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好一轮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地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适应选拔性考试的需要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复习课要尽量使学生感到有收获、有乐趣、不枯燥乏味. 如果不精心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发散思维;小题大做
  高考一轮复习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教师都认为复习课不好上,效率低,平时一贯的做法是:复习基本知识与方法,例题精讲,课后练习巩固.实际上,基础复习往往流于形式,大量的时间、精力浪费在解题上,基础复习与解题教学“油水分离”,呈现的是“题海战术”,一味地让学生练习,造成一种“烫剩饭”的感觉.
  基础不扎实,复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很好地复习基础呢?知识的理解在于联系,理解的深度在于应用. 基础复习与解题分离学生可能无兴趣、不刺激,所以要注意两者的有机融合,要注重选好“点”,然后从点到线,由线及面,做到以一点串一线、连一面;注意知识间纵横间的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根据复习内容和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将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做好“小题大做”的文章.
  案例:已知α∈R,sinα 2cosα=,则tan2α=( )(2013年浙江高考理科第6题)
  A. B.
  C.- D. -
  看到这道高考题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直觉想到它应该改编于sinα±cosα与sinαcosα这组关系式.首先,将题目难度降低,改编为:
  若α为三角形的内角,且sinα cosα= -,求tanα的值.
  在传授新课时,往往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不能彻底地展开讲解,而在复习课中则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是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类型之一,此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展开分析讨论.
  [?] 常规消元,殊途同归
  因为tanα=,所以要求出tanα的值,基本思路是先求sinα,cosα的值,消元是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利用“sin2α cos2α=1”进行求解.
  解法一:联立方程组
  由条件可得sinα=--cosα,代入sin2α cos2α=1中可得cos2α ·cosα-=0.
  所以cosα=或 -.
  当cosα=时,sinα=-,则tanα=-3;
  当cosα=-时,sinα=,则tanα=-.
  考虑到α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则sinα>0,所以tanα=-.
  解法一的总结与反思:解法一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消去sinα的实质是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消除三角函数名称差异”的变换方法,同时利用构建方程组的思想使问题得以解决.只是在方程组求解过程中两边平方,这可能产生增根,必须检验,于是提出问题“在求解之前,能否先确定tanα的符号呢”.
  变式题1:若sinα cosα=,α为三角形内角,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于,可以对角α的范围进行讨论.利用三角函数线的知识来确定α的范围,借此复习三角函数线的知识.
  单位圆中(如图1所示):
  当α为第一象限角时,由sinα cosα=MP OM>OP,可知sinα cosα>1.
  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由sinα cosα= MP-OM  由此可判定α为钝角,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解法二:平方策略
  利用“sin2α cos2α=1”这一平方关系式,
  可以将sinα cosα=-两边平方得1 2sinαcosα=,
  即2sinαcosα=-<0.
  又α∈
  ,π
  ,则sinα>0,cosα<0.
  又因为1-2sinαcosα=(sinα-cosα)2=,所以sinα-cosα=.
  与sinα cosα=-联立,可得sinα=,cosα=-,则有tanα= -.
  解法二的总结与反思:在三角函数的变换求值中,已知sinα cosα或sinαcosα中的一个,可利用方程的思想求出另外两个式子的值.此解法虽然过程复杂,但“平方策略”属于常见的解题方法,思路清晰,步骤清楚,是最容易在直觉中产生的解法. 解法二适时地对角的范围进行讨论,这充分体现了“函数问题,范围先行”的解题原则.
  變式题2:求y=sinα cosα sinαcosα的范围.
  利用解法二的思路,变式题中只要令sinα cosα=t,则有sinαcosα=,换元可得y=t ,再通过配方,问题马上迎刃而解. 解法二的实质是希望通过求解sinα,cosα,再利用tanα=,进而求得tanα的值.我们可以联系二次函数韦达定理得出下面的解法.
  解法三:
  sinαcosα=-,sinα cosα=-.
  易知sinα,cosα为方程x2 x-=0的两实根x1=,x2=-.
  由sinα>0,cosα<0可得sinα=,cosα=-,从而tanα=-.
  解法四:
  因为sinα cosα=-,构造式子cosα-sinα=A.
  两式分别平方相加可得A2=.
  由cosα<0,sinα>0,则有cosα-sinα= -.
  于是联立上式与已知式子可轻松求得sinα=,cosα=-.
  于是tanα= -.
  有时候“无中生有”使题目多出一个条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题思路.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合理地构造形式相似,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式子,通过适当的运算,往往能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透过现象,看透本质
  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主要借助于消除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解答,即消除三角函数名称差异或者式子结构差异或者角度之间的差异.而在此题中,角度已经统一了,如果我们能直接将条件中的sinα,cosα转变为tanα,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解法五:
  利用sin2α cos2α=1这一平方关系可求得(sinα cosα)2=(sin2α cos2α),
  可得3tan2α 10tan2α 3=0,即(tanα 3)(3tanα 1)=0,
  即tanα=-3或tanα=-.
  当tanα=-3时,sinα=,cosα= -,
  这与sinα cosα=-矛盾,所以tanα= -.
  解法六:
  设tanα=a,则有sinα=acosα,联立sinα cosα=-,
  则sinα=-,cosα= -.
  代入sin2α cos2α=1中,
  可得3a2 10a 3=0,于是a=-3或-.经检验,a=-3舍去.
  解法五利用常数代换的思想将“1”换成“sin2α cos2α”,再根据齐次式的特征,直接求得了tanα的值. 解法六的本质是通过换元使得问题得到简化,同时体现了解题中常用的“求什么,设什么”的思想方法.
  [?] 回归定义,追本溯源
  以上所有的解法都用到了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其实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是由定义推导得出的,定义是一切问题的根本.
  解法七:
  设P(a,b)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到原点O的距离为r,则r=,sinα=,cosα=,代入已知式子中有 = -.
  两边平方得(a b)2=(a2 b2),化简可得3a2 10ab 3b2=0.
  即(3a b)(a 3b)=0. 经检验,tanα= -3舍去,则tanα=-.
  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是比较容易忽视的方法,应充分认识定义的解题价值,回归定义,经常会有特别的收获.解题是不断尝试的过程,需要信心和敢想敢做的勇气,很多巧妙的解题方法都来源于大胆的想法,始终要相信题目都是从定义“编”出来的.
  [?] 因时而异,顺势而导
  结合2013年这道高考题,将题目改为选择题:
  若α为三角形的内角,sinα cosα= -,则tanα等于( )
  A. - B. -3
  C. D. 3
  将题目变为选择题后,可以从选择支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个题目. 我们经常会说,选择题不要“小题大做”,做选择题要灵活多变,可以采用排除法、特殊值法、转化法等多种方式求解. 观察分析和联想能力在解题能力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联想有关的公式和常见变形,sinα cosα的常见变形还有:sinα cosα=sin
  α
  . 于是,对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 进而求出α所在区间,再利用三角函数性质求解.
  解法八:
  由sinα cosα=sin
  α
  = -,
  得到sin
  α
  =-<0.
  从而π<α <π,即<α<π.
  又y=tanα在
  π,π
  上递增,所以 -1  解法九:利用排除法求解
  由上面的解法可得α是钝角,又sinα cosα<0,则
  sinα
  <
  cosα
  ,从而
  tanα
  <1,则tanα=-,答案为A.
  解法九的收获:学习数学,要培训对数据的敏感性,能根据数据特征进行积极联想,进而适当地猜想和论证,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 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问题,就会得到多种解法.这样在能力提到提高的同时,同学们的成就感也会随着每做出一道题而增强,并且在解答题目的不同途径中,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解法十:由sinα cosα=-容易联想到sinα与cosα的一对数据:与-.
  当sinα=,cosα=-时,可以满足题设要求,则tanα=-.
  再回到2013年的高考题:
  已知α∈R,sinα 2cosα=,则tan2α等于( )
  A. B.
  C. - D. -
  以上这些解法都适合这道高考题,但观察到高考题与改编例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所求结果不同,根据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中角的关系不统一,解决这个高考选择题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公式统一角度.
  由已知可得(sinα 2cosα)2=,化简得到sin2α 4sinαcosα 4cos2α=. 于是2sin2α 3cos2α=,则有2sin2α cos2α=0,所以tan2α=-.
  以小题大做、一题多解的形式上复习课,就是在数学复习中把一些小题作为范例,利用它起点低、入手易的特点,在这些题上大做文章,或变换它的角度,或把它引申、拓展、变式等,以便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這样,学生脑海中储存的大量信息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一道题中找出不同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求解.通过这样一题的讲解练习,学生能够解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果说新授课是“画龙”,复习课则是“点睛”,达到温故知新、提高能力的目的. 复习课切实有效,就要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
其他文献
[摘 要] 專题复习教学是对新知教学的有益补充,如何设计专题复习教学、梳理知识点进行有效安排,是教师复习教学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 专题;复习;焦点三角形;数学;圆锥曲线  众所周知,复习教学是对新知教学有益的补充. 从复习教学的角度来说,如何演绎好复习教学并不是容易的事. 从常态复习教学来看,不少教师对复习教学采用了试题堆砌、反复训练冲刺的模式,这样的复习教学缺少针对性、高效性、引导性.特级
[摘 要] 圆锥曲线题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高考对其考查趋势呈现综合性、多样性、层次性等特点,对于曲线的描述包含有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文章将以一道高考题为例开展圆锥曲线题的解题三重思考.  [关键词] 圆锥曲线;思考;模型;面积;多解  入题之思:执果索因  近几年高考的圆锥曲线综合题在题型设置上一般遵循以下特点:一是涉及多条曲线,以曲线交叉融合产生的交点、
出生日期:2000年11月12日  愛好:唱歌  座右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就读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市罗阳中学初三(5)班  指导老师:王桂馨  Teenagers have some problems these days. There’s too much homework. We spend over ten hours learning our lessons every day. W
[摘 要] 多元表征理论的内涵实际是指的一种学习原则,它是指在数学学习中,不应该让学生的认知只停留于表面特征,而应该是一种结合了动作、听觉、视觉,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思维运动”. 文章以高中数学“等差数列”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深入解析多元化表征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 多元表征;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实践  最早源于迪因斯所提出的“多元具体化原则”的数学多元表征,在经过了无数
[摘 要] 文章是作者参加金华市高中数学优质课比赛所创作的《数学建模——体重与脉搏》教学设计,旨在同时铺开建模线和研究线的思路指导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建模的全过程,落实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学建模;体重;脉搏;研究  ■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解析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案例28(P156-P159).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教材在各个学习内容的开始,
[摘 要] 文中以一个古老而有趣,且至今仍具有魅力的几何定理——托勒密(Ptolemy)定理为例,来阐述几何定理除了在几何领域应用广泛外,还可通过所给代数问题形式上的特点,巧妙地构造恰当的几何图形,将几何定理“移植”到代数中来,使问题显得清晰、直观,起到出奇制胜之效,巧妙和简捷地解决有关代数问题.  [关键词] Ptolemy定理;代数问题;高考试题  一些代数问题用代数方法解很麻烦,甚至无从下手
机器人一直是科幻電影常用的题材,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也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例如农业种植采摘、医疗、航天、教育等领域,机器人都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科技越来越发达,机器人也越来越“像人”,进而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力?有了机器人的介入,人与人的距离会不会更远……看来想要机器人完全服务于人类,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人与机器人和谐共处将是科学家及整个社会
[摘 要]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 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课改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 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近些年“
More and more Americans are showing an interest in organic2 and locally-produced food. As the interest increases, raising chickens has been popular in some American cities. It may not be right for eve
[摘 要] 教学的过程是从未知向已知不斷生成的过程,生成不可一蹴而就,而应该关注于“微”处,通过细微处教学的精细化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关键词] 高中数学;微;教学;目标;问题  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早在1974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维特洛克发表了《作为生成过程的学习》一文,文章把“生成学习”作为一个观点做了明确表态,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生成”这一概念,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