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规定,中学生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过时的书面语,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隔膜,学生接受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为使学生能有效地吸收丰富多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高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应该采用“读、译、思、背、写”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既体现了《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又符合教学规律,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读
首先,教学文言文应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诵读的要领。让学生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轻读,如何进行停顿,怎样读出句子的语势,在教给学生诵读要领时,还要适当讲解一些文言文句读的知识。如,古代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要分开来读。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句中的“交通”指交错相通,而不是现代汉语中“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之意;(2)句中的“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文中指妻子和儿女。
其次,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自己阅读,才能真正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养成学生利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文言文里,往往有使学生按照现代汉语理解的地方,导致“望文生义”。如,《口技》中:(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1)句中的“但”是“只”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中表转折关系的“但是”;(2)句中的“虽”不能理解成 “虽然”,而是“即使”的意思。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利用好工具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读的阶段,学生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译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译
就是在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是采用教师主讲,“字字讲解,句句对译”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这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切不可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翻译,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注释,每人翻译一段,同桌之间亦可进行交流。这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译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是难免的,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纠正译错的地方,教师加以小结,并把文中的一些生词、通假字、活用的词的意义和一些难句的意义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教师亦可略述文意,再让学生自己去译,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文意,学有所得。
三、思
就是疏通文意后,提出具体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设计的思考题,应侧重内容方面,可就人物、主题、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思考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亦要有一定的梯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可让偏题、怪题使学生“望题生畏”,否则只能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信心和兴趣。如,《愚公移山》一文中,可提出下列问题:1.愚公能铲平两座大山,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如何评价愚公、智叟及愚公妻、京城氏之子等人物?3.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形象?为什么?学生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答案的统一,但对愚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不能否定。亦可结合课文后面的“探究·练习”,选择性地进行探讨。在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可能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地发表见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
四、背
就是在理解字词句及文章结构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需要背诵,切不可死记硬背。事实证明:只有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有这样一句,“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意思是: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这句话如果不理解,即使背上了,也没有多大益处,可见理解字词句对记忆的重要性。又如,要求学生背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可提醒学生注意:1.第一段是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2.第二三四段,开头分别用“若夫”“至于”“已而”三个承上启下的连词,就内容而言,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变化和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第三段写滁人游山和太守宴宾,第四段写傍晚游人离去。由此可见,掌握文章结构内容,有助于记忆。
五、写
就是学习一篇文言文后,从课文中挖掘出一些写作素材,或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如,《幼时记趣》一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借此提出:其实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说说你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把它写下来,以此来拓展课文内容。以阅读带动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使文言文教学形成一个读写结合的教学整体,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深化理解文章内容和发展想象力的好方法,是向更高层次的迈进。实践证明,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能收到一箭双雕、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读
首先,教学文言文应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诵读的要领。让学生知道什么地方应该轻读,如何进行停顿,怎样读出句子的语势,在教给学生诵读要领时,还要适当讲解一些文言文句读的知识。如,古代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要分开来读。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句中的“交通”指交错相通,而不是现代汉语中“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之意;(2)句中的“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文中指妻子和儿女。
其次,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自己阅读,才能真正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养成学生利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文言文里,往往有使学生按照现代汉语理解的地方,导致“望文生义”。如,《口技》中:(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1)句中的“但”是“只”的意思,而不是现代汉语中表转折关系的“但是”;(2)句中的“虽”不能理解成 “虽然”,而是“即使”的意思。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利用好工具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读的阶段,学生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译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译
就是在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是采用教师主讲,“字字讲解,句句对译”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这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切不可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翻译,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注释,每人翻译一段,同桌之间亦可进行交流。这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译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是难免的,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纠正译错的地方,教师加以小结,并把文中的一些生词、通假字、活用的词的意义和一些难句的意义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教师亦可略述文意,再让学生自己去译,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文意,学有所得。
三、思
就是疏通文意后,提出具体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设计的思考题,应侧重内容方面,可就人物、主题、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思考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亦要有一定的梯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可让偏题、怪题使学生“望题生畏”,否则只能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信心和兴趣。如,《愚公移山》一文中,可提出下列问题:1.愚公能铲平两座大山,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如何评价愚公、智叟及愚公妻、京城氏之子等人物?3.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形象?为什么?学生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答案的统一,但对愚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不能否定。亦可结合课文后面的“探究·练习”,选择性地进行探讨。在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可能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地发表见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
四、背
就是在理解字词句及文章结构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需要背诵,切不可死记硬背。事实证明:只有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有这样一句,“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意思是: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这句话如果不理解,即使背上了,也没有多大益处,可见理解字词句对记忆的重要性。又如,要求学生背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可提醒学生注意:1.第一段是交代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2.第二三四段,开头分别用“若夫”“至于”“已而”三个承上启下的连词,就内容而言,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变化和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第三段写滁人游山和太守宴宾,第四段写傍晚游人离去。由此可见,掌握文章结构内容,有助于记忆。
五、写
就是学习一篇文言文后,从课文中挖掘出一些写作素材,或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如,《幼时记趣》一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借此提出:其实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说说你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把它写下来,以此来拓展课文内容。以阅读带动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使文言文教学形成一个读写结合的教学整体,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深化理解文章内容和发展想象力的好方法,是向更高层次的迈进。实践证明,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能收到一箭双雕、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