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裁中创新应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设计的常规过程多以设计思维为核心,从灵感源出发,进行以款式、廓形、色彩为中心的思考,并将设计思维表现为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形式,而后进一步进行以立体裁剪和平面结构设计为依托的结构设计,最后制作成衣,从而完成整个设计流程。在这种从主题灵感出发的设计过程中,立体裁剪成为结构设计环节中的一种技术手段,主导或辅助服装款式的确立。主题设计下的立体裁剪,是帮助“设计思路”成为“设计作品”的中间过程,但这个过程仅仅启用了立体裁剪的技术性,而一定程度忽视了立体裁剪本身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是对立体裁剪的局限。
  立体裁剪的基本方法是选用与面料特性相接近的试样布,直接披挂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裁剪与设计,有“软雕塑”之称,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性。立体裁剪在人台立体状态直接裁剪,效果直观,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效果和对象尺寸随时调整改进,灵活性强、极其适应性。在立裁的实践操作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制作过程中的反复调整,达到了设计中未曾考虑到的设计效果,或者制作出了优于原始设计的款式效果。因此,通过立体裁剪实现后,设计有有所改变、或大有改变的实践案例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立体裁剪是否只能作为落实设计图纸的技术手段?在立体裁剪可见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是否可以以裁剪为切入口,实现设计与衍生,是本论文的研究方向。
  1 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裁中的创新思维
  1.1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
  如果想要更多的利用和发挥立体裁剪的创作性能,从面料披挂到人台的造型状态入手,在面料包覆人台塑造三维空间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设计制作、不斷进行创作调整,在材料不断变化的动态中,衍生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和服饰款式,是最佳的形式。因此,以立体裁剪作为创作切入口,在立体裁剪中引入动态衍生思维,更有利于激发立体裁剪的创新性。
  1.2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体裁剪有案例、无总结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体裁剪,其实是一种在人台上做设计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在服装史中早有案例。如古埃及服装中,男女同款的“罗印·克罗斯”腰衣,就是使用一块长方形面料,在人体上根据造型从不同方向进行缠裹而成的服装款式,同一面料,根据不同的立体造型方式,呈现多款不同的服装效果。再如上世纪30年代,著名服装设计师玛德琳·薇欧奈首先采用在小人台上直接进行裁剪设计的手段,并运用该手段创造出了斜裁法,成为了服装史中里程碑式的“斜裁女王”,她的作品因完全立裁设计,常涉及非常规结构造型,悬垂性好,着装舒适合体,造型奇趣,有些作品的穿脱创新,必须经她本人指导才会穿脱。之后,部分服装大师也会提及在立裁过程中进行设计,比如三宅一生、三本耀司、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约翰·加利亚诺等。这些设计师从材料出发,在立体裁剪的动态中进行立体造型的衍生,使得立裁成为一种可行的创意手段。该方法虽然有部分案例,但仅仅局限于小部分设计师的设计创作实践,对该方法并无系统的总结归纳。
  在国内外服装设计与立体裁剪相关文献的查阅中,也发现部分相关案例。如中道友子编著的《立体裁剪》丛书;尤珈编著的《意大利立体裁剪》;龚勤理编著的《创意时装立体裁剪》;邱佩娜编著的《创意立裁》等。其中介绍的一部分设计方法与款式制作手法,对本论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 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体裁剪的优势分析
  2.1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动态性”特点与应用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以材料在三维空间中自然展现的造型为抓手,通过对裁剪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偶然性造型进行捕捉和再设计,是该方法的基本路径。设计者不再是对自己立体剪裁“库存款式”的套用和简单变化,而是不间断更新变化出新的款式,通过裁剪者本身的设计审美,进行捕捉与判断,从中提取出具有美感的、结构合理的、时尚创新的款式,并进行再设计与深入调整。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具有“动态性”的显著特点,制作中面料本身的空间造型引发设计者的设计思考,动手裁剪后,面料在立体塑形中不断变换款式造型与细节,引发设计者的进一步设计创意,并进行下一步的调整与尝试,循环往复,直至款式确立。在这样反复思考、裁剪、调整的过程中,不但服装款式不停动态变化,创作者的思路也跟着不停动态变化。这样的“动态性”,不仅能很好的克服设计与制作之间的鸿沟,更能有利的刺激创作者打开思路,促使设计创意不断激发。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的“动态性”,还非常有利于设计学生或设计新手的创作实践。服装设计刚刚入门的设计师或者学生,常常拥有天马行空的创意思维,创作热情很高,但因为实践经验的局限,导致他们往往对服装结构不够熟谙。他们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设计的款式,不符合结构设计原理,无法裁剪落实,或是由于不熟悉服装结构,无法直接从设计稿入手,绘制出突破传统、结构创新的设计作品。针对此类人群,在教学和设计中引入动态衍生思维,将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合二为一,引导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在裁剪的动态过程中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既能够创作出前卫大胆的结构造型,也能有效的帮助创意思维落地,是激发创作热情有效的方法。
  2.2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衍生性”特点与应用
  在现今学科交叉、设计跨界的背景下,服装设计在满足传统服用性、时尚性的基础上,更讲求“一衣多穿”、“一衣多用”。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具有较强的“设计衍生性”,能很好的满足变形设计、多用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需要。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可以使用同一材料的基础造型,在立体上通过褶裥、抽缩、折叠、拼合等手段裁剪变化出多款服装造型,最终由一个基础型衍生出多个变化型,较传统设计而言更为轻松的实现一衣多穿的设计。该方法还可运用于“一衣多用”的交互性设计中,拓展服装的原始功能性,在满足服装穿着功能以外,亦可以将其作为其他设计产品同时使用,既增加了设计的趣味性,又丰富了设计的交互性。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服装结构与其他設计产品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同一设计与结构,既要作为服装可舒适穿着,又要作为其他领域设计产品可使用,如家居家饰、包袋鞋帽等,往往在结构设计中受阻。而采用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方法,只要将另一设计领域的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拆解或分割,后放上人台进行服装立体裁剪,寻找符合人体和运动的合理结构,就能直观的找到符合交互要求又合乎时尚美感的服装设计造型,就能更为方便的解决此类问题,使得各类产品与服装之间的交互设计更加顺畅。   3 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的主要设计手法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手法,建立在熟悉基础立裁手法的基础之上,可將基础立裁分割、褶裥、抽褶、编结、填充、折叠等多种常用手法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实践研究,本文得出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主要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
  3.1余量造型法
  将面料以人体某一个点作为支点,进行披挂。面料可以是平面状态,也可以是已经有过结构设计处理的立体造型状态。面料与人体之间无法吻合部分产生不规则余量,即产生大量空间。根据造型设计需要,预留一部分余量,通过折叠、抽缩、捆扎、填充等方法综合处理剩下部分余量,并配合形成设计细节与款式廓形。反复调整,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此方法较为适合宽松服装款式造型。
  3.2缠绕造型法
  将长度远大于宽度的长方形面料,面料一端固定于人体某一预设点,根据人体曲面的起伏,进行不规则的缠绕与包覆。在缠绕过程中,可穿插使用抽褶、折叠、编织、 扎缀等立体裁剪方法,丰富结构造型与肌理效果。反复调整,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该方法一般不做剪开或尽量少进行剪裁加工,以防破坏面料的整体性,以一种近乎原始的加工手法设计服装造型。此方法较为适合合体服装款式造型。
  3.3 块面拼合法
  将面料分割为多个不规则形的大小块面,在人体上逐一进行再拼合。在拼合的过程中,不再根据原分割路线,而是经过重新穿插、扭曲等手法处理后,错位进行局部拼合,从而出现新的立体造型。反复调整分割块面的组合后,找到最佳效果,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此方法较为适合宽松服装款式造型。
  结语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裁打破立裁仅作为裁剪技术的局限性,深层挖掘立裁的多样性和创意性。此类立裁,设计裁剪更为直观、更能体现面料自身优势,不但创作路径多样,还可以刺激款式创新;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可以有效减少裁剪零料的产生,支持一片式设计、负形裁剪等服装可持续设计方式,为“一衣多用”提供交互的可能性,为零浪费设计和交互性设计都提供了广阔的灵感空间和有效的技术支持。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裁互动性教学,能培养学生敏感的洞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感受力,有助于提升服装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可用于企业服装创意设计、服饰零浪費设计、服装与其他产品的交互设计,创新设计产品对服装企业的生产与转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向逸(1987—),女,浙江,助教,服装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由维米尔创作,同时也是维米尔的代表作,油画非常小,画布八开纸左右大小,以少女戴着的珍珠耳环为视觉的焦点,以惊鸿一瞥的回眸摄取了众多观画者的瞩目。作为一幅耐人寻味的油画肖像,它具有神秘的价值魅力,此篇论文将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视角,从油画作品和电影两方面,深入探讨它的价值和魅力,从而证明它是一部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作品,是具有现实性和批判性的。  【关键词】:马克
期刊
【摘要】:钢琴具有宽广的音域以及其实磅礴的音色,被称为乐器之王,自其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广泛的喜爱。演奏一部优美的作品,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和钢琴的音色相互陪衬,才能够将作品展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优秀的表演者也会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不断追求钢琴音色的表现,这样才能为观众带来更加具有特色的审美体验,从而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在钢琴表演中,想要赋予演奏新的生命力,需要熟练掌握钢琴技巧,把握好其和钢琴音
期刊
【摘要】:中国-东盟音乐周是由广西艺术学院于2012年发起主办的国际大型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现已成功举办六届。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有机衔接重要门户,而中国-东盟音乐周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的节点平台,其社会功能将日益凸显。本文在“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分别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及民众层面对中国-东盟音乐周的社会功能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中国-东盟音乐周;社会功能;一带一路战略  前
期刊
【摘要】:涂鸦艺术被视作环境艺术或公共艺术,现在已经出现了以涂鸦艺术为表现风格的涂鸦墙面作品,但鉴于涂鸦艺术在中国的时间过短还没有完整的理论支持,在应用过程中会流于表面和形式,对于城市的发展可能带来双面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街头;涂鸦艺术;设计;表现手法  1.对现代化城市环境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1.1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入了丰富的地域文化  涂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吸收各种不同的艺术
期刊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写作逐渐呈现两大写作阵营,即民间写作和校园知识分子创作。遗憾的是,两大写作阵营中,都很少有诗人以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贫困为己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樊忠慰不随波逐流,以解决时代的精神贫困为己任,书写着生命的本然之诗。其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是一种冷的格调,一种直达生命本质和艺术本质的冷。这种冷的背后,隐藏着诗人对芸芸众生的大爱和对时代贞操的捍卫。樊忠慰诗歌的研究文献
期刊
【摘要】:心智化,也称为reflective func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心理能力:能够想象出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对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观念、意图、动机的心理反映,达到调节情绪和调控行为的目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团体活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谈
期刊
龚琪惠是目前工作生活在纽约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多以实验影像元素为主,同时讨论当代摄影与相关媒体。曾在肇庆学院美术系就读,在肇庆学院期间,让她对当代影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科毕业后远赴美国,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摄影录像及相关媒体的研究生。曾入选多个国际电影节,包括戛纳国际电影节,迈阿密独立电影节,纽约影像展,法国欧洲影像馆等。  她的作品unclear系列入選法國影像之夜,并参展欧洲影像馆,实验影像
期刊
【摘要】:南宋的小景山水画显示了“以小观大”的造型观念,主要特点为截取式的边角构图。李唐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画家,他的绘画创作风格则影响力整个南宋的画风;刘松年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古雅,界画工致。本文以李、刘山水画中的《清溪渔隐图》、《四景山水图》为例,进一步阐明画面中“以小观大”的水墨造型及其中的意境。  【关键词】:以小观大;《清溪渔隐图》;《四景山水图》 
期刊
【摘要】:本文对莲花池武馆18-44岁青年男性转身后蹬腿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年龄段男性在完成转身后蹬腿技术动作时存在支撑腿捻转不足,蹬击腿高度不足打击不准等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青年男性自身柔韧性不好、肢体协调性不好,核心力量不足等限制因素所导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加强柔韧性训练,进行肢体协调针对性训练、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侧重核心力量的训练。  【关键词】:转身后蹬腿;散
期刊
刘光第是晚清中国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虽然他既不是以其思想学说著称,也不是以其诗文、书法作品影响于世,而是以其伟大的政治实践改革者的形象载入史册。但行为显现本质,思想认识决定命运,即思想修养决定着人的心性与行为。因此,无论是对刘光第政治改革学说,还是诗文、书法作品、性情……的研究,都可从其思想或心性的行为中导出其生存本性,即是说人的心性能够贯穿一生的行为及其生活形式的本质,即心性彰显命运轨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