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纸文凭让王功权玩了一把创意,万通国际集团就此又成就了一个“以小获大”的项目。
风险投资看上一纸文凭
1997年,在美国硅谷做风险投资的王功权被互联网的热潮卷回国内。看着互联网在中国呈白热化的势头,刚刚做了一个易趣项目的他,又在琢磨着再投资一个互联网项目。投资什么呢?他想,假如没有独到的见解,没有一个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商务模型的话,那么,互联网发展得再快,也可能和中国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因此,要投资的这个项目必须是本土风格的,又能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上。
一段时间,他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王功权曾是著名的民营企业万通房地产的总裁,他想,中国最大的一个消费市场是房地产,第二大的消费市场当属教育。是不是能够在教育上寻求突破呢?这个时候,他对教育并不很熟,于是他很快与国内能够接触到的做远程教育的公司进行了广泛的接触。结果是:市场上存在的都是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远程教育。对此,他认为远程教育应该抓住的是成人教育市场,而当时的成人教育,基本上都是各种非学历证书的教育。王功权是一个对现实市场有敏锐感觉的人,他想,在中国大家更多的需求还是非常现实的需求,即学历需求。很多人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希望能够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的学历和文凭,以便有益于就业和晋升。假如能够做学历教育,并且能够跟著名学府合作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王功权在考虑要把互联网的应用和名牌高校的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那么,这么做有什么风险呢?他认为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国际资本市场的美国没有这种模型,美国存在的更多的是非学历的培训,在当时互联网都在拷贝美国模型的时候,这可能无法获得国际资本的认可,从而给创业企业的后续融资带来困难。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历教育这种模型尚没有人尝试过,在网上进行教育,最后授予学历证书甚至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国家教委是否认可,将来会不会遇到政策上的障碍。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使王功权很犹豫,但是,他想,需求是压倒一切的。只要有需求,政策即使是慢一点,或者做一些变通,但总会逐渐放开的。而等政策放开之后,市场如真被点活的话,不愁国际资本不认账。
就这样,做远程学历教育的决定在王功权的心里定下来了。
破茧而出化作蝶
就在这个想法确定之后不久的一天,王功权遇到了刚刚离开瀛海威高层管理队伍的周双。周双毕业于清华,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子弟,跟该校有很好的关系。两个人坐在一起闲谈,王功权说自己想做一个远程网络学历教育的事情,没想到的是,周双对此居然也很感兴趣。原来,周双也想做网上学历教育,只是在瀛海威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种想法没有得以实现。王功权正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做,交流之后两人一拍即合。
一般国外的风险投资是选一个项目,选一个团队,考核后进行投资。王功权不一样,他认为在中国,有时候更需要创造一个事件,创造一种模型。于是,他开始和周双策划他们心中的想法。他们审慎而严谨地思考了关于远程学历教育的问题,做出了这个项目最初的可行性报告和方案,所有这些都是在周双当时那张非常不起眼的小办公桌上完成的。
时至1998年初,王功权和周双把这个想法跟中国人民大学成教院商谈。当时人民大学成教院对远程学历教育这件事究竟能不能做起来是没有把握的,只是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他们的原则是,只要不需要人民大学投资,不把人民大学的牌子搞砸了,双方可以合作。为了能够保证这个原则,成教院要求王功权本人必须出任届时新成立的公司的董事长。在王功权所投资的企业中,他是很少出任董事长职务的,最多是挂个董事的职务,有些时候干脆就只是一个观察员身份。但是,谈判过程中,人民大学成教院对要求他出任新公司董事长的态度十分坚持,以致于王功权现在想从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也是不能为之。
谈判的结果是,万通国际集团以小额投资占70%的股份;中国人民大学成教院以品牌、学历、教学资源等无形资产占有股份30%。万通国际集团投入的资金只相当于一个开办费用,与人民大学的协议签订之后,王功权与周双两个人紧接着要做的事就是组织新的投资进来,建立起整个运作的平台。这时候,王功权最初的担心兑现了:他们跟风险资本讲起远程学历教育这种商务模型,人家都对此摇头,敬而远之,因为往往创新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在寻找风险资本无望的情况下,万般无奈的王功权只能去找专门投资教育产业的宏基兴业,这是由王功权曾经领导的万通集团投资,刚成立不久的一家实业公司,公司的主要人员都是从万通出来的。正是由于这一人际网络的作用,王功权才赢得了投资,使他和周双设想的商务模型获得了资金支持。宏基兴业用一部分网络设备再加上一部分资金共1400万人民币表达了对王功权的信任。宏基兴业与中国人民大学所属的产业公司共同组建东方兴业公司,专门负责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项目。由于网络教育的相关政策还不明朗,因此,一开始,它所关注的也仅止于为一些非学历教育提供必要的网络支持。
一切正如王功权的预料,1998年下半年,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批准了可以进行远程学历教育的名单,4所高校中赫然有中华学习网合作伙伴即中国人民大学的名字。
由于在远程成人教育领域先走一步,加之政策的绿灯,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的远程教育在业界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999年3月,中华学习网成立,注册资金为600万美元。为了便于以后在境外上市,其股东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一家公司,中华学习网成为该公司在国内的独资企业。中华学习网成立之后,一边加强技术力量,一边借助刚刚才有的一点影响去寻找第二轮投资。王功权一改昔日万通集团总裁身份,频繁地穿梭于投融资之间。王是一个谈判的高手,由于他协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的第二轮融资看起来并不艰难。2000年初,中华学习网做价1200万美元,引进包括IDG、花旗银行、日本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等5家基金的投资共600万美元。中华学习网在强势资金的推动下,加大了发展的力度和速度。
1999年中华学习网做着远程学历教育的铺垫工作,很多复杂的课件都在这一年里开发出来了。2000年,开始运营远程学历教育,正式在网上进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历招生。
果然,需求是巨大的,中华学习网得到了市场的响应。很快就有200多人报名,之后又跃升到3000、5000多人,最后逼近1万人。这种远程教育模式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教育部在长沙召开的一个远程教育会议上,提到人民大学与万通国际集团在合作进行远程教育,给予人民大学很高的赞扬。由于一开始,王功权他们找的是人民大学的成教院进行合作,而成教院对学校只作了简单的汇报,没有引起人民大学的重视。所以,在这次会议上,人民大学的领导才知道自己的成教院与万通国际集团的合作进行得如此之好。学校马上决定由原来的成教院负责这件事情变为学校直接领导,人民大学的一位副校长亲任网络学院的院长,中华学习网彻底获得了人民大学的认可。
人民大学网校在这之后名声大振,教育部也在这一年又批准了30几所高校的远程学历教育资格。
笑看风云起
2001年底,中华学习网实现收入7400多万人民币,并且有信心在2002年实现1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在市场一片追捧,都嚷嚷着要做远程学历教育时,中华学习网已经脱离了创业阶段而进入成长阶段。目前,除了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之外,已经和其他几所院校展开了合作。
现在,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将在2001年融资作价1200万美元的基础上翻倍作价,计划融资900万美元。王功权说,实际上公司自身的运营是用不了这么多钱的,之所以要融这样一个数目,是为了跟更多的高校合作,现在正在跟7、8家高校谈判,包括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在如今创业企业融资艰难的情况下,中华学习网的情况却是投资人抢着要进入,而且都是很大的投资基金。为了能够进入中华学习网,甚至有基金抢到了宁可买早期股东股份的程度,他们会说:“商量商量,我给你套现一部分你让我进来吧。”如果新的投资进来,这将是目前进入中国最大的基金。
坐在咖啡馆里的王功权笑意盈盈地说:“现在,互联网远程学历教育这种模型在国内已经没什么新意了。但当初我们设计这个思路、迈出这一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结合中国国情这样一种现实的精神。这种模型在一开始就解决了收费和不知道用户是谁的问题,避开了互联网最让人头疼的情况,所以,我们能实现在公司成立1年半之后就开始盈利了。”
对于模仿带来的竞争问题,王功权似乎并不放在心上。他说,在别人开始模仿的时候,中华学习网已经有能力开始加速度了。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要搞远程学历教育,但实际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远程学历教育并不是花几十万元钱买个平台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是这么简单,那自己当年就根本没必要设计这么一种模型。
风险投资看上一纸文凭
1997年,在美国硅谷做风险投资的王功权被互联网的热潮卷回国内。看着互联网在中国呈白热化的势头,刚刚做了一个易趣项目的他,又在琢磨着再投资一个互联网项目。投资什么呢?他想,假如没有独到的见解,没有一个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商务模型的话,那么,互联网发展得再快,也可能和中国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因此,要投资的这个项目必须是本土风格的,又能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上。
一段时间,他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王功权曾是著名的民营企业万通房地产的总裁,他想,中国最大的一个消费市场是房地产,第二大的消费市场当属教育。是不是能够在教育上寻求突破呢?这个时候,他对教育并不很熟,于是他很快与国内能够接触到的做远程教育的公司进行了广泛的接触。结果是:市场上存在的都是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远程教育。对此,他认为远程教育应该抓住的是成人教育市场,而当时的成人教育,基本上都是各种非学历证书的教育。王功权是一个对现实市场有敏锐感觉的人,他想,在中国大家更多的需求还是非常现实的需求,即学历需求。很多人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希望能够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的学历和文凭,以便有益于就业和晋升。假如能够做学历教育,并且能够跟著名学府合作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王功权在考虑要把互联网的应用和名牌高校的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那么,这么做有什么风险呢?他认为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国际资本市场的美国没有这种模型,美国存在的更多的是非学历的培训,在当时互联网都在拷贝美国模型的时候,这可能无法获得国际资本的认可,从而给创业企业的后续融资带来困难。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历教育这种模型尚没有人尝试过,在网上进行教育,最后授予学历证书甚至可以拿到学位证书,国家教委是否认可,将来会不会遇到政策上的障碍。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使王功权很犹豫,但是,他想,需求是压倒一切的。只要有需求,政策即使是慢一点,或者做一些变通,但总会逐渐放开的。而等政策放开之后,市场如真被点活的话,不愁国际资本不认账。
就这样,做远程学历教育的决定在王功权的心里定下来了。
破茧而出化作蝶
就在这个想法确定之后不久的一天,王功权遇到了刚刚离开瀛海威高层管理队伍的周双。周双毕业于清华,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子弟,跟该校有很好的关系。两个人坐在一起闲谈,王功权说自己想做一个远程网络学历教育的事情,没想到的是,周双对此居然也很感兴趣。原来,周双也想做网上学历教育,只是在瀛海威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种想法没有得以实现。王功权正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做,交流之后两人一拍即合。
一般国外的风险投资是选一个项目,选一个团队,考核后进行投资。王功权不一样,他认为在中国,有时候更需要创造一个事件,创造一种模型。于是,他开始和周双策划他们心中的想法。他们审慎而严谨地思考了关于远程学历教育的问题,做出了这个项目最初的可行性报告和方案,所有这些都是在周双当时那张非常不起眼的小办公桌上完成的。
时至1998年初,王功权和周双把这个想法跟中国人民大学成教院商谈。当时人民大学成教院对远程学历教育这件事究竟能不能做起来是没有把握的,只是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他们的原则是,只要不需要人民大学投资,不把人民大学的牌子搞砸了,双方可以合作。为了能够保证这个原则,成教院要求王功权本人必须出任届时新成立的公司的董事长。在王功权所投资的企业中,他是很少出任董事长职务的,最多是挂个董事的职务,有些时候干脆就只是一个观察员身份。但是,谈判过程中,人民大学成教院对要求他出任新公司董事长的态度十分坚持,以致于王功权现在想从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也是不能为之。
谈判的结果是,万通国际集团以小额投资占70%的股份;中国人民大学成教院以品牌、学历、教学资源等无形资产占有股份30%。万通国际集团投入的资金只相当于一个开办费用,与人民大学的协议签订之后,王功权与周双两个人紧接着要做的事就是组织新的投资进来,建立起整个运作的平台。这时候,王功权最初的担心兑现了:他们跟风险资本讲起远程学历教育这种商务模型,人家都对此摇头,敬而远之,因为往往创新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在寻找风险资本无望的情况下,万般无奈的王功权只能去找专门投资教育产业的宏基兴业,这是由王功权曾经领导的万通集团投资,刚成立不久的一家实业公司,公司的主要人员都是从万通出来的。正是由于这一人际网络的作用,王功权才赢得了投资,使他和周双设想的商务模型获得了资金支持。宏基兴业用一部分网络设备再加上一部分资金共1400万人民币表达了对王功权的信任。宏基兴业与中国人民大学所属的产业公司共同组建东方兴业公司,专门负责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项目。由于网络教育的相关政策还不明朗,因此,一开始,它所关注的也仅止于为一些非学历教育提供必要的网络支持。
一切正如王功权的预料,1998年下半年,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批准了可以进行远程学历教育的名单,4所高校中赫然有中华学习网合作伙伴即中国人民大学的名字。
由于在远程成人教育领域先走一步,加之政策的绿灯,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的远程教育在业界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999年3月,中华学习网成立,注册资金为600万美元。为了便于以后在境外上市,其股东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一家公司,中华学习网成为该公司在国内的独资企业。中华学习网成立之后,一边加强技术力量,一边借助刚刚才有的一点影响去寻找第二轮投资。王功权一改昔日万通集团总裁身份,频繁地穿梭于投融资之间。王是一个谈判的高手,由于他协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的第二轮融资看起来并不艰难。2000年初,中华学习网做价1200万美元,引进包括IDG、花旗银行、日本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等5家基金的投资共600万美元。中华学习网在强势资金的推动下,加大了发展的力度和速度。
1999年中华学习网做着远程学历教育的铺垫工作,很多复杂的课件都在这一年里开发出来了。2000年,开始运营远程学历教育,正式在网上进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历招生。
果然,需求是巨大的,中华学习网得到了市场的响应。很快就有200多人报名,之后又跃升到3000、5000多人,最后逼近1万人。这种远程教育模式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教育部在长沙召开的一个远程教育会议上,提到人民大学与万通国际集团在合作进行远程教育,给予人民大学很高的赞扬。由于一开始,王功权他们找的是人民大学的成教院进行合作,而成教院对学校只作了简单的汇报,没有引起人民大学的重视。所以,在这次会议上,人民大学的领导才知道自己的成教院与万通国际集团的合作进行得如此之好。学校马上决定由原来的成教院负责这件事情变为学校直接领导,人民大学的一位副校长亲任网络学院的院长,中华学习网彻底获得了人民大学的认可。
人民大学网校在这之后名声大振,教育部也在这一年又批准了30几所高校的远程学历教育资格。
笑看风云起
2001年底,中华学习网实现收入7400多万人民币,并且有信心在2002年实现1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在市场一片追捧,都嚷嚷着要做远程学历教育时,中华学习网已经脱离了创业阶段而进入成长阶段。目前,除了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之外,已经和其他几所院校展开了合作。
现在,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将在2001年融资作价1200万美元的基础上翻倍作价,计划融资900万美元。王功权说,实际上公司自身的运营是用不了这么多钱的,之所以要融这样一个数目,是为了跟更多的高校合作,现在正在跟7、8家高校谈判,包括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在如今创业企业融资艰难的情况下,中华学习网的情况却是投资人抢着要进入,而且都是很大的投资基金。为了能够进入中华学习网,甚至有基金抢到了宁可买早期股东股份的程度,他们会说:“商量商量,我给你套现一部分你让我进来吧。”如果新的投资进来,这将是目前进入中国最大的基金。
坐在咖啡馆里的王功权笑意盈盈地说:“现在,互联网远程学历教育这种模型在国内已经没什么新意了。但当初我们设计这个思路、迈出这一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结合中国国情这样一种现实的精神。这种模型在一开始就解决了收费和不知道用户是谁的问题,避开了互联网最让人头疼的情况,所以,我们能实现在公司成立1年半之后就开始盈利了。”
对于模仿带来的竞争问题,王功权似乎并不放在心上。他说,在别人开始模仿的时候,中华学习网已经有能力开始加速度了。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要搞远程学历教育,但实际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远程学历教育并不是花几十万元钱买个平台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是这么简单,那自己当年就根本没必要设计这么一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