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阅香港的众多报纸杂志,诸如《文汇报》、《成报》、《新报》、《武侠世界》、《长讯》、《快周刊》等,都能看到陈天一先生所创作的各式各样的插画、漫画,或生动逼真、幽默搞笑,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仔细品读,就会发现每一幅图画里都蕴藏着一个故事。
智慧之泉源源不断,对于创作多年的陈天一先生来说,绘画已从儿时的爱好演变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可以为此放弃已有的名望而远赴异地他乡去追寻这个梦想。二十年后,当人们越来越多的从报刊中欣赏到他的作品时,从一幅幅耐人寻味的作品中读出他的思想与智慧时,他用行动给自己做了最好的交代:选择无悔,追求继续。
亲情磨砺 大器晚成
品读着漫画的意境,也翻开了陈天一先生的故事。
1948年,陈天一先生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特殊家庭,说是特殊,皆是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我的父亲陈洁(字介之)是国民党第一届国大代表,后来成为了国民党的元老高官。”陈天一先生回忆道,“当时,中国正经历着两种命运的决战,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此时,父亲也面临着远走台湾的选择。”
而当时的陈天一还只是个不到一岁的婴儿,“本来父亲是准备带母亲一起去台湾的,连机票都准备好了,但因为母亲是独生女,家里还有父母亲及年迈的外婆需要照顾,她舍弃不了亲人,因而她抱着我送走父亲后,又回到了武汉的家。”陈天一先生说道,或许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父亲的离开只是个模糊的印象,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亲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大,她本来在武汉邮政局工作,但因为父亲的特殊海外关系背景,我们被下放到宜昌,开始了一段非常艰苦的生活。”再次回忆起往事,陈天一先生的眼神里少了一丝苦楚,更多了一份澹然。“谁都没想到,父亲去台湾后,不仅在国民党任职,而且还任的是高职,当时他是第一届国大的代表,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到最后任职的是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顾问,但在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下,这些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的帮助,更多的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我和母亲所要面对和承担的是委屈与磨难,特别是母亲,从邮政局退下来后,在一所中学教书,不敢教语文(担心犯错误),只教数学和英文。上小学时我的功课就特别好,但后来文化大革命爆发,我无法再继续读书了,而母亲也经常的被关在牛棚,或是在学校里被管制起来,不准回家,吃了很多苦。”
有人说,生活的磨砺能让人快速地成长。的确如此,虽然没有机会继续读书,但这并没有阻止陈天一先生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也许是为了倾诉心中无以言表的苦闷,亦或者是天性使然,他爱上了画画,漫画、油画、水彩画等,并乐在其中。“当时,身边的人都积极地参与闹革命,我就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安静的画画。后来就在歌舞团做舞台布景,当了近十年的临时工,因为成分问题一直都没有转正,但是那画笔一拿在手中,便再也没有放下,那时经常应邀画毛主席画像。直到1980年,母亲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信,这封被辗转多次、信封都磨破了的信被送到母亲手上时,已经事过两个月了,当母亲颤抖着双手打开这封信时,熟悉的笔迹印入眼帘,这是父亲的笔迹,这是父亲的牵挂。”陈天一先生感慨万千。
正是这一封磨破了边儿却意义非凡的信,不仅传达了大洋彼岸的思念,牵连起了亲情的纽带,同时,也改变了陈天一先生的生活。
不畏困苦 追逐梦想
原来,父亲陈介之先生远走台湾后,就一直都在寻找妻子和儿子,但都没有结果,后来因为政局动荡,又听说妻子被镇压,他才不敢再轻易跟亲人联繋,以免给亲人带来迫害。直到时局慢慢改变,他寻亲的心意又再度被勾起,于是他再次写信寄望远在美国的亲戚,由亲戚贴上美国的信封后再转寄到老家湖北武汉,从而几经周折,终于寄到了亲人的手中。
“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我们才慢慢地跟他联繋上,也渐渐知道了他在台湾的一些情况。时隔40年,到1989年,我才第一次跟父亲在香港见了面,当时我已经四十一岁了,父亲知道这些年来我跟母亲所受的苦,他很愧疚,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想离开宜昌以寻求更好的发展,经过思虑后,我选择来了香港。”陈天一先生回忆道。
其实多年的绘画功底与辛勤打拚,已经让陈天一先生在家乡小有名望了,他曾担任湖北省宜昌市歌舞团舞美设计、编剧,湖北省宜昌市广播电台编辑、宣传活动办公室主任,湖北省宜昌市政协常委,湖北省宜昌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湖北省宜昌市电影评论协会创会会长等诸多职务,1985年,由他编剧的宜昌市第一部电视剧《风雨送奶人》于中央电视台播出,1986年编剧的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上下集),在湖北电视台播出,他的美术作品也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深得电台领导及同事的赞赏。而今,他却要放弃这里的一切成就,选择在香港这个新领地开始零的突破,于他而言,这里的所有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在梦想面前,任何困难都是弱小的,任何成就都只代表过去,我希望在香港有新的成绩,更好地突破。天上九头鸟,香江再弄潮!”陈天一先生解释道。
于是,1990年,陈天一先生移居香港,开始了他的另一番生活。
锺爱作画 回馈社会
来到香港后,面临着很多实际生活方面的困难,诸如语言不通、环境不熟,而且没有拿到证件就无法参加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天一先生只能在父亲朋友的支持下生活。“第一年非常辛苦,当时有规定来港的第一年不能离港,所以很牵挂家乡的亲人。但绘画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希望能一直延续下去,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开始在《电视日报》担任美术编辑,这是一份专门刊登电视资讯的报刊,我一直工作直到它后来停刊,于是我又相继在香港《成报》、《公正报》、《港人日报》担任美术编辑,在《地平线》杂志任副总编辑,在《快周刊》、《茶杯周刊》、《新报》、《长讯》任专栏漫画家,为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快报》、《香港商报》等作插图,目前主要作为香港《武侠世界》周刊专职插画家。《武侠世界》是一本在香港发行了五十年的杂志,主要刊登武侠小说连载,读者群以年长武侠迷为主,每周一期,小说需要配以插图,我就会根据小说情节加以配图。而在《成报》的工作主要是以画漫画为主,每天关注时事新闻,自己构思,然后创作。”
陈天一先生喜爱漫画,而尤以政治体裁的漫画作品为擅长,由他创作的作品不仅风格迥异、生动逼真,而且主题内容紧跟时事,贴近生活,在幽默搞笑之余更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创作水平日见渐长。而他的两个孩子对作画亦深有兴趣,特别是还在读中学的小女儿,自小就展现出了画画的基础与天赋。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天一先生更积极地投身于社团的服务工作中,他现担任着湖北省海外交流协会海外顾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香港总部办公室主任、香港缅华互助会常务副秘书长、香港文学促进会会员等诸多社团职务,尽己之力,回馈家乡,回馈社会。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陈天一先生透露在春节来临之际,将出版一本漫画集,目前还在筹备构思中,预计年前就能出版,届时将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多年来给予他大力支持的读者、亲友,这也将是送给自己的礼物与鼓励。同时,我们也衷心地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陈天一先生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陈天一先生,194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1990年移居香港。曾任湖北省宜昌市广播电台编辑、宣传活动办公室主任,湖北省宜昌市政协常委、湖北省宜昌市电影评论协会创会会长等,现任香港确威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海峡兄弟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湖北省海外交流协会海外顾问、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缅华互助会常务副秘书长、香港《武侠世界》周刊专职插画家。
智慧之泉源源不断,对于创作多年的陈天一先生来说,绘画已从儿时的爱好演变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可以为此放弃已有的名望而远赴异地他乡去追寻这个梦想。二十年后,当人们越来越多的从报刊中欣赏到他的作品时,从一幅幅耐人寻味的作品中读出他的思想与智慧时,他用行动给自己做了最好的交代:选择无悔,追求继续。
亲情磨砺 大器晚成
品读着漫画的意境,也翻开了陈天一先生的故事。
1948年,陈天一先生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特殊家庭,说是特殊,皆是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我的父亲陈洁(字介之)是国民党第一届国大代表,后来成为了国民党的元老高官。”陈天一先生回忆道,“当时,中国正经历着两种命运的决战,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此时,父亲也面临着远走台湾的选择。”
而当时的陈天一还只是个不到一岁的婴儿,“本来父亲是准备带母亲一起去台湾的,连机票都准备好了,但因为母亲是独生女,家里还有父母亲及年迈的外婆需要照顾,她舍弃不了亲人,因而她抱着我送走父亲后,又回到了武汉的家。”陈天一先生说道,或许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父亲的离开只是个模糊的印象,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亲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大,她本来在武汉邮政局工作,但因为父亲的特殊海外关系背景,我们被下放到宜昌,开始了一段非常艰苦的生活。”再次回忆起往事,陈天一先生的眼神里少了一丝苦楚,更多了一份澹然。“谁都没想到,父亲去台湾后,不仅在国民党任职,而且还任的是高职,当时他是第一届国大的代表,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到最后任职的是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顾问,但在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下,这些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的帮助,更多的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我和母亲所要面对和承担的是委屈与磨难,特别是母亲,从邮政局退下来后,在一所中学教书,不敢教语文(担心犯错误),只教数学和英文。上小学时我的功课就特别好,但后来文化大革命爆发,我无法再继续读书了,而母亲也经常的被关在牛棚,或是在学校里被管制起来,不准回家,吃了很多苦。”
有人说,生活的磨砺能让人快速地成长。的确如此,虽然没有机会继续读书,但这并没有阻止陈天一先生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也许是为了倾诉心中无以言表的苦闷,亦或者是天性使然,他爱上了画画,漫画、油画、水彩画等,并乐在其中。“当时,身边的人都积极地参与闹革命,我就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安静的画画。后来就在歌舞团做舞台布景,当了近十年的临时工,因为成分问题一直都没有转正,但是那画笔一拿在手中,便再也没有放下,那时经常应邀画毛主席画像。直到1980年,母亲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信,这封被辗转多次、信封都磨破了的信被送到母亲手上时,已经事过两个月了,当母亲颤抖着双手打开这封信时,熟悉的笔迹印入眼帘,这是父亲的笔迹,这是父亲的牵挂。”陈天一先生感慨万千。
正是这一封磨破了边儿却意义非凡的信,不仅传达了大洋彼岸的思念,牵连起了亲情的纽带,同时,也改变了陈天一先生的生活。
不畏困苦 追逐梦想
原来,父亲陈介之先生远走台湾后,就一直都在寻找妻子和儿子,但都没有结果,后来因为政局动荡,又听说妻子被镇压,他才不敢再轻易跟亲人联繋,以免给亲人带来迫害。直到时局慢慢改变,他寻亲的心意又再度被勾起,于是他再次写信寄望远在美国的亲戚,由亲戚贴上美国的信封后再转寄到老家湖北武汉,从而几经周折,终于寄到了亲人的手中。
“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我们才慢慢地跟他联繋上,也渐渐知道了他在台湾的一些情况。时隔40年,到1989年,我才第一次跟父亲在香港见了面,当时我已经四十一岁了,父亲知道这些年来我跟母亲所受的苦,他很愧疚,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想离开宜昌以寻求更好的发展,经过思虑后,我选择来了香港。”陈天一先生回忆道。
其实多年的绘画功底与辛勤打拚,已经让陈天一先生在家乡小有名望了,他曾担任湖北省宜昌市歌舞团舞美设计、编剧,湖北省宜昌市广播电台编辑、宣传活动办公室主任,湖北省宜昌市政协常委,湖北省宜昌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湖北省宜昌市电影评论协会创会会长等诸多职务,1985年,由他编剧的宜昌市第一部电视剧《风雨送奶人》于中央电视台播出,1986年编剧的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上下集),在湖北电视台播出,他的美术作品也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深得电台领导及同事的赞赏。而今,他却要放弃这里的一切成就,选择在香港这个新领地开始零的突破,于他而言,这里的所有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在梦想面前,任何困难都是弱小的,任何成就都只代表过去,我希望在香港有新的成绩,更好地突破。天上九头鸟,香江再弄潮!”陈天一先生解释道。
于是,1990年,陈天一先生移居香港,开始了他的另一番生活。
锺爱作画 回馈社会
来到香港后,面临着很多实际生活方面的困难,诸如语言不通、环境不熟,而且没有拿到证件就无法参加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天一先生只能在父亲朋友的支持下生活。“第一年非常辛苦,当时有规定来港的第一年不能离港,所以很牵挂家乡的亲人。但绘画是我最大的爱好,我希望能一直延续下去,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开始在《电视日报》担任美术编辑,这是一份专门刊登电视资讯的报刊,我一直工作直到它后来停刊,于是我又相继在香港《成报》、《公正报》、《港人日报》担任美术编辑,在《地平线》杂志任副总编辑,在《快周刊》、《茶杯周刊》、《新报》、《长讯》任专栏漫画家,为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快报》、《香港商报》等作插图,目前主要作为香港《武侠世界》周刊专职插画家。《武侠世界》是一本在香港发行了五十年的杂志,主要刊登武侠小说连载,读者群以年长武侠迷为主,每周一期,小说需要配以插图,我就会根据小说情节加以配图。而在《成报》的工作主要是以画漫画为主,每天关注时事新闻,自己构思,然后创作。”
陈天一先生喜爱漫画,而尤以政治体裁的漫画作品为擅长,由他创作的作品不仅风格迥异、生动逼真,而且主题内容紧跟时事,贴近生活,在幽默搞笑之余更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创作水平日见渐长。而他的两个孩子对作画亦深有兴趣,特别是还在读中学的小女儿,自小就展现出了画画的基础与天赋。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陈天一先生更积极地投身于社团的服务工作中,他现担任着湖北省海外交流协会海外顾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香港总部办公室主任、香港缅华互助会常务副秘书长、香港文学促进会会员等诸多社团职务,尽己之力,回馈家乡,回馈社会。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陈天一先生透露在春节来临之际,将出版一本漫画集,目前还在筹备构思中,预计年前就能出版,届时将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多年来给予他大力支持的读者、亲友,这也将是送给自己的礼物与鼓励。同时,我们也衷心地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陈天一先生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
陈天一先生,194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1990年移居香港。曾任湖北省宜昌市广播电台编辑、宣传活动办公室主任,湖北省宜昌市政协常委、湖北省宜昌市电影评论协会创会会长等,现任香港确威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海峡兄弟实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湖北省海外交流协会海外顾问、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缅华互助会常务副秘书长、香港《武侠世界》周刊专职插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