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探讨影响当前大学生学风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的因素,即学习氛围与激励因素,针对这两个大的因素,从教师、学生、学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学风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139 — 02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1〕。
为了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目前大学生学风状况,深刻地研究其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掌握大学生当前学习的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高大学生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对齐齐哈尔大学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8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1.51%。共有男同学499人,女同学643人;其中一年级学生272人,二年级学生336人,三年级学生314人,四年级学生220人。
一、学风状况
学风建设效果如何,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校环境因素如校园文化、教学管理水平等;二是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2〕。下面来考察一下作为主体因素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上课情况
1.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课
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课,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与课程无关的事:认真上课的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减少,一年级学生听课情况最好。对于“上课时您周围的学生主要在做什么?”一题,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三项。从调查结果来看,73.7%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学生上课都在听课。选择人数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听课、打瞌睡、聊天。
2.近五成的学生上课偶尔迟到
对于问题“上课是否迟到”,有15名学生没有回答,在回答的1127人中,偶尔迟到的学生最多,达到47.5%,经常迟到的学生最少,有41.6%的学生从不迟到。
3.四成左右的学生从不旷课
从“上课是否旷课”这一问题来看,本题共有15人没有作答,在作答的1127人中,偶尔旷课的学生最多,占回答者的52%,经常旷课的学生最少,占回答者总数的7%,41%学生从不旷课。有四成左右的学生从不旷课,低年级的同学从不旷课的比例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从不旷课的学生的比例逐渐降低。
4.学生旷课时的行为
对于“您周围学生利用旷课的时间大多在干什么”一题,共有1131人作答,被选择最多的项是“睡觉逛街等休闲活动”,占总体的41%,其次是“学习其它知识”,占总体的22%。大多数学生在旷课的时间里从事睡觉等休闲活动。
(二)学习情况
1.大部分学生上课坚持做笔记
对于上课是否做笔记,共有1127人回答此题,其中596名学生经常做笔记,365名学生偶尔做笔记,166名学生从不做笔记,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3%,32%,15%。随着年级的升高,经常做笔记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在减少,说明做笔记情况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少。
2.被调查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26小时
在“您最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这一题中,对所有被调查对象的上网时间取平均值,发现被调查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26小时,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1.04小时。但是上网时间最长的为90小时,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0小时以上。存在极个别上网时间过长的现象,学生上网时主要是看电影、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聊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看电影与聊天的相对较多,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是查阅相关资料。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情况一般
对“您完成作业情况”这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在“独立完成”、“偶尔抄袭”和“经常抄袭”三项中选择一项。在填答此题的1135名学生中,453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530名学生偶尔抄袭,有152名学生经常抄袭,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9.7%,46.4%,13.3%。可见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好。
二、影响学风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学风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氛围和激励因素,学习氛围主要考察周围人对学生的影响,如同宿舍人上自习的情况,自习室里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因素主要考察专业兴趣,考试制度,毕业打算,奖学金,父母的期望。
(一)学习氛围对学习有正面影响
在“您认为周围同学的学习情况是否对您的学习产生影响”一题中,共有1124人回答了这一题,其中190人认为有较强的促进作用,417人认为有一些促进作用,268人认为没有影响,165人认为有一些负面影响,84人认为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6.6%,36.5%,23.5%,14.4%,7.4%。从统计结果看,整体学风很不错,有50.4%的学生认为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有正面的影响,不过依然有22.2%的人认为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有负面的影响。
1.超过五成的宿舍有四人以上的人经常去自习
在“您寝室里大概有几人经常去自习”一题中,8人经常去自习所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为3人,4人,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8.0%,14.5%,13.3%。其中有56.2%的寝室有四人以上的人经常去自习。
2.自习室里大部分学生都在学习
在“您在上自习时,自习室里其他人的学习情况”一题中,共有1111人回答了这一题,其中有822人认为大部分人在学习,166人认为全部都在学习,123人认为少部分人在学习,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74%,15%,11%。 (二)影响学风的激励因素
1.学生学习动力多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中,把“找工作”作为自己学习主要动力的人数比例最高,为65.2%,其后是“父母期望”、“兴趣”、“继续深造”,其比例分别为30.9%、30.7%,26.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集中在“找工作”、“父母期望”和“兴趣”。
2.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专业是否感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因素。有57%的学生对专业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有30%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9%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仅有4%的学生对本专业毫无兴趣。
3.目标明确的学生上自习的比例最高
学生毕业后的打算与学生上自习的情况高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上自习比例最高的学生是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如考研的学生,其百分比为59.4%),从不上自习的学生中,“还没有打算”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2.4%。毕业后还没有打算的学生上自习的情况比已有明确打算的学生要差。
4.考试对近六成的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监考制度要严格
调查数据显示,有21.84%的学生通过“一直不断学习”来准备一门考试,有36.96%的学生通过“考前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即将近六成的学生会花上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有23.78%的学生通过“考前2至3个星期”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有17.42%的学生通过考前几天突击或者不准备来应对一门考试。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试对近六成的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
三、改进学风的对策建议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品质。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调查中,有学生反映当前一些教师的知识过于老化,课程枯燥,应当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倡生动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问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有重点的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内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应该更加活跃,课程的内容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应该切实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此外要广泛开辟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比如搞一些师生联谊活动。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必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机制。一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开设一些相关方面的课程。学风建设应从思想上着手,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树立正确的方向,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逃课的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因此应当从大一学生开始培养良好的学风,对大一学生多进行一些指导,从大一开始抓学风建设。二是提倡学生们充分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意识,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完善课程设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学生反映现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四专业课过多,大一至大三专业课过少,大四忙于找工作,多数人会逃课,应适当将专业课放在大一至大三。同时要切实加强大四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活动。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对找工作的学生,学校应多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对考研的同学则多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管理方面,除了要改善学习环境外,还要加强各种制度的管理力度,例如校风校纪制度,考试制度,考勤制度,奖学金制度,保研制度等。奖惩应当透明化,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制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高校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真正发挥教学管理对学风的培育和引导作用〔3〕。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究,2003,(04):39-43.
〔2〕杨康.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2):29-30.
〔3〕王巧.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7):71-72.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139 — 02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1〕。
为了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目前大学生学风状况,深刻地研究其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掌握大学生当前学习的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高大学生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对齐齐哈尔大学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8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1.51%。共有男同学499人,女同学643人;其中一年级学生272人,二年级学生336人,三年级学生314人,四年级学生220人。
一、学风状况
学风建设效果如何,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校环境因素如校园文化、教学管理水平等;二是学生个体因素,如学生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2〕。下面来考察一下作为主体因素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上课情况
1.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课
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课,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与课程无关的事:认真上课的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减少,一年级学生听课情况最好。对于“上课时您周围的学生主要在做什么?”一题,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三项。从调查结果来看,73.7%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学生上课都在听课。选择人数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听课、打瞌睡、聊天。
2.近五成的学生上课偶尔迟到
对于问题“上课是否迟到”,有15名学生没有回答,在回答的1127人中,偶尔迟到的学生最多,达到47.5%,经常迟到的学生最少,有41.6%的学生从不迟到。
3.四成左右的学生从不旷课
从“上课是否旷课”这一问题来看,本题共有15人没有作答,在作答的1127人中,偶尔旷课的学生最多,占回答者的52%,经常旷课的学生最少,占回答者总数的7%,41%学生从不旷课。有四成左右的学生从不旷课,低年级的同学从不旷课的比例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从不旷课的学生的比例逐渐降低。
4.学生旷课时的行为
对于“您周围学生利用旷课的时间大多在干什么”一题,共有1131人作答,被选择最多的项是“睡觉逛街等休闲活动”,占总体的41%,其次是“学习其它知识”,占总体的22%。大多数学生在旷课的时间里从事睡觉等休闲活动。
(二)学习情况
1.大部分学生上课坚持做笔记
对于上课是否做笔记,共有1127人回答此题,其中596名学生经常做笔记,365名学生偶尔做笔记,166名学生从不做笔记,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3%,32%,15%。随着年级的升高,经常做笔记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在减少,说明做笔记情况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少。
2.被调查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26小时
在“您最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这一题中,对所有被调查对象的上网时间取平均值,发现被调查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26小时,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1.04小时。但是上网时间最长的为90小时,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0小时以上。存在极个别上网时间过长的现象,学生上网时主要是看电影、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聊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看电影与聊天的相对较多,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是查阅相关资料。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情况一般
对“您完成作业情况”这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在“独立完成”、“偶尔抄袭”和“经常抄袭”三项中选择一项。在填答此题的1135名学生中,453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530名学生偶尔抄袭,有152名学生经常抄袭,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9.7%,46.4%,13.3%。可见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好。
二、影响学风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学风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氛围和激励因素,学习氛围主要考察周围人对学生的影响,如同宿舍人上自习的情况,自习室里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因素主要考察专业兴趣,考试制度,毕业打算,奖学金,父母的期望。
(一)学习氛围对学习有正面影响
在“您认为周围同学的学习情况是否对您的学习产生影响”一题中,共有1124人回答了这一题,其中190人认为有较强的促进作用,417人认为有一些促进作用,268人认为没有影响,165人认为有一些负面影响,84人认为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6.6%,36.5%,23.5%,14.4%,7.4%。从统计结果看,整体学风很不错,有50.4%的学生认为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有正面的影响,不过依然有22.2%的人认为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有负面的影响。
1.超过五成的宿舍有四人以上的人经常去自习
在“您寝室里大概有几人经常去自习”一题中,8人经常去自习所占的比例最多,其次为3人,4人,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8.0%,14.5%,13.3%。其中有56.2%的寝室有四人以上的人经常去自习。
2.自习室里大部分学生都在学习
在“您在上自习时,自习室里其他人的学习情况”一题中,共有1111人回答了这一题,其中有822人认为大部分人在学习,166人认为全部都在学习,123人认为少部分人在学习,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74%,15%,11%。 (二)影响学风的激励因素
1.学生学习动力多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中,把“找工作”作为自己学习主要动力的人数比例最高,为65.2%,其后是“父母期望”、“兴趣”、“继续深造”,其比例分别为30.9%、30.7%,26.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集中在“找工作”、“父母期望”和“兴趣”。
2.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专业是否感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因素。有57%的学生对专业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有30%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9%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仅有4%的学生对本专业毫无兴趣。
3.目标明确的学生上自习的比例最高
学生毕业后的打算与学生上自习的情况高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上自习比例最高的学生是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如考研的学生,其百分比为59.4%),从不上自习的学生中,“还没有打算”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2.4%。毕业后还没有打算的学生上自习的情况比已有明确打算的学生要差。
4.考试对近六成的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监考制度要严格
调查数据显示,有21.84%的学生通过“一直不断学习”来准备一门考试,有36.96%的学生通过“考前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即将近六成的学生会花上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有23.78%的学生通过“考前2至3个星期”的时间来准备一门考试。有17.42%的学生通过考前几天突击或者不准备来应对一门考试。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试对近六成的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
三、改进学风的对策建议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品质。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调查中,有学生反映当前一些教师的知识过于老化,课程枯燥,应当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倡生动化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问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有重点的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内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应该更加活跃,课程的内容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不够,应该切实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此外要广泛开辟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比如搞一些师生联谊活动。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必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机制。一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开设一些相关方面的课程。学风建设应从思想上着手,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树立正确的方向,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逃课的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因此应当从大一学生开始培养良好的学风,对大一学生多进行一些指导,从大一开始抓学风建设。二是提倡学生们充分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意识,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完善课程设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学生反映现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四专业课过多,大一至大三专业课过少,大四忙于找工作,多数人会逃课,应适当将专业课放在大一至大三。同时要切实加强大四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活动。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对找工作的学生,学校应多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对考研的同学则多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管理方面,除了要改善学习环境外,还要加强各种制度的管理力度,例如校风校纪制度,考试制度,考勤制度,奖学金制度,保研制度等。奖惩应当透明化,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制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高校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真正发挥教学管理对学风的培育和引导作用〔3〕。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究,2003,(04):39-43.
〔2〕杨康.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2):29-30.
〔3〕王巧.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7):71-7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