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近年来我校依据实验室发展规划,逐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布局结构,多渠道筹资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修订教学计划,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也逐步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我们深知与全国一些师范院校相比,我校实验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实验操作考核不足、常规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快学校建设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少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步伐,结合我校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全面修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各院系要全面修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验设备的可行性,吸收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删陈取新,优选实验项目,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中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要合理,既有基础理论性实验,又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必修(必做)实验,又有选修(选做)实验。
特别要注意的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一定要选题精良,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依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学时安排,合理确定实验项目,相对明确各项目的学时数,适当提高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各门实验课程应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优化的实验课程体系,避免不同实验课程之间内容相互重复。
2.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各院系领导应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院系主管领导、教学督导要切实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开课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方面的管理,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和多渠道的反馈工作,包括对所承担的实验室开放而进行的实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反馈情况。实验室主任应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实验教学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实验项目要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规定,不得随意降低教学要求。规范实验课程表的编排。课程表是教学计划在每一学期执行情况的具体反映,是教学运行、管理和检查的重要依据。各院系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末给实验室下达下一学期实验教学任务,由实验室主任负责、系主任协助,编排实验课程表。实验课程表要详尽反映班级、课程、教师、地点、组数等信息,对不是每周都进行的实验课程,需注明具体的时间以便统筹安排。安排学生分组时,应保证每套设备的实验人数不超过有关规定数量。实验设备不足时,应增加循环次数确保每个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规定任务。每学期开学前,实验室负责准备好仪器设备,保证开学后按时开课。开课后,各院系要及时报送实验课程教学课程表,学期结束前报送实验课程考试安排表(包含于学校统一教学安排之中)。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开课前要准备好实验指导书,并对每一次实验进行详细认真的实验记录。实验课程应由符合教学条件的人员承担,各院系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3.加强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规范实验课程考试制度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除安排必要的基本实验理论考试外,必须安排操作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未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提倡进行操作考试;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生预习成绩、实验过程能力评价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必要的基本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且实验操作考试所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40%;未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实验部分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能力评价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应重点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方式提倡多样化;各院系应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按照学校实验课程考试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院系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办法),明确实验课程考试操作规程,对每种考试形式作以具体规范及各部分成绩所占的具体比例。
4.改革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逐步走向开放
实验室管理应由目前的封闭式管理逐步走向开放式管理。新校区建成以后,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实行开放,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地。已开展实验室开放院系,要继续扩大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形成常规和制度;其他院系要及早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积极探索符合各自特点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5.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各院系要鼓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科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等,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6.提高投资效益
各院系应保证每学年学校按有关规定对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的使用,继续加强对基础教学实验室、新建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投入的管理,确保实验课程正常开出所需的设备、耗材及时到位的同时,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减少重复利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学校及各单位一定要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深刻理解实验室工作,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研究实验室建设规律,制定计划,建设队伍,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全面修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各院系要全面修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验设备的可行性,吸收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删陈取新,优选实验项目,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中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要合理,既有基础理论性实验,又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必修(必做)实验,又有选修(选做)实验。
特别要注意的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一定要选题精良,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依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学时安排,合理确定实验项目,相对明确各项目的学时数,适当提高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各门实验课程应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优化的实验课程体系,避免不同实验课程之间内容相互重复。
2.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各院系领导应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院系主管领导、教学督导要切实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开课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方面的管理,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和多渠道的反馈工作,包括对所承担的实验室开放而进行的实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反馈情况。实验室主任应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实验教学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实验项目要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规定,不得随意降低教学要求。规范实验课程表的编排。课程表是教学计划在每一学期执行情况的具体反映,是教学运行、管理和检查的重要依据。各院系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末给实验室下达下一学期实验教学任务,由实验室主任负责、系主任协助,编排实验课程表。实验课程表要详尽反映班级、课程、教师、地点、组数等信息,对不是每周都进行的实验课程,需注明具体的时间以便统筹安排。安排学生分组时,应保证每套设备的实验人数不超过有关规定数量。实验设备不足时,应增加循环次数确保每个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规定任务。每学期开学前,实验室负责准备好仪器设备,保证开学后按时开课。开课后,各院系要及时报送实验课程教学课程表,学期结束前报送实验课程考试安排表(包含于学校统一教学安排之中)。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开课前要准备好实验指导书,并对每一次实验进行详细认真的实验记录。实验课程应由符合教学条件的人员承担,各院系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3.加强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规范实验课程考试制度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除安排必要的基本实验理论考试外,必须安排操作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未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提倡进行操作考试;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生预习成绩、实验过程能力评价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包括必要的基本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且实验操作考试所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40%;未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实验部分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能力评价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应重点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方式提倡多样化;各院系应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按照学校实验课程考试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院系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办法),明确实验课程考试操作规程,对每种考试形式作以具体规范及各部分成绩所占的具体比例。
4.改革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逐步走向开放
实验室管理应由目前的封闭式管理逐步走向开放式管理。新校区建成以后,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实行开放,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地。已开展实验室开放院系,要继续扩大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形成常规和制度;其他院系要及早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积极探索符合各自特点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5.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各院系要鼓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科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等,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6.提高投资效益
各院系应保证每学年学校按有关规定对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的使用,继续加强对基础教学实验室、新建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实验教学投入的管理,确保实验课程正常开出所需的设备、耗材及时到位的同时,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减少重复利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学校及各单位一定要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深刻理解实验室工作,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研究实验室建设规律,制定计划,建设队伍,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