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找准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感悟语言密码,做到读写相合;扣住写作方法,学会读写迁移;延伸课文内容,力求创意表达。
【关键词】读写相合;读写迁移;创意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主要任务不是学“课文的内容”,而是学课文的“语言文字”,学课文的“表达形式”。为了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极端倾向——模式化的小练笔。这些小练笔往往只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如,在学习完一篇文章时,安排总结性写话,“学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什么?”这种模式化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要么是口号式的,要么是不痛不痒的套话、假话。为了“写”而“写”,没有真正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也就不能发挥语文的工具性,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入选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实现“一课一得”的理念。所以,每一课的小练笔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小练笔的模式化,寻找读写结合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决定“练”得是否到位、是否有效的关键。那么,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点,提高小练笔的实效性呢?
一、感悟语言密码,读写相合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例子,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例子,做到举一反三,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在指导课上告诉学生这样写那样写,而是在课堂上让他们认识各种表达方法,知道这些表达方法的好处并能进行模仿和运用,潜移默化地把写作方法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具有文化内涵的文章。其中,描写精彩经典的句子,表达规范描写的细腻语言片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经典范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破译文中的语言密码,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结合自己语言仓库里的言语材料作为自己的生命言说,融进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仿写练笔设计时,低段应该注重感悟遣词造句,中段应注重感悟段落结构,高段应注重感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如,笔者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朗读,了解文段写的是作者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然后引导学生破解语言密码:这一段内容、结构一致,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品读完这一段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山中的朋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仿照課文的句式“你好,
【关键词】读写相合;读写迁移;创意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主要任务不是学“课文的内容”,而是学课文的“语言文字”,学课文的“表达形式”。为了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极端倾向——模式化的小练笔。这些小练笔往往只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如,在学习完一篇文章时,安排总结性写话,“学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什么?”这种模式化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要么是口号式的,要么是不痛不痒的套话、假话。为了“写”而“写”,没有真正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也就不能发挥语文的工具性,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入选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实现“一课一得”的理念。所以,每一课的小练笔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小练笔的模式化,寻找读写结合点是很重要的,也是决定“练”得是否到位、是否有效的关键。那么,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点,提高小练笔的实效性呢?
一、感悟语言密码,读写相合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例子,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例子,做到举一反三,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并不是在指导课上告诉学生这样写那样写,而是在课堂上让他们认识各种表达方法,知道这些表达方法的好处并能进行模仿和运用,潜移默化地把写作方法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具有文化内涵的文章。其中,描写精彩经典的句子,表达规范描写的细腻语言片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经典范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破译文中的语言密码,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结合自己语言仓库里的言语材料作为自己的生命言说,融进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仿写练笔设计时,低段应该注重感悟遣词造句,中段应注重感悟段落结构,高段应注重感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如,笔者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朗读,了解文段写的是作者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然后引导学生破解语言密码:这一段内容、结构一致,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品读完这一段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山中的朋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仿照課文的句式“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