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设计的常规过程多以设计思维为核心,从灵感源出发,进行以款式、廓形、色彩为中心的思考,并将设计思维表现为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形式,而后进一步进行以立体裁剪和平面结构设计为依托的结构设计,最后制作成衣,从而完成整个设计流程。在这种从主题灵感出发的设计过程中,立体裁剪成为结构设计环节中的一种技术手段,主导或辅助服装款式的确立。主题设计下的立体裁剪,是帮助“设计思路”成为“设计作品”的中间过程,但这个过程仅仅启用了立体裁剪的技术性,而一定程度忽视了立体裁剪本身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是对立体裁剪的局限。
立体裁剪的基本方法是选用与面料特性相接近的试样布,直接披挂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裁剪与设计,有“软雕塑”之称,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性。立体裁剪在人台立体状态直接裁剪,效果直观,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效果和对象尺寸随时调整改进,灵活性强、极其适应性。在立裁的实践操作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制作过程中的反复调整,达到了设计中未曾考虑到的设计效果,或者制作出了优于原始设计的款式效果。因此,通过立体裁剪实现后,设计有有所改变、或大有改变的实践案例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立体裁剪是否只能作为落实设计图纸的技术手段?在立体裁剪可见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是否可以以裁剪为切入口,实现设计与衍生,是本论文的研究方向。
1 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裁中的创新思维
1.1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
如果想要更多的利用和发挥立体裁剪的创作性能,从面料披挂到人台的造型状态入手,在面料包覆人台塑造三维空间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设计制作、不斷进行创作调整,在材料不断变化的动态中,衍生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和服饰款式,是最佳的形式。因此,以立体裁剪作为创作切入口,在立体裁剪中引入动态衍生思维,更有利于激发立体裁剪的创新性。
1.2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体裁剪有案例、无总结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体裁剪,其实是一种在人台上做设计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在服装史中早有案例。如古埃及服装中,男女同款的“罗印·克罗斯”腰衣,就是使用一块长方形面料,在人体上根据造型从不同方向进行缠裹而成的服装款式,同一面料,根据不同的立体造型方式,呈现多款不同的服装效果。再如上世纪30年代,著名服装设计师玛德琳·薇欧奈首先采用在小人台上直接进行裁剪设计的手段,并运用该手段创造出了斜裁法,成为了服装史中里程碑式的“斜裁女王”,她的作品因完全立裁设计,常涉及非常规结构造型,悬垂性好,着装舒适合体,造型奇趣,有些作品的穿脱创新,必须经她本人指导才会穿脱。之后,部分服装大师也会提及在立裁过程中进行设计,比如三宅一生、三本耀司、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约翰·加利亚诺等。这些设计师从材料出发,在立体裁剪的动态中进行立体造型的衍生,使得立裁成为一种可行的创意手段。该方法虽然有部分案例,但仅仅局限于小部分设计师的设计创作实践,对该方法并无系统的总结归纳。
在国内外服装设计与立体裁剪相关文献的查阅中,也发现部分相关案例。如中道友子编著的《立体裁剪》丛书;尤珈编著的《意大利立体裁剪》;龚勤理编著的《创意时装立体裁剪》;邱佩娜编著的《创意立裁》等。其中介绍的一部分设计方法与款式制作手法,对本论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 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体裁剪的优势分析
2.1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动态性”特点与应用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以材料在三维空间中自然展现的造型为抓手,通过对裁剪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偶然性造型进行捕捉和再设计,是该方法的基本路径。设计者不再是对自己立体剪裁“库存款式”的套用和简单变化,而是不间断更新变化出新的款式,通过裁剪者本身的设计审美,进行捕捉与判断,从中提取出具有美感的、结构合理的、时尚创新的款式,并进行再设计与深入调整。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具有“动态性”的显著特点,制作中面料本身的空间造型引发设计者的设计思考,动手裁剪后,面料在立体塑形中不断变换款式造型与细节,引发设计者的进一步设计创意,并进行下一步的调整与尝试,循环往复,直至款式确立。在这样反复思考、裁剪、调整的过程中,不但服装款式不停动态变化,创作者的思路也跟着不停动态变化。这样的“动态性”,不仅能很好的克服设计与制作之间的鸿沟,更能有利的刺激创作者打开思路,促使设计创意不断激发。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的“动态性”,还非常有利于设计学生或设计新手的创作实践。服装设计刚刚入门的设计师或者学生,常常拥有天马行空的创意思维,创作热情很高,但因为实践经验的局限,导致他们往往对服装结构不够熟谙。他们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设计的款式,不符合结构设计原理,无法裁剪落实,或是由于不熟悉服装结构,无法直接从设计稿入手,绘制出突破传统、结构创新的设计作品。针对此类人群,在教学和设计中引入动态衍生思维,将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合二为一,引导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在裁剪的动态过程中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既能够创作出前卫大胆的结构造型,也能有效的帮助创意思维落地,是激发创作热情有效的方法。
2.2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衍生性”特点与应用
在现今学科交叉、设计跨界的背景下,服装设计在满足传统服用性、时尚性的基础上,更讲求“一衣多穿”、“一衣多用”。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具有较强的“设计衍生性”,能很好的满足变形设计、多用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需要。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可以使用同一材料的基础造型,在立体上通过褶裥、抽缩、折叠、拼合等手段裁剪变化出多款服装造型,最终由一个基础型衍生出多个变化型,较传统设计而言更为轻松的实现一衣多穿的设计。该方法还可运用于“一衣多用”的交互性设计中,拓展服装的原始功能性,在满足服装穿着功能以外,亦可以将其作为其他设计产品同时使用,既增加了设计的趣味性,又丰富了设计的交互性。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服装结构与其他設计产品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同一设计与结构,既要作为服装可舒适穿着,又要作为其他领域设计产品可使用,如家居家饰、包袋鞋帽等,往往在结构设计中受阻。而采用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方法,只要将另一设计领域的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拆解或分割,后放上人台进行服装立体裁剪,寻找符合人体和运动的合理结构,就能直观的找到符合交互要求又合乎时尚美感的服装设计造型,就能更为方便的解决此类问题,使得各类产品与服装之间的交互设计更加顺畅。 3 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的主要设计手法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手法,建立在熟悉基础立裁手法的基础之上,可將基础立裁分割、褶裥、抽褶、编结、填充、折叠等多种常用手法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实践研究,本文得出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主要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
3.1余量造型法
将面料以人体某一个点作为支点,进行披挂。面料可以是平面状态,也可以是已经有过结构设计处理的立体造型状态。面料与人体之间无法吻合部分产生不规则余量,即产生大量空间。根据造型设计需要,预留一部分余量,通过折叠、抽缩、捆扎、填充等方法综合处理剩下部分余量,并配合形成设计细节与款式廓形。反复调整,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此方法较为适合宽松服装款式造型。
3.2缠绕造型法
将长度远大于宽度的长方形面料,面料一端固定于人体某一预设点,根据人体曲面的起伏,进行不规则的缠绕与包覆。在缠绕过程中,可穿插使用抽褶、折叠、编织、 扎缀等立体裁剪方法,丰富结构造型与肌理效果。反复调整,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该方法一般不做剪开或尽量少进行剪裁加工,以防破坏面料的整体性,以一种近乎原始的加工手法设计服装造型。此方法较为适合合体服装款式造型。
3.3 块面拼合法
将面料分割为多个不规则形的大小块面,在人体上逐一进行再拼合。在拼合的过程中,不再根据原分割路线,而是经过重新穿插、扭曲等手法处理后,错位进行局部拼合,从而出现新的立体造型。反复调整分割块面的组合后,找到最佳效果,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此方法较为适合宽松服装款式造型。
结语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裁打破立裁仅作为裁剪技术的局限性,深层挖掘立裁的多样性和创意性。此类立裁,设计裁剪更为直观、更能体现面料自身优势,不但创作路径多样,还可以刺激款式创新;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可以有效减少裁剪零料的产生,支持一片式设计、负形裁剪等服装可持续设计方式,为“一衣多用”提供交互的可能性,为零浪费设计和交互性设计都提供了广阔的灵感空间和有效的技术支持。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裁互动性教学,能培养学生敏感的洞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感受力,有助于提升服装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可用于企业服装创意设计、服饰零浪費设计、服装与其他产品的交互设计,创新设计产品对服装企业的生产与转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向逸(1987—),女,浙江,助教,服装设计。
立体裁剪的基本方法是选用与面料特性相接近的试样布,直接披挂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裁剪与设计,有“软雕塑”之称,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性。立体裁剪在人台立体状态直接裁剪,效果直观,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效果和对象尺寸随时调整改进,灵活性强、极其适应性。在立裁的实践操作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制作过程中的反复调整,达到了设计中未曾考虑到的设计效果,或者制作出了优于原始设计的款式效果。因此,通过立体裁剪实现后,设计有有所改变、或大有改变的实践案例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立体裁剪是否只能作为落实设计图纸的技术手段?在立体裁剪可见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是否可以以裁剪为切入口,实现设计与衍生,是本论文的研究方向。
1 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裁中的创新思维
1.1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
如果想要更多的利用和发挥立体裁剪的创作性能,从面料披挂到人台的造型状态入手,在面料包覆人台塑造三维空间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设计制作、不斷进行创作调整,在材料不断变化的动态中,衍生出更多的设计灵感和服饰款式,是最佳的形式。因此,以立体裁剪作为创作切入口,在立体裁剪中引入动态衍生思维,更有利于激发立体裁剪的创新性。
1.2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体裁剪有案例、无总结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体裁剪,其实是一种在人台上做设计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在服装史中早有案例。如古埃及服装中,男女同款的“罗印·克罗斯”腰衣,就是使用一块长方形面料,在人体上根据造型从不同方向进行缠裹而成的服装款式,同一面料,根据不同的立体造型方式,呈现多款不同的服装效果。再如上世纪30年代,著名服装设计师玛德琳·薇欧奈首先采用在小人台上直接进行裁剪设计的手段,并运用该手段创造出了斜裁法,成为了服装史中里程碑式的“斜裁女王”,她的作品因完全立裁设计,常涉及非常规结构造型,悬垂性好,着装舒适合体,造型奇趣,有些作品的穿脱创新,必须经她本人指导才会穿脱。之后,部分服装大师也会提及在立裁过程中进行设计,比如三宅一生、三本耀司、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约翰·加利亚诺等。这些设计师从材料出发,在立体裁剪的动态中进行立体造型的衍生,使得立裁成为一种可行的创意手段。该方法虽然有部分案例,但仅仅局限于小部分设计师的设计创作实践,对该方法并无系统的总结归纳。
在国内外服装设计与立体裁剪相关文献的查阅中,也发现部分相关案例。如中道友子编著的《立体裁剪》丛书;尤珈编著的《意大利立体裁剪》;龚勤理编著的《创意时装立体裁剪》;邱佩娜编著的《创意立裁》等。其中介绍的一部分设计方法与款式制作手法,对本论文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 动态衍生思维在服装立体裁剪的优势分析
2.1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动态性”特点与应用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以材料在三维空间中自然展现的造型为抓手,通过对裁剪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偶然性造型进行捕捉和再设计,是该方法的基本路径。设计者不再是对自己立体剪裁“库存款式”的套用和简单变化,而是不间断更新变化出新的款式,通过裁剪者本身的设计审美,进行捕捉与判断,从中提取出具有美感的、结构合理的、时尚创新的款式,并进行再设计与深入调整。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具有“动态性”的显著特点,制作中面料本身的空间造型引发设计者的设计思考,动手裁剪后,面料在立体塑形中不断变换款式造型与细节,引发设计者的进一步设计创意,并进行下一步的调整与尝试,循环往复,直至款式确立。在这样反复思考、裁剪、调整的过程中,不但服装款式不停动态变化,创作者的思路也跟着不停动态变化。这样的“动态性”,不仅能很好的克服设计与制作之间的鸿沟,更能有利的刺激创作者打开思路,促使设计创意不断激发。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的“动态性”,还非常有利于设计学生或设计新手的创作实践。服装设计刚刚入门的设计师或者学生,常常拥有天马行空的创意思维,创作热情很高,但因为实践经验的局限,导致他们往往对服装结构不够熟谙。他们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设计的款式,不符合结构设计原理,无法裁剪落实,或是由于不熟悉服装结构,无法直接从设计稿入手,绘制出突破传统、结构创新的设计作品。针对此类人群,在教学和设计中引入动态衍生思维,将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合二为一,引导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在裁剪的动态过程中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既能够创作出前卫大胆的结构造型,也能有效的帮助创意思维落地,是激发创作热情有效的方法。
2.2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衍生性”特点与应用
在现今学科交叉、设计跨界的背景下,服装设计在满足传统服用性、时尚性的基础上,更讲求“一衣多穿”、“一衣多用”。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具有较强的“设计衍生性”,能很好的满足变形设计、多用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需要。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可以使用同一材料的基础造型,在立体上通过褶裥、抽缩、折叠、拼合等手段裁剪变化出多款服装造型,最终由一个基础型衍生出多个变化型,较传统设计而言更为轻松的实现一衣多穿的设计。该方法还可运用于“一衣多用”的交互性设计中,拓展服装的原始功能性,在满足服装穿着功能以外,亦可以将其作为其他设计产品同时使用,既增加了设计的趣味性,又丰富了设计的交互性。在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服装结构与其他設计产品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同一设计与结构,既要作为服装可舒适穿着,又要作为其他领域设计产品可使用,如家居家饰、包袋鞋帽等,往往在结构设计中受阻。而采用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方法,只要将另一设计领域的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拆解或分割,后放上人台进行服装立体裁剪,寻找符合人体和运动的合理结构,就能直观的找到符合交互要求又合乎时尚美感的服装设计造型,就能更为方便的解决此类问题,使得各类产品与服装之间的交互设计更加顺畅。 3 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的主要设计手法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服装立体裁剪手法,建立在熟悉基础立裁手法的基础之上,可將基础立裁分割、褶裥、抽褶、编结、填充、折叠等多种常用手法进行综合运用。通过实践研究,本文得出动态衍生思维下服装立体裁剪的主要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
3.1余量造型法
将面料以人体某一个点作为支点,进行披挂。面料可以是平面状态,也可以是已经有过结构设计处理的立体造型状态。面料与人体之间无法吻合部分产生不规则余量,即产生大量空间。根据造型设计需要,预留一部分余量,通过折叠、抽缩、捆扎、填充等方法综合处理剩下部分余量,并配合形成设计细节与款式廓形。反复调整,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此方法较为适合宽松服装款式造型。
3.2缠绕造型法
将长度远大于宽度的长方形面料,面料一端固定于人体某一预设点,根据人体曲面的起伏,进行不规则的缠绕与包覆。在缠绕过程中,可穿插使用抽褶、折叠、编织、 扎缀等立体裁剪方法,丰富结构造型与肌理效果。反复调整,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该方法一般不做剪开或尽量少进行剪裁加工,以防破坏面料的整体性,以一种近乎原始的加工手法设计服装造型。此方法较为适合合体服装款式造型。
3.3 块面拼合法
将面料分割为多个不规则形的大小块面,在人体上逐一进行再拼合。在拼合的过程中,不再根据原分割路线,而是经过重新穿插、扭曲等手法处理后,错位进行局部拼合,从而出现新的立体造型。反复调整分割块面的组合后,找到最佳效果,最终完成服装造型设计。此方法较为适合宽松服装款式造型。
结语
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裁打破立裁仅作为裁剪技术的局限性,深层挖掘立裁的多样性和创意性。此类立裁,设计裁剪更为直观、更能体现面料自身优势,不但创作路径多样,还可以刺激款式创新;动态衍生思维服装立体裁剪,可以有效减少裁剪零料的产生,支持一片式设计、负形裁剪等服装可持续设计方式,为“一衣多用”提供交互的可能性,为零浪费设计和交互性设计都提供了广阔的灵感空间和有效的技术支持。动态衍生思维下的立裁互动性教学,能培养学生敏感的洞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感受力,有助于提升服装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可用于企业服装创意设计、服饰零浪費设计、服装与其他产品的交互设计,创新设计产品对服装企业的生产与转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向逸(1987—),女,浙江,助教,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