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各种艺术素材,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高中音乐课堂实施创新教学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从兴趣实质出发感受音乐;从有效参与出发体验音乐;从学科本位出发构建音乐;从实际生活出发创造音乐。
【关键词】关注兴趣实质 注重有效参与 凸出学科本位 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9-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石。创新教学,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继承前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呢?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兴趣实质
我们不能排除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喜欢唱歌、喜欢参与,是不稳定的“有趣”阶段兴趣,而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稳定的“志趣”阶段兴趣,这种兴趣不再是表面性的,是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音乐活动或音乐事物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主动探求音乐的本质,找到规律,并从中获得的乐趣。
那么如何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结合呢?就以识读乐谱为例,虽然新课程的确降低了对识读乐谱的要求,但并不是让它远离我们的音乐教学,而是要求老师把识谱教学融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所以,第一: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将唱歌谱和唱歌词结合起来学习唱歌;第二:还可以将乐谱与图谱相结合进行练习;第三:在练习时用“旋律接龙”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提高识谱能力。
二、注重有效参与
虽然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了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让学生为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的主题旋律进行伴奏,甲老师设计的是让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女生各为一组,选择自己的伴奏形式,在每个乐句的最后一拍伴奏,两组进行接龙,因为每位同学都不想拉本组的后腿。这种参与就要求学生必须至始至终都要全神贯注的聆听音乐,关注音乐,否则,他就无法准确地体验参与到音乐中来,这样的参与是有效的参与体验。而乙老师设计的是每一拍都伴奏一次,这样也是参与,但会导致学生参与到后来不听音乐也能参与,因为这是规律性伴奏的延续,学生后来的参与可以跟音乐无关,因此这样的参与往往会造成无效的体验参与,而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参与模式。在《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当鉴赏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时,为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更快掌握歌曲的主题旋律,在聆听歌曲前,我首先请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朗诵一遍歌词;随后在聆听、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主动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联想歌曲中的渔夫、小鳟鱼等艺术形象;再结合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参与创作表演。而学生们的生动表演,让整首歌曲的艺术形象更加形象鲜明,并很快掌握了歌曲的主题旋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凸出学科本位
音乐学科的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构建起音乐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许下面的教学案例,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些启示……
音乐欣赏课—欣赏《黄河大合唱》,老师首先出示大屏幕,让学生观看黄河的雄伟、大气,祖国山河的壮丽,然后让学生回答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流经哪些省市?什么时候黄河断流过?黄河与环保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同学甚至说比地理老师要上的精彩,我们此刻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我们的音乐在哪里?如果这样长时间取代其他课程的作用,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我们音乐老师的地位又在哪里?
对于一堂音乐欣赏课,音乐才是我们教学中的根本,是—切活动设计的生命,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欣赏音乐的艺术美。在学习《多彩的拉丁》这节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能更直接地感受探戈舞曲《小伙伴》的风格特点(连续使用切分节奏),我首先请学生们观看电视小品节目《妈妈的今天》视频片段(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探戈舞蹈”),再启发同学们结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所引用的“顺口溜”节奏,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参与体会探戈舞蹈的基本节奏型,而参与舞蹈表演的同学,兴高采烈地随着同学们口中有规律的“顺口溜”节奏,进行了“舞蹈”表演,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探戈舞蹈《小伙伴》中的基本节奏型,并体验、感受了音乐中连续不断地使用切分节奏(颠倒了2/4拍中通常的强弱规律)的风格特征。
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建立于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工作,这与我们所强调突出学科特性,突出学科本位才是一致的。
四、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所倡导的音乐教学,强调的是“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教师可根据创作原则,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即兴创作。如:在“音乐创作”活动课中,我请学生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采用口念、击掌、敲击、踏足等表现形式,为歌曲即兴创编节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进而培养听辨和声节奏的能力;通过选用自制打击乐器(易拉罐、矿泉水瓶子等),为歌唱进行伴奏;用嗓音模仿,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或昆虫的鸣叫声,体会其节奏、音色、强弱等;以创作诗歌做为表现形式,为旋律即兴填写歌词等。而实施这些创作活动的前提,必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地完善。更需要用我们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让那一个个极具创新的思维相互碰撞,绽放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创新教学论文《让创新在教学活动中升华》2008年11月23日.
【关键词】关注兴趣实质 注重有效参与 凸出学科本位 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9-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石。创新教学,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继承前人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呢?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兴趣实质
我们不能排除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喜欢唱歌、喜欢参与,是不稳定的“有趣”阶段兴趣,而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稳定的“志趣”阶段兴趣,这种兴趣不再是表面性的,是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音乐活动或音乐事物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主动探求音乐的本质,找到规律,并从中获得的乐趣。
那么如何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结合呢?就以识读乐谱为例,虽然新课程的确降低了对识读乐谱的要求,但并不是让它远离我们的音乐教学,而是要求老师把识谱教学融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所以,第一: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将唱歌谱和唱歌词结合起来学习唱歌;第二:还可以将乐谱与图谱相结合进行练习;第三:在练习时用“旋律接龙”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提高识谱能力。
二、注重有效参与
虽然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了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让学生为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的主题旋律进行伴奏,甲老师设计的是让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女生各为一组,选择自己的伴奏形式,在每个乐句的最后一拍伴奏,两组进行接龙,因为每位同学都不想拉本组的后腿。这种参与就要求学生必须至始至终都要全神贯注的聆听音乐,关注音乐,否则,他就无法准确地体验参与到音乐中来,这样的参与是有效的参与体验。而乙老师设计的是每一拍都伴奏一次,这样也是参与,但会导致学生参与到后来不听音乐也能参与,因为这是规律性伴奏的延续,学生后来的参与可以跟音乐无关,因此这样的参与往往会造成无效的体验参与,而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参与模式。在《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当鉴赏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时,为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更快掌握歌曲的主题旋律,在聆听歌曲前,我首先请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朗诵一遍歌词;随后在聆听、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主动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联想歌曲中的渔夫、小鳟鱼等艺术形象;再结合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参与创作表演。而学生们的生动表演,让整首歌曲的艺术形象更加形象鲜明,并很快掌握了歌曲的主题旋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凸出学科本位
音乐学科的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构建起音乐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许下面的教学案例,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些启示……
音乐欣赏课—欣赏《黄河大合唱》,老师首先出示大屏幕,让学生观看黄河的雄伟、大气,祖国山河的壮丽,然后让学生回答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流经哪些省市?什么时候黄河断流过?黄河与环保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同学甚至说比地理老师要上的精彩,我们此刻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我们的音乐在哪里?如果这样长时间取代其他课程的作用,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我们音乐老师的地位又在哪里?
对于一堂音乐欣赏课,音乐才是我们教学中的根本,是—切活动设计的生命,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理解、欣赏音乐的艺术美。在学习《多彩的拉丁》这节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能更直接地感受探戈舞曲《小伙伴》的风格特点(连续使用切分节奏),我首先请学生们观看电视小品节目《妈妈的今天》视频片段(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探戈舞蹈”),再启发同学们结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所引用的“顺口溜”节奏,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参与体会探戈舞蹈的基本节奏型,而参与舞蹈表演的同学,兴高采烈地随着同学们口中有规律的“顺口溜”节奏,进行了“舞蹈”表演,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探戈舞蹈《小伙伴》中的基本节奏型,并体验、感受了音乐中连续不断地使用切分节奏(颠倒了2/4拍中通常的强弱规律)的风格特征。
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应建立于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教学工作,这与我们所强调突出学科特性,突出学科本位才是一致的。
四、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所倡导的音乐教学,强调的是“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教师可根据创作原则,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即兴创作。如:在“音乐创作”活动课中,我请学生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采用口念、击掌、敲击、踏足等表现形式,为歌曲即兴创编节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进而培养听辨和声节奏的能力;通过选用自制打击乐器(易拉罐、矿泉水瓶子等),为歌唱进行伴奏;用嗓音模仿,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或昆虫的鸣叫声,体会其节奏、音色、强弱等;以创作诗歌做为表现形式,为旋律即兴填写歌词等。而实施这些创作活动的前提,必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地完善。更需要用我们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让那一个个极具创新的思维相互碰撞,绽放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创新教学论文《让创新在教学活动中升华》2008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