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色彩是城市景观风貌特色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关键词:色彩;城市景观;重庆;洪崖洞
色彩是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外部空间中的颜色有多种可视化的东西,它是广泛而综合的概念。狭义的施工,建筑,结构的色彩仅指建筑物、构筑物的一种颜色,但城市景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建筑,从而避免了城市景观和扩展到更大范围内所需的颜色、形状的片面性存在。
色彩,往往先声夺人。城市景观色彩设计都没有固定的形式,以及严格、合理的布局架构,纵然建筑严谨合理,也难体现出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城市美来。而洪崖洞恰恰是我们重庆这座山城、江城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之一,它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关系的融合,是和谐的城市色彩之一,在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色彩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洪崖洞色彩特征的发展演变与评价
位于重庆解放碑沧白路的洪崖洞,拥有2300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16年秦灭巴,洪崖洞便是军事要塞。在随后漫长的岁月中,洪崖洞相继形成江隘炮台、镇江古寺、东川书院、明代城墙、天成巷街等众多历史遗迹,还留下了洪崖滴翠、嘉陵夕照、两江汇流等巴渝十二景中的三大景观,以及独具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和吊脚楼文化。原“吊脚楼”充分利用重庆地区的楠竹、杉木、砖石等相对便宜的建筑材料,建筑色彩以材料本色为主,大多数都是青色,灰色调。重庆是有名的多雾、空气透明度低,形成了以灰色调为主的建筑基调。
随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2006年6月18日,历经四年,耗资3亿修建的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顺利竣工开街。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因水而生、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顺崖而长,北临渝中区沧白路,南接江滨路,项目沿江总长约1.2里,商业总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建筑风格采取独具特色的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建筑主体,立足吊脚楼、青石板路、小青瓦、古门窗、老城墙等老重庆独有的特色;通过每层分层筑台、吊脚、临崖、错叠等山地建筑手法,恢复原有古迹,重现独特的老城、老街、老巷。又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重庆特色文化购物等6大业态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格局,成为重庆标志性街区,具有极强的景观色彩识别性。
二、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色彩构成元素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把重庆独特的巴渝民俗文化、码头文化以及山地民居建筑文化融于一体,体现了重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设计师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城市景观设计创造了赏心悦目、生动丰富的色彩环境,让人们体验到重庆特色的魅力。
1.建筑色彩。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建筑,是最为显眼的建筑物,它是整个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色彩又是整个景观中的主角,色彩处理与景观整体之间紧密相联。
白墙、棕色古门窗、屋檐以及小青瓦的屋顶构成了洪崖洞独有的建筑墙身,使其建筑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富有变化。纯中式的褐色小雕花在建筑中与灰色、白色合理搭配运用,完整的展现了老建筑的风貌特征。建筑以山地民居建筑文化为依托,悬崖上的吊脚楼,鳞次栉比的建筑空间,使代表建筑奇迹之一的“吊脚楼”形式得以充分发挥。
2.道路色彩。
道路作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展示魅力的景观通道,具有动态风景序列的不同层次,景观道路主要采用青石板作为步行道地铺,与沿街白墙和褐色古门窗形成了鲜明的鲜灰对比,丰富了整个空间的层次,使道路成为整个景区中一道多彩的风景线。
3.环境小品色彩。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中包含商店店招、路牌、果皮箱、灯笼、雕塑、瀑布、观景亭等铺助设施的色彩,这些环境小品不仅起到了传达信息的功能,并且创造了洪崖洞景区丰富的色彩素材。
景区中商店标牌采用极具中式特色的黑色书法木板招牌。
三、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色彩设计原则
洪崖洞民俗风景区色彩的设计除了遵循美学一般规律以及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外,还综合考虑了与城市周边的历史文脉、自然山水格局、空间氛围,以及建筑场所功能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1.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与历史文脉相协调,突出地域特征。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洪崖洞景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在整个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很好的结合了城市地区的精品景观工程,城市阳台、城市亲水平台、山城步道、景观环线、临江水岸等同吊脚裙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被称为“世界一绝”的吊脚楼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巴渝传统建筑的精髓,重现了重庆主城唯一的拥有千年历史印迹的“吊脚楼”风貌建筑群。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完全地道的、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年巴渝人家的生活形态。
2.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条件。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周边十分鲜明的山水环境,突出了重庆山城、江城的典型特色。山脉、河流、城市、森林是洪崖洞风貌区的天然背景色,其建筑景观色彩与山水自然环境完美协调,在多雾时节更为洪崖洞的色彩层次增添更多的色彩神秘感。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色彩设计上没有脱离重庆本身的气候条件。既然是重庆具有山城、江城代表性的景观建筑,那么重庆火炉之称的气候也不得不作为色彩设计范围的考虑之一,重庆夏季骄阳似火,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湿度大,给人以闷热之感。因此,这样的地理、气候特征,决定了洪崖洞在色彩选择上,既要体现重庆热情似火的气候条件选择少量的红色等鲜艳暖色,也应该选择白色、灰色等这些给人清凉感觉的色彩,以免在夏季加劇人们心理上的灼热感。
3.与周围的功能空间氛围既协调又独具特色。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整个景观建筑与周围功能空间的氛围在统一中又突出着它自身的特色。
尤其该景观建筑是集巴渝民俗文化和饮食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商业建筑,既有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又有洪崖洞巴渝民俗文化、山地民居的建筑文化糅合于一体的建筑特色,使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在长江边上俨然一颗耀眼的明珠,展示出青砖、石瓦、红檐绿瓦的传统民居。
4.体现建筑场所的功能。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作为目前重庆市范围内具有层次质感和商业景观的大型商业建筑群,设计上营造热闹、繁荣的氛围,色彩上多明快高雅,采用了红、褐、白、灰为主色,与其文化品位相映生辉,为人们呈现了一个集巴渝传统文化和饮食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商业。
四、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色彩设计的规划控制引导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城市环境色彩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早,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色彩方面的实践工作。相比之下我国色彩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城市缺乏色彩魅力及个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环境色彩将会为我国规划设计界所重视。
重庆,一个典型的江城、山城,其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一直以来就具有明显的特色,依山傍水,“吊脚楼”特色建筑占有一定比例,建筑充分利用重庆地区的楠竹、砖石等低成本建筑材料,建筑色彩以材料本色“青色、灰色“为主。加上重庆多雾,空气透明度低,从而形成灰色调为主的城市基调。
参考文献:
[1]唐璞.山地住宅建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彭 赟,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艺术工程系。
李佳蔚,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艺术工程系。
傅 潇,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艺术工程系。
关键词:色彩;城市景观;重庆;洪崖洞
色彩是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外部空间中的颜色有多种可视化的东西,它是广泛而综合的概念。狭义的施工,建筑,结构的色彩仅指建筑物、构筑物的一种颜色,但城市景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建筑,从而避免了城市景观和扩展到更大范围内所需的颜色、形状的片面性存在。
色彩,往往先声夺人。城市景观色彩设计都没有固定的形式,以及严格、合理的布局架构,纵然建筑严谨合理,也难体现出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城市美来。而洪崖洞恰恰是我们重庆这座山城、江城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之一,它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关系的融合,是和谐的城市色彩之一,在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色彩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洪崖洞色彩特征的发展演变与评价
位于重庆解放碑沧白路的洪崖洞,拥有2300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16年秦灭巴,洪崖洞便是军事要塞。在随后漫长的岁月中,洪崖洞相继形成江隘炮台、镇江古寺、东川书院、明代城墙、天成巷街等众多历史遗迹,还留下了洪崖滴翠、嘉陵夕照、两江汇流等巴渝十二景中的三大景观,以及独具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和吊脚楼文化。原“吊脚楼”充分利用重庆地区的楠竹、杉木、砖石等相对便宜的建筑材料,建筑色彩以材料本色为主,大多数都是青色,灰色调。重庆是有名的多雾、空气透明度低,形成了以灰色调为主的建筑基调。
随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2006年6月18日,历经四年,耗资3亿修建的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顺利竣工开街。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因水而生、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顺崖而长,北临渝中区沧白路,南接江滨路,项目沿江总长约1.2里,商业总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建筑风格采取独具特色的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建筑主体,立足吊脚楼、青石板路、小青瓦、古门窗、老城墙等老重庆独有的特色;通过每层分层筑台、吊脚、临崖、错叠等山地建筑手法,恢复原有古迹,重现独特的老城、老街、老巷。又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重庆特色文化购物等6大业态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格局,成为重庆标志性街区,具有极强的景观色彩识别性。
二、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色彩构成元素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把重庆独特的巴渝民俗文化、码头文化以及山地民居建筑文化融于一体,体现了重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设计师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城市景观设计创造了赏心悦目、生动丰富的色彩环境,让人们体验到重庆特色的魅力。
1.建筑色彩。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建筑,是最为显眼的建筑物,它是整个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色彩又是整个景观中的主角,色彩处理与景观整体之间紧密相联。
白墙、棕色古门窗、屋檐以及小青瓦的屋顶构成了洪崖洞独有的建筑墙身,使其建筑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富有变化。纯中式的褐色小雕花在建筑中与灰色、白色合理搭配运用,完整的展现了老建筑的风貌特征。建筑以山地民居建筑文化为依托,悬崖上的吊脚楼,鳞次栉比的建筑空间,使代表建筑奇迹之一的“吊脚楼”形式得以充分发挥。
2.道路色彩。
道路作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展示魅力的景观通道,具有动态风景序列的不同层次,景观道路主要采用青石板作为步行道地铺,与沿街白墙和褐色古门窗形成了鲜明的鲜灰对比,丰富了整个空间的层次,使道路成为整个景区中一道多彩的风景线。
3.环境小品色彩。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中包含商店店招、路牌、果皮箱、灯笼、雕塑、瀑布、观景亭等铺助设施的色彩,这些环境小品不仅起到了传达信息的功能,并且创造了洪崖洞景区丰富的色彩素材。
景区中商店标牌采用极具中式特色的黑色书法木板招牌。
三、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色彩设计原则
洪崖洞民俗风景区色彩的设计除了遵循美学一般规律以及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外,还综合考虑了与城市周边的历史文脉、自然山水格局、空间氛围,以及建筑场所功能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1.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与历史文脉相协调,突出地域特征。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洪崖洞景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在整个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很好的结合了城市地区的精品景观工程,城市阳台、城市亲水平台、山城步道、景观环线、临江水岸等同吊脚裙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被称为“世界一绝”的吊脚楼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巴渝传统建筑的精髓,重现了重庆主城唯一的拥有千年历史印迹的“吊脚楼”风貌建筑群。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完全地道的、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年巴渝人家的生活形态。
2.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条件。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周边十分鲜明的山水环境,突出了重庆山城、江城的典型特色。山脉、河流、城市、森林是洪崖洞风貌区的天然背景色,其建筑景观色彩与山水自然环境完美协调,在多雾时节更为洪崖洞的色彩层次增添更多的色彩神秘感。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色彩设计上没有脱离重庆本身的气候条件。既然是重庆具有山城、江城代表性的景观建筑,那么重庆火炉之称的气候也不得不作为色彩设计范围的考虑之一,重庆夏季骄阳似火,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湿度大,给人以闷热之感。因此,这样的地理、气候特征,决定了洪崖洞在色彩选择上,既要体现重庆热情似火的气候条件选择少量的红色等鲜艳暖色,也应该选择白色、灰色等这些给人清凉感觉的色彩,以免在夏季加劇人们心理上的灼热感。
3.与周围的功能空间氛围既协调又独具特色。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整个景观建筑与周围功能空间的氛围在统一中又突出着它自身的特色。
尤其该景观建筑是集巴渝民俗文化和饮食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商业建筑,既有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又有洪崖洞巴渝民俗文化、山地民居的建筑文化糅合于一体的建筑特色,使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在长江边上俨然一颗耀眼的明珠,展示出青砖、石瓦、红檐绿瓦的传统民居。
4.体现建筑场所的功能。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作为目前重庆市范围内具有层次质感和商业景观的大型商业建筑群,设计上营造热闹、繁荣的氛围,色彩上多明快高雅,采用了红、褐、白、灰为主色,与其文化品位相映生辉,为人们呈现了一个集巴渝传统文化和饮食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商业。
四、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色彩设计的规划控制引导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城市环境色彩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早,许多城市都开展了色彩方面的实践工作。相比之下我国色彩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城市缺乏色彩魅力及个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环境色彩将会为我国规划设计界所重视。
重庆,一个典型的江城、山城,其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一直以来就具有明显的特色,依山傍水,“吊脚楼”特色建筑占有一定比例,建筑充分利用重庆地区的楠竹、砖石等低成本建筑材料,建筑色彩以材料本色“青色、灰色“为主。加上重庆多雾,空气透明度低,从而形成灰色调为主的城市基调。
参考文献:
[1]唐璞.山地住宅建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彭 赟,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艺术工程系。
李佳蔚,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艺术工程系。
傅 潇,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艺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