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暖的光里(外一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有一堆豆子一样的心事
  几十年了
  不知疲倦地翻炒
  为此,烫伤了胳膊
  还把遮雨的篷,烫了个洞
  漏进风来
  她全然不知。不知天边的彩虹
  出现又隐没
  不知曾经手握的小树苗
  早已参天
  也不知夕照满院
  她正坐在温暖的光里
  变故
  如果不是光线突然变暗
  埋頭赶路的人不会抬头
  不会看见楼沿像猛兽的牙齿
  咬住天空
  不会感到冷气往骨缝里钻
  她咬紧牙关
  他正像被大风摇动的树
  需要扶稳。而一些背风的人
  在暗中给力
  她忘了疲惫。远处有灯光
  一点,两点……
  渐次点亮
其他文献
须一瓜的短篇小说《一次用心筹备的邂逅》,乍看是一个欲望叙事文本,是网络上流行的网恋故事,但读过才知,这是一篇非常有质量的心理小说,恰恰是对流行的欲望叙事或身体写作的颠覆。小说写了两个世界:话语世界和现实世界。人物在两个世界中穿行,从而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话语世界的“堕落”想象与现实世界的道德秩序,构成人物的多重侧面。堕落冲动可能来自于人性的本能,也是对现实的挑战;而现实生活的严谨体现的却是教育和教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标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呢?    一、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把教材上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熟了,读烂了,语文成绩一定能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读,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读,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如文
空白是一种艺术,它能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是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老庄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的“不可言传”之妙境,还是中国戏剧的“虚拟”,武术表演中的“亮相”,音乐中的“休止符”,泼墨山水画中的“飞白”……这些空白都令人遐想,无不构成一种独特的美。真可谓“万象皆由空出”。没有空白就没有艺术,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空白之美意,即无声之境,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伟大作品的精妙就在于它存在
说到“质朴”与“生动”,人们可能都会认为,这是从语言性能的两个层面来进行界定的。似乎质朴的语言就不具有生动的特点;而生动的语言,又绝不可能是质朴的。实际上,这应该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达到哪一种效果,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你的写作技艺高,质朴的语言也同样耐读,吸引人;如果驾驭语言的能力差,尽管通篇堆砌华丽的词藻,人们也不愿意读。  怎样才能把语言写得既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
提起作文评语,我们会在脑海中浮现一连串的短语:“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字迹工整……”这些评语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成了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惯用语。其实,教师经常写这样的评语,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强烈的厌烦感。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燃起自己作文评语创新的热情呢?为何不去热情地赞扬鼓励,诚心地帮助指点,幽默随和地评价?为何不通过这样的评语使学生得到心理的平衡、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还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老的话道破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法和学法优化组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怎样才能做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组合呢?我认为在组织教学中要不遗余力地处理好五种关系。    一、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组合,必须使每一次课堂教
作文的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是全诗文的精神“团聚处”。后人常谓文中点题之句为“画龙点睛”。  我们说题乃篇之“眼”,文之“神”。能否点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点题之笔的艺术可谓多姿多态,精彩纷呈。好的点题不仅要体现在标题上,更要体现在正文中;不仅要将题旨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人的意识不是零散的碎片,不是僵硬的链条,而是“思想流”、“意识流”、“主观生活之流”,像一条长河在不断地流动着……①而处于“动荡时期”的中学生,其心理意识更显错综复杂。故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了读写训练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外,更重要的还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根据学生的心理意识流向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法,从而有的放矢,
王君健,湖北省沙市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因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中学物理优秀教研员,并有多节优质课获国家和省一等奖。    湖北省沙市实验中学似一支奇葩傲立杏坛。学校优美的育人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的管理
《考试大纲》规定:文言文要能“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概括其主要内容和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要求直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两种变化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翻译的指导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