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日益彰显公平、引领和谐、崇尚务实、强调科学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期盼越来越强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悄然成为广大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然而,我们的体验是:越学习越觉得“有效教学”这一命题很复杂且有难度,甚至有越研究越困顿的感觉。用任何一个标准去评价和认定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又都有一定的缺失,甚至都不能够自圆其说——现在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的现状似乎是处于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众说纷纭的混沌状态……
关照现实,作为一线的教师,认定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既不能盲目而固执地沉湎于自我认定的简单层面,也不能被动地成为他人教学评价的奴隶,更没必要长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生活在别人的教学评价的樊篱之中。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建构自己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用于随时审视/卜人教学的“有效”。那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有效彭学可从以下五点来简单理解。
一、有效教学是一种“活”的教学
一般说来,教材上的内容是间接的知识,相对而言是死的,而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则可以获得直接的、鲜活的体验。教学目标既要有相对死的预设,又要有教学过程中活的生成;教学规程既要有相对死的规定,又要有活的实施;教学方法既要有相对死的要求,又要有根据学生实际活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克服单纯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改变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而强迫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在“活”中求“获”,在“活”中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
二、有效教学是一种“动”的教学
知识的获得效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程度。如果学生在认知上表现为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在过程上表现为多元对话、互动、体验、合作:探究、总结,学生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非被动机械地接受,就是最好的效率。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注意设计有效性强的活动,如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离学生生活比较近,情境真实的活动;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面广的活动;有明确目的、难易适中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眼、多动耳,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有效教学是一种“慢”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效”,我们不能简单地从经济学上来追求所谓的“高效”,否则很容易导致教学浮躁、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叶圣陶先生曾把教育比作是农业,是有生命的,不同于工业流水线生产。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在学生疲乏厌倦、困惑畏难时,就得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甚至要慢慢等待,或者迂回反复。那种超越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去片面追求所谓的“高效”,势必欲速不达。“慢”的教学不是不要高效,而要在教与学之间、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可能性之间寻找最佳的合适点,从而追求真正的高效。
关照现实,作为一线的教师,认定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既不能盲目而固执地沉湎于自我认定的简单层面,也不能被动地成为他人教学评价的奴隶,更没必要长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生活在别人的教学评价的樊篱之中。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建构自己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用于随时审视/卜人教学的“有效”。那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有效彭学可从以下五点来简单理解。
一、有效教学是一种“活”的教学
一般说来,教材上的内容是间接的知识,相对而言是死的,而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则可以获得直接的、鲜活的体验。教学目标既要有相对死的预设,又要有教学过程中活的生成;教学规程既要有相对死的规定,又要有活的实施;教学方法既要有相对死的要求,又要有根据学生实际活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克服单纯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改变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而强迫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在“活”中求“获”,在“活”中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
二、有效教学是一种“动”的教学
知识的获得效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程度。如果学生在认知上表现为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在过程上表现为多元对话、互动、体验、合作:探究、总结,学生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非被动机械地接受,就是最好的效率。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注意设计有效性强的活动,如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离学生生活比较近,情境真实的活动;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面广的活动;有明确目的、难易适中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眼、多动耳,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动”起来。
三、有效教学是一种“慢”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效”,我们不能简单地从经济学上来追求所谓的“高效”,否则很容易导致教学浮躁、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叶圣陶先生曾把教育比作是农业,是有生命的,不同于工业流水线生产。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在学生疲乏厌倦、困惑畏难时,就得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甚至要慢慢等待,或者迂回反复。那种超越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去片面追求所谓的“高效”,势必欲速不达。“慢”的教学不是不要高效,而要在教与学之间、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可能性之间寻找最佳的合适点,从而追求真正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