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到幼儿园去观摩活动和指导教研,看过实践活动之后,幼儿园会安排我来进行专家点评,似乎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程序——请你来就是要指导工作的。每到这时,老师通常会拿着本和笔,准备记录我说的内容。每到这个环节,我都会有些疑惑:第一,我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是能全面客观?第二,我的思维和表达老师是否理解?第三,我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是否易于操作?第四,活动中老师的能动作用如何发挥?听课的老师仅仅是记录者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思考着在幼儿园观摩活动中如何变一人唱独角戏为教师群策群力,如何变教师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一次我应邀参加青年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点评,组织活动的教师基本都是工作三年内的新教师。刚刚起步的老师很需要认同和鼓励,也需要在方法策略上的支持和帮助。可是,在观摩的过程中,越往下看活动我越觉得犯难,因为是新教师组织活动,三节活动出现的问题太多了,甚至可以说囊括了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诸多问题:目标不明确、教学没重点、难点太多、老师牵着孩子走、无效的互动问题、夸奖幼儿不具体、把握不好教学活动的节奏等等。我在纠结:我该怎样点评既指出活动中的问题又不伤害老师?三节活动很快结束了,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以往我说你听、我说你记的方式,而是变为如下的体验。
做法
第一,说说想法
每次观摩活动后有老师说课的环节,老师们按照套路,说思路、说目标、说重点难点、说过程和说反思的内容,目的是让听课的老师明确组织活动老师的意图。通常会看到组织活动的老师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念,甚至活动反思也是之前写好的内容。
这一次活动后,当老师拿着稿子准备念时,我说:“老师不用紧张,不用念稿,你就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今天组织活动你觉得哪里是你意料之外的就可以了。”老师放下了包袱,开始说真实的想法。关于选材,有的老师说是因为看别人组织过这个活动,自己觉得好,就来试试(模仿学习);有的老师说是因为自己觉得乐曲特别好听,也比较新颖(挑战新内容);还有的老师说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尊重幼儿)……关于活动中的意料之外,老师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我觉得得挺好玩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没有掌握”“我没想到教具干扰了孩子的活动”“我今天的提問好像不太明确,孩子们没明白”……老师们说着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引发了现场老师的共鸣,因为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似曾相识。
第二,点赞接龙
因为是新教师,特别需要鼓励和肯定。于是点评活动一开始,我提出:“观摩的每位老师都是活动的主人,能够发现别人活动的优点,这些优点才可能成为自己学习的经验。我们先来个‘点赞接龙’的环节,请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说出组织活动老师的优点,再用实例说明。也就是说,不是泛泛的表扬,而是要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要求是每个人只能说一个优点,后面老师的发言不能重复前面老师说过的内容。”这一环节容易的是每个人只说一个优点,难的是观点不能重复。说实话,组织活动教师的优点确实不够突出,缺点倒是十分明显,能够发现细小的优点也不容易。因为大家都要发言,我给老师两分钟思考的时间,看得出有些老师已经有些紧张了,开始在本子上梳理起来。
点赞接龙开始了:老师心中有目标,体现在……老师眼中有孩子,体现在……后面发言的老师补充前面老师的观点:老师心中有孩子还体现在……所有活动中的优势被一一挖掘出来。我看到组织活动的老师眼中有光,脸上有微笑、有羞涩,还有自豪。
说完优点,缺点怎么办?怎么说?如果还是这样的方式,一定会打击一片。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进行下面的活动。
第三,体验游戏
我说:“老师们刚才都说累了,因为紧张着要发言,脑子也有点累,下面我们玩一玩前面活动中老师带孩子玩的游戏吧,放松一下。”于是,借助老师已经准备好的音乐,我们玩起了刚才活动中孩子们玩的游戏。教学活动的内容是音乐游戏,有音乐的伴奏,有拍手、跺脚等身体节奏的辅助,还要在关键环节互相提防,不被对方抓住。老师们玩得兴高采烈,不亦乐乎。
我停下音乐,请老师们说说玩游戏的感受,老师们马上安静下来,似乎都担心被我点到。于是,我调整了一下问题,请老师们说一说刚才玩游戏的困难是什么。这下老师们又踊跃起来。有的老师说“我觉得节奏变化有点多,一会儿是拍两下节奏,一会儿是拍四下节奏,我有点记不住”,有的老师说“我手和脚的动作配合不好,不够协调”,还有的老师说“我又要打节奏,又要不被对方抓住,有点应付不过来”……老师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涉及到选材、目标、重点难点、互动方法等多方面的要素。
我接着问老师们,我们玩游戏都有这么多的困难,孩子的经验和能力肯定不如成人,这说明什么,最关键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老师们回答说:“这个内容太难了。”那么怎么调整可以降低难度呢?老师们说出了几个办法。第一,可以节选音乐,三段内容只选其中一段;第二,降低节奏的难度,一次活动不要有过多的节奏型;第三,教师的引导问题要明确,幼儿才知道可以怎样配合游戏;第四,当幼儿不熟悉玩法时,可以放慢音乐的速度;第五,当幼儿熟悉玩法后再增加其他节奏或变化游戏玩法。哇,我为老师的办法鼓掌,组织活动的老师积极性没有被打击,反而学到了非常实用的方法。我这灵机一动的现场教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个环节之后,我在观摩教师活动的基础上,帮助教师梳理了今天活动的经验和今后设计活动、实施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的梳理源于实践又有对教师经验的提升和发展性的指导建议,这样的教研老师感到很“解渴”。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思考
1.与其专家说,不如大家说
教研的主体一定是教师,无论是教研员还是业务干部,不要低估教师的能量,我们的职责不是告诉老师我们的经验,而是能激发教师自己的思考:教学过程中好的效果背后有什么有益的经验,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可以怎样调整和改进……这些内容的碰撞远比说教更有价值,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进程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不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专家的作用更多的是穿针引线,帮助教师把散在的点梳理成线,并且要有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性引导,切实促进教师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的导向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2.与其说教,不如操作
教研员和业务干部不能“光说不练”,我们说起来容易,但老师需要的是“怎样做”的指导。我们可以尝试换个视角研问题,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解决问题。教研员和业务干部可以带着教师体验活动过程,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调整我们的指导策略。也可以亲自试水,我们指出老师的问题容易,自己组织活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做到的,可以自己尝试和研究多样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指导才能够有说服力。
3.与其点评活动,不如点燃教师工作的激情
教研的魅力应该在于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热情,从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和幸福感。而不是一次次地打击老师,让老师失去工作的自信。在点评活动中同样是说问题,要说得在理,说得艺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专业的话语权还要有较高的情商,顾及教师的感受。每一次教研的成功体现在让老师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愉快地去工作。
越来越发现,幼儿教师有很多和孩子共通的特点。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身边人的赏识和鼓励。那么请把我们“一针见血”的职业特点收一收,用放大镜去看老师的优点,每次只说关键性的一两个问题,让老师工作有动力、有方向、有方法。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次我应邀参加青年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点评,组织活动的教师基本都是工作三年内的新教师。刚刚起步的老师很需要认同和鼓励,也需要在方法策略上的支持和帮助。可是,在观摩的过程中,越往下看活动我越觉得犯难,因为是新教师组织活动,三节活动出现的问题太多了,甚至可以说囊括了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诸多问题:目标不明确、教学没重点、难点太多、老师牵着孩子走、无效的互动问题、夸奖幼儿不具体、把握不好教学活动的节奏等等。我在纠结:我该怎样点评既指出活动中的问题又不伤害老师?三节活动很快结束了,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以往我说你听、我说你记的方式,而是变为如下的体验。
做法
第一,说说想法
每次观摩活动后有老师说课的环节,老师们按照套路,说思路、说目标、说重点难点、说过程和说反思的内容,目的是让听课的老师明确组织活动老师的意图。通常会看到组织活动的老师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念,甚至活动反思也是之前写好的内容。
这一次活动后,当老师拿着稿子准备念时,我说:“老师不用紧张,不用念稿,你就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今天组织活动你觉得哪里是你意料之外的就可以了。”老师放下了包袱,开始说真实的想法。关于选材,有的老师说是因为看别人组织过这个活动,自己觉得好,就来试试(模仿学习);有的老师说是因为自己觉得乐曲特别好听,也比较新颖(挑战新内容);还有的老师说我们班孩子特别喜欢(尊重幼儿)……关于活动中的意料之外,老师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我觉得得挺好玩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没有掌握”“我没想到教具干扰了孩子的活动”“我今天的提問好像不太明确,孩子们没明白”……老师们说着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引发了现场老师的共鸣,因为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似曾相识。
第二,点赞接龙
因为是新教师,特别需要鼓励和肯定。于是点评活动一开始,我提出:“观摩的每位老师都是活动的主人,能够发现别人活动的优点,这些优点才可能成为自己学习的经验。我们先来个‘点赞接龙’的环节,请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说出组织活动老师的优点,再用实例说明。也就是说,不是泛泛的表扬,而是要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要求是每个人只能说一个优点,后面老师的发言不能重复前面老师说过的内容。”这一环节容易的是每个人只说一个优点,难的是观点不能重复。说实话,组织活动教师的优点确实不够突出,缺点倒是十分明显,能够发现细小的优点也不容易。因为大家都要发言,我给老师两分钟思考的时间,看得出有些老师已经有些紧张了,开始在本子上梳理起来。
点赞接龙开始了:老师心中有目标,体现在……老师眼中有孩子,体现在……后面发言的老师补充前面老师的观点:老师心中有孩子还体现在……所有活动中的优势被一一挖掘出来。我看到组织活动的老师眼中有光,脸上有微笑、有羞涩,还有自豪。
说完优点,缺点怎么办?怎么说?如果还是这样的方式,一定会打击一片。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进行下面的活动。
第三,体验游戏
我说:“老师们刚才都说累了,因为紧张着要发言,脑子也有点累,下面我们玩一玩前面活动中老师带孩子玩的游戏吧,放松一下。”于是,借助老师已经准备好的音乐,我们玩起了刚才活动中孩子们玩的游戏。教学活动的内容是音乐游戏,有音乐的伴奏,有拍手、跺脚等身体节奏的辅助,还要在关键环节互相提防,不被对方抓住。老师们玩得兴高采烈,不亦乐乎。
我停下音乐,请老师们说说玩游戏的感受,老师们马上安静下来,似乎都担心被我点到。于是,我调整了一下问题,请老师们说一说刚才玩游戏的困难是什么。这下老师们又踊跃起来。有的老师说“我觉得节奏变化有点多,一会儿是拍两下节奏,一会儿是拍四下节奏,我有点记不住”,有的老师说“我手和脚的动作配合不好,不够协调”,还有的老师说“我又要打节奏,又要不被对方抓住,有点应付不过来”……老师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涉及到选材、目标、重点难点、互动方法等多方面的要素。
我接着问老师们,我们玩游戏都有这么多的困难,孩子的经验和能力肯定不如成人,这说明什么,最关键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老师们回答说:“这个内容太难了。”那么怎么调整可以降低难度呢?老师们说出了几个办法。第一,可以节选音乐,三段内容只选其中一段;第二,降低节奏的难度,一次活动不要有过多的节奏型;第三,教师的引导问题要明确,幼儿才知道可以怎样配合游戏;第四,当幼儿不熟悉玩法时,可以放慢音乐的速度;第五,当幼儿熟悉玩法后再增加其他节奏或变化游戏玩法。哇,我为老师的办法鼓掌,组织活动的老师积极性没有被打击,反而学到了非常实用的方法。我这灵机一动的现场教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个环节之后,我在观摩教师活动的基础上,帮助教师梳理了今天活动的经验和今后设计活动、实施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的梳理源于实践又有对教师经验的提升和发展性的指导建议,这样的教研老师感到很“解渴”。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思考
1.与其专家说,不如大家说
教研的主体一定是教师,无论是教研员还是业务干部,不要低估教师的能量,我们的职责不是告诉老师我们的经验,而是能激发教师自己的思考:教学过程中好的效果背后有什么有益的经验,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可以怎样调整和改进……这些内容的碰撞远比说教更有价值,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进程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不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专家的作用更多的是穿针引线,帮助教师把散在的点梳理成线,并且要有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性引导,切实促进教师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的导向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2.与其说教,不如操作
教研员和业务干部不能“光说不练”,我们说起来容易,但老师需要的是“怎样做”的指导。我们可以尝试换个视角研问题,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解决问题。教研员和业务干部可以带着教师体验活动过程,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调整我们的指导策略。也可以亲自试水,我们指出老师的问题容易,自己组织活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做到的,可以自己尝试和研究多样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指导才能够有说服力。
3.与其点评活动,不如点燃教师工作的激情
教研的魅力应该在于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热情,从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和幸福感。而不是一次次地打击老师,让老师失去工作的自信。在点评活动中同样是说问题,要说得在理,说得艺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专业的话语权还要有较高的情商,顾及教师的感受。每一次教研的成功体现在让老师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愉快地去工作。
越来越发现,幼儿教师有很多和孩子共通的特点。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身边人的赏识和鼓励。那么请把我们“一针见血”的职业特点收一收,用放大镜去看老师的优点,每次只说关键性的一两个问题,让老师工作有动力、有方向、有方法。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