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济世创造和谐幸福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3年,在三间低矮简陋的小屋里诞生了一座未来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那时被称作徐州专署卫生所,但就是在那个艰苦的时代、那个陋室贫居的环境,爷爷和另两位医生开启了中心医院救死扶伤的辉煌历程。这三位老人见证了医院从“徐州专署卫生所”到“徐州专区门诊部”,再到“徐州地区医院”,再到“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直到今天誉满淮海经济区的徐州市中心医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半个多世纪,六十载风雨春秋,凝结着几代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峥嵘岁月。
  中心医院是用实力和正能量书写着医院的历史篇章!
  如今新科技病房楼的不断崛起,更好地集结了优质的人才资源、深厚的学科发展底蕴、引进高端的机器设备,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现代运营理念,让中心医院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我大学毕业,母亲骄傲地告诉我“我们医院已经正式更名为徐州市中心医院了”,从此拉开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大型医疗航母发展的新纪元。在艰苦的年代,中心医院造就了我的爷爷;在科学高速发展的年代,中心医院造就了我的母亲;两代人的中心医院悬壶情结,让母亲遗憾:为什么当初没能让我选择医护专业,从而传承前面两代人的光荣使命。
  依稀记得母亲讲述她儿时目睹中心医院人不分白昼、夜以继日工作的岁月,虽然家里离医院只有一千米的路程,可父辈们的白天和黑夜都是留给医院的,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家里的事放下手中的工作。母亲受到医院人顽强拼搏精神的感染,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心医院大家庭,从此又将医者仁心、精诚仁爱的信念贯彻至今。我也就从小耳濡目染了中心医院人的坚守、顽强和奋斗不息。
  今天,我终于明白,这一切全源于人生责任。因而他们在岗位上奋斗不息,将芳华无私奉献给最崇高的事业。
  记得爷爷每每谈起1958年的龙卷风、大黄山瓦斯爆炸事件,医院及时派医疗队赶赴抢险救灾第一线;文革时期看病困难,医院何止湘医生受省卫生厅所命,先后编写《针灸手册》、《中医药治疗浮肿病验方》,及时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1965年,组织30多名医务人员分别前往丰县、新沂县、东海县和当时的铜山县、赣榆县进行巡回医疗,全年共诊治农村病人76300人次,做手术2544人次等等这些往事时,爷爷总是一脸的骄傲,总是说:了不起,真的了不起。
  我现在终于明白:这是中心医院悬壶济世的骄傲。
  2002年面对来势汹汹的SARS、甲流等突发性公共医疗卫生事件中,四院全体员工众志成城、果敢抗击,全院三百多人纷纷报名加入抗击“非典”第一线。共诊治“非典”疑似患者及发热病人近2000人次,确保了疫情无漏诊误诊、无一例病人死亡、无一例医务工作者患病。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医院五位专家奔赴地震灾区接转伤病员,并调出整个中医科病区,搭建“徐—川连心病房”;2012年,铜山大许“7.16”重大交通事故成功抢救10名伤员;丰县“12.12”校车侧翻事故中,成功抢救3名伤员,均无一例死亡。医院的快速响应能力、良好的救治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这就是今天更加了不起的中心医院!
  这就是今天解救危难、予民幸福的中心医院!
  今天,我亦义无反顾成为中心医院第三代人,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是对几代人为医疗卫生事业耕耘奉献的敬佩!我将和父辈们一道参与并书写中心医院今天、明天和未来的光荣篇章。
  60年能成就一座城市飞速发展的辉煌;
  60年能成就几代人的矢志不渝;
  60年成就了一所医院悬壶济世的美誉;
  60年的坚持铸就了她与时俱进的自信与气魄;
  60年的砥砺完成了她除旧布新的蜕变与跨越;
  60年百舸争流、誉满杏林的生日庆典,只是她奋力成长、蓬勃发展的中途驿站;是她蓄势待发、勇立潮头的又一个起点。我们依旧保持“大医致精、大德至诚、大术至臻、大爱至仁”的服务宗旨,我们将“精诚臻仁”撒满全国各地任何需要我们的角落。
  这就是矢志济世,创造和谐幸福的徐州市中心医院。
  (徐州市中心医院宣传科)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九”重要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人、时代乃至国家、民族的终极目标。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发展上,但一个国家的衰落却往往是从精神信仰上开始的。  我们的时代需要信仰,而历史则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鲁迅先生曾说过:“
期刊
周恩来自12岁离开淮安后就再没有回过苏北老家,但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家乡父老。苏北与南京仅一江之隔,在南京梅园新村期间,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时刻牵挂着苏皖解放区的建设和安危,那里的军民也和周恩来和衷共济,共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皖边区水患牵挂着周恩来的心  1946年夏季,江淮地区连降暴雨,淮河、大运河水位不断猛涨,苏北解放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苏
期刊
他自幼喜好音乐,青少年时期,学众师之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8年春,我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开始认识何士德老师。何老师还曾用名何炳文、何为、丁力。他于1910年11月15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父亲何兰史在县城执教,并为美国传教士教阳江语,也向美国传教士学习英语,从而入了基督教。何士德在婴儿时就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五四运动波及阳江县时,9岁的小学生何士德参加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游行和焚烧日货等活
期刊
阅读提示  抗战时期,苏中行政区的南通战略地位显要,日伪在这一带实行清乡。为粉碎日伪军的阴谋,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清乡斗争,有著名的“火烧三百里竹篱笆”事件。还有少许人,他们默默无闻,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创办一份战地油印报—《东南报》,想知道他们艰险的办报经历吗?本文将为您揭秘。  70年前,抗战时期,苏中行政区的南通与日军侵占的上海、南京隔江相望,威胁着长江下游日军军需的
期刊
编者絮语  1943年春,日伪在苏南的清乡局部得逞后,决定对苏北地区故伎重演,力图摧毁苏北(中)抗日根据地,以便将兵力和占领区的丰富物资支援太平洋战场。  为粉碎日伪的清乡阴谋,苏中新四军某部启用了潜伏在日伪特工机构内部的“卒子”。“卒子”不负使命,在敌魔穴内,与日本间谍、汪伪特工、国民党军统特务斗智斗勇,向苏中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在苏中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伪的清乡彻底破产。  沙锦
期刊
核心阅读  曹靖华教授是翻译介绍苏联文学的中国翻译家元老。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忍饥挨饿,将苏联革命作家鼓舞人心的声音巧妙地传达给战斗中的中国人民,被誉为“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人。  这是一则刊登在1920年9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上的招生广告:  本学社拟分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读本由华人教授,
期刊
1944年8月29日,驻宿迁日军七十二旅团一三五大队为确保宿、泗水陆交通,派出金井中队88人、伪宿迁保安第十一中队及泗阳第四区汉奸武装90余人,侵占宿、泗运河线上的小张庄,设立据点,控制林公渡口。  新四军三师十旅为巩固已得的胜利,配合盐阜区沿海地区的攻势,则针锋相对,对敌交通线上已有和新设的据点不断发起攻击。7月15日,淮海部队攻占泗阳北之两遭圩据点。17日,攻克新安镇东南之大新集。8月6日,在
期刊
“太湖捐”,一个特定年代的特别名词。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人民的军队离不开人民的呵护。在抗日战争时期,我西太湖地区的人民群众节衣缩食,主动把募集而来的钱款不定期地支援正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军民一起把这捐款叫做“太湖捐”。  今天讲的是“太湖捐”遇险的小故事。  那是晚稻收割、小麦播种的秋日的一个下午,太湖游击队队员王小男身穿便服,怀揣着一大笔“太湖捐”,经过光福乡下高里村,
期刊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重民、贵民、爱民的民本思想。古语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众为国家的根本,只有民众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强盛。在近代百年奋斗的艰难历程中,共产党人牢记“为民”理想,共产党发展了民本思想,用热血和生命抒写了强国梦。  在这一期的《铁军·纪实》中,战将徐海东转战千里,为民族解放事业积劳成疾;管文蔚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在华中抗日战场上勇斗侵略者;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众志成
期刊
新四军是一支高素质的战斗队伍。军中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工作,都走在全国抗日根据地前面。其中,新四军卫生工作成就的取得,与沈其震密不可分。  沈其震,1906年2月生于一个开明士绅家庭。1919年在长沙读中学时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1925年,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书时,参加了五卅运动。次年,转到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结识了叶挺、郭沫若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远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