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金源,男,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技术部副经理,被玉柴聘任为首席技能大师、技师协会会长。陈金源1969年参加工作,只有高中学历,通过自学成才,成长为企业和行业公认的“模具大王”和“气道专家”,获广西自学成才奖和全国自学成才“十佳” 标兵奖;多次参加广西和全国的技能比武大赛均取得好成绩,获广西和全国的技术能手奖。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先后开发研制出多种机型的柴油机进气道和模具,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获得广西和全国的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二等奖;获广西先进工艺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共有授权专利10项和公示期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他带领玉柴技师协会开展技术攻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培育出众多的技师人才。
他,为玉柴获得19项国家专利、16项广西省级技术成果,为一线生产提供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突出贡献高级技师”等荣誉。他就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玉柴集团首席技能大师、技师协会会长陈金源。陈金源17岁进玉柴,42个春秋,黑发染霜,青涩小伙终于炼成“模具大王”、“气道专家”。
“平凡的岗位也能焕发光彩”
陈金源17岁初中一毕业就进入玉柴,成为一名普通的钳工学徒。从做学徒的一刻起,陈金源就迷上了各种冰冷的器械。他先是自学了数学、物理、内燃机原理等课程,而后又学习了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日常操作实践,渐渐练就了高超的钳工操作技能。
1988年,广西举行首届机械工人技术比赛,他获得了中级钳工第二名。初战告捷,让他信心大增。他说,正是从那时起,他坚信自己在工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也能焕发光彩。从那以后,他几乎成了玉柴参加技能比赛的“获奖专业户”。
“虽然我没读过大学,但我也要像工程师一样有创新能力。”正是这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精神让陈金源不断超越自己,成就了模具钳工首席技能大师的精彩人生。
2004年,为研发轿车柴油发动机模具,陈金源带领团队到广东取经,不料却碰了钉子,“这些都是日本进口的,中国还没有制造这种模具的能力。”陈金源为此还到过欧洲考察,但当时德国生产一个这样的模具要价190万欧元,相当于1900万元人民币,还得耗时8个月。顶着压力回来后,玉柴自组了十几人的攻关小组,陈金源任项目组组长。3个月后,模具设计制造成功,只花了150万元人民币,而且一次就成功做出了样机。最终,这个项目成功申请了3项专利、2项发明。对这个项目,玉柴给予了40万元的重奖。回想当年,陈金源自豪地说:“当工人也要当得顶天立地!只要研究院设计出机型,我们就能做出相应的模具。”
陈金源只用3个月就攻破了4W三大模具制造难题,比国外同类模具制造周期缩短了5个月,提速2.6倍,而造价仅是国际市场的20%,为公司节约模具制造费用达1500万元,打破了欧洲和日本专家“中国没有能力开发这种模具,更不可能3个月完成”的预言,让国内外同行叹为观止。
“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1996年,“模具大王”开始从事气道技术攻关,先后开发研制出多种机型的柴油机进气道和模具,特别是在4W、J5600、4Y、T9000、C3000新品四气门气道开发上连连有所斩获,打破外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连世界知名的德国FEV公司的专家也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连声赞“OK”。
1996年初,公司领导找到陈金源,希望他开展气道技术研究。陈金源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硬任务。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个担子有多重。气道这种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及国内少数专门的内燃机研究机构手中。每次开发一种气道及模具,都要花费几百万元人民币,且开发周期较长。为了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尴尬,企业必须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气道独立开发技术和制造能力。陈金源心里憋着一股劲:“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休假,放弃了多次国家级、省级劳模疗养机会,即便是春节放假期间,在车间、在实验室里也常常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气道研发中,陈金源走的是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气道技术涉及材料、铸造工艺、模具工艺、机加工工艺、内燃机燃烧技术和气体流动学等各学科知识,且资料奇缺。然而对气道技术的热爱和痴迷,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丝毫退缩,一门心思地扑在上面。平时只要突然产生点滴的新念头,他就马上掏出纸片写着画着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的东西。一次,他在洗手间刷牙,刷了一半就突然跑到客厅里拿起笔和纸快速记下脑中一闪而过的东西。不料此举却吓着了他的爱人,以为出了什么事。事后他笑着对爱人说明了原由:“我这个人有点笨,想到的东西要马上记下,怕给忘了。”这种情况时常上演,家人也就习以为常了,细心的爱人更是在家里各处都摆放了笔和纸,让他能够及时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
在玉柴没建成大的气道测试台架前,试制的大机型气道都必须千里迢迢运到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测试。陈金源和他的徒弟们时常冒着严寒,带着近100公斤重的气道模具,从玉林坐火车前往天津。有一次,陈金源还买来一个铁质拉车运模具,测试完毕回到玉林时,铁车都被拉坏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试验,陈金源和徒弟们终于试制成功了超低排放J5600四气门、气道和模具,经国内权威机构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该技术项目成功申报了专利,还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工艺工装成果一等奖。此举同时打破了外国垄断四气门气道核心技术的局面,玉柴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能独立开发气道的企业。
201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陈金源负责的超低排放柴油机气道及模具开发项目被授予二等奖,这是广西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要尽己所能把手艺传下去”
陈金源明白,自己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得益于玉柴肥沃的土壤,得益于不畏劳苦、勤奋耕耘、勇攀高峰、善于成才的良好文化氛围。他说:“不是我特别有本事,是玉柴给了我能量,是公司培养我成为有用的人。我要加倍努力,为企业、为民族工业的振兴做好本职工作。”因此,荣誉等身的陈金源,渴望让更多的玉柴技术工人不断成长、快速成长。他认为,如果把职工比作种子,企业就是土壤,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生长、开花、结果。
陈金源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培养年轻的技术骨干。他总结出了“三精一法”的钳工绝活,并把这些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这些“独家兵器”,在平时的模具制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也成了制胜的法宝。他的徒弟中有4人先后获得了广西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徒弟张学斌在2010年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钳工第九名,这是广西首次进入全国技能大赛前十名。
2008年7月,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云集了各工种、各岗位的技师、骨干等700多人的玉柴技师协会正式成立,陈金源众望所归出任协会会长。协会一成立,便迅速在生产一线显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许多年轻工人通过协会开展的各种技术讲座、日常故障分析会诊、经验互动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地锻炼成长、提升实力。
陈金源告诉记者,“对每个徒弟都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尽己所能地把手艺传下去。”在玉柴的這支技师队伍中,很多出自职业技术院校的年轻技师,30多岁就已成长为高级技师。
玉柴技师协会成立两年多以来,陆续推出了“名师带徒”活动、技术交流活动、“送技能到工序”活动、“疑难杂症会诊”活动、每月专题讲座等,很好地凝聚了人心并发挥了作用——铸造厂高级技师李国华、黄贤忠主责的下芯方式改进项目,年创经济效益386万元;二发厂工种技能大师林永贤等主责的金刚镗数控化改造项目,节约设备投资816万元;装备厂工种技能大师池昭就主责的8C机体复合模具制造项目,节约138万元;铸造厂技师骨干蓝振成、协会顾问陈财坤主责的派普树脂自硬砂在新产品试制的应用项目,提高生产效益130万元,节约工装投资50万元。如今,这个广西首家企业技师协会在陈金源的带领下已经发展到近千人。
2011年3月31日,在玉柴集团技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玉柴掌门人晏平高度肯定了陈金源和他带领的企业技师协会,称赞他们创造了玉柴的精气。他说:“无论我们飞跃千里还是万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一支很好的队伍,玉柴的人才队伍,精气在,灵魂就在。”在晏平的倡导下,玉柴制订了《技能大师评定及管理办法》、《玉柴集团拔尖技师奖励制度》、《玉柴高技能人才技术项目管理办法》、《玉柴高技能人才技术成果奖励方案》等规章制度,每年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还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陈金源和他的技师协会就是在这样的良好氛围里建功立业,不断为玉柴作出新的贡献。正如晏平所说:“我坚信,到‘十二五’末,我们会有千千万万个像陈金源一样优秀的工人技师。玉柴要立于不败之地,玉柴要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一定要有这样的文化氛围。”
他,为玉柴获得19项国家专利、16项广西省级技术成果,为一线生产提供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突出贡献高级技师”等荣誉。他就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玉柴集团首席技能大师、技师协会会长陈金源。陈金源17岁进玉柴,42个春秋,黑发染霜,青涩小伙终于炼成“模具大王”、“气道专家”。
陈金源17岁初中一毕业就进入玉柴,成为一名普通的钳工学徒。从做学徒的一刻起,陈金源就迷上了各种冰冷的器械。他先是自学了数学、物理、内燃机原理等课程,而后又学习了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日常操作实践,渐渐练就了高超的钳工操作技能。
1988年,广西举行首届机械工人技术比赛,他获得了中级钳工第二名。初战告捷,让他信心大增。他说,正是从那时起,他坚信自己在工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也能焕发光彩。从那以后,他几乎成了玉柴参加技能比赛的“获奖专业户”。
“虽然我没读过大学,但我也要像工程师一样有创新能力。”正是这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精神让陈金源不断超越自己,成就了模具钳工首席技能大师的精彩人生。
2004年,为研发轿车柴油发动机模具,陈金源带领团队到广东取经,不料却碰了钉子,“这些都是日本进口的,中国还没有制造这种模具的能力。”陈金源为此还到过欧洲考察,但当时德国生产一个这样的模具要价190万欧元,相当于1900万元人民币,还得耗时8个月。顶着压力回来后,玉柴自组了十几人的攻关小组,陈金源任项目组组长。3个月后,模具设计制造成功,只花了150万元人民币,而且一次就成功做出了样机。最终,这个项目成功申请了3项专利、2项发明。对这个项目,玉柴给予了40万元的重奖。回想当年,陈金源自豪地说:“当工人也要当得顶天立地!只要研究院设计出机型,我们就能做出相应的模具。”
陈金源只用3个月就攻破了4W三大模具制造难题,比国外同类模具制造周期缩短了5个月,提速2.6倍,而造价仅是国际市场的20%,为公司节约模具制造费用达1500万元,打破了欧洲和日本专家“中国没有能力开发这种模具,更不可能3个月完成”的预言,让国内外同行叹为观止。
1996年,“模具大王”开始从事气道技术攻关,先后开发研制出多种机型的柴油机进气道和模具,特别是在4W、J5600、4Y、T9000、C3000新品四气门气道开发上连连有所斩获,打破外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连世界知名的德国FEV公司的专家也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连声赞“OK”。
1996年初,公司领导找到陈金源,希望他开展气道技术研究。陈金源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硬任务。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个担子有多重。气道这种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及国内少数专门的内燃机研究机构手中。每次开发一种气道及模具,都要花费几百万元人民币,且开发周期较长。为了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尴尬,企业必须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气道独立开发技术和制造能力。陈金源心里憋着一股劲:“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休假,放弃了多次国家级、省级劳模疗养机会,即便是春节放假期间,在车间、在实验室里也常常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气道研发中,陈金源走的是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气道技术涉及材料、铸造工艺、模具工艺、机加工工艺、内燃机燃烧技术和气体流动学等各学科知识,且资料奇缺。然而对气道技术的热爱和痴迷,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丝毫退缩,一门心思地扑在上面。平时只要突然产生点滴的新念头,他就马上掏出纸片写着画着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懂的东西。一次,他在洗手间刷牙,刷了一半就突然跑到客厅里拿起笔和纸快速记下脑中一闪而过的东西。不料此举却吓着了他的爱人,以为出了什么事。事后他笑着对爱人说明了原由:“我这个人有点笨,想到的东西要马上记下,怕给忘了。”这种情况时常上演,家人也就习以为常了,细心的爱人更是在家里各处都摆放了笔和纸,让他能够及时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
在玉柴没建成大的气道测试台架前,试制的大机型气道都必须千里迢迢运到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测试。陈金源和他的徒弟们时常冒着严寒,带着近100公斤重的气道模具,从玉林坐火车前往天津。有一次,陈金源还买来一个铁质拉车运模具,测试完毕回到玉林时,铁车都被拉坏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试验,陈金源和徒弟们终于试制成功了超低排放J5600四气门、气道和模具,经国内权威机构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该技术项目成功申报了专利,还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工艺工装成果一等奖。此举同时打破了外国垄断四气门气道核心技术的局面,玉柴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家能独立开发气道的企业。
2010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陈金源负责的超低排放柴油机气道及模具开发项目被授予二等奖,这是广西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陈金源明白,自己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得益于玉柴肥沃的土壤,得益于不畏劳苦、勤奋耕耘、勇攀高峰、善于成才的良好文化氛围。他说:“不是我特别有本事,是玉柴给了我能量,是公司培养我成为有用的人。我要加倍努力,为企业、为民族工业的振兴做好本职工作。”因此,荣誉等身的陈金源,渴望让更多的玉柴技术工人不断成长、快速成长。他认为,如果把职工比作种子,企业就是土壤,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生长、开花、结果。
陈金源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培养年轻的技术骨干。他总结出了“三精一法”的钳工绝活,并把这些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这些“独家兵器”,在平时的模具制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也成了制胜的法宝。他的徒弟中有4人先后获得了广西技能大赛钳工第一名。徒弟张学斌在2010年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钳工第九名,这是广西首次进入全国技能大赛前十名。
2008年7月,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云集了各工种、各岗位的技师、骨干等700多人的玉柴技师协会正式成立,陈金源众望所归出任协会会长。协会一成立,便迅速在生产一线显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许多年轻工人通过协会开展的各种技术讲座、日常故障分析会诊、经验互动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地锻炼成长、提升实力。
陈金源告诉记者,“对每个徒弟都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尽己所能地把手艺传下去。”在玉柴的這支技师队伍中,很多出自职业技术院校的年轻技师,30多岁就已成长为高级技师。
玉柴技师协会成立两年多以来,陆续推出了“名师带徒”活动、技术交流活动、“送技能到工序”活动、“疑难杂症会诊”活动、每月专题讲座等,很好地凝聚了人心并发挥了作用——铸造厂高级技师李国华、黄贤忠主责的下芯方式改进项目,年创经济效益386万元;二发厂工种技能大师林永贤等主责的金刚镗数控化改造项目,节约设备投资816万元;装备厂工种技能大师池昭就主责的8C机体复合模具制造项目,节约138万元;铸造厂技师骨干蓝振成、协会顾问陈财坤主责的派普树脂自硬砂在新产品试制的应用项目,提高生产效益130万元,节约工装投资50万元。如今,这个广西首家企业技师协会在陈金源的带领下已经发展到近千人。
2011年3月31日,在玉柴集团技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玉柴掌门人晏平高度肯定了陈金源和他带领的企业技师协会,称赞他们创造了玉柴的精气。他说:“无论我们飞跃千里还是万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一支很好的队伍,玉柴的人才队伍,精气在,灵魂就在。”在晏平的倡导下,玉柴制订了《技能大师评定及管理办法》、《玉柴集团拔尖技师奖励制度》、《玉柴高技能人才技术项目管理办法》、《玉柴高技能人才技术成果奖励方案》等规章制度,每年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还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陈金源和他的技师协会就是在这样的良好氛围里建功立业,不断为玉柴作出新的贡献。正如晏平所说:“我坚信,到‘十二五’末,我们会有千千万万个像陈金源一样优秀的工人技师。玉柴要立于不败之地,玉柴要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一定要有这样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