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发展;校本行动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发展。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
任何一个行业,善于学习钻研的人,一定是该行业的翘楚,尤其搞教育的,兴也学习,败也学习。如果您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那您就有了源头活水,传授给学生的,也一定是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引领教师的,也必定是新思想、新理念。反之,您若与学习为敌,那首先打败的就是您本人,恶性循环,接下来影响最大的就是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教师队伍的发展也会滞后。我也明白,积极主动去学习,多读多看是百利而无害的,前两年也确实会有意识地这么去做,但非常遗憾的是,随着手机系统的一再升级,许久不曾动过案头摆放的那一本本书,更不要说涉猎一些与教育相关的专业书籍了。造成的现状是:词句贫乏、语无伦次,写不出来,说不清楚。本来随着年龄增加,记忆力就直线下降,痴迷手机更是雪上加霜,知识全断层了。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老师要有书卷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都已经纷纷行动,开展一系列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活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且不说为指导学生去读,哪怕是为自己安身立命添加一道安全屏障,也得非读书不可。现在倡导要全民阅读,学校老师应首当其冲。所以学习从现在开始,读书从即刻出发。以此书写快意人生、诗意生活、养心教育。
二、教师专业发展永远在路上
一所学校发展的好与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得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变“要我学”成“我要学”。老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加上教材内容的固定性,所以,凭其经验吃饭者大有人在。为使教师去学习,以往的做法是,学校安排各种研训活动,教师就得无条件参加,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时总不情不愿的,即使勉强参与其中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乏干私活者。如此这般,让好多活动的效率也大打折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恐怕也是镜中月水中花,一厢情愿罢了。
那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究竟何在?源自教师自身内在的职业尊严感、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不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感觉可能尤甚。大环境无法改变,我们就得努力从自身做起,作為管理阶层抑或是起引领作用的人员,自身就要起带头作用,然后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让老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前几年把用制度管人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嘴边,有些工作的确是要用它的约束去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非它不可。校长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我们往往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亲其师信其道”来衡量一个老师优秀与否,其实校长也一样,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充满了正能量,好学上进、业务水平高、谦逊有礼、诚实守信,那他所领导下的学校教师队伍断然不会是一帮乌合之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得已,开会、迎检、建设、安全,但这种不用兴师动众举一人之力兴全校之师的修为还是要有的,也必须应该具备,这比那些印在纸上刻在书上的冰冷条款要管用得多。其次,校长应激起教师工作的热情,当老师为学校工作发展作出贡献,哪怕组织的一次活动,获得一个平凡的奖励,只要有机会,就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校长的几句夸赞会给他以极大的自信心,以后的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当然,仅仅依靠上述两个方面,还远远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养提升首先肯定是自觉主动,心甘情愿去学习的。在此基础上,施以学校的系列组织活动,如此三者紧密结合,助推教师知、情、意、行四方联动,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己立立人、己强强人、己达达人之目的。
三、教师要做良心之师、良知之师、良性之师
教育是暖心工程,我们的爱生还远远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大爱,爱生举动无处不在,大到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如数学益智、抖空竹、非洲鼓、书法、桌球、冰壶等,哪怕长期聘请教师,也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如果不爱学生,怎么会设身处地地去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培孩子之所能。如在实践课数学益智——九连环的学习中,老师的几句话让人暖意融融,“你要跟紧我,不要让我把你丢掉了”“做得快的让大家等一等,不要把我们落太远了”“我要表扬哪儿的,提醒哪几个”……那么年轻的一位老师,怎会有这样的耐心?源于爱,爱之深,则护之切,一如赵金花老师的“感谢遇见”,为了让我们都成为孩子们心目中那个给他们带来精彩的人,多少年以后那个“感谢遇见”的人,好好地去爱他们吧。
时间不会终止,学习将会继续。无论自身素质多高,学校硬件配备有多先进,师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要尊重他们,爱他们,信任他们,激发教师的教育梦,培养学生的未来梦,让我们互相手牵着手,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携手相伴,一路同行!
参考文献:
[1]周宏.教师新素养(共四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发展;校本行动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发展。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
任何一个行业,善于学习钻研的人,一定是该行业的翘楚,尤其搞教育的,兴也学习,败也学习。如果您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那您就有了源头活水,传授给学生的,也一定是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引领教师的,也必定是新思想、新理念。反之,您若与学习为敌,那首先打败的就是您本人,恶性循环,接下来影响最大的就是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识的孩子们,教师队伍的发展也会滞后。我也明白,积极主动去学习,多读多看是百利而无害的,前两年也确实会有意识地这么去做,但非常遗憾的是,随着手机系统的一再升级,许久不曾动过案头摆放的那一本本书,更不要说涉猎一些与教育相关的专业书籍了。造成的现状是:词句贫乏、语无伦次,写不出来,说不清楚。本来随着年龄增加,记忆力就直线下降,痴迷手机更是雪上加霜,知识全断层了。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老师要有书卷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都已经纷纷行动,开展一系列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活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且不说为指导学生去读,哪怕是为自己安身立命添加一道安全屏障,也得非读书不可。现在倡导要全民阅读,学校老师应首当其冲。所以学习从现在开始,读书从即刻出发。以此书写快意人生、诗意生活、养心教育。
二、教师专业发展永远在路上
一所学校发展的好与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得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变“要我学”成“我要学”。老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加上教材内容的固定性,所以,凭其经验吃饭者大有人在。为使教师去学习,以往的做法是,学校安排各种研训活动,教师就得无条件参加,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时总不情不愿的,即使勉强参与其中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乏干私活者。如此这般,让好多活动的效率也大打折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恐怕也是镜中月水中花,一厢情愿罢了。
那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究竟何在?源自教师自身内在的职业尊严感、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不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感觉可能尤甚。大环境无法改变,我们就得努力从自身做起,作為管理阶层抑或是起引领作用的人员,自身就要起带头作用,然后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让老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前几年把用制度管人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嘴边,有些工作的确是要用它的约束去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非它不可。校长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我们往往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亲其师信其道”来衡量一个老师优秀与否,其实校长也一样,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充满了正能量,好学上进、业务水平高、谦逊有礼、诚实守信,那他所领导下的学校教师队伍断然不会是一帮乌合之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得已,开会、迎检、建设、安全,但这种不用兴师动众举一人之力兴全校之师的修为还是要有的,也必须应该具备,这比那些印在纸上刻在书上的冰冷条款要管用得多。其次,校长应激起教师工作的热情,当老师为学校工作发展作出贡献,哪怕组织的一次活动,获得一个平凡的奖励,只要有机会,就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校长的几句夸赞会给他以极大的自信心,以后的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当然,仅仅依靠上述两个方面,还远远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养提升首先肯定是自觉主动,心甘情愿去学习的。在此基础上,施以学校的系列组织活动,如此三者紧密结合,助推教师知、情、意、行四方联动,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己立立人、己强强人、己达达人之目的。
三、教师要做良心之师、良知之师、良性之师
教育是暖心工程,我们的爱生还远远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大爱,爱生举动无处不在,大到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如数学益智、抖空竹、非洲鼓、书法、桌球、冰壶等,哪怕长期聘请教师,也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如果不爱学生,怎么会设身处地地去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培孩子之所能。如在实践课数学益智——九连环的学习中,老师的几句话让人暖意融融,“你要跟紧我,不要让我把你丢掉了”“做得快的让大家等一等,不要把我们落太远了”“我要表扬哪儿的,提醒哪几个”……那么年轻的一位老师,怎会有这样的耐心?源于爱,爱之深,则护之切,一如赵金花老师的“感谢遇见”,为了让我们都成为孩子们心目中那个给他们带来精彩的人,多少年以后那个“感谢遇见”的人,好好地去爱他们吧。
时间不会终止,学习将会继续。无论自身素质多高,学校硬件配备有多先进,师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要尊重他们,爱他们,信任他们,激发教师的教育梦,培养学生的未来梦,让我们互相手牵着手,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携手相伴,一路同行!
参考文献:
[1]周宏.教师新素养(共四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