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幼儿园教师也逐渐深化了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确立了游戏化教学的目标意识。3—6岁的幼儿正处于对外界事物产生强烈好奇心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形成正确认知、吸收大量信息、形成综合能力、实现个性化独特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幼儿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享受游戏的乐趣,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健康发展。对此,文章结合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集体教学;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2-01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70
一、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施,不仅要符合幼儿思维、形象的认知特点,更要满足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在实施教学活动中以游戏为主,在促进幼儿天性释放的基础上,推动幼儿智力水平的深度发展,助力幼儿园课程游戏的进程,落实指导纲要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用特色的游戏活动来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从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幼儿更深的活动体验,帮助他们通过游戏发现不同问题,探知具体需求,得到认知的发展。
如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浮与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用问题的引入来激发幼儿的探知兴趣。“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但是它具有相对应的浮力,小朋友们知道吗?”问题的引入带出小小的实验游戏“塑料盒漂浮在水中”,让幼儿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针对游戏的开展,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为幼儿构建自由探索的游戏环境,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实验游戏中,了解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体现出科学常识的教育性。还应以多变的过程来刺激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并通过科学的实验,培养他们自由探索科学现象的智力发展,养成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与动力。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中,发展课程教育的内在动机,激发幼儿智力发展,体现出游戏寓教于乐的特性。
二、创设有趣的游戏融合,提升幼儿综合认知
幼儿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在适用性中感受到教育性。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符合幼儿这一认知特点的重要发展趋势。游戏环境的有效构建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贴合幼儿生活的游戏融合则更加符合幼儿日常生活的综合意识培养。
因此,教师应在游戏化课程教学的设计中,融入有趣的生活化游戏,使幼儿能够在贴近他们生活的游戏中,提升想象性,发展应用性,拓展常识性,增强观察性。例如在交通安全常识的教学中可以融入“小小交通指挥员”的体验类游戏,让幼儿可以在角色代入中,形成感同身受的影响,从而对交通安全的生活常识得到有效的积累。课程游戏化的本质是为了突出教学的趣味性,游戏的创设是为了体现课程的可玩性。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让两者互相生成、互为融合,让幼儿在无意识的观察与发现中形成安全意识的综合性认知。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应让幼儿掌握多少知识性的内容,而要着重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從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实践应用、综合认识、丰富想象的能力与意识。
三、开展自主的游戏探索,实现教育最终目标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课程与游戏的结合是带领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增长和积累相对应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要把集体教学活动变成游戏活动,而是要在开展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可玩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深刻掌握知识要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教师拟定了适宜的教学活动主题后,其具体的可操作目标要能充分体现幼儿是这一活动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使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探索的层次性和知识吸收的递进性。使他们能够在观察、发现、交流、互动中实现自由自主的探索,形成愉悦创造的体验。游戏的融入是为了实现教学的趣味性,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在实施集体教学活动时,应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他们可以在选择游戏内容,制订游戏规则中都能体现出与教师的平等关系。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活动中更加自主、愉悦,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教学中。
综上所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关键就是教师对幼儿本质特点的了解与掌握。幼儿由于心理年龄的特点,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真正意义并不会有很深的感触。因此,教师应将游戏的焦点聚集到幼儿通过课程中的游戏能够探索到、交流到的发展与积累中,让他们在集体教学的活动中接受能力的提升,知识的拓展,经验的积累以及快乐的体验,从而推动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为幼儿创设出有情有趣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邓建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7).
[2]贲龙云.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6(36).
[3]李烨.课程游戏化让幼儿教育焕发生命活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6(3).[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李琳琳(1983.6— ),汉族,山东荣成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集体教学;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2-01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70
一、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施,不仅要符合幼儿思维、形象的认知特点,更要满足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在实施教学活动中以游戏为主,在促进幼儿天性释放的基础上,推动幼儿智力水平的深度发展,助力幼儿园课程游戏的进程,落实指导纲要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用特色的游戏活动来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从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幼儿更深的活动体验,帮助他们通过游戏发现不同问题,探知具体需求,得到认知的发展。
如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浮与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用问题的引入来激发幼儿的探知兴趣。“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但是它具有相对应的浮力,小朋友们知道吗?”问题的引入带出小小的实验游戏“塑料盒漂浮在水中”,让幼儿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针对游戏的开展,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为幼儿构建自由探索的游戏环境,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实验游戏中,了解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体现出科学常识的教育性。还应以多变的过程来刺激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并通过科学的实验,培养他们自由探索科学现象的智力发展,养成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与动力。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中,发展课程教育的内在动机,激发幼儿智力发展,体现出游戏寓教于乐的特性。
二、创设有趣的游戏融合,提升幼儿综合认知
幼儿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在适用性中感受到教育性。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符合幼儿这一认知特点的重要发展趋势。游戏环境的有效构建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贴合幼儿生活的游戏融合则更加符合幼儿日常生活的综合意识培养。
因此,教师应在游戏化课程教学的设计中,融入有趣的生活化游戏,使幼儿能够在贴近他们生活的游戏中,提升想象性,发展应用性,拓展常识性,增强观察性。例如在交通安全常识的教学中可以融入“小小交通指挥员”的体验类游戏,让幼儿可以在角色代入中,形成感同身受的影响,从而对交通安全的生活常识得到有效的积累。课程游戏化的本质是为了突出教学的趣味性,游戏的创设是为了体现课程的可玩性。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让两者互相生成、互为融合,让幼儿在无意识的观察与发现中形成安全意识的综合性认知。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应让幼儿掌握多少知识性的内容,而要着重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從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实践应用、综合认识、丰富想象的能力与意识。
三、开展自主的游戏探索,实现教育最终目标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课程与游戏的结合是带领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增长和积累相对应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要把集体教学活动变成游戏活动,而是要在开展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可玩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深刻掌握知识要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教师拟定了适宜的教学活动主题后,其具体的可操作目标要能充分体现幼儿是这一活动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使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探索的层次性和知识吸收的递进性。使他们能够在观察、发现、交流、互动中实现自由自主的探索,形成愉悦创造的体验。游戏的融入是为了实现教学的趣味性,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在实施集体教学活动时,应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他们可以在选择游戏内容,制订游戏规则中都能体现出与教师的平等关系。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活动中更加自主、愉悦,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教学中。
综上所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关键就是教师对幼儿本质特点的了解与掌握。幼儿由于心理年龄的特点,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真正意义并不会有很深的感触。因此,教师应将游戏的焦点聚集到幼儿通过课程中的游戏能够探索到、交流到的发展与积累中,让他们在集体教学的活动中接受能力的提升,知识的拓展,经验的积累以及快乐的体验,从而推动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为幼儿创设出有情有趣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邓建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7).
[2]贲龙云.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6(36).
[3]李烨.课程游戏化让幼儿教育焕发生命活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6(3).[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李琳琳(1983.6— ),汉族,山东荣成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