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从心灵的功用角度看,《美丽心灵》是上升的,而《爱莉斯的情书》是下沉的,但他们最后都归为一点:灵魂的安详和永恒。这一点也许就是两部作品都入围奥斯卡的基础吧。
_导语
《长路将尽》算是一部老电影了,它的英国味道带很纯正。导演是曾经执导过《舞台丽人》和《丑闻笔记》的理查德·艾尔。主演是大明星朱迪·丹奇和凯特·温斯莱特。这个阵容是品质的保证。
电影一开场:沉绿如浆的湖水不停地吞吐两个白花花的身体,阳光像暴雨一样钝重而激烈。女人从水里仰起头,“我要你!约翰·贝礼!”。男的答:“我也要你!” 河水的昏暗,愈发衬得她的皎洁,皮肤似绸一样发出微光。彼时的爱莉斯是牛津大学青年教师中的公主,被万人追捧,风华正茂、才华盖世、咄咄逼人、狷狂不羁。她爱男人亦爱女人。她就这么一直优秀着,一路走下去,已经是一个著作等身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各种奖励,访问,讲座包裹得密不透风。但是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个衰败的老女人,像揉皱的一团废纸。那凋敝的形象,仿佛是对她一生荣耀的报复——放佛还不够,也许是她的才华遭到神灵的嫉恨,老年的爱莉斯听不懂电视台主持人的提问,她不能握笔了,发音开始嗫喏……直至有一天,她连人也不认得了。疾病控制了这个昔日视思考和写作为生命的女人。在故事的后半场: 皮肤和骨骼纷纷塌陷的爱丽丝颤颤巍巍地走出家门,走了一半,她忽然忘了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也忘了自己如何回去。大雨中,她像一个婴儿一样懵懂无知地走在街上,在车流,人流中惊险万状地游走。她浑身湿透,脚步蹒跚,她睁着无辜的眼睛,茫然无措,花白的头发被雨水糊在脸上。她的渊博,她的成就,她曾有过的动人心魄的丰美的身体,她曾有过的花容月貌,都被晚年这场凄苦的风雨给冲掉了。她该如何搭救自己?就像被遗落在月球上的宇航员。
这项使命,最终落在爱丽丝的丈夫约翰·贝礼的身上。他从她年轻时就一直爱慕她崇拜她。为她的每一句话鼓掌。他一直是她不倦的舞台。即便爱莉斯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依然耐心地守护在她的身边,细心又悉心地照料,忍受着漫长的冷清和重复的劳作。爱情到了这种地步,可能只对约翰管用;对于爱莉斯来说,爱情已经无法搭救她。她的生命像一盏即将熄灭的灯,在不断加重的夜色里,在通往永逝的走廊上,无声地暗寂。这就像是一次昏迷,一场飘落。曾经华美的一切都一点点从像水一样从手心流走,人会毫无办法地一点点掉下去,沉下去,陷下去……最终的悲剧是如此的沉重,像一大床浸满了水的被子一样覆盖了观众的心。
这部电影曾在2002年和讲述数学家纳什与精神分裂症的电影《美丽心灵》一起角逐过奥斯卡。不仅双双被提名为最佳影片,甚至连男女主配都被提名。最终,爱莉斯的两个扮演者朱迪·丹奇和凯特·温斯莱特败给了《美丽心灵》中扮演纳什妻子的詹妮夫·康纳莉。纳什的妻子和爱莉斯的丈夫是一样的,具有坚如磬石的爱和水滴石穿的付出;巧得是扮演爱莉斯丈夫的吉姆·布莱得本特因为这个奖获得了同一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两个献身的人得到了奥斯卡的褒奖。在《美丽心灵》中,妻子胜了,她帮助纳什反击了命运;在《爱莉斯的情书》里,丈夫也胜了——在约翰的帮助下,爱莉斯在走进临终关怀医院的时候,已获得了最后的安详。
《美丽心灵》告诉我们不准向疾病低头,不许对命运屈服;《长路将尽》却告诉我们向疾病低头会更容易减轻疼痛,向命运屈服或许需要更大的勇气。在电影的结尾处,当我看到爱丽丝在医院撒满阳光的走廊上专注宁静地凝望着空气中舞蹈的灰尘的时候,她的脸看上去那么美,一种放弃的美。一种沉静甘愿的美。她终于击退了狂躁和不甘,在理智之光熄灭的前一刻,顺从了命运。
不好说哪一种人生态度更接近真理,但是很明显奥斯卡更青睐前者,这和社会主流的倡导极其吻合;后者更容易让人蹈如虚无之境。单从心灵的功用角度看,《美丽心灵》是上升的,而《爱莉斯的情书》是下沉的,但他们最后都归为一点:灵魂的安详和永恒。这一点也许就是两部作品都入围奥斯卡的基础吧。
_导语
《长路将尽》算是一部老电影了,它的英国味道带很纯正。导演是曾经执导过《舞台丽人》和《丑闻笔记》的理查德·艾尔。主演是大明星朱迪·丹奇和凯特·温斯莱特。这个阵容是品质的保证。
电影一开场:沉绿如浆的湖水不停地吞吐两个白花花的身体,阳光像暴雨一样钝重而激烈。女人从水里仰起头,“我要你!约翰·贝礼!”。男的答:“我也要你!” 河水的昏暗,愈发衬得她的皎洁,皮肤似绸一样发出微光。彼时的爱莉斯是牛津大学青年教师中的公主,被万人追捧,风华正茂、才华盖世、咄咄逼人、狷狂不羁。她爱男人亦爱女人。她就这么一直优秀着,一路走下去,已经是一个著作等身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各种奖励,访问,讲座包裹得密不透风。但是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个衰败的老女人,像揉皱的一团废纸。那凋敝的形象,仿佛是对她一生荣耀的报复——放佛还不够,也许是她的才华遭到神灵的嫉恨,老年的爱莉斯听不懂电视台主持人的提问,她不能握笔了,发音开始嗫喏……直至有一天,她连人也不认得了。疾病控制了这个昔日视思考和写作为生命的女人。在故事的后半场: 皮肤和骨骼纷纷塌陷的爱丽丝颤颤巍巍地走出家门,走了一半,她忽然忘了自己要去什么地方,也忘了自己如何回去。大雨中,她像一个婴儿一样懵懂无知地走在街上,在车流,人流中惊险万状地游走。她浑身湿透,脚步蹒跚,她睁着无辜的眼睛,茫然无措,花白的头发被雨水糊在脸上。她的渊博,她的成就,她曾有过的动人心魄的丰美的身体,她曾有过的花容月貌,都被晚年这场凄苦的风雨给冲掉了。她该如何搭救自己?就像被遗落在月球上的宇航员。
这项使命,最终落在爱丽丝的丈夫约翰·贝礼的身上。他从她年轻时就一直爱慕她崇拜她。为她的每一句话鼓掌。他一直是她不倦的舞台。即便爱莉斯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依然耐心地守护在她的身边,细心又悉心地照料,忍受着漫长的冷清和重复的劳作。爱情到了这种地步,可能只对约翰管用;对于爱莉斯来说,爱情已经无法搭救她。她的生命像一盏即将熄灭的灯,在不断加重的夜色里,在通往永逝的走廊上,无声地暗寂。这就像是一次昏迷,一场飘落。曾经华美的一切都一点点从像水一样从手心流走,人会毫无办法地一点点掉下去,沉下去,陷下去……最终的悲剧是如此的沉重,像一大床浸满了水的被子一样覆盖了观众的心。
这部电影曾在2002年和讲述数学家纳什与精神分裂症的电影《美丽心灵》一起角逐过奥斯卡。不仅双双被提名为最佳影片,甚至连男女主配都被提名。最终,爱莉斯的两个扮演者朱迪·丹奇和凯特·温斯莱特败给了《美丽心灵》中扮演纳什妻子的詹妮夫·康纳莉。纳什的妻子和爱莉斯的丈夫是一样的,具有坚如磬石的爱和水滴石穿的付出;巧得是扮演爱莉斯丈夫的吉姆·布莱得本特因为这个奖获得了同一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两个献身的人得到了奥斯卡的褒奖。在《美丽心灵》中,妻子胜了,她帮助纳什反击了命运;在《爱莉斯的情书》里,丈夫也胜了——在约翰的帮助下,爱莉斯在走进临终关怀医院的时候,已获得了最后的安详。
《美丽心灵》告诉我们不准向疾病低头,不许对命运屈服;《长路将尽》却告诉我们向疾病低头会更容易减轻疼痛,向命运屈服或许需要更大的勇气。在电影的结尾处,当我看到爱丽丝在医院撒满阳光的走廊上专注宁静地凝望着空气中舞蹈的灰尘的时候,她的脸看上去那么美,一种放弃的美。一种沉静甘愿的美。她终于击退了狂躁和不甘,在理智之光熄灭的前一刻,顺从了命运。
不好说哪一种人生态度更接近真理,但是很明显奥斯卡更青睐前者,这和社会主流的倡导极其吻合;后者更容易让人蹈如虚无之境。单从心灵的功用角度看,《美丽心灵》是上升的,而《爱莉斯的情书》是下沉的,但他们最后都归为一点:灵魂的安详和永恒。这一点也许就是两部作品都入围奥斯卡的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