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贝克尔翻译视角的转移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蒙娜·贝克尔在她的新书《翻译与冲突》中引用叙事理论对翻译与冲突的关系作了新的诠释。本文从叙事理论和当代全球化语境的角度分析了作者的政治立场、研究方法与写作目的,指出了蒙娜·贝克尔与她的新作给翻译研究与翻译工作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叙事理论,全球化语境,翻译与冲突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翻译界出现了一批出色的女性翻译理论家,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蒙娜·贝克尔就是其中之一。蒙娜·贝克尔是英国翻译研究界的女强人,也是世界翻译学界的著名人物,作为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以及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她在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与指导研究生、组织出版各种翻译专著方面颇有成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她率先把语料库技术用于翻译研究领域,使翻译研究从过去一贯的语言操作的层面中解脱出来,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思路,扩展了翻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当蒙娜·贝克尔在基于语料库技术的翻译研究取得瞩目的成绩时,她对翻译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把目光投向更为激烈的翻译研究的领地。2006年她出版了一本名为《翻译与冲突:一种叙事的描述》的书。
  
  一、写作背景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超级大国美国利用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把它的经济模式、价值观念和消费文化推向全球,推行政治霸权、经济霸权、文化霸权和军事霸权这种单极霸权主义,虽然走向多极化的全球发展趋势不可挡,但文化交流的发展是单极的,表现为西方发展国家向第三世界国家传播一边倒的趋势,这破坏了文化交流的平衡性和严重威胁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民族性,也带来文化冲突。翻译是一种跨越国际和跨越文化的行为,翻译文化冲突、政治冲突乃至武装冲突的问题受到了翻译理论家的关注。因此,伊拉克的战争引起了蒙娜·贝克尔对翻译的反思。
  作者在本书的前言中说:“当今,无论身居何处,从事何种职业或活动,我们都会被冲突包围。跨越国界的冲突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灵魂,令我们参与其中。在这个充满冲突的全球化世界中,翻译成了冲突的各方寻求合理地解释其活动的重要手段……”
  
  二、叙事理论角度下翻译与冲突的研究
  
  《翻译与冲突:一种叙事的描述》一书中所指的叙事源于社会学与交际理论中的概念,文学和语言学研究把叙事作为交际的模式之一,而本书所定义的叙事则涵盖所有的交际模式。蒙娜·贝克尔在书中阐述了叙述的四种类型,即个人叙述(ontological narratives)、公共叙述(public narratives)、概念叙述(conceptual narratives)和元叙述(meta narratives),并针对这一分类对翻译研究的潜在应用价值做了分析。她接着又阐述了叙述的四个核心特征,即时空性(temporality)、关联性(relationality)、情节性(causal emplotment)和选择性(selective appropriation),并在此基础上引用Bruner的理论对这四个核心特征做出补充,提出叙述的另外四个特征,即个别性(particularity)、类属性(genericness)、规范性(normativeness)和累积性(narrative accrual)。在论述翻译与叙述的关系时, 蒙娜·贝克尔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即译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任务,许多译者有自己的翻译项目,他们会主动地选择文本,或志愿做口译,其过程中的阐释对叙述肯定会产生影响,因为译者并非是漠然的、不负责任的职业译员,而是像社会中其他团体一样,对其制作的文本和言语负责,并会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创造、协商和质疑社会现实的过程。
  在社会组织中,叙述成了发动冲突、维持冲突、调解冲突和描述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翻译作为一种叙述,也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蒙娜·贝克尔认为翻译参与了构成冲突的许多过程:①宣战是一个语言行为,他们得通过翻译把自己的语言告诉对方;②宣战后,相关的军事行动是通过语言的行为来发动和进行的。许多现代战争是依靠多国军队的合作和语言交流,翻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③现代战争通常是国际性的,不是某个国家的私事,因而翻译直接影响到了为支持这种行动叙事的畅通和合法性;④战争过程中的谈判和集会都需要翻译作为媒介。
  
  三、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翻译与冲突的研究
  
  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出现了两股大潮: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但是西方单极霸权主义的文化侵入严重地威胁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民族性,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冲突乃至战争。翻译是一个争夺文化霸权和翻译政治的场所,因此也引起了翻译家们高度的关注和研究,伊拉克战争以及中东的巴以冲突中的翻译活动更是引起了翻译理论家的关注。
  蒙娜·贝克尔站在国际的高度来审视翻译,从国际化语境对翻译进行思考,她提出了: 如何选择需要翻译的文本?何人参与了翻译?他们为谁服务?翻译是怎样发挥功能的?另外她还关注了有雄厚经济资助的强权政治团体、各种和平活动团体是如何使用翻译的,以及没有资助并且与主流媒体无法接触的国际人道组织又是如何使用翻译等一系列问题。
  蒙娜·贝克尔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翻译理论家,她坚持真理、反对战争, 2002年5月,她参加了由美国Open大学教授斯迪文 ·罗斯(Steven Rose)和Bradford大学教授赫鲁瑞 ·罗斯(Hilury Rose)发起的抵抗以色列的学术团体组织,并且发表了他们的声明与主张。她在劝以色列Bar Ilan 大学教授希勒森格(Miriam Shlesinger)和Tel Aviv大学教授图里(Gideon Toury)从她主持的The Translator翻译杂志编委会辞职未果后就把他们除名了。 因为解约以色列两位教授,她遭到了来自翻译界以及外界的批评和抗议,甚至遭到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恐吓,她说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她参加抵抗以色列的决心。
  她在曼彻斯特大学网站上介绍了她对翻译的新探索中写道,“目前我感兴趣的是考察笔译和口译译员们在冲突的周旋中发挥的作用,假设我所从事的工作,不管谁来担任,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翻译绝不是什么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副产品,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使这一切变成可能的一个重要部分。翻译也不是无罪的,也并不是通常所定义的有关‘建筑桥梁’或‘利于交际’论述,而是有关对叙事的积极的传播和促进。确实的说,翻译的本身没有天生的好与坏,它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叙事本质的提高,当然,也取决于人们所评估翻译在叙事的位置。”
  
  四、《翻译与冲突:一种叙事的描述》一书在翻译界的影响与地位
  
  北爱尔兰皇后大学教授大卫·约翰斯敦(David Johnston)认为,蒙娜·贝克尔“以敏捷的目光、愤怒的激情投入到翻译实践的隐形领域的观察之中,所谓的隐形领域指的就是日益高涨的人类、政治和国际这个大赌场”。他的评价选词考究,如 “perceptive”“provocative”和“stake”,揭示了蒙娜·贝克尔所著的新书的内涵意义和激进的翻译新思想。
  意大利Bari大学苏珊·佩翠莉(Susan Petrili)教授高度评价了这本书对这个时代的翻译意义和价值,她说“科学和批评总不会无缘无故地挑起争端,而这本书开创了新的视角,严厉地审视翻译、权利和冲突之间的关系,蒙娜·贝克尔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里,在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中,笔译和口译是何等的重要,她成功地唤起翻译工作者的不可逃避的责任”。
  西班牙Salamanca大学克莱纳诺特(Africa Vidal Claramnote)教授还肯定地预言:“《翻译与冲突》将一定成为
  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转折点。”
  
  五、结语
  
  蒙娜·贝克尔将社会学领域中的叙述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强调了翻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她多次采用了英语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实例,在她的翻译理论中融入了对政治的关注和解读,对翻译与战争和冲突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研究。同时对翻译的定性也提出了自己的新的概念,她否认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建筑桥梁”“副产品”和“利于交际”的定义, 而是“译员作为语言的媒介,在置于这种独特的位置上,介入到全球范围内这场莫名其妙战争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继而对当代的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学生和教师有良好的关系,教育将变成令人感兴趣和快乐的事情,教师对学生的爱护甚至比他的学问和修养更重要。”由此可见,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教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师生冲突不时上演。本文主要从“情”与“爱”并行、“信任”与“沟通”并重两方面,阐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做法;体会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是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以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对于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基层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尤为适应。PBL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达到使基层护理人员既提升学历层次又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充分认识到电教媒体,包括录音、幻灯、录像、CAI课件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课文《七子之歌》的教学设计,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尤其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对教者与学者都提出了更高标准、
一、问题    2008年高考物理卷(广东卷)中非选择部分第13题的第(1)小题是这样的:如图1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 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 作用。      二、标准答案与专家的解释    2008年7月2日,在惠州市实验中学,我参加了由华南师范大学黄照欣教授主讲的08高考物理分析
摘要: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同时面临的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教师须从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运用教育的智慧和机智,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采取各种方式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预设;动态资源;教学反思    教例: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三课《小池塘》第二自然段  师:刚刚有小朋友告诉我,说小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谁来说说看,通过这只大眼睛看到了
摘要:如何在高职院校更好地从事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热切关注和积极探讨的问题。Teacher教学法有着两层含义: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②Teacher教学法是由小组(team)、鼓励(encouragement)、目标(aim)、检查(check)、勤奋努力(hard working)、每个(every)和要求(request)七个因素组成的教学法。  关键词:Tea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何种角色进行合理操作,这个问题目前仍没得以真正的解决。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切身体会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零零碎碎地问”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应设法将学生“托”起来,推向课堂大舞台,让他们真正成为主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做好教学活动中的“加减法”。  一、减少教师活动量  为了更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新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理念,就是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以挖掘。在该理念下,教学要为学生服务,教学效率不仅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和学好当堂的近期学习效果上,还体现在学生获得发展的远期学习效果上。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教学打算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发展。让“读、注、悟”走进语文课堂,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语文独特的语言魅力,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让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应
课改,教育战线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它是黑夜里一盏不灭的明灯,引领着老师们向教育的制高点前行;它是征途中一个闪光的路标,永远闪耀着触不可及的神秘之光。走近课改,就踏上了新的征途;走进课改,就开始了教育生涯的一场蜕变!课改十余年,我想用四句诗来谈谈我的感受。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底蕴  课改是一场革命,我们一线教师便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如何将课改推向高潮,走向胜利?这需要我们教育
摘 要:我国音乐文化教育事业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辨声音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音乐素质。  关键词:发声方法;听辨能力;文化素质;心理;声带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音乐院校。有许多学生觉得文化差,考不上大学,转为艺术生,但是什么都不会,因为学器乐来不及,学习声乐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