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久跑由于枯燥乏味,是小学阶段学生最不喜欢的体育内容之一。但是,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出发,耐久跑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体育项目。小学生对许多事物往往还处于认识提高阶段,这个时期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老师。因此,体育教师就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耐久跑的学习中,使这个非常乏味、枯燥的运动变得具有变化性、奇特性、新颖性、娱乐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锻炼和坚持。为了使学生对耐久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耐久跑的锻炼中去,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一、把耐久跑这种枯燥乏味的运动方式在进行中设计成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被情景吸引,而忽略耐久跑本身的枯燥,从而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增强他们的热情与兴趣感。
设计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为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具有实际性意义的郊游活动;把课堂训练跑步的教学内容用追逐游戏来进行;在行跑练习中,为了转移学生的疲惫感,可以用浪漫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大声的朗读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蓝蓝的天多么的美丽啊,那朵朵白云是多么的多姿啊……”或者可以告诉学生坚持下去,你们现在的情况就好像是在沙漠中最困难的时候,一旦坚持下去,就会看到绿洲,身体的极限一旦通过,就会呼吸顺畅,也不会如此疲劳了。
二、改变传统、枯燥的绕圈跑步方式,设计新颖的跑步场地,使学生一看到布置新颖的场地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而且不会因为跑步方式场地缺乏新鲜感对耐久跑失去兴趣或感到疲劳。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小学生跑到200米的时候就感到疲劳了,300米以上小学生就进入到疲惫感的高峰阶段。如果将跑道圈设置成为低于200米的小型跑道圈,同时添加一些美好的场景,学生在跑步的时候就会轻松达标了。
三、科学地调分小组。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等因素进行科学地调分小组,然后根据不同的小组,训练不同强度的跑步项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相应的小组和项目,激励学生去“挑战自我极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练习的兴趣。
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学愿望。”成功的基础往往是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者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对抗的方式,规定小组必须全部到达终点,并且以最后一个达到终点的学生为计分依据,当然,整个小组的合作也是计分的关键点。这样为了整个小组的目标,素质好的学生就会给素质相对弱的同学加油,甚至用带跑等方式让整个小组的成绩提高。这样一来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和受助的乐趣,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也体会到助人和胜利的乐趣。
五、提升教学方法,迁移学生的紧张和消极感。教师可以运用转移调节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态,改变他们的消极心理。跑步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播放一些圆舞曲、轻音乐,让他们在欢快的情境中忘掉自我、忘掉疲惫,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不能吝惜自己的赞美、夸奖,尤其是当众对学生进行表扬,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动力。这样就会感到师生是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练习耐久跑,也就必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在教师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时,教师“率先垂范”会使学生强烈被感染,学生也不会感到疲劳了。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潜移默化地起着不可估量的效能。师生同练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采用适当距离的尝试性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五年级400米耐久跑认知目标是“能知道耐久跑正确分配体力的方法”,技能目标是“能做到跑的动作轻快、协调、呼吸有节奏,跑得持久”。作为新授课,在进行技术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进行300米左右距离的尝试性练习,然后让学生谈练习的体会,学生一般反映呼吸困难、头昏胸闷、身体僵硬、四肢无力等现象。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再进行呼吸方法和摆臂动作的教学,此时的教学正是学生的需要!
能否使学生进人耐久跑的状态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对耐久跑本身的开发和利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无疑都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一、把耐久跑这种枯燥乏味的运动方式在进行中设计成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被情景吸引,而忽略耐久跑本身的枯燥,从而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增强他们的热情与兴趣感。
设计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为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具有实际性意义的郊游活动;把课堂训练跑步的教学内容用追逐游戏来进行;在行跑练习中,为了转移学生的疲惫感,可以用浪漫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大声的朗读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蓝蓝的天多么的美丽啊,那朵朵白云是多么的多姿啊……”或者可以告诉学生坚持下去,你们现在的情况就好像是在沙漠中最困难的时候,一旦坚持下去,就会看到绿洲,身体的极限一旦通过,就会呼吸顺畅,也不会如此疲劳了。
二、改变传统、枯燥的绕圈跑步方式,设计新颖的跑步场地,使学生一看到布置新颖的场地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而且不会因为跑步方式场地缺乏新鲜感对耐久跑失去兴趣或感到疲劳。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小学生跑到200米的时候就感到疲劳了,300米以上小学生就进入到疲惫感的高峰阶段。如果将跑道圈设置成为低于200米的小型跑道圈,同时添加一些美好的场景,学生在跑步的时候就会轻松达标了。
三、科学地调分小组。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等因素进行科学地调分小组,然后根据不同的小组,训练不同强度的跑步项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相应的小组和项目,激励学生去“挑战自我极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练习的兴趣。
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学愿望。”成功的基础往往是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者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对抗的方式,规定小组必须全部到达终点,并且以最后一个达到终点的学生为计分依据,当然,整个小组的合作也是计分的关键点。这样为了整个小组的目标,素质好的学生就会给素质相对弱的同学加油,甚至用带跑等方式让整个小组的成绩提高。这样一来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和受助的乐趣,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也体会到助人和胜利的乐趣。
五、提升教学方法,迁移学生的紧张和消极感。教师可以运用转移调节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态,改变他们的消极心理。跑步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播放一些圆舞曲、轻音乐,让他们在欢快的情境中忘掉自我、忘掉疲惫,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不能吝惜自己的赞美、夸奖,尤其是当众对学生进行表扬,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动力。这样就会感到师生是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练习耐久跑,也就必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在教师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时,教师“率先垂范”会使学生强烈被感染,学生也不会感到疲劳了。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潜移默化地起着不可估量的效能。师生同练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采用适当距离的尝试性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五年级400米耐久跑认知目标是“能知道耐久跑正确分配体力的方法”,技能目标是“能做到跑的动作轻快、协调、呼吸有节奏,跑得持久”。作为新授课,在进行技术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进行300米左右距离的尝试性练习,然后让学生谈练习的体会,学生一般反映呼吸困难、头昏胸闷、身体僵硬、四肢无力等现象。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再进行呼吸方法和摆臂动作的教学,此时的教学正是学生的需要!
能否使学生进人耐久跑的状态和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对耐久跑本身的开发和利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无疑都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