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课文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价值与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在不同学段都选编了一些长课文,这给学生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素养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长课文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好长课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在长课文教学中加快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
  思维敏捷性是良好的思维品质之一,具体指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对客观事物能做出快速、敏锐的反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人的思维敏捷性提出了高要求。长课文篇幅较长,文字量大,但是课堂教学时间和普通课文差不多,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长课文时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为此,长课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
  1.学习速读方法,加快阅读速度,培养快速思维能力
  阅读的速度与思维的速度密切相关。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可以加快学生眼球转动,促进学生眼脑反应,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课标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后练习、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前学习提示,就开始提出了“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要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门编排了“提高阅读速度”的阅读策略单元,在“交流平台”中指出“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明确提出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长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计时阅读、限时阅读等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连词成句、借助关键词句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
  2.明确阅读目的,加快阅读速度,培养快速思维能力
  阅读目的是否清晰,会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和思维的速度。没有目的的阅读,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也容易缓慢而迟钝;有目的的阅读,学生注意力常常会集中,思维也会敏捷而活跃。统编本教材十分重视有目的的阅读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其实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和略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就是课文阅读的重要目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专门编排了“有目的阅读”的阅读策略单元,在“交流平台”中指出“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也明确提出了有目的阅读的方法。长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等目的进行阅读,促进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促进学生快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先预学再教学,加快阅读速度,培养快速思维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预习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再读课文时就能提高阅读和思维的速度。统编本教材中的长课文很多是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如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等,有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这些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很强。课前,我们可以设计预习单,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堂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速度,提升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
  二、在长课文教学中加强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为特征的整体思维,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反复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长课文和普通课文相比,篇幅增大,内容增多,对文本整体把握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长课文教学更需要加强文本的整体教学,减少局部的琐碎分析。所以,加强整体把握,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是长课文教学的重要价值。
  1.理解主要内容,加强整体把握,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专门编排了“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阅读教学单元,选编了《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一组长课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全面总结了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长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故事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列小标题等方法,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2.关注课文题目,加强整体把握,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灵魂。文章的标题和人的眼睛一样,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课文题目研读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如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题目直接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教学时可以抓住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思考:“诺曼底号”是怎样遇难的?遇难时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船长的表现是怎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课文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教学时可以抓住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思考:文章写了雨来的哪些事?为什么把雨来称为“小英雄”?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課文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重要事物,教学时可以抓住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思考:课文围绕鱼钩写了什么事?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抓住课题展开教学,可以纲举目张、顺藤摸瓜,不仅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3.思考核心问题,加强整体把握,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好的问题能迅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长课文内容较多,为了化繁为简、长文短教,教师可以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思考。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导学系统的建构,精心设计阅读思考题。核心问题可以直接引用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的课前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如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时可以抓住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思考,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尼尔斯的身体变了——变小了,变弱了,能听懂动物说话了;尼尔斯的处境变了——鸡嘲笑他,猫吓唬他,牛指责他;尼尔斯的内心变了——从“羞”到“后悔”再到“难过”,从而感受到他勇于反思、知错能改、关爱父母等特点。抓住一个“变”,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全面地评价了人物的特点,同时品味了世界名著的语言魅力。当然,核心问题还可以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的文本特点进行灵活设计,如抓住课文中人物心情变化的线索、反复描写的语句、矛盾冲突的情节等设计核心问题,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在长课文教学中加深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思维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未来的人才,不能只有认读记忆、搜集提取、解释说明信息的浅层次思维能力,更需要具备筛选判断、综合运用、重组创新信息的深层次思维能力。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长课文和普通课文相比,文本信息更加丰富,阅读视域更加宽广,正好为学生深度学习和思维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因此,借助长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能力。
  1.注重点面结合,加深阅读理解,培养深度思维能力
  长课文内容多,但是有限的课时不可能教学很多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择和取舍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内容、以点带面地进行教学。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写到了尼尔斯的身体、处境、内心等变化,从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课文教学时就要突出尼尔斯内心变化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情节感受尼尔斯的特点;课文教学后,要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继续探寻尼尔斯在旅行中的内心变化,抓住关键情节感受尼尔斯的成长之旅。再如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芦花鞋》,这篇长课文描写了青铜一家编织芦花鞋、青铜独自一人到镇上卖芦花鞋、青铜站在雪地中坚持卖芦花鞋、青铜卖掉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等内容。课文教学时,可以根据课前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的要求,在学生列好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标注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组织学生交流时,可以抓住学生普遍被青铜卖掉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所打动的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青铜两个“拔”的动作描写,感受青铜的善良、坚强等品质,习得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法阅读其他内容,抓住描写青铜语言、行动等关键语句进行阅读批注,进一步感受青铜的懂事、勤劳等品质,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人物特点的理解。
  2.分辨主次内容,加深阅读理解,培养深度思维能力
  长课文中的内容,作者往往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有的详写,有的略写,力求详略得当。阅读时,学生常常关注课文详写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略写的次要内容不太关注。在学生理解课文详写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略写的次要内容,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长课文,一共由六部分组成,重点教学的是课文第三和第四两个部分,感受雨来坚强不屈的小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追问:课文既然主要是写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的感人事迹,为什么第一部分要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要写雨来上夜校读书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多次描写还乡河的美丽景色?在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关系梳理中,更加深刻地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3.关联前后内容,加深阅读理解,培养深度思维能力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思考力欠缺等原因,阅读长课文时,读到后面的内容常常会忘记前面的内容,或只关注眼前所读的内容,缺乏把前后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长课文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來进行思考。如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阅读时往往会关注课文后面的想象部分、感受小女孩的美好愿望。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把课文后面的想象部分和前面的现实描写部分联系起来对比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长课文,学生阅读时常常关注文章主体部分——李大钊被捕时及在法庭上的神态、言行描写,感受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诚、临危不惧等品质,很少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要写到“4月28日”这个时间?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知道这样写既点明了李大钊牺牲的具体日期,暗示了作者一辈子不会忘记父亲的遇难日,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又让学生知道这样首尾照应的写法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加严谨周密,感受文章首尾照应的表达效果,提升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思维品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确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长课文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理应成为统编教材长课文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冰心的《肥皂泡》一文收在了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里。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玩肥皂泡的情形。作者写出了吹肥皂泡的过程;又通过“五色的浮光”“玲珑娇软”“脆薄的球”“颤巍巍的”“光影零乱”等词语,表现了肥皂泡的别样美丽。   文章最后,作者说,“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飞到哪里去了呢?“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
关于古诗词教学,北大著名教授吴小如先生在《古典诗词札丛》序言中说:“至于我本人,无论是在课堂上分析作品或写赏析文章,一直给自己立下几条规矩:一曰通训诂,二曰明典故,三曰察背景,四曰考身世。最后归结到揆情度理这一总的原则,由它来统摄以上四点。”我以为,吴老这四条“规矩”已经道尽了古典诗词鉴赏几乎所有的秘密。吴老在《学诗琐忆》一文中也强调:“作诗要从生活出发,我们读诗也要从生活出发,应该揆情度理。情理
一、课程缘起——从“上联vs下联”中明确方向  新学期伊始,学生捧着一副对联找我评理:“老师,您说这究竟是上联,还是下联?”我接过春联一读,问他们怎么看。他们说法不一,都是“跟着感觉走”,觉得是上联的就是上联,觉得是下联的就是下联。我感慨万千。但与此同时,我发现了一块值得我和学生一起深入探寻的语文新天地。  学生们在四年级上学期便学过《春联》一课,已经了解了春联对仗的特点,但课文对音韵方面的介绍却
“开放语文”在丹阳实小“鸣凤文化”的肥沃土壤上扎根,在张学伟老师团队的实践中绽放。我们解读“开放语文”,应从更高的文化层面上去解读。语文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开放语文”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的持久力、穿透力、影响渗透力是不言而喻的。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太阳。它的本体存在是真,它的和谐温馨是善,它的七彩缤纷是美,它的光芒四射是人类的智慧之光和人格之光。那么,“开放语文”从文化这个层次来
文本解读  《日月水火》是统编本一上识字4的课文。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揭示了汉字从图画到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过程,8个生字,4字成串,合辙压韵。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这8个字学生已基本认识。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着重帮助他们总结生活中的识字方法,比如“看电视识字法”“看牌识字法”“看包装袋识字法”“看书识字法”……触
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提高识字、写字复习效率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讲究外显的复习方式外,更应梳理内在的复习内容体系及要点,让复习不仅指向汉字音形义等系统知识的掌握,更指向独立识字兴趣与能力的培养,真正为阅读和写作夯实根基。为此,不妨做一个“讲理”的语文老师。  一、讲究学理,强化部首认知  掌握整字,往往离不开对构字部件(笔画)的解析。有限的课时应花在“刀刃”上,因此,作为识字的起步阶段,部件中
“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组元,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语文要素”的提出,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笔者结合具体课例,提出了语文要素教学要做到“强化意识,聚焦要素;有机融合,实现统整;适当复现,持续深化”,这样,语文要素就更容易落地生根。  一、强化意识,聚焦要素  统编本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从低学段到高学段有序分布,是课标各学段
陶继新:陈老师,近年来,“素读”经典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提出这种理念的?  陈 琴:素读,是中国古代自有教学活动开始就一直在用的教学法。只不过,中国人没有对这个方法做过概念定义,是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中的教学方法称之为“素读”。  我个人的实践活动其实极其有限,不足以彰显其功过。“素读”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们关注并信服,乃是其本身具有特别的教学优势,契合我们的母语学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该平台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员模块和学员模块等三个逻辑功能模块;物理实现上包括管理员测试子系统、个性化教学子系统、答疑子系统和子系统。  关键词: Web远程教学平台;个性化教学;同步智能答疑;网上视音频考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5-0064-03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
摘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强调操作性、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因此如何上好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是目前重点讨论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针对高职“Photoshop”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并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模式图,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求异思维、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