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南汇行政区域的划入,浦东新区将迎来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期。本文运用景观生态格局的先进理念,提出浦东新区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模式,即“生态关键地段+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生态片区”以及生态海域的“4+1”模式,继而从发展规模、空间布局、交通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对浦东新区总体空间布局的影响。
【关键词 】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可持续发展
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南汇行政区域的划入,浦东新区将迎来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期。然而,在未来的高速发展中,如何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浦东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这是浦东决策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1、景观生态格局构建对浦东新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1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撑作用。景观生态格局,是指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因此,引入景观生态格局概念,探索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将是浦东新区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1.2建设宜居城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现代生活方式不是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无缘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将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与世界一流的城区相比,其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在生态环境建设这一过程中,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又将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加以优先确立的必由之路。
2、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辨识
2.1 有利条件
2.1.1 原浦东新区生态环保建设成效显著
自1999年浦东新区开始创建环保模范城区以来,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综合能耗、水耗、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分别削减了20%-90%不等,低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了增产降耗、增产减污。
2.1.2 原南汇区景观生态资源丰富多样
原南汇区景观生态资源主要包括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滩涂资源等。其中,水资源总量丰富。滩涂资源主要位于东滩,是上海目前最大的一块潮滩湿地生态区,陆缘最大的后备土地资源地。
2.1.3 行政区划的扩大有利于加强整体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以后,浦东新区形成了一个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更加合理的空间配置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由同一个行政部门来建设和管理,将改变以往由于行政区划分割而导致的区划交接处河道及绿地等割裂的现象,同时,也更有利于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在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上也更为均衡。
2.2 存在问题
2.2.1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使其所承担的生态功能被削弱
据有关数据显示,1990年原浦东新区农业用地比率为63.08%,2001年急剧下降到26.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和农业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的趋势仍在延续,生态稳定性维护用地总量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2.2.2城镇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地区景观生态格局出现破碎
生态廊道的贯通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近年来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线形景观,建成区逐渐连成片,割裂了原有大片的生态空间,导致了部分地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开始出现破碎化趋势。
2.2.3水环境破坏较严重,河流的生态功能受阻
东海、长江、黄浦江、众多的河道,水是浦东新区最大的资源。然而,浦东新区现状水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表现为:水面积下降、河流淤积、水质污染,以及河网布局不完善、水系纲目不全等问题。
3、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理念与方式的革新
传统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景观生态格局的控制力较弱,表现在将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与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相混淆。
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体现的是一种“生态优先”的思想,即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之前就应当进行,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其评估结果告诉规划决策者,哪些区域是可以建设和发展的,哪些区域是应当保护和控制的,并划定清晰的界线,然后剩下的区域再进行规划、开发和建设,即非建设用地的控制应先于建设用地的形态规划。
而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仍然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它在规划顺序上不优先于建设用地的形态规划,在规划内容上也没有严格的控制力来限定应当保护和控制的区域,在规划范围上更是局限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内。
因此,要构建起景观生态格局,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思想,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界限,必须在规划方法上寻求革新。
4、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
浦东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临东海,北靠长江,西依黄浦江,南望杭州湾。构成该地区的自然骨架主要包括有农业用地、生态用地、河流水系、滩涂湿地和海域用地五大类。
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构建应当加强景观生态节点和关键地区的建设,在生态节点与节点之间形成生态走廊,使得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战略点之间保持良好的结构和功能联结,从而建立起维护该区域良好人居环境和景观生态安全的有效生态网络。
4.1 区域关键地段的辨识和生态建设
所谓关键地段,是指对维持生态连续性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地段。这些地段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使人类为保护生态系统所付出的经济代价降低到最低。浦东新区地区的生态关键地段主要有四处:
(1)九段沙湿地:它是上海乃至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滞留沉积物、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减少东海海域赤潮的发生、防止盐水入侵作用巨大。
(2)南汇东滩:它是上海重要的滩涂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科学研究价值、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土地后备资源等意义重大。
(3)金张川地区沿海岸线和老港地区沿海岸线:分别位于浦东国际机场的南北两侧,紧邻东海,作为上海沿海岸线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生态林地建设对防止海风长驱直入及保护农耕区、涵养川杨河、大治河水质等起到关键作用。
4.2 生态节点建设
生态节点,是整个区域生态体系或者景观格局中,一些面积较小但至关重要的区域。这些节点一方面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控制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浦东新区地区的生态节点包括以下几处:
(1)楔形绿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八块楔形绿地中有五块位于浦东新区,它们与外环沿线绿化相结合,对确保中心城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世纪公园、野生动物园等6个大型公园:主要对所处地区的生态小环境进行优化和提升。
(3)孙桥农业开发区:位于浦东新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其作为景观生态节点的作用加以凸显。
(4)滴水湖:不仅是临港新城的景观生态核心,还是整个上海沿海岸线的南端生态节点。
4.3生态廊道的建设
生态廊道是指沿河流或道路等线性空间形成的具有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结构的线性开放空间,是贯通生态关键地段和节点的重要通道,也是实现和维持自然生境之间生态连通性的主要手段。浦东新区地区的生态廊道可分为2类:
(1)河流廊道:河流廊道建设,首要是应改善水质,尤其是對于川杨河与大治河这两条水源河道;其次,对河岸的保护和建设也是发挥河流生态功能的重要保障。除河流廊道本身的建设之外,还应加强各廊道之间的整体性建设,实现水环境的连通流动和循环调节功能。
(2)道路廊道:从严格的生态意义上来说,道路廊道对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者特定区域来说其实是一种干扰型的廓道,因此在廊道设置时,要有意识地减少这些干扰,尽可能避开生态系统完整且脆弱的区域,如避开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在公路两旁建设一定宽度的植被带。
4.4区域安全格局的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的构建,是在加强生态关键地段和生态节点建设的基础上,使生态战略点之间保持必要的联结,从而形成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
就浦东新区而言,结合前述的分析,确定该区域未来景观生态格局的具体构成应为“生态关键地段+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生态片区”以及生态海域的“4+1”模式。其中,生态片区是指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它一方面维护粮食安全,保障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组成了地区的绿色开敞空间,改善着生态环境。而生态海域则是针对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应当看到,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打造,都离不开安全生态稳定的海域空间的支撑。
5、对城镇体系规划及总体布局的影响
5.1发展规模
通过建立景观生态格局,即城镇建设用地不可发展的刚性限制格局,城市无序扩张的用地趋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重要的方法就是制定出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和应当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和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宏观引导和调控。这些指标均应当是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的,同时,通过规划建设指标和可承载能力上限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未来可进一步建设发展的余地,从而作出不同的响应,保证可持续发展。
5.2空间布局
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的规划模式来进行统一规划。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第一,要强调紧凑型的布局。紧凑的城市布局形式和较高密度的开发将有利于提供更多的空间来构建景观生态格局,也更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第二,要强调生态网络的贯通。既然景观生态格局作为一种限制性的“底”存在着,那么,作为“图”的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就应当作出合理避让,保证生态网络的贯通。
5.3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的交通体系所决定的。景观生态格局要保持其完整性,不被城市用地所分割,就需要有绿色的交通体系来支持。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当前普遍的共识,但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因此,浦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区域性公共交通体系相结合,建立起区域性公共交通发展走廊,才能在未来有效地控制无序出行,降低交通的能耗。
6、总结:挑战、机遇和责任
探索可持续化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已成为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共识。谁能率先构建并长久保持这种格局,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
浦东新区是国际化的浦东新区,更是立足和依托于中国发展的浦东新区。因此,在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期的同时,浦东新区有能力、有优势、有責任也有必要率先建立低碳城市构建生态格局,为后进的城市提供示范和方向。
【关键词 】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可持续发展
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南汇行政区域的划入,浦东新区将迎来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期。然而,在未来的高速发展中,如何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浦东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这是浦东决策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1、景观生态格局构建对浦东新区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1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撑作用。景观生态格局,是指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因此,引入景观生态格局概念,探索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将是浦东新区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1.2建设宜居城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现代生活方式不是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无缘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将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与世界一流的城区相比,其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在生态环境建设这一过程中,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又将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加以优先确立的必由之路。
2、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辨识
2.1 有利条件
2.1.1 原浦东新区生态环保建设成效显著
自1999年浦东新区开始创建环保模范城区以来,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综合能耗、水耗、工业废水、废气、烟尘、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分别削减了20%-90%不等,低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了增产降耗、增产减污。
2.1.2 原南汇区景观生态资源丰富多样
原南汇区景观生态资源主要包括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滩涂资源等。其中,水资源总量丰富。滩涂资源主要位于东滩,是上海目前最大的一块潮滩湿地生态区,陆缘最大的后备土地资源地。
2.1.3 行政区划的扩大有利于加强整体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以后,浦东新区形成了一个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更加合理的空间配置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由同一个行政部门来建设和管理,将改变以往由于行政区划分割而导致的区划交接处河道及绿地等割裂的现象,同时,也更有利于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在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上也更为均衡。
2.2 存在问题
2.2.1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使其所承担的生态功能被削弱
据有关数据显示,1990年原浦东新区农业用地比率为63.08%,2001年急剧下降到26.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和农业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的趋势仍在延续,生态稳定性维护用地总量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2.2.2城镇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地区景观生态格局出现破碎
生态廊道的贯通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近年来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线形景观,建成区逐渐连成片,割裂了原有大片的生态空间,导致了部分地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开始出现破碎化趋势。
2.2.3水环境破坏较严重,河流的生态功能受阻
东海、长江、黄浦江、众多的河道,水是浦东新区最大的资源。然而,浦东新区现状水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表现为:水面积下降、河流淤积、水质污染,以及河网布局不完善、水系纲目不全等问题。
3、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理念与方式的革新
传统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景观生态格局的控制力较弱,表现在将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与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相混淆。
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体现的是一种“生态优先”的思想,即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之前就应当进行,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其评估结果告诉规划决策者,哪些区域是可以建设和发展的,哪些区域是应当保护和控制的,并划定清晰的界线,然后剩下的区域再进行规划、开发和建设,即非建设用地的控制应先于建设用地的形态规划。
而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仍然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它在规划顺序上不优先于建设用地的形态规划,在规划内容上也没有严格的控制力来限定应当保护和控制的区域,在规划范围上更是局限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内。
因此,要构建起景观生态格局,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思想,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界限,必须在规划方法上寻求革新。
4、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
浦东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临东海,北靠长江,西依黄浦江,南望杭州湾。构成该地区的自然骨架主要包括有农业用地、生态用地、河流水系、滩涂湿地和海域用地五大类。
浦东新区景观生态格局构建应当加强景观生态节点和关键地区的建设,在生态节点与节点之间形成生态走廊,使得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战略点之间保持良好的结构和功能联结,从而建立起维护该区域良好人居环境和景观生态安全的有效生态网络。
4.1 区域关键地段的辨识和生态建设
所谓关键地段,是指对维持生态连续性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地段。这些地段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使人类为保护生态系统所付出的经济代价降低到最低。浦东新区地区的生态关键地段主要有四处:
(1)九段沙湿地:它是上海乃至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滞留沉积物、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减少东海海域赤潮的发生、防止盐水入侵作用巨大。
(2)南汇东滩:它是上海重要的滩涂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科学研究价值、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土地后备资源等意义重大。
(3)金张川地区沿海岸线和老港地区沿海岸线:分别位于浦东国际机场的南北两侧,紧邻东海,作为上海沿海岸线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生态林地建设对防止海风长驱直入及保护农耕区、涵养川杨河、大治河水质等起到关键作用。
4.2 生态节点建设
生态节点,是整个区域生态体系或者景观格局中,一些面积较小但至关重要的区域。这些节点一方面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控制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浦东新区地区的生态节点包括以下几处:
(1)楔形绿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八块楔形绿地中有五块位于浦东新区,它们与外环沿线绿化相结合,对确保中心城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世纪公园、野生动物园等6个大型公园:主要对所处地区的生态小环境进行优化和提升。
(3)孙桥农业开发区:位于浦东新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其作为景观生态节点的作用加以凸显。
(4)滴水湖:不仅是临港新城的景观生态核心,还是整个上海沿海岸线的南端生态节点。
4.3生态廊道的建设
生态廊道是指沿河流或道路等线性空间形成的具有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结构的线性开放空间,是贯通生态关键地段和节点的重要通道,也是实现和维持自然生境之间生态连通性的主要手段。浦东新区地区的生态廊道可分为2类:
(1)河流廊道:河流廊道建设,首要是应改善水质,尤其是對于川杨河与大治河这两条水源河道;其次,对河岸的保护和建设也是发挥河流生态功能的重要保障。除河流廊道本身的建设之外,还应加强各廊道之间的整体性建设,实现水环境的连通流动和循环调节功能。
(2)道路廊道:从严格的生态意义上来说,道路廊道对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者特定区域来说其实是一种干扰型的廓道,因此在廊道设置时,要有意识地减少这些干扰,尽可能避开生态系统完整且脆弱的区域,如避开野生动物的生态廊道,在公路两旁建设一定宽度的植被带。
4.4区域安全格局的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的构建,是在加强生态关键地段和生态节点建设的基础上,使生态战略点之间保持必要的联结,从而形成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
就浦东新区而言,结合前述的分析,确定该区域未来景观生态格局的具体构成应为“生态关键地段+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生态片区”以及生态海域的“4+1”模式。其中,生态片区是指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它一方面维护粮食安全,保障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组成了地区的绿色开敞空间,改善着生态环境。而生态海域则是针对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应当看到,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打造,都离不开安全生态稳定的海域空间的支撑。
5、对城镇体系规划及总体布局的影响
5.1发展规模
通过建立景观生态格局,即城镇建设用地不可发展的刚性限制格局,城市无序扩张的用地趋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重要的方法就是制定出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和应当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和规划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宏观引导和调控。这些指标均应当是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的,同时,通过规划建设指标和可承载能力上限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未来可进一步建设发展的余地,从而作出不同的响应,保证可持续发展。
5.2空间布局
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的规划模式来进行统一规划。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第一,要强调紧凑型的布局。紧凑的城市布局形式和较高密度的开发将有利于提供更多的空间来构建景观生态格局,也更有利于减少碳的排放量。第二,要强调生态网络的贯通。既然景观生态格局作为一种限制性的“底”存在着,那么,作为“图”的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就应当作出合理避让,保证生态网络的贯通。
5.3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城市的交通体系所决定的。景观生态格局要保持其完整性,不被城市用地所分割,就需要有绿色的交通体系来支持。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当前普遍的共识,但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因此,浦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区域性公共交通体系相结合,建立起区域性公共交通发展走廊,才能在未来有效地控制无序出行,降低交通的能耗。
6、总结:挑战、机遇和责任
探索可持续化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已成为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共识。谁能率先构建并长久保持这种格局,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
浦东新区是国际化的浦东新区,更是立足和依托于中国发展的浦东新区。因此,在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期的同时,浦东新区有能力、有优势、有責任也有必要率先建立低碳城市构建生态格局,为后进的城市提供示范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