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8月23日,一位来自南京的古稀之年的老人来到《慈善》杂志社。这位老人名叫汪洁华,从南京来到天津办事,顺便到《慈善》杂志社来看望。她热情、健谈,与我像老熟人一样交谈,见老人精神矍铄、乐观开朗,谈起事来津津乐道的样子,我真不敢相信老人家已是年近70岁的人了。
有着“慈善大姐”美誉的汪洁华老人,1949年解放军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她才14岁。那年她参了军,当上了一名解放军的文艺兵。那战争年代,解放军的文工团跟着游击队深入敌占区,白天隐蔽在战壕里,晚上出来唱《妇女翻身要解放》,还要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动员当地老百姓迎接渡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汪洁华老人回忆道:“我们当年是在现在长江二桥一带渡的长江。渡江之后我的脚上全是泡,别人戏称我是‘炮兵连长’,可进城的时候我照样扭秧歌、打腰鼓,我是蹦着跳着进的南京城……”
听着汪洁华老人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我怦然心动。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早早就参加了革命,而且不怕艰苦,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渡江后汪洁华留在南京工作,后来还当上了幼儿园老师。因为年纪最小又敢想敢干、敢作敢为,别人都亲昵地叫她“小老虎”。看得出来,我在与汪洁华老人交谈过程中,她那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还真有点当年“小老虎”的影子。她老人家那精、气、神,真让人佩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汪洁华老人依旧“虎虎生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仍然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离休后的汪洁华老人,成为南京慈善事业战线上的一位名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说真的,汪洁华老人对革命有贡献,完全有条件在离休之后回家享清福,过舒坦日子,但她却非常热爱慈善事业,甘愿在晚年生活中发挥余热,多做奉献。年近七旬的汪洁华9年前离休后一直到现在从未歇着。9年来,她跑坏了16双鞋,感动了无数公司的企业老总、经理,为慈善事业募集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慈善捐款。她为慈善事业日夜奔波操劳,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她自己的生活呢?却依旧朴素简洁,过着勤俭的日子。
是啊,坐在我面前的汪洁华老人,面目清秀,精神焕发,衣着朴素,热情豁达,何等慈祥的一位老人呀!汪洁华老人说:“你别瞧我已年近七旬,满口牙好着哩。”她老人家见我才刚过60岁,牙却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便关切地对我说:“花甲之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早一点把牙镶好,把身体搞好,这可是本钱呀。”我对汪洁华老人说:“谢谢。”她见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正在编发的《慈善》杂志文稿,高兴地说:“为慈善事业做些工作,很有意义。”汪洁华老人的话语,在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好让我敬佩的“慈善大姐”呀!
汪洁华老人常说:“大家整天喊着爱国爱国,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别总是去抱怨你看到的不公平,就从自己身上做起,不管事大事小,想到了就去做,人人动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老同志的宽阔胸怀。
交谈之中得知,汪洁华老人最近又在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想着点子。她提出要办一个大型的民间歌舞晚会,让南京市的老百姓参加。她说:“不管你生在大陆还是台湾,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所以这台晚会的主题就是‘共同的名字——我的名字叫中国’,我们还要提出倡议,请亿万炎黄子孙在横幅上签名,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这个演出和签名活动将从南京出发,辐射全国,最后正式在北京会师。”我想,规模如此之大的活动对于一个年富力强的人来讲,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但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讲,其中的艰辛与甘苦恐怕难以想象。但“慈善大姐”汪洁华对组织好此项活动充满了信心。她笑着说:“这就像是一次长征,未来充满了未知的坎坷,但我一定要做下去,把这项活动的名气打响!”
看到汪洁华老人坚毅的眼神,我想她会把活动搞得很好,一定会把想做的事情办得非常圆满……
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只有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让我初识汪洁华老人;这不寻常的与“慈善大姐”一席谈,我仿佛觉得我国的慈善事业又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迈上一个新水平。
送别汪洁华老人时,执行主编李玉林同志把最新的两本慈善书籍《镜头的述说》、《慈善行》,送给这位可敬可爱的“慈善大姐”,她爱不释手,再三感谢,离开了《慈善》杂志社。
我送她一程。望着汪洁华老人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濕润了,热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的善言善行感人肺腑。多好的“慈善大姐”啊,多么可敬的老同志啊!但愿她想办的慈善事业能心想事成,但愿她想写的一本有关从事慈善工作的书能早日结集出版,但愿她晚年幸福,身体健康,快乐长寿……
有着“慈善大姐”美誉的汪洁华老人,1949年解放军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她才14岁。那年她参了军,当上了一名解放军的文艺兵。那战争年代,解放军的文工团跟着游击队深入敌占区,白天隐蔽在战壕里,晚上出来唱《妇女翻身要解放》,还要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动员当地老百姓迎接渡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汪洁华老人回忆道:“我们当年是在现在长江二桥一带渡的长江。渡江之后我的脚上全是泡,别人戏称我是‘炮兵连长’,可进城的时候我照样扭秧歌、打腰鼓,我是蹦着跳着进的南京城……”
听着汪洁华老人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我怦然心动。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早早就参加了革命,而且不怕艰苦,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渡江后汪洁华留在南京工作,后来还当上了幼儿园老师。因为年纪最小又敢想敢干、敢作敢为,别人都亲昵地叫她“小老虎”。看得出来,我在与汪洁华老人交谈过程中,她那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还真有点当年“小老虎”的影子。她老人家那精、气、神,真让人佩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汪洁华老人依旧“虎虎生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仍然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离休后的汪洁华老人,成为南京慈善事业战线上的一位名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说真的,汪洁华老人对革命有贡献,完全有条件在离休之后回家享清福,过舒坦日子,但她却非常热爱慈善事业,甘愿在晚年生活中发挥余热,多做奉献。年近七旬的汪洁华9年前离休后一直到现在从未歇着。9年来,她跑坏了16双鞋,感动了无数公司的企业老总、经理,为慈善事业募集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慈善捐款。她为慈善事业日夜奔波操劳,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她自己的生活呢?却依旧朴素简洁,过着勤俭的日子。
是啊,坐在我面前的汪洁华老人,面目清秀,精神焕发,衣着朴素,热情豁达,何等慈祥的一位老人呀!汪洁华老人说:“你别瞧我已年近七旬,满口牙好着哩。”她老人家见我才刚过60岁,牙却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便关切地对我说:“花甲之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早一点把牙镶好,把身体搞好,这可是本钱呀。”我对汪洁华老人说:“谢谢。”她见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正在编发的《慈善》杂志文稿,高兴地说:“为慈善事业做些工作,很有意义。”汪洁华老人的话语,在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好让我敬佩的“慈善大姐”呀!
汪洁华老人常说:“大家整天喊着爱国爱国,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别总是去抱怨你看到的不公平,就从自己身上做起,不管事大事小,想到了就去做,人人动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老同志的宽阔胸怀。
交谈之中得知,汪洁华老人最近又在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想着点子。她提出要办一个大型的民间歌舞晚会,让南京市的老百姓参加。她说:“不管你生在大陆还是台湾,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所以这台晚会的主题就是‘共同的名字——我的名字叫中国’,我们还要提出倡议,请亿万炎黄子孙在横幅上签名,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这个演出和签名活动将从南京出发,辐射全国,最后正式在北京会师。”我想,规模如此之大的活动对于一个年富力强的人来讲,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但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对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讲,其中的艰辛与甘苦恐怕难以想象。但“慈善大姐”汪洁华对组织好此项活动充满了信心。她笑着说:“这就像是一次长征,未来充满了未知的坎坷,但我一定要做下去,把这项活动的名气打响!”
看到汪洁华老人坚毅的眼神,我想她会把活动搞得很好,一定会把想做的事情办得非常圆满……
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只有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让我初识汪洁华老人;这不寻常的与“慈善大姐”一席谈,我仿佛觉得我国的慈善事业又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迈上一个新水平。
送别汪洁华老人时,执行主编李玉林同志把最新的两本慈善书籍《镜头的述说》、《慈善行》,送给这位可敬可爱的“慈善大姐”,她爱不释手,再三感谢,离开了《慈善》杂志社。
我送她一程。望着汪洁华老人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濕润了,热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的善言善行感人肺腑。多好的“慈善大姐”啊,多么可敬的老同志啊!但愿她想办的慈善事业能心想事成,但愿她想写的一本有关从事慈善工作的书能早日结集出版,但愿她晚年幸福,身体健康,快乐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