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物流EDI的使用条件、工作模型进行说明,以及对物流企业EDI通信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物流企业EDI技术系统的工作过程,提出了物流企业建立EDI系统的注意事项和一般步骤,并对新EDI技术系统模式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对现代物流企业EDI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物流;EDI;Internet;技术系统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05-0097-03
现代物流企业业务运作过程具有环节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的动态特性和实时特性较为突出。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物流的畅通依赖于信息流迅速、实时的运转,信息流不畅或滞后是导致物流速度低下的关键因素。而信息的快速收集、处理、传递与交换依赖于信息的载体。传统的通讯工具,如电话、传真已达不到信息流的要求。EDI通过结合现代Internet通信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物流、信息流的要求。
一、物流EDI的使用条件
EDI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再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现代物流中所用的电子数据交换主要是应用于单证的传递、货物送达的确认等。现代物流中应用电子数据交换传输的单证种类有采购单、采购变更单、询价单、采购订单、提单、发票、到货通知单、交货确认单等。电子数据交换包含数据交换标准、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软件等3个构成要素。
使用物流EDI有3个前提条件:① 物流企业和供应商、零售商都拥有EDI信息系统;② 物流企业和供应商、零售商都有计算机化的会计记录;③ 物流企业和供应商、零售商之间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的伙伴关系。
二、物流EDI的工作模型
在现代物流中,EDI能够为顾客提供与银行、认证中心、物流企业、供应商的信息交换有关的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EDI工作模型如图1所示。
四、物流企业EDI技术系统的工作过程
EDI的工作过程是:A公司用户格式文件经过EDI技术翻译器翻译为EDI技术标准格式文件,EDI技术标准格式文件经过网络传输到B用户,B用户的EDI技术翻译器把EDI技术标准格式文件翻译为B公司用户格式文件。
根据EDI的定义及其工作流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
1. EDI是针对不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商业数据和信息传递
EDI不同于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主要处理本系统相同格式的数据文件。当物流企业开展商贸活动时,势必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如供、收货方,保险公司,银行,税务等)发生相关的贸易单、证处理业务,而此时必然涉及不同格式的商业数据文件转化问题。企业的EDI技术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使企业顺利与外界开展商贸活动。
2. EDI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交流
使用EDI技术系统,企业仅需输入一次原始单证(如订货单等)数据,之后的商业文件的编制和处理完全由计算机负责,而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是产生EDI技术的动因,也是EDI技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魅力所在。EDI技术的这种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重复输入而产生的错误和浪费的时间、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加快贸易循环。据统计,实施EDI技术后,商业文件传输速度提高81%,成本降低38%。
3. EDI是面对“商业文件”的技术,需要统一标准
这些“文件”必须根据相应的统一标准格式进行编制。EDI技术报文之所以能被不同的商业伙伴的计算机编制和处理,其关键在于标准。目前,国际上统一的EDI技术报文标准是UN/EDIFACT。
五、物流企业建立EDI系统的注意事项和一般步骤
物流企业在建立EDI技术系统时,应根据自己企业的规模和特点,以及内外部环境来决定采用哪种EDI技术通讯方式和如何得到EDI技术软、硬件。
(1)企业可以自主开发EDI技术软件,但自行开发的软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开发周期长、功能不够完善、开发费用高等;
(2)企业也可以购买商业EDI技术软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EDI技术的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和通讯器材,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采用现有设备还是购买新设备。
物流企业建立EDI系统的一般步骤为:
(1)需求分析:根据本企业的业务以及贸易伙伴使用EDI的情况,分析企业对EDI技术的需求状况;
(2)可行性分析:根据企业内部目前的经营状况、未来使用EDI后的状况综合评价,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3)组织项目工作小组,制订项目实施计划;
(4)达成某种商业协议;
(5)确定EDI通讯方式,购买EDI技术软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6)商业伙伴订购或自己编写客户软件,对双方所使用的两种数据集合的格式进行映射;
(7)结合EDI技术软件,对现有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改造;
(8)测试、联调;
(9)全面实施及运行维护。
(10)每当有新的商业伙伴加入时,都要编写新的软件,以便将发送方的数据集合翻译成接收方所能识别的格式。
六、新EDI技术系统模式是基于Internet的商务网
新技术的出现完全照亮了EDI的应用前景。目前,EDI是用一种商业伙伴间的一对一的方式实现的,将这种伙伴关系进行扩展就形成了一个“供需链”。
1. 商业伙伴网络
新出现的EDI技术系统模式是“基于Internet的商务网”,它是利用XML、Internet、基于Internet的服务和数据库连接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一个商业伙伴网络。
(1)XML提供了将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分离开来的能力;
(2)Internet提供了无处不在的物理连接,以此为基础,商业伙伴网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3)安全、认证以及事务支持等Internet技术能满足EDI技术的需要;
(4)数据库连接意味着:XML数据和与这些数据进行交流的商业规则,能通过中间层数据过滤器和聚集器,在不同的系统间进行通信。
XML技术是目前非常热门的Web技术,是促进EDI技术广泛应用的最直接推动力,它使目前的多个自动化孤岛转变为将商业和最终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一的商业网。
2. XML
XML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关系密切,它们都是基于SGML的。使用XML在数据中加上一些标记后,应用程序就能处理这些数据。这些标记用一种标准化的语法描述了数据的内容,这样每个应用就能理解它们的含义,并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例如,在HTML中,“产品名”和“产品价格”可能藏在文本的某个地方,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计算机只知道该网页中有一堆字符和数字,却无法分辨出它们所描述的就是“产品名”和“产品价格”,因此,计算机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处理。
使用XML以后,“产品名”和“产品价格”都被标记出来了(比如说,分别用“product_name”和“product_price”来标记),更重要的是,这两者之间就具有了一种关系。这些信息还可能带来其他重要价值,比如说,用户能够查询某个特定产品的最合理价格。
XML大部分文档类型信息(包括语法和层次)都能嵌入到标记中。此外,XML文档还可以包含一个相关的文档类型定义(DTD),它含有对数据进行描述的另外的元信息。
XML是能自描述的,因此,应用程序在接收、分析和处理不同的信息集合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公司也只需为不同的客户群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实际上,这样的系统甚至能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处理来自新的商业伙伴的信息,这种能力完全改变了EDI技术的命运和前途。
使用XML后,公司能将商业规则与数据的内容和结构分开。由于重点是放在交换数据的内容和结构上,所以商业伙伴能随意地实现它们自己的商业规则,而这些规则互相之间的差别可能相当大。如果使用模板,公司还能处理原有EDI技术的非XML数据类型。
虽然Internet使传统的EDI走出了困境,物流企业采用基于Internet的EDI模式进行信息处理,前景诱人。但是当前发展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 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所要求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可靠是企业运用该技术的前提条件,物流企业往往认为只要通过EDI中心服务便可对付EDI交易中的欺诈行为,避免出错。但随着EDI社会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信息安全性受到了影响。同时,Internet的开放性、松散性、不设防性所带来的不安全性,使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所要求的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基于Internet的EDI推广应用的基础,当今标准化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标准本身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统一。如EDI报文标准就存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3个层次的标准,如何使众多的不同版本实现统一兼容,还有待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人们对标准化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企业、个人为了方便,一般较多地采用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这给信息的国际化带来了许多障碍。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各国政府机构应及时制定出世界统一的、规范实用的标准来,同时各企业、个人也应主动采纳国际标准。
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信息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DI技术的自动处理,实时、安全、节约成本等优点,使得EDI在Internet中广泛采用。可以肯定,基于Internet的EDI技术系统无论从适用性、多样性和通用性等方面都会胜过传统的和现代的EDI,必将会有更多的用户在Internet上使用EDI,以适应未来电子商务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安全性技术的发展,基于Internet的EDI模式在物流信息处理中将得到广泛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鑫. EDI实务与操作[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牛鱼龙. EDI知识与应用[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关键词] 物流;EDI;Internet;技术系统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05-0097-03
现代物流企业业务运作过程具有环节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的动态特性和实时特性较为突出。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物流的畅通依赖于信息流迅速、实时的运转,信息流不畅或滞后是导致物流速度低下的关键因素。而信息的快速收集、处理、传递与交换依赖于信息的载体。传统的通讯工具,如电话、传真已达不到信息流的要求。EDI通过结合现代Internet通信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物流、信息流的要求。
一、物流EDI的使用条件
EDI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再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现代物流中所用的电子数据交换主要是应用于单证的传递、货物送达的确认等。现代物流中应用电子数据交换传输的单证种类有采购单、采购变更单、询价单、采购订单、提单、发票、到货通知单、交货确认单等。电子数据交换包含数据交换标准、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软件等3个构成要素。
使用物流EDI有3个前提条件:① 物流企业和供应商、零售商都拥有EDI信息系统;② 物流企业和供应商、零售商都有计算机化的会计记录;③ 物流企业和供应商、零售商之间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的伙伴关系。
二、物流EDI的工作模型
在现代物流中,EDI能够为顾客提供与银行、认证中心、物流企业、供应商的信息交换有关的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EDI工作模型如图1所示。
四、物流企业EDI技术系统的工作过程
EDI的工作过程是:A公司用户格式文件经过EDI技术翻译器翻译为EDI技术标准格式文件,EDI技术标准格式文件经过网络传输到B用户,B用户的EDI技术翻译器把EDI技术标准格式文件翻译为B公司用户格式文件。
根据EDI的定义及其工作流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
1. EDI是针对不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商业数据和信息传递
EDI不同于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主要处理本系统相同格式的数据文件。当物流企业开展商贸活动时,势必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如供、收货方,保险公司,银行,税务等)发生相关的贸易单、证处理业务,而此时必然涉及不同格式的商业数据文件转化问题。企业的EDI技术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使企业顺利与外界开展商贸活动。
2. EDI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的交流
使用EDI技术系统,企业仅需输入一次原始单证(如订货单等)数据,之后的商业文件的编制和处理完全由计算机负责,而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是产生EDI技术的动因,也是EDI技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魅力所在。EDI技术的这种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重复输入而产生的错误和浪费的时间、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加快贸易循环。据统计,实施EDI技术后,商业文件传输速度提高81%,成本降低38%。
3. EDI是面对“商业文件”的技术,需要统一标准
这些“文件”必须根据相应的统一标准格式进行编制。EDI技术报文之所以能被不同的商业伙伴的计算机编制和处理,其关键在于标准。目前,国际上统一的EDI技术报文标准是UN/EDIFACT。
五、物流企业建立EDI系统的注意事项和一般步骤
物流企业在建立EDI技术系统时,应根据自己企业的规模和特点,以及内外部环境来决定采用哪种EDI技术通讯方式和如何得到EDI技术软、硬件。
(1)企业可以自主开发EDI技术软件,但自行开发的软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开发周期长、功能不够完善、开发费用高等;
(2)企业也可以购买商业EDI技术软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EDI技术的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和通讯器材,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采用现有设备还是购买新设备。
物流企业建立EDI系统的一般步骤为:
(1)需求分析:根据本企业的业务以及贸易伙伴使用EDI的情况,分析企业对EDI技术的需求状况;
(2)可行性分析:根据企业内部目前的经营状况、未来使用EDI后的状况综合评价,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3)组织项目工作小组,制订项目实施计划;
(4)达成某种商业协议;
(5)确定EDI通讯方式,购买EDI技术软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6)商业伙伴订购或自己编写客户软件,对双方所使用的两种数据集合的格式进行映射;
(7)结合EDI技术软件,对现有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改造;
(8)测试、联调;
(9)全面实施及运行维护。
(10)每当有新的商业伙伴加入时,都要编写新的软件,以便将发送方的数据集合翻译成接收方所能识别的格式。
六、新EDI技术系统模式是基于Internet的商务网
新技术的出现完全照亮了EDI的应用前景。目前,EDI是用一种商业伙伴间的一对一的方式实现的,将这种伙伴关系进行扩展就形成了一个“供需链”。
1. 商业伙伴网络
新出现的EDI技术系统模式是“基于Internet的商务网”,它是利用XML、Internet、基于Internet的服务和数据库连接等技术建立起来的一个商业伙伴网络。
(1)XML提供了将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分离开来的能力;
(2)Internet提供了无处不在的物理连接,以此为基础,商业伙伴网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3)安全、认证以及事务支持等Internet技术能满足EDI技术的需要;
(4)数据库连接意味着:XML数据和与这些数据进行交流的商业规则,能通过中间层数据过滤器和聚集器,在不同的系统间进行通信。
XML技术是目前非常热门的Web技术,是促进EDI技术广泛应用的最直接推动力,它使目前的多个自动化孤岛转变为将商业和最终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一的商业网。
2. XML
XML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关系密切,它们都是基于SGML的。使用XML在数据中加上一些标记后,应用程序就能处理这些数据。这些标记用一种标准化的语法描述了数据的内容,这样每个应用就能理解它们的含义,并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例如,在HTML中,“产品名”和“产品价格”可能藏在文本的某个地方,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计算机只知道该网页中有一堆字符和数字,却无法分辨出它们所描述的就是“产品名”和“产品价格”,因此,计算机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处理。
使用XML以后,“产品名”和“产品价格”都被标记出来了(比如说,分别用“product_name”和“product_price”来标记),更重要的是,这两者之间就具有了一种关系。这些信息还可能带来其他重要价值,比如说,用户能够查询某个特定产品的最合理价格。
XML大部分文档类型信息(包括语法和层次)都能嵌入到标记中。此外,XML文档还可以包含一个相关的文档类型定义(DTD),它含有对数据进行描述的另外的元信息。
XML是能自描述的,因此,应用程序在接收、分析和处理不同的信息集合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公司也只需为不同的客户群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实际上,这样的系统甚至能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处理来自新的商业伙伴的信息,这种能力完全改变了EDI技术的命运和前途。
使用XML后,公司能将商业规则与数据的内容和结构分开。由于重点是放在交换数据的内容和结构上,所以商业伙伴能随意地实现它们自己的商业规则,而这些规则互相之间的差别可能相当大。如果使用模板,公司还能处理原有EDI技术的非XML数据类型。
虽然Internet使传统的EDI走出了困境,物流企业采用基于Internet的EDI模式进行信息处理,前景诱人。但是当前发展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 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所要求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可靠是企业运用该技术的前提条件,物流企业往往认为只要通过EDI中心服务便可对付EDI交易中的欺诈行为,避免出错。但随着EDI社会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信息安全性受到了影响。同时,Internet的开放性、松散性、不设防性所带来的不安全性,使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基于Internet的EDI系统所要求的标准化问题
标准化是基于Internet的EDI推广应用的基础,当今标准化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标准本身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统一。如EDI报文标准就存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3个层次的标准,如何使众多的不同版本实现统一兼容,还有待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人们对标准化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企业、个人为了方便,一般较多地采用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这给信息的国际化带来了许多障碍。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各国政府机构应及时制定出世界统一的、规范实用的标准来,同时各企业、个人也应主动采纳国际标准。
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信息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DI技术的自动处理,实时、安全、节约成本等优点,使得EDI在Internet中广泛采用。可以肯定,基于Internet的EDI技术系统无论从适用性、多样性和通用性等方面都会胜过传统的和现代的EDI,必将会有更多的用户在Internet上使用EDI,以适应未来电子商务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安全性技术的发展,基于Internet的EDI模式在物流信息处理中将得到广泛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鑫. EDI实务与操作[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牛鱼龙. EDI知识与应用[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