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大量的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可或缺。徐特立先生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在我们生活的区域,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家乡孩子来说,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让学生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乡土文化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传统世世代代都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接受、亲近乡土文化的熏陶,能够唤醒他们心灵深处埋藏已久的对乡土文化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活动中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浓浓的乡土风情。目前我们的学生眼界单一、生活单调,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而我们家乡颍上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如管鲍祠、尤家花园、甘罗墓等历史遗留;全球五百佳的小张庄、八里河风景区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四里湾竹编、王岗腐竹等特殊农产品。浓浓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刻的文化传统内涵。教师把乡土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突破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发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我们的乡土文化综合实践课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采风活动。深入管鲍祠、尤家花园等历史遗址,采集大量的照片、视频、游览笔记等一手资料。通过对民间传说思想内容的考察,挖掘其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如颍上县民间传说流行甚广的《管鲍让金的传说》。一天,鲍叔牙发现了一条双头蛇,随后被管仲一箭射中,变成了“一大块闪闪发光的金块”。管仲说:“蛇是你发现的,金子应该交给你!”鲍叔牙说:“蛇是你射死的,金子应该归你!”。两人互相谦让,遇到一位老者说:“你们小小年纪,能相互让金,不图私利,必成大器!”这个故事与《史记·管晏列传》中的记载大相径庭。《管晏列传》中写管仲“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丝毫不讲公平,更谈不上礼让。这位司马迁笔下连朋友交情都不顾的自私自利的管仲,在民间传说中脱胎换骨。他不谋私利,其礼让财物的高尚品格与史学家“客观冷静”地理性记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为历史是给政治家看的,其中理智占主导地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超越了道德层面,特别看重历史人物在政治上的成败,所以历史上的“大人物”并不看重道德,只要能成功,任何手段都是可以利用的。而民间传说则不然,老百姓看重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渴望用道德原则维系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以便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出发点必然形成民间传说中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创作的驱动力和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
  颍上县刘集镇流传的《汪九坛的传说》也属此类。一位姓汪的老农拾到一包银子,数量非常可观。他便坐在道旁等失主来寻找。失主因大量金钱失而复得拿出十两作为酬谢,汪老汉坚辞不受。于是失主邀请他到集镇上小饮几杯并买了一个猪头作为礼物送给汪老汉。汪回到家中,其妻怨怒,夺过猪头扔到了水塘中。汪下水塘捞猪头,意外地一连捞出九坛银子,从此发家致富,并得了个“汪九坛”的雅号。这种拾金不昧、礼让酬金的品格十分高尚,而具此品格的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偿。这些传说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颍上民间传说崇尚传统美德的价值取向。
  (二)开设讲座引导学生学会解读乡土文化现象。教师的讲座以对乡土文化现象的解读为主要内容的,通过解读,引领学生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博大,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讲座中我们特别重视师生互动。对有分歧的内容,教育学生以“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的态度来对待,能够听取不同的见解,尊重别人的观点,又不轻易的同意别人的意见,要有学术骨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各种观点,避免对文化现象误读和解读的随意性,力求以准确翔实的资料,尽可能做出准确的解读。
  (三)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感受体验乡土文化。我们在开设讲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平时留心一些乡土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的、带有观察和分析视野的考察、采风活动。例如收集乡土风俗、民间传说、名人轶闻趣事,并做好记录。
  例如颍上县的歪歪井和清凉寺的故事是关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民间传说。颍上县半岗镇邱家湖有一个歪口古井。相传朱元璋领兵打仗路过此处,天气炎热,人困马乏,口渴难忍,恰遇此井。但井水离地面较深,又无提水工具,人马皆不得饮。朱元璋无奈地拍拍井口说:“你不能歪歪吗?”话音刚落,井口倾向一方,井水随之溢了出来,朱元璋人马均得以饮水解渴,从此留下了歪歪井。根据民间信仰,认为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上天对其特别厚爱,时时处处有神灵护祐,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他想什么,说什么,总有神灵暗中帮助他实现。类似这样的情景还表现在《清凉寺的传说》中。清凉寺也在颍上县半岗镇,朱元璋打天下时路过此处,在寺中休息。时值盛夏,酷热难忍。朱元璋仰天叹曰:“可否清凉些?”言罢顿觉凉风习习,神清气爽。朱元璋称帝后特意传旨重修此寺,该寺由此名闻天下。大约朱元璋打天下时曾出没于阜阳地区,故这里流传下来的关于朱洪武的民间传说特别多。这种情形还表现在一些关于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争天下的传说中。盖因刘秀起兵征讨王莽,早期曾在皖北一带打仗,而且是屡战屡败,故阜阳民间关于“王莽赶刘秀”的故事也很多。此次搜集到的《汉光武帝钦题“化古寺”》和《黑虎庙的来历》传说,都是关于王莽赶刘秀的民间传说的代表。
  还有一则颍上县《龙王庙的传说》,记载的是一个名叫张路斯的人,因钓鱼时发现了水中一座宫殿,入住后变为龙王,并与一个叫郑祥(《颍上府志》作郑祥远)的龙王争此宫殿。张路斯在九个儿子帮助下打败了郑祥。唐昭宗乾宁年间,颍州刺史王敬尧建了一座龙王庙,里面供奉的就是张路斯。
  历史上,张路斯实有其人,是隋初南阳人,曾游幕于颍州。唐武则天景龙年间做过宣城县令,以才能卓越著称,因故罢归住在颍上百社村。在焦氏台河边树荫下钓鱼发现龙宫的故事就是地道的民间传说了。在《颍州府志·纪闻》中就有张路斯变龙王并与郑祥远争龙宫的故事。方志甚至正史中记载预兆凶吉祥瑞的异闻灾异现象亦常见,我们似无必要以“封建迷信”之类的贬词批判之,不仅因为这类现象在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中司空见惯,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允许宗教信仰多元化的今天,还应进一步看到其中积极的思想意义。利用节假日,去一些风景名胜观赏自然风光,到历史遗址去亲近历史。增强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现象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形成对文化传统积极的认同感,
  (四)开展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学生作品交流展示活动。如在五一、国庆长假后开乡土文化摄影展;暑假布置写游记、采风笔记的活动;寒假开展以乡土文化为素材的征文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努力,我们建立的乡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参与性和适应性,极大调动了教师们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人文素质培养由枯燥抽象、封闭变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乡土传统历史文化的窗口,引导学生踏进文化传统的门槛,弥补了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密切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的欣赏、审视、判断文化现象的能力,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其他文献
【摘 要】 好莱坞青年导演科波拉执导的《教父》三部曲以黑帮为题材,描述了黑手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他们在行为、处世上的法则,带有一定的哲学意味,我们称之为“黑帮哲学”。电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时它也是对美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虽然三部电影讲述的是同一个家族,但每部电影里家族的特点又完全不同,他们代表了家族发展的各个时期。  【关键词】 《教父》;黑帮发展;黑帮哲学  【中图分类号】G64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一次,我在讲评作业时,一道非常简单的3.3×0.5计算题,指出它的正确答案应是1.65,但有部分同学却错算成了16.5。这时,只听见一名男生自言自语的说:“哦,我认为是什么了不起的错误呢!原来只是不小心错点了小数点嘛!”我听了后,用眼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说法竟然没有一人提出反驳,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小说是一种能广泛反映生活,对人们生活影响很大的文学体裁,它以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典型突出的具体环境,受到读者普遍地欢迎。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和情节对表现小说主题的意义重大,不言而喻,而环境对表现小说的主题的作用也非同小可,不可小觑。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轻松高效的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们应该变过去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今天的“学海无涯乐行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摘 要】 对液化石油汽槽车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泄漏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抢险救援方法和处置措施,为减少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所带来的灾害进行探讨。  【关键词】 液化石油汽槽车;泄漏;处置措施  【Abstract】 Analyse the cause of the leakage of LP-gas tanker lorries during the transporta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