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盛开和谐之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生气,难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势呢?我认为,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就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个套子式的过程。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进去;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③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④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让学生们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进去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这就避开了那种对人物形象分析贴标签的传统套子式做法,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是严肃而紧张的,学生在极端压抑下学习,参与意识被全盘否定,教师强迫学生学,学生完全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种做法导致学生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表现为教师设置的问题无人举手回答,即使被提问的学生也因紧张回答不完整。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碰到新问题,就会产生探究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开掘学生兴趣的源泉,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尽量使用鼓励的语言、亲切的目光,真诚地对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设法消除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障碍,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与老师尽情交流,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分析等智力活动就会处于活跃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学,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三、更新教材观,创造性使用教材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只有更新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不尝试“用教材教”。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虽说是老师们人人能说的一个道理,但在操作中却不敢擅加取舍。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高中新教材是正常的,并非学生“学”不完。教学中,我们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从学生实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还是以“学”到多少为本?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状况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不对学生放心?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老问题,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的观念冲撞的结果。“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学”完是完全可能的,“教会”和“学会”孰轻孰重值得认真思考。
  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很多学校的教师就对教材作了大胆地、创造性的处理。如有的重点篇目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在课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个别化处理。
  四、转换师生角色,学生回归为真正的参与者
  过去的课堂教学尽管也关注学生的参与,但大多数参与是表面形式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学生很难从中得到“实惠”,仍然是一个被动喂养者,这样势必造成营养不良或是接受不了等现象。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它不是形式上的,应该是实质性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要学会思考。没有思考就很难有进步,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突破。万事皆是如此,学习更应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课堂上的思考可以是对教材与教师的质疑,可以是由课堂延伸到个人思想品质或是社会现象的反思。充分开动了大脑才是真正的参与,才有可能提高个人或是集体的素养。
  其次,要学会交流。交流的对象是多样的,可以与老师交流,可以与同学交流,可以与父母亲朋交流……交流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口头讨论,可以举行辩论赛,可以互通书信,等等。交流最终不一定要促成问题的彻底解决,但它一定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利于个人对某一现象的深刻认识,从而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最后,要学会总结。这其实是每一门功课都必须做到的事情,有的教师认为语文无须总结,这是大错而特错。以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个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学习为例,本专题一共分三个模块,分别是“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学生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后应该总结出:学习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教养,人不能停止学习,要有许多良师与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博采众长,独立思考,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及时而中肯的总结与评价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关键所在。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新的天地、新的发展。只要我们用心体会,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放出眼光,大胆探索,精益求精,语文教学就能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上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开发应用杂交小麦则刚刚起步,已被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从我们5年试种的实践看,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53蛋白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在胃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胃癌提供
摘 要: 阿拉善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阿拉善民歌在这独一无二的环境中生根发芽,结出美丽的果实,散发奇异的芳香。阿拉善有沙漠、戈壁、山川、草原,勤劳智慧的阿拉善人民用民歌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本文从阿拉善民歌中蕴含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特征入手,分别阐述阿拉善民歌中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研究不仅有利于阿拉善民歌传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体现阿拉善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对阿
目的:由于目前国内外建立的IgA肾病模型十分不稳定,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根据国外文献提供的与IgA肾病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抗原决定簇,用表达含有该抗原决定簇的融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国复杂的民族问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的历史经验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靠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与破坏民族团结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坚持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问题 历史经验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既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解决好民族问
目的:  通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的变化、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体外培养的高低转移肺癌细胞株及培养液中蛋白质表达差异。 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了两种肺癌细胞株(肺腺癌细胞
摘 要: 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教学沿着开放性发展成为必然和时代主流。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讨开放性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法,以此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开放性理念 实践方法  一、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为实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方法
摘 要: 自从课外阅读课走进课堂,作者便企盼着阅读课堂能够精彩纷呈,企盼着学生能够借由课外阅读课课堂走上阅读之路。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四招五式”点亮了课外阅读课堂,将作者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关键词: “四招五式” 课外阅读课堂 阅读教学  自从课外阅读课进了课堂,爱读书、总希望学生能多读书的我仿佛鱼儿游进了大海。我企盼着阅读课堂能精彩纷呈,企盼着学生能够借由课外阅读课堂走上阅读之路。于是,
所谓“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学生听课时所伴有的心理现象,是共鸣、共振现象,而非我们常说的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心理气氛。调控课堂心理气氛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引导者,教师是否会以巧设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让课堂成为富有吸引力和魅力的阵地,是每一位教师值得关注且需要长期坚持探究的课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