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科技革命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全人类跨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时代。数字化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人民的盛会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等都将发生深刻变革。这场科技革命对文化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最直接、最强烈地冲击着文化的载体与传播方式。因此,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并渗透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极大地拓展了我们人类的智能,使信息、知识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个人活动领域扩大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数字化信息发展、文化科技的逐步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和明显增强。群众文化在城乡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而文化馆作为我们群众文化的引领者,背负着文化的载体与传播方式转变的重要责任。
一、目前地方文化館数字化建设现状
图书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目前,其数字化出版模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数字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图书的数字化出版主要体现在电子图书的快速兴起以及良好发展上。这里所说的电子图书实质上指的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通过数字形式存储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特定的设施读取、传输使用的连续性的出版形式。这些图书的形式,有的是全新的网络版,没有印刷图文的载体;而有的则是在印刷版的基础上而生成的网络版,实际上却是印刷版的数字化。现阶段下,西方国家图书电子化技术发展迅速,大部分的图书出版单位都相继推出以印刷类型为主的图书电子版,并且图书出版商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联机数据库系统都能够为其提供一些内容极为丰富的电子图书方面的信息;我国网络电子图书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当前,已有大部分的图书利用各种形式在网上发布,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是通过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网站所提供的模板建立起属于自己主版权的主页。由于在网上,诸多的图书网站、网页等的形成,从而使得图书在编辑形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此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已经逐渐的受到了图书出版单位的高度关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不仅实现了图书的网络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编辑部门内部办公流程的网络化管理进程。当前,图书出版工作已经逐渐的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的发展,并且,这样的出版形式已经成为了图书出版业在今后发展中的一个主流趋势。
二、地方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文化馆数字化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发展仍然处于萌芽状态,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图书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由于图书数字化出版才刚刚起步,所以,很少有人对图书数字化出版建设有充分的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了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形式,然而,当前,有大部分的图书出版单位并没有真正的形成这方面的意识,诸多的图书出版负责人对于数字技术的规范要求了解的不是很充分,而从业人员也没有较高的数字技术水平,因此,当前,我国图书出版单位没有形成数字化的应用意识,仍然停留在现有的出版形式以及出版程序上,根本没有想到创办数字化的图书出版形式,他们对于数字化的建设总是持着一种观望及等待的态度,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有效的方法实现数字化出版目标,这与国际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相比较,相差甚远。
(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队伍尚显薄弱
从各地的文化单位看,文化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低学历和不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者还非常多,基层单位工作人员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提高,导致业务素质偏低,无法胜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三)数字化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在数字化网络化设备配置、资源数量、运营管理方面,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不能满足公众对文化的需要。许多文化服务网点虽然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设备,但由于设施监管和管理不力、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定位不准、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这些精良设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提高地方文化馆数字化水平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快开展数字化出版的教育普及工作
在传统出版行业中,各个出版单位在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绝大部分的传统出版业对于数字化出版认识不充分,热情不高。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出版业一直以来受相关政策的保护,相对较少数量的书号资源造成的垄断地位起码可以维持寻常度日;数字化出版物对纸媒介造成的冲击影响以及其销售额不断提高;传统出版业在认识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大部分从事传统出版业的人员对于数字化出版了解的不够透彻。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从业人员都会一致地认为只要将传统出版通过一些技术改造后,就可以形成数字化出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负责人进行数字化知识的培训,将他们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其全面的掌握数字化出版的基本概念、实际运行模式、发展前景等内容。
(二)积极推进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
加强数字文化馆建设,促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
加强对数字化设施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来加强对各级文化机构现有数字化设施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省或市域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云服务管理中心,通过配置网络监控设备和监控电视墙,实现视频监控、上网行为监控及信息过滤等功能,实现对各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服务、统一技术支持。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文化产业
政府应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相结合,如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发展有声读物、电子图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扶持企业积极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风格、地方特色的知名数字文化品牌。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并渗透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极大地拓展了我们人类的智能,使信息、知识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个人活动领域扩大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数字化信息发展、文化科技的逐步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和明显增强。群众文化在城乡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而文化馆作为我们群众文化的引领者,背负着文化的载体与传播方式转变的重要责任。
一、目前地方文化館数字化建设现状
图书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目前,其数字化出版模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数字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图书的数字化出版主要体现在电子图书的快速兴起以及良好发展上。这里所说的电子图书实质上指的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通过数字形式存储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特定的设施读取、传输使用的连续性的出版形式。这些图书的形式,有的是全新的网络版,没有印刷图文的载体;而有的则是在印刷版的基础上而生成的网络版,实际上却是印刷版的数字化。现阶段下,西方国家图书电子化技术发展迅速,大部分的图书出版单位都相继推出以印刷类型为主的图书电子版,并且图书出版商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联机数据库系统都能够为其提供一些内容极为丰富的电子图书方面的信息;我国网络电子图书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当前,已有大部分的图书利用各种形式在网上发布,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是通过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网站所提供的模板建立起属于自己主版权的主页。由于在网上,诸多的图书网站、网页等的形成,从而使得图书在编辑形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此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已经逐渐的受到了图书出版单位的高度关注,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不仅实现了图书的网络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编辑部门内部办公流程的网络化管理进程。当前,图书出版工作已经逐渐的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的发展,并且,这样的出版形式已经成为了图书出版业在今后发展中的一个主流趋势。
二、地方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文化馆数字化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发展仍然处于萌芽状态,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图书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由于图书数字化出版才刚刚起步,所以,很少有人对图书数字化出版建设有充分的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了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形式,然而,当前,有大部分的图书出版单位并没有真正的形成这方面的意识,诸多的图书出版负责人对于数字技术的规范要求了解的不是很充分,而从业人员也没有较高的数字技术水平,因此,当前,我国图书出版单位没有形成数字化的应用意识,仍然停留在现有的出版形式以及出版程序上,根本没有想到创办数字化的图书出版形式,他们对于数字化的建设总是持着一种观望及等待的态度,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有效的方法实现数字化出版目标,这与国际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相比较,相差甚远。
(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队伍尚显薄弱
从各地的文化单位看,文化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低学历和不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者还非常多,基层单位工作人员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提高,导致业务素质偏低,无法胜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三)数字化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在数字化网络化设备配置、资源数量、运营管理方面,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不能满足公众对文化的需要。许多文化服务网点虽然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设备,但由于设施监管和管理不力、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定位不准、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这些精良设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提高地方文化馆数字化水平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快开展数字化出版的教育普及工作
在传统出版行业中,各个出版单位在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绝大部分的传统出版业对于数字化出版认识不充分,热情不高。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出版业一直以来受相关政策的保护,相对较少数量的书号资源造成的垄断地位起码可以维持寻常度日;数字化出版物对纸媒介造成的冲击影响以及其销售额不断提高;传统出版业在认识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大部分从事传统出版业的人员对于数字化出版了解的不够透彻。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从业人员都会一致地认为只要将传统出版通过一些技术改造后,就可以形成数字化出版。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负责人进行数字化知识的培训,将他们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其全面的掌握数字化出版的基本概念、实际运行模式、发展前景等内容。
(二)积极推进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
加强数字文化馆建设,促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
加强对数字化设施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来加强对各级文化机构现有数字化设施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省或市域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云服务管理中心,通过配置网络监控设备和监控电视墙,实现视频监控、上网行为监控及信息过滤等功能,实现对各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服务、统一技术支持。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文化产业
政府应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相结合,如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发展有声读物、电子图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扶持企业积极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风格、地方特色的知名数字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