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毋庸置疑,学生之间存在着客观与个体的差异,对事物的观察的角度也有不同,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因素导致了课堂动态的生成,但是唯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灵动而且鲜活.灵动课堂一方面,在促进学生消化累积知识点、迅速成长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地提升着为人师者的高尚品格以及教学相长的智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急需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切实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研究了“五字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预—自—议—拨—练”五个环节,着力实现学生的生动发展和课堂的鲜活灵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五字教学;构建;灵动;数学;课堂
一、五字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介绍
“预”:就是围绕新课进行课前任务布置.内容主要包括:为新课学习需做的旧知铺垫和一些简单的新知,以及归纳不懂的问题或者想要知道的问题.
“自”:就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在前置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根据本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能力的问题,指导学生个人独立自学,先解决自己能独立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提出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梳理出具有共性的问题.
“议”:就是结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新课教学中需要学生深化认识和理解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发挥小集体的力量,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究解决,同时,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仍有疑惑与争议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梳理出重点或者难点问题.
“拨”:就是结合学生仍然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恰当的点拨、启发和精讲,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新知的学习.
“练”:就是在保证课堂容量和精度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当堂巩固.并适当设计知识拓展题目,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能力,培养学优生.
这“五个环节”在具体操作上要求教师进行灵活调整,根据不同的课型对“自—议—拨”三个环节在课堂上进行灵活掌握,可以互相交叉.
二、五字教学法力求实现的目标
1.帮助提高能力目标.人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生命活动中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要通过解决那些问题之后,才能求得自身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一般会有三个阶段:发现阶段、分析阶段和解决阶段.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也由此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表象活动中,发现问题的真正矛盾是在哪,抓住所面对的各种现象中的关键东西.其次,在正确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分析它们如何形成、成长,分析矛盾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变化.最后,是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解决掉.因此,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我力求通过“五字”课堂的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HJ1.8mm〗
2.帮助养成学习习惯.上课习惯——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习惯至少包括道德习惯、生活習惯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上课习惯是学习习惯里面最重要的习惯.因此,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我们力求通过“五字”课堂的实施,重点在学生课堂上的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培养上下功夫,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除障.正如人们常说的:“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3.以求实现三个转变.三个转变——转变教师、转变学生、转变课堂.五字教学法的课堂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要实现“以生为本”最重要的就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转型方面,我们力求通过“五字”课堂的实施,实现三个转变——转变教师、转变学生、转变课堂.“转变教师”即:教师既要做好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的角色,又要做好“顾问”与“同伴”的角色.其中,“顾问”角色旨在“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转变学生”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潜能,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变“他律”为“自律”.“转变课堂”即:把教学中心“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的课堂.
三、“五字”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更具特色,更加高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的“五字”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具特色,更加高效,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课堂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每一节课堂,学生都能主动围绕“前置学习”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在“自主学习”中,都能主动围绕自己(他人)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教师的要求(指引)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在“讨论探索”中,都能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观点,并积极参与汇报.课堂上搞小动作、开小差的少了,主动学习、积极动手动脑的多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氛围更浓了.
(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课堂上,学生主动举手发言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与人辩解的习惯等不断得到展现.学生开展自学或独立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学生那种凝神静气和专注认真的模样;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学生在小组内争相表达和与人争辩的情境;汇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一双双高举的小手,还有“我有补充”“我有不同意见”等声音;巩固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个奋笔疾书的身影…… (三)师生已初步适应新的课堂学习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师生已经初步适应“五字”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并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达成新的默契.课堂上,教师一提“前置学习”,学生就知道需要汇报学习收获和需要解答的问题,教师一说“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予以解决呢”,学生就知道需要围绕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课堂自学,教师一说“哪些小组愿意给大家分享你们的收获”,学生就知道需要汇报了……按教师们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已经离不开这种教学方式了,因为它会带给我们更多的轻松、惊喜和收获.
(四)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更加的自如
通过实践,我不断总结出了自身新的教学经验,并用它开展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加灵动和高效.比如,怎么设计和处理“前置学习”,从开始的在课堂上逐一按顺序处理学习内容,既耽误时间,又降低效率,到现在的抽取关键内容,或设计新问题予以检验,或放置在新课学习的某个环节等多形式应用,灵活度和效果大大提升.又如,课堂上教师为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有意采用引、补、激、追、压、拨等方式,有意调控课堂节奏……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行为始终围绕知识的学习,课堂灵动性显著增强.
(五)课堂交流展示更加到位
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就是把课堂上交流展示的过程作为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而不单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和小组内交流展示三种形式,同时,需要教师把握好时间、形式、内容的分寸.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们已经能较好地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是保证交流的时间,这是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第二是交流的方式有度,对于难度小的问题,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大的问题,经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第三是交流的內容有数,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经过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只精防多,以防止问题过多影响讨论的深度和充分性.
(六)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
主要表现在,教师已逐步学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精:课堂上的问题不全是教师提出来的,而大多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究得出来,教师主要做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对学生的引导精,讲解和归纳总结精.简:在精的基础上,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的探究有所收获.
(七)学生的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学习小组的建立、“五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课堂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正发生显著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同伴互助能力都大大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明显形成.我校四年级一女生对一位市领导在调研中提出的“你们学校做课改,你有什么收获”的问题的回答,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这名学生的回答是:“有啊,过去上课我胆小,都不敢举手发言.现在我不仅敢大声发言了,而且还敢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了.”
在这几年里,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课改做法还不够成熟,还处于摸索和积淀阶段,课改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懈地坚持.课改可以回潮,但不能回头,我们的课改还在路上,并将一直在路上,它需要我们渐行渐思、渐行渐议,不断去总结,不断去实践,我们始终坚信,小学的课改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延文,等.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王光明,曾峥.数学教与学基本理论及其发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7]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Hans Freudenthal.数学教育再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急需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切实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研究了“五字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预—自—议—拨—练”五个环节,着力实现学生的生动发展和课堂的鲜活灵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五字教学;构建;灵动;数学;课堂
一、五字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介绍
“预”:就是围绕新课进行课前任务布置.内容主要包括:为新课学习需做的旧知铺垫和一些简单的新知,以及归纳不懂的问题或者想要知道的问题.
“自”:就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在前置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根据本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能力的问题,指导学生个人独立自学,先解决自己能独立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提出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梳理出具有共性的问题.
“议”:就是结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新课教学中需要学生深化认识和理解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发挥小集体的力量,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究解决,同时,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仍有疑惑与争议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梳理出重点或者难点问题.
“拨”:就是结合学生仍然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恰当的点拨、启发和精讲,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新知的学习.
“练”:就是在保证课堂容量和精度的前提下,通过设计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当堂巩固.并适当设计知识拓展题目,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能力,培养学优生.
这“五个环节”在具体操作上要求教师进行灵活调整,根据不同的课型对“自—议—拨”三个环节在课堂上进行灵活掌握,可以互相交叉.
二、五字教学法力求实现的目标
1.帮助提高能力目标.人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生命活动中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要通过解决那些问题之后,才能求得自身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一般会有三个阶段:发现阶段、分析阶段和解决阶段.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也由此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表象活动中,发现问题的真正矛盾是在哪,抓住所面对的各种现象中的关键东西.其次,在正确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分析它们如何形成、成长,分析矛盾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变化.最后,是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解决掉.因此,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我力求通过“五字”课堂的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HJ1.8mm〗
2.帮助养成学习习惯.上课习惯——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习惯至少包括道德习惯、生活習惯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上课习惯是学习习惯里面最重要的习惯.因此,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我们力求通过“五字”课堂的实施,重点在学生课堂上的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培养上下功夫,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除障.正如人们常说的:“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3.以求实现三个转变.三个转变——转变教师、转变学生、转变课堂.五字教学法的课堂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要实现“以生为本”最重要的就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教学转型方面,我们力求通过“五字”课堂的实施,实现三个转变——转变教师、转变学生、转变课堂.“转变教师”即:教师既要做好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的角色,又要做好“顾问”与“同伴”的角色.其中,“顾问”角色旨在“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转变学生”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潜能,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变“他律”为“自律”.“转变课堂”即:把教学中心“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的课堂.
三、“五字”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更具特色,更加高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的“五字”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具特色,更加高效,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课堂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每一节课堂,学生都能主动围绕“前置学习”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在“自主学习”中,都能主动围绕自己(他人)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教师的要求(指引)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在“讨论探索”中,都能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观点,并积极参与汇报.课堂上搞小动作、开小差的少了,主动学习、积极动手动脑的多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氛围更浓了.
(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课堂上,学生主动举手发言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与人辩解的习惯等不断得到展现.学生开展自学或独立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学生那种凝神静气和专注认真的模样;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学生在小组内争相表达和与人争辩的情境;汇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一双双高举的小手,还有“我有补充”“我有不同意见”等声音;巩固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个奋笔疾书的身影…… (三)师生已初步适应新的课堂学习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师生已经初步适应“五字”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并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达成新的默契.课堂上,教师一提“前置学习”,学生就知道需要汇报学习收获和需要解答的问题,教师一说“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予以解决呢”,学生就知道需要围绕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课堂自学,教师一说“哪些小组愿意给大家分享你们的收获”,学生就知道需要汇报了……按教师们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已经离不开这种教学方式了,因为它会带给我们更多的轻松、惊喜和收获.
(四)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更加的自如
通过实践,我不断总结出了自身新的教学经验,并用它开展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加灵动和高效.比如,怎么设计和处理“前置学习”,从开始的在课堂上逐一按顺序处理学习内容,既耽误时间,又降低效率,到现在的抽取关键内容,或设计新问题予以检验,或放置在新课学习的某个环节等多形式应用,灵活度和效果大大提升.又如,课堂上教师为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有意采用引、补、激、追、压、拨等方式,有意调控课堂节奏……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行为始终围绕知识的学习,课堂灵动性显著增强.
(五)课堂交流展示更加到位
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就是把课堂上交流展示的过程作为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而不单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交流展示和小组内交流展示三种形式,同时,需要教师把握好时间、形式、内容的分寸.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们已经能较好地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是保证交流的时间,这是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第二是交流的方式有度,对于难度小的问题,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大的问题,经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第三是交流的內容有数,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经过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只精防多,以防止问题过多影响讨论的深度和充分性.
(六)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
主要表现在,教师已逐步学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精:课堂上的问题不全是教师提出来的,而大多是通过学生不断的探究得出来,教师主要做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对学生的引导精,讲解和归纳总结精.简:在精的基础上,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的探究有所收获.
(七)学生的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学习小组的建立、“五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课堂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正发生显著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同伴互助能力都大大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明显形成.我校四年级一女生对一位市领导在调研中提出的“你们学校做课改,你有什么收获”的问题的回答,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这名学生的回答是:“有啊,过去上课我胆小,都不敢举手发言.现在我不仅敢大声发言了,而且还敢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了.”
在这几年里,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课改做法还不够成熟,还处于摸索和积淀阶段,课改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懈地坚持.课改可以回潮,但不能回头,我们的课改还在路上,并将一直在路上,它需要我们渐行渐思、渐行渐议,不断去总结,不断去实践,我们始终坚信,小学的课改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延文,等.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王光明,曾峥.数学教与学基本理论及其发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7]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Hans Freudenthal.数学教育再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