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教师共同进步的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高效课堂的建立,基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具有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活泼而和谐,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认知做出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25-02
引言
近年来,教育发展更加讲究一个实效性,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升学压力不足以与高中相比,但是依然困顿于繁重的课业当中。为学生减负,是教师教学发展的新目标。所以初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一、强化基础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在初中阶段,受限于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学生很多时候并不重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但是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介质,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做教材内容的讲解,并讲解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实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解“变量与函数”这一章节时,要让学生掌握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概念,教师要将“自变量:是在一定取值范围内(定义域)随意取值的变量;因变量:是在自变量确定取值后根据函数法则得到的变量。”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例子。比如“现在市场上,苹果卖10元一千克,我们买一千克苹果要用10元,买两千克苹果要用20元钱。这说明我们买苹果要花的钱取决于我们将要购买的苹果的质量,我们能够通过控制苹果的质量来决定用出多少钱。这种能够被自己调控的就是自变量,而会随着自变量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具有规律可循的量便为因变量。在这里自变量就是所需购买的苹果质量,这个质量只能为非负数,因变量就是购买在这个质量下所用的钱。”除了巧用举例进行讲解,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及时进行教材知识的总结,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随时进行巩固。例如,教师在每节课堂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完成本堂课或者上次课程的基础知识训练,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提问,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交流与沟通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尽可能掌握基础知识,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二、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形式设计,用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只有自己热爱的事物,传播起来才能更加有感染力,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热爱数学。其次,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个人荣誉感强,更加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同与赞赏,所以教师经常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于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堂任务。例如在初三阶段,二次函数数形结合的大题:一个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A(2,1),抛物线与X轴交于原点O和B点。这个类型的题,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完成基础性的小问题“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对于基础性较好的同学,完成“在抛物线上取点M,使三角形MOB的面积是三角形AOB的面积的三倍”这个小问。基于在完成第二个问题时需要第一个小问的答案作为使用条件,所以教师可以提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包含基础好的和基础较差的,让小组成员互助完成问题的解答。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每个小组之间可以建立课堂竞争关系,让小组之间比赛完成问题。这样的课堂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得到高效的学习。
三、巧设思维情景,培养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的教学,教师要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巧设思维情境,让学生能够简单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谨、高效的解题思维。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教师运用实物构建多个直角三角形模型,拆除任意两边长度相加与第三边进行比较,得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已知这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30度,这个角所对应的边刚好是斜边的二分之一。这是通过建立一些模型情境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转化和知识记忆。在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开展举一反三的思考,进行分类讨论,并且找出一些常见习题中运用到三角函数知识的地方。比如在平面坐标中,将直角三角形投射到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将每个顶点的坐标取出,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三角函数的理论。或者联系实际,已知旗杆的高度和旗杆影子的长度,计算此时阳光的投射角度等实际问题。因为初中数学知识总是由简入难,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困难的问题进行分解,简单化为常见的基础知识,建立学生化繁為简的解题思维。例如将一个二次函数图像转化为解析式,只告诉这个二次函数与X轴相交时x的具体值,学生要清楚二次函数与X轴相交时的解析式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以此求得解答。所以,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引导。
四、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能条理清晰的,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将教学落到实处,从学生基础的巩固开始,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与实际的支持,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找到教学最佳的课堂结合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稳固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段志贵,陈宇.合格初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2):35-40.
[2]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25-02
引言
近年来,教育发展更加讲究一个实效性,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升学压力不足以与高中相比,但是依然困顿于繁重的课业当中。为学生减负,是教师教学发展的新目标。所以初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一、强化基础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在初中阶段,受限于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学生很多时候并不重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但是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介质,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做教材内容的讲解,并讲解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实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解“变量与函数”这一章节时,要让学生掌握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概念,教师要将“自变量:是在一定取值范围内(定义域)随意取值的变量;因变量:是在自变量确定取值后根据函数法则得到的变量。”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例子。比如“现在市场上,苹果卖10元一千克,我们买一千克苹果要用10元,买两千克苹果要用20元钱。这说明我们买苹果要花的钱取决于我们将要购买的苹果的质量,我们能够通过控制苹果的质量来决定用出多少钱。这种能够被自己调控的就是自变量,而会随着自变量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具有规律可循的量便为因变量。在这里自变量就是所需购买的苹果质量,这个质量只能为非负数,因变量就是购买在这个质量下所用的钱。”除了巧用举例进行讲解,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及时进行教材知识的总结,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随时进行巩固。例如,教师在每节课堂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完成本堂课或者上次课程的基础知识训练,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提问,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交流与沟通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尽可能掌握基础知识,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二、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形式设计,用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只有自己热爱的事物,传播起来才能更加有感染力,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热爱数学。其次,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个人荣誉感强,更加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同与赞赏,所以教师经常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于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课堂任务。例如在初三阶段,二次函数数形结合的大题:一个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A(2,1),抛物线与X轴交于原点O和B点。这个类型的题,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完成基础性的小问题“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对于基础性较好的同学,完成“在抛物线上取点M,使三角形MOB的面积是三角形AOB的面积的三倍”这个小问。基于在完成第二个问题时需要第一个小问的答案作为使用条件,所以教师可以提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包含基础好的和基础较差的,让小组成员互助完成问题的解答。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每个小组之间可以建立课堂竞争关系,让小组之间比赛完成问题。这样的课堂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得到高效的学习。
三、巧设思维情景,培养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的教学,教师要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巧设思维情境,让学生能够简单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谨、高效的解题思维。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教师运用实物构建多个直角三角形模型,拆除任意两边长度相加与第三边进行比较,得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已知这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30度,这个角所对应的边刚好是斜边的二分之一。这是通过建立一些模型情境来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转化和知识记忆。在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开展举一反三的思考,进行分类讨论,并且找出一些常见习题中运用到三角函数知识的地方。比如在平面坐标中,将直角三角形投射到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将每个顶点的坐标取出,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三角函数的理论。或者联系实际,已知旗杆的高度和旗杆影子的长度,计算此时阳光的投射角度等实际问题。因为初中数学知识总是由简入难,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困难的问题进行分解,简单化为常见的基础知识,建立学生化繁為简的解题思维。例如将一个二次函数图像转化为解析式,只告诉这个二次函数与X轴相交时x的具体值,学生要清楚二次函数与X轴相交时的解析式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以此求得解答。所以,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引导。
四、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能条理清晰的,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将教学落到实处,从学生基础的巩固开始,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与实际的支持,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找到教学最佳的课堂结合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稳固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段志贵,陈宇.合格初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2):35-40.
[2]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