学校为更好地帮助、促进高中学生健康、顺利成长而设立的服务性机构。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发挥自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宗旨;心理教师秉持“尊重、理解、真诚、守信”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成长、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或训练,比如,对存在学习情绪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困难、个性塑造偏失、异性交往困扰等方面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或帮助,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使学生励志健心幸福成长的目的。
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开放以来,先后共接待师生、家长数千人次,工作日平均每天接待2~3人。学校心理教师通过宣传和课堂沟通的策略,成功解决了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接受度问题,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很自然地选择和心理教师交流或接受心理帮助。
4.各项研究百花齐放。
几年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以“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和“常州市潘勤名班主任工作室”“常州市谢晓虹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代表的研究团体都以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为研究重点。江苏省省级课题“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收获了大量成果。
由学校心理教师赵世俊主编、朱珏参编的心理辅导个案集《倾听花开的声音》《心港心语》和常州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00问》在常州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学生生涯规划》(高中版)和《中学生生涯规划》(初中版)共4本教材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上百所学校使用已达5年。
5.对外辐射成效显著。
学校心理教师赵世俊先后4次受聘为“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家庭教育与心理辅导赵世俊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中小学生涯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并开展了大量交流和培训活动,促进了各学校心理教师或生涯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除了设计和实施面向常州市教师的心理培训课程外,学校心理教师还利用业余时间,热心为北京、四川、安徽、浙江、河南、南京、扬州、苏州、无锡等省内外相关单位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开设讲座《教师的心理成长与心理保健》《教师影响力提升》《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保健》《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走近心理大师》《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中小学生涯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青少年心理问题解析》《教师生涯规划专题讲座》《教育者的心理成长》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